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後,為了維護自身的全球霸主地位,對部分亞洲國家進行封鎖,美國提出了所謂的「東方弧線」新月防線。其具體方案就是在亞歐大陸邊緣,各太平洋島弧鏈上駐軍,將亞洲國家的海軍力量限制在島鏈之內。一旦有戰爭需要,這些島鏈又能成為進攻亞洲大陸的跳板。
為此美國煞費苦心,建立起著名的三大島鏈軍事基地群。這些基地作戰半徑交疊,相互連為一體,牢牢控制著西太平洋的航道。而在三大島鏈基地中,最為重要的基地,當屬第二島鏈上處於核心位置的關島。
和三大島鏈中的衝繩及菲律賓群島不同的是,靠近亞洲大陸的關島,是屬於美國海外的自治領地。那麼距離美國近萬公裡之遙的它,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呢?
(關島區位圖)
一、麥哲倫眼中的「強盜島」。
關島地處太平洋馬裡亞納群島南端,面積只有549平方公裡。西南方向約2000公裡,為菲律賓的薩馬島,北方1200公裡為日本的小笠原諸島,西北距我國臺灣島僅2700公裡,向東則是深邃的太平洋海盆。因此在大航海時代之前,這裡是個孤獨且被人遺忘的島嶼。
從土地面積上看,關島比新加坡都要小。島上人口17.8萬人,絕大多數為土著的查莫羅人。這個民族起源於馬來—玻里尼西亞人,他們的祖先善於航海,曾駕駛獨木舟從亞洲大陸遷移到菲律賓群島。其中一部分繼續向東來到馬裡亞納群島,在關島過起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查莫羅人的安寧生活,在1521年時宣告結束。那年的3月6日,著名的航海家麥哲倫在汪洋大海中精疲力盡時,無意中發現了關島。雀躍歡呼之餘,他們在島上補充了食物和飲水,並在酒足飲飽後精神抖擻上岸遊覽,結果和島上的查莫羅人發生了衝突。
於是麥哲倫帶著四十多個手持火槍的武裝人員,燒毀了島上幾十間房屋和幾艘小船,還殺死了七個島民,他還把關島命名為「強盜島」。只是最終脾氣火爆的他,在前行至菲律賓群島時,又一次和土著發生衝突,客死他鄉。他的船隊歷經艱險才回到歐洲。
(南北戰爭)
二、美西殖民者更替。
麥哲倫和哥倫布對世界的探索,激起了當時的歐洲列強的擴張欲望,西班牙作為最早的老牌帝國,沿著探險家們開闢出的道路搞殖民徵服,關島所在的馬裡亞納群島也和菲律賓、加羅林群島等一起被納入西班牙的殖民地。
從1565年確立殖民統治開始,二百多年間,西班牙船隊利用關島作為中轉站,進行香料和貴金屬等貿易,賺取了大量的財富。
可惜西班牙很快被英國人超越,不僅無敵艦隊全軍覆滅,經濟上也就此沒落。面對對手們搶奪殖民地的挑戰,西班牙越來越力不從心。
19世紀末時,從英國殖民地脫離出來的美國日益強大。通過西進運動和美墨戰爭,完成陸地領土的擴張。接著在南北戰爭解決內部矛盾後,一躍躋身世界強國之列。
當時的世界被歐洲列強瓜分殆盡,美國要想繼續壯大勢力範圍,就要挑一個對手挑戰。和英法相比,日薄西山的西班牙無疑成了美國人眼中的軟柿子。
1898年,美國藉口緬因號戰艦被炸沉沒,向西班牙宣戰,戰爭幾乎在所有西班牙殖民地打響。太平洋戰場上,美軍海軍準將喬治·杜威的艦隊在馬尼拉海戰中取得完勝,將西班牙艦隊堵在菲律賓馬尼拉港不敢出來。
美軍藉機出動4艘戰艦搭載5600名美軍,兵不血刃佔領了關島。此後戰敗的西班牙不得不割讓關島和波多黎各等殖民地給美國,還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將菲律賓呂宋島出售給了美國,從此關島成為美國的領土。
(安德森空軍基地)
三、美日奪島之戰。
美國奪得西班牙殖民地後,整天忙著加勒比海、中南美洲和太平洋近海的稱霸。對於遙遠的關島,他們只是把它當成來往菲律賓之間,萬裡茫茫大海上往返船隻的中繼補給站,並沒有多大興趣。
一戰德國戰敗後,北馬裡亞納群島落在了日本手中,等到二戰打響後,日本對美國不宣而戰。在偷襲珍珠港的同一天,還向關島發起了進攻。
1941年12月10日,在連日空襲之後,日本以十倍於關島美軍的兵力,輕鬆佔領了這座島嶼。這時美軍才發現,由於幾十年來對關島漠不關心,臨戰時居然連島上的地形數據都沒有。
1944年7月21日,美軍在奪得塞班島之後,從關島西部奧羅地角關島兩側登陸,最終日軍在戰死18000人,485人投降後,關島重新回到美國手中。
二戰讓關島的軍事價值得以體現,此後這裡成為美國空軍在西太平洋的指揮中樞。他們不僅在上面建立了安德森空軍基地,還成立了海軍航空站和阿普拉核潛艇基地。
如今,這座位於西太平洋的美麗小島,成為美國楔入亞太各方勢力中的一顆釘子,為美國的亞洲稱霸戰略,提供最前沿的軍事威懾保證。
(參考資料:《關島:美軍插在亞太的釘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