前沿物理:EXO-200搜索馬約拉納中微子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EXO不僅是偶像團體,它還能推動前沿物理發展。

國際物理學家合作組織發布了EXO-200(氙氣飽和觀測站)前兩年的觀測數據。這項觀測實驗旨在利用富含同位素的氙-136探測「無中微子雙β衰變」這個過程的科學證據。儘管EXO-200還沒有找到有關衰變過程的任何統計學上的顯著證據,但他們縮小了衰變半衰期的搜索區間。

圖:EXO-200

科學家們同時表明,他們可以有效地抑制宇宙射線和放射性衰變產生的背景噪聲。倘若在實驗中觀察到無中微子雙β衰變的任何跡象,則表明該中微子是「馬約拉納費米子」(即反粒子就是其自身的費米子)。這將成為一類超越現有粒子物理學「SM標準模型」的新型粒子,無疑是現代物理學的重大突破。

中微子是由中子經過β衰變產生的無電荷的粒子,它們通過弱力與其他粒子相互作用。儘管我們現在有實驗證據表明,中微子有三種類型——電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它們的質量各不相同,但是目前研究人員無法確定它們單個的質量。但是觀測中微子雙β衰變(假如它們被觀測到了的話)可以用來確定單個中微子的絕對質量。

「衰」上加「衰」

無中微子雙β衰變是普通核β衰變過程的特例:在這個過程中,不穩定的原子核中的中子發射電子和反中微子並變成質子。當原子核不通過單個β衰變的方式來進行衰變過程時,就會出現該過程的一個更奇特的版本,稱為「雙β衰變」。發生這種「雙β衰變」的一種途徑是發生兩個「單β衰變」,但是科學家們沒有辦法測量兩次衰變之間的中間狀態,並且最終的核具有比原始核更大的結合能。

圖源:sohu

根據SM標準模型預測,原子核中的兩個中子將轉換為一個質子和兩個電子,並發射出兩個電子反中微子-這被稱為「雙中微子雙β衰變」。雙中微子雙β衰變非常罕見,這是由於雙β同位素在1020年以上的超長半衰期,這比宇宙本身的年齡還長十億倍。科學家們選取經歷了這種雙重β衰變同位素(於1986年首次觀察到),其中包括氙-136,它隨著兩個中微子的發射而衰變成為鋇-136。實際上EXO-200是第一個觀察到在氙-136中發生了這種衰變的觀測實驗,該觀測在2011年完成。

圖源:baidu

但是EXO-200以及全球範圍內的許多其他實驗正在尋找另一種難以捉摸且目前尚未見到的無中微子雙β衰變。這種衰減只有在中微子是馬約拉納粒子時才會發生,而這是由與雙β衰變同樣神秘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在1930年代首次提出,至今仍未被發現。由於中微子不帶電荷,因此可以想像它們是它們自己的反粒子。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在β衰變中釋放出的反中微子可以作為另一個β衰變的中微子被吸收。從原子核外部觀察這一過程只會發現兩個電子被發射,而根本沒有中微子的變化。這其中電子將攜帶衰變的所有能量,與普通的雙β衰變截然不同(在普通的雙β衰變中反中微子會帶走能量)。該衰變過程實驗上的特徵是檢測到兩個電子,它們的總能量之和等於父核與子核之間的質量差。

沒有發現中微子怎麼辦?

EXO-200實驗利用200公斤液態氙來尋找這種衰變特徵,該氙濃縮至同位素氙-136的80%,並記錄在「時間投影室」中。該腔室放置在低溫的恆溫器內,使將氙氣保持在液態溫度下。隨後這個低溫恆溫器用鉛進行防護,並保存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卡爾斯巴德市的一所廢棄物隔離試驗工廠地下641 m的廢棄鹽礦的底部。這個偏遠的地下儲存位置對實驗的成功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屏蔽背景放射性衰變和宇宙射線,並且實驗過程中的探測器均由最低放射性汙染水平的材料製成。

圖:雙β衰變

EXO-200實驗已經進行了兩年,為了給無微子β衰變的半衰期設定最精確的界限。研究人員發現,在置信度水平為90%(α=0.9)的情況下,半衰期大約大於1.1×1025年,比以前測定的1.6×1025年有所提高。這個合作組織表示,其測量的高靈敏度「可以使EXO-200更好地運行,並且使未來改進的[無中微子雙β衰變]搜索的氙基實驗『nEXO』成為可能」。如此長的壽命表明中微子的質量可能較小。現在,最新的實驗已將馬約拉納中微子的質量極限推定在0.2–0.4 電子伏特。 「nEXO」是一個更大的探測器,目前正在預計使用5000 kg氙氣來進行未來的實驗,而當前正在進行的EXO-200提供的數據將有助於完善其未來的設計。

