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

2021-01-12 中國教育新聞網

2020年對教育信息化界來說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的暴發,催生和改變了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生態,信息化對教育的深刻影響從「遭遇戰」變成了「持久戰」。中國教育報信息化專刊特邀請華南師範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張學波,教授、博士生導師鍾柏昌對「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大關鍵詞」進行深度分析和點評。

1.在線教育抗疫

事件回顧: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一次「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教育部啟動「停課不停學」工作,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通過電視空中課堂保障沒有網絡或網速較慢地區學生的居家學習;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名教師在線開出了107萬門課程,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775萬人;會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彈性教學手冊——中國「停課不停學」的經驗》,為世界各國在線教學提供了中國方案。這次疫情,以信息化有效支撐了近3億師生的在線教學,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專家點評:

受疫情影響,2020年是在線教育快速發展的一年,引發了一次「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

「戰疫」成功為在線教育的大面積開展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全社會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發生了質的飛躍,也激發了學術界廣泛而深入的理論研究。然而,這既是一場「遭遇戰」,於未來而言則更像是一場「持久戰」。無論如何,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沒有教育信息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但實現常態化發展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亟待新思路、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探索與實踐。

2.三個課堂與扶貧攻堅

事件回顧:

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印發指導意見,指導各地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三個課堂應用,旨在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和教師專業發展。

11月10日,全國民族地區「智能教育試驗區試驗校」教研活動暨教育信息化與學科創新融合智慧課堂研討活動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舉辦。

專家點評:

「三個課堂」的政策背後都有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即通過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促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精準扶貧和助推教育現代化。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決戰之年,「三個課堂」有效促進了民族地區尤其是「三區三州」的教育精準扶貧,探索了一條教育精準扶貧的新路徑。

華南師範大學聯合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廣東省教育技術中心和西藏林芝市教育局舉辦了第一屆粵藏教育信息化幫扶促進研討會和送培活動,有效展示了「三個課堂」在當地的適用性。

2021年將是「三個課堂」等政策持續落地的一年,同時也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準扶貧將會持續發揮其效用,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深刻變革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治理體系和教育服務方式,為深入推動教育扶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3.教育APP治理

事件回顧:

2020年5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一批)》,截至12月21日,共發布七批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其中有相當一批為教育APP。

專家點評:

教育APP通常會明確要求獲取用戶的位置信息、學校、年級、年齡、性別、學習愛好等信息,也必然記錄學習過程和結果信息。遺憾的是,這些信息將成為教育APP營運商或其合作夥伴推銷產品和服務的重要來源,這也是這些企業在免費模式下「流量換流水」的生存法則之一。

從企業生存的角度,對部分功能收費且遵循自願付費原則,符合市場營運的基本規範。然而,和隱私信息的界定一樣,哪些功能屬於基礎服務不應收費,哪些功能屬於增值服務可以收費以及收多少,界限依然比較模糊,缺少規範性的要求,且違規後的懲罰標準也不明確或缺少震懾力,增加了監管的複雜性。

4.人工智慧+教育

事件回顧:

2020年11月20日—21日,教育部在寧夏石嘴山市召開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暨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現場推進會。會議總結了近年來各地利用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和促進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經驗成果,分析當前我國教育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下一步運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破解教師隊伍建設突出問題、全面深化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改革等工作進行了部署。

12月7日—8日,第二屆「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舉行,主題為「培養新能力,迎接智能時代」。會上介紹了中國政府在全力實施2030年教育議程、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實踐探索。

5月30日,華中師範大學啟動成立人工智慧教育學部,旨在打造人工智慧教育領域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和智庫研究的新高峰,推動教師教育改革與示範。

專家點評:

與在線教育一樣,「人工智慧+教育」是2020年教育信息化發展中的另一條主線。這條主線不僅體現在多個高校人工智慧教育研究機構的成立,還體現在一大批學術會議對人工智慧教育主題的聚焦。目前,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不僅存在技術瓶頸,缺少成熟的高技術產品和應用案例,而且在安全、隱私、公平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倫理困境。

人工智慧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乃至整個教育信息化建設都離不開大量高水平人才的參與。師範院校教育技術學專業作為承擔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的主陣地,發展前景可期。教育技術學科在「戰疫」期間的亮眼表現,在2020年高考招生中有非凡的表現,在畢業生就業方面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青睞。