圖:SuperNEMO組織

倫敦大學學院的粒子物理學家戴維·沃特斯(David Waters)說,EXO-200「是一個執行得很完美的實驗,也是目前運行中最精準的實驗之一。儘管目前沒有看到無中微子雙β衰變的跡象,但是像EXO這樣的實驗越來越接近理想的的參數空間區域。」沃特斯同樣也從事另一個類似的實驗,即中微子-埃託雷·馬約拉納天文臺(SuperNEMO)。他同樣說道:「接下來的5年將是非常有趣的時期,EXO等多項實驗如日中天,還有英國領導的SNO +和SuperNEMO等其他實驗也在同時進行。有可能出現重大發現,從而可以更好地闡明粒子物理學中的一些非常基本的問題。」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Tushna Commissariat-米蘭主教練德羅西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大視野丨物理天才馬約拉納消失之謎
    只不過季裡諾的運氣不太好而已,繆斯之神沒有站在他這一邊,正如晚年的愛因斯坦一般,而這種命運的神奇最終降臨在了馬約拉納自己身上。1923年馬約拉納進入羅馬大學攻讀工程學,這時候義大利物理學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
  • 揭開馬約拉納費米子神秘「真身」
    沈 慧攝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高鴻鈞和丁洪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宣布:首次在超導塊體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費米子。這項發現將大大推動馬約拉納物理的研究,對構建高度穩定的量子計算機具有重要意義。相比以往的探索,中國科學家此次發現的馬約拉納費米子純淨度更高,能在相對更高的溫度下得以實現,而且材料體系更加簡單。
  • 【經濟日報】揭開馬約拉納費米子神秘「真身」
    沈慧攝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高鴻鈞和丁洪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宣布:首次在超導塊體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費米子。這項發現將大大推動馬約拉納物理的研究,對構建高度穩定的量子計算機具有重要意義  相比以往的探索,中國科學家此次發現的馬約拉納費米子純淨度更高,能在相對更高的溫度下得以實現,而且材料體系更加簡單。
  • 反粒子即自身的「馬約拉納費米子」被發現?
    埃託裡·馬約拉納。圖片來源:www-centre-saclay.cea.fr現在,研究者宣稱,他們已經發現了這些所謂「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第一個堅實證據。它是在加州大學與史丹福大學合作的一系列特殊材料實驗中被發現的。
  • 華人科學家團隊找到馬約拉納費米子
    但1937年,另一位著名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提出新的預測:包括質子、中子、中微子和夸克在內的費米子粒子本身就是其反粒子。這一預言提出8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搜尋馬約拉納費米子的存在證據,直到今天,華人科學家團隊才終於獲得成功。
  • 科學家成功探測到馬約拉納費米子蹤跡
    國際頂級物理學刊物《物理評論快報》在線發表了賈金鋒教授及其合作者的論文。這一成果或許意味著人類朝著跨入量子計算時代的夢想邁進重要一步。  粒子分成兩大類:費米子和玻色子。早在1937年,義大利物理學家埃託雷·馬約拉納預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類特殊的費米子,這種費米子的反粒子即其本身,被稱為「馬約拉納費米子」。粒子物理標準模型裡的中微子是一種可能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 反粒子即自身的「馬約拉納費米子」被發現?| 果殼 科技有意思
    埃託裡·馬約拉納。圖片來源:www-centre-saclay.cea.fr現在,研究者宣稱,他們已經發現了這些所謂「馬約拉納費米子」存在的第一個堅實證據。尋找「準粒子」馬約拉納的預言只針對不帶電荷的費米子,比如中子和中微子。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中子的反粒子;至於中微子,有很好的理由認為它的反粒子可能就是它本身。目前有四個實驗正試圖驗證這一論斷——比如新墨西哥州的濃縮氙觀測站(Enriched Xenon Observatory)的最新升級版EXO-200。不過這些實驗難度太大,可能在未來十年內都難以得到結論。
  • 馬約拉納:是未來物理的天使還是幽靈?
    如這個規律完全正確,那麼可以斷言馬約拉納粒子——那種中性的、粒子與反粒子不可分辨的費米子,在現實世界裡並不存在。 但是,如果組成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中有馬約拉納粒子,那麼它將幫助打開一扇通往寶庫的大門,困擾我們的一些重要謎團可以迎刃而解。 首先的謎團是現實世界中物質與反物質的不對稱。
  • 「馬約拉納費米子」被發現?論文作者和凝聚態物理學家們沒這麼說
    又是馬約拉納費米子,又是馬約拉納費米子模,又是馬約拉納準費米子。物理學家們到底到底在說些什麼?這篇文章的共同一作,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潘磊表示:「馬約拉納費米子本來是一個高能物理概念,是一種有質量的基本粒子,很多人認為中微子就是馬約拉納費米子。
  • 清華物理系研究團隊在新型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2M-WS2中發現馬約...
    清華物理系研究團隊在新型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2M-WS2中發現馬約拉納束縛態清華新聞網7月11日電 尋找馬約拉納束縛態是當前凝聚態物理研究的熱點問題。馬約拉納束縛態是實現拓撲量子計算的基礎。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李渭副教授、薛其坤教授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的黃富強研究員及南京大學的張海軍教授合作,在一種新型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2M-WS2中發現了馬約拉納束縛態存在的證據,這是科學家首次在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中觀測到馬約拉納束縛態存在的證據。
  • 多位業內專家:中國凝聚態物理領域的春天已經到來—新聞—科學網
    在剛剛公布的中科院改革開放40年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中,他所從事的拓撲物態研究位列「面向世界科技前沿」15項之一。 與此同時,實驗室裡,他帶領的團隊在一種特殊的拓撲材料中發現了一種非常規的手性費米子,通過摻雜可能實現三維拓撲超導。 「近年來,我國拓撲物態研究發展迅速,中國科學家的一系列發現解決了深層次的物理問題,讓我們不斷向製造低能耗器件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