未來隨著疫情的持續,以及人工智慧帶來的新的增長點,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知名度和認可度將有望得到進一步提高,與人工智慧教育相關的研究機構、學部院系、專業和實踐基地也將不斷增多,有望扭轉教育技術學專業辦學規模縮小的局面。然而,面對新形勢,人工智慧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所需的課程、師資、實驗室、實踐基地等的建設將面臨較大的轉型升級壓力,人才培養單位所需的經費和政策支持有待大幅改善。

5.在線一流本科課程

事件回顧:

2020年11月24日,教育部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共計5118門,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875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728門,線下一流課程1463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868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84門。

專家點評:

一流本科課程也被俗稱為「金課」。在首批國家級五類「金課」中,與教育信息化直接相關的有三大類:線上一流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合計3471門,約佔68%。

在最新公布的省級「金課」中,三類「金課」同樣佔有較大比重。由此可見,教育信息化在國家「金課」建設中發揮了重要影響力。

展望2021年,第二批國家級「金課」的認定也將進行;為備戰國家級「金課」的遴選,各省級教育廳也將陸續公布省級「金課」的認定名單。

隨著在線教育在高等教育領域進入常態化發展階段,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將佔據更大比重,成為「金課」遴選的重頭戲。作為一流高校建設和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重要指標之一,各所學校也必將加大力度支持一流課程的建設和申報,一流課程也將成為高等教育資源分配的一個重要槓桿。

6.開放大學綜合改革

事件回顧:

2020年9月2日,教育部印發《國家開放大學綜合改革方案》,提出經過5年左右時間,通過改革和優化開放教育辦學體制機制,解決定位不清晰、體系不健全、質量不高等問題,使國家開放大學成為我國終身教育、在線教育的主要平臺,成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會的有力支撐。

12月底前,39所(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13個計劃單列市或副省級城市)省級廣播電視大學將統一更名為地方開放大學,並向教育部備案。

專家點評:

面對數位化、智能化、終身化、融合化教育發展趨勢,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開放大學已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早在2012年,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部署,教育部相繼同意北京、上海、江蘇、廣東、雲南5所省級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地方開放大學。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統一更名後的39所地方開放大學將發展為國家開放大學的區域中心(分校或分部),統一納入國家開放大學辦學體系。

展望未來,開放大學的辦學模式將有較大變化,教育質量也將有較明顯改善;地方開放大學的定位也將立足本區域發展,為地方全民終身學習提供平臺。作為一個整體,開放大學也必然發展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為學習型社會向社區末端延伸提供強有力的抓手。

7.智慧教育示範區

事件回顧:

2020年10月19日,中央電化教育館發布通知,公布了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實驗校(小學階段)名單,全國共有33所小學入圍。

10月29日,教育部科技司印發《關於2020年度「智慧教育示範區」創建項目推薦遴選工作的通知》,計劃繼續遴選若干個地方積極、具有較好發展條件的地區,開展「智慧教育示範區」創建項目,推動教育信息化融合創新發展,實現教育理念與模式、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創新,提升區域教育水平,探索積累可推廣的先進經驗與優秀案例,形成支撐服務教育現代化的新途徑和新模式。

專家點評:

以實踐共同體形式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可以發揮團隊優勢,聚沙成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推動教育信息化向深水區發展;以「試驗—推廣」模式開展實驗區建設有利於積累區域推進經驗,是逐步推廣教育信息化先進理念、模式和技術的穩妥方式。因此,教育部層面對若干實踐共同體(校)、實驗區的遴選,有利於凸顯有計劃、有步驟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整體布局,也有利於彰顯以點帶面的示範效應。

未來一年,以實踐共同體和實驗區形式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依然會是一個重要途徑,為教育信息化走完「最後一公裡」積累更為豐富的資源,探索更加成熟的經驗。

8.信息化專家智庫

事件回顧:

2020年5月27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換屆,成立了第二屆教育信息化專家組,共包括組長、副組長、秘書長和成員35人。

12月10日,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名單公示,設立了信息化教學指導專委會,還設置了技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教學指導專委會、跨學科教學指導專委會等與信息化教學緊密相關的專家組織。

專家點評:

教育信息化建設需要一支專業過硬、能力出眾的專家隊伍,為教育信息化的頂層設計和發展路徑出謀劃策。這支隊伍除了科研院所的專業人員外,也離不開針對特定任務組建的國家級專家組織或智庫。上述智庫的組建,以及正在運作的教育部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構成了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智庫類「國家隊」,有望發揮重要的諮詢指導作用。

展望未來,進一步建立健全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專家組織或智庫,加強統籌和協商,是優化國家和地方教育信息化發展布局的重要依託。也需要看到,不同智庫除了工作任務上的差異,還要避免多頭並行、政出多門的行政管理模式。加強各級專家組織或智庫的協調、管理和評價,也將成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

9.學評融合與慕課

事件回顧: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要「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

12月9日—11日,世界慕課大會在清華大學召開,同時進行線上直播。會議主旨報告中分享了中國慕課與在線教育的實踐、創新與探索。

專家點評:

方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向未來,系統、全面地構建了教育評價改革的目標、任務和方法。通過推進「改革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推進科學履行職責」「改革學校評價,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等五個重點任務來具體落地,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

實踐創新的根源在於理念創新,在新的歷史時期,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融合併存,融合世界更加要強調「學評融合」的評價新理念,在充分運用數字世界的基礎上,把評價的學習性和評價的診斷性融為一體,以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發展為核心,才能有利於學與教方式的變化,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才能真正落地。

任何新技術的教育應用,都需要建立在全人發展基礎之上,因此關於認知發展的生物學、生理學和心理學規律(如腦科學),以及人與技術、社會的外部互動關係問題(如具身認知),依然是不可忽視且必須加強的基礎理論研究。

10.產教融合的智能教育

事件回顧:

2020年12月11日下午,由中央電教館和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智能教育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

12月19日,第五屆教育信息化產業創新驅動研討會在廣州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教育信息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平臺和華南師範大學主辦,旨在賦能產教融合,培養高質量人才。

專家點評:

在在線教育「抗疫」期間,大量企業研發的在線教育平臺、APP和網絡學習資源,為優質在線教育資源的供給提供了重要補充,尤其是騰訊、科大訊飛等IT頭部企業的加盟,將進一步強化政產學研用的緊密協同,從而塑造教育信息化新的發展格局。然而,目前的在線教學平臺,尤其是直播平臺,從一定意義上說,是從娛樂平臺或會議平臺直接變身為教學平臺,缺少教學和課堂的改造。人們常常批評某些在線教學是「課堂搬家」,恰恰相反,我們缺少的是基於課堂教學本質的「搬家」。

展望未來,在線教學「課堂空間在場感」的塑造將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需要產教融合共同做出富有創新性的設計,以確保師生能夠做到真正「在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基於裸眼3D、全息投影技術、5G、虛擬實境等技術營造的全息虛擬課堂將會進一步激發教育者對空間感、存在感的需要;更為成熟的智能教學、伴學平臺和機器人等高技術產品也有待推陳出新。

作者:鍾柏昌 黃蔚 張學波

《中國教育報》2021年01月02日第3版 版名:信息化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十大品牌發布
    各參評企業數據由機構推薦、企業自薦、大數據採集及網絡公眾滿意度投票遴選出具備高質量、健康、智慧、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較強、綜合實力突出的「2020 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十大品牌」供應商,樹立「中國品牌」行業標杆及典範,發揮品牌的引領作用,提升行業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為政府採購中心、廣大學校、科研院所等採購單位提供參考。
  • 彈指一揮間,中國教育信息化巨變70年
    1958年,中國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試製成功;1973年,中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100萬次的計算機在北京試製成功,這是我國電子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從此我國計算機研製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夯實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基石。  從改革開放之初到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教育信息化進入萌芽時期。
  • 2020中國人工智慧教育十大事件新鮮出爐
    同樣,技術是輔助老師更好展開教育的工具,切忌不能捨本逐末。如何辯證地看待人工智慧對教育的影響,這是一個有著不同答案的問題。  2020年,「人工智慧」成為產業發展的高頻熱詞,在線教育、人工智慧教育更是熱點中的熱點。2020年12月28日,由全國高校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創新聯盟評選、推薦的2020中國人工智慧教育十大事件新鮮出爐。
  • 2020年版中國教育信息化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市場格局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教育信息化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認為,截至**我國教育行業信息化相關部門和主管已經深刻意識到國內以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標準和統一規劃,進而在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和粗放型管理,並開始嘗試研究制定各類以統一化、規範化、集約化為重點的頂層設計,並將在未來**年內陸續進入執行階段。
  • HES 2020中國高等教育信息化峰會正式啟動!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的發展及人工智慧、移動互聯、5G等新技術的應用,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教育信息化各項發展指標實現翻倍增長,信息化應用模式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伴隨著《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深入與《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實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也迎來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
  • 2020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藍皮書發布會暨論壇
    2020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藍皮書發布會暨論壇 澎湃新聞 2021-01-03 08:55 來源:澎湃新聞
  • 【記憶2020】官微十大科普年終盤點,Get這些關鍵詞
    兩大官微的點擊量評選出2020年上海長徵醫院十大科普作品01關鍵詞:新冠病毒防控新冠是2020年繞不過去的關鍵詞。這一年,長徵人戰鬥在阻擊新冠病毒的最前線。07關鍵詞:防癌「談癌色變」的時代,最有效的防癌措施是什麼?那就是防患於未然。腫瘤科製作了十大癌症的防癌和排查措施,你值得擁有。
  • 2020年指靜脈行業十大關鍵詞預測
    大眾關注的不僅有關鍵技術,同樣關注技術帶來的創新應用,例如智能家居中生物識別類行業前景可期,那麼我們來大膽預測2020生物識別行業指靜脈識別行業十大關鍵詞預測~支付2019年日立製作所和東芝將推出「刷手指」支付服務。該服務利用了日立的手指靜脈生物體認證技術和東芝的POS終端。
  • 愛貝英語榮獲中國好教育「2020年度影響力少兒英語品牌」 - IT業界...
    愛貝英語榮獲中國好教育「2020年度影響力少兒英語品牌」 愛貝英語榮獲中國好教育「2020年度影響力少兒英語品牌」 2021-01-13 11:04:12  來源:網際網路關鍵詞: 愛貝英語 2021年1月12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中國網教育頻道承辦的中國好教育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辦。愛貝英語不負眾望,榮獲中國好教育「2020年度影響力少兒英語品牌」。
  • 中國二次元指數年度十大關鍵詞發布!第18屆「金龍獎」全球徵稿同時...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黃子暘 圖/組委會提供 2021年1月11日,中國國際漫畫節主體賽事——第18屆中國動漫金龍獎全球徵稿正式啟動。同時,組委會發布了中國二次元指數年度十大關鍵詞。
  • 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試金石—新聞—科學網
    疫情是教育信息化成果的試金石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正在進行的超大規模的在線教育集中實踐,體現了政府、學校、教師、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參與者的責任擔當,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全社會的信息化創造力,湧現出眾多實踐創新成果,對於我國未來教育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 2020中國服裝十大品牌排行榜重磅揭曉
    10月中旬,由全國招投標供應鏈品牌推介平臺舉辦以「科技賦能,品牌引領」為主題的「2020中國服裝招標採購評價推介活動」完美收官本活動設有:服裝領軍品牌、職業裝十大品牌、制式服裝十大品牌、行政職業裝十大品牌、政府採購十大服裝供應商、職業工裝十大品牌、校服十大品牌、特種防護服裝十大品牌等十餘項參選品類,數十家實力品牌企業從眾多行業品牌中脫穎而出,斬獲殊榮!
  • 2019年國內十大新聞背後的關鍵詞,你get了幾個?
    29日,新華社評出的2019年國內十大新聞新鮮出爐。  回望這不平凡的一年,開放邁新步、改革再發力,經濟逆風前行,民生持續改善。十大新聞雖然不能涵蓋中國這一年來的所有大事,卻能讓我們從中勾勒出這一年來的中國圖景。  這十大新聞背後的關鍵詞,你get了幾個?
  • 2020-2026年中國信息化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6年中國信息化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針對當前信息化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信息化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2020-2026年中國信息化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信息化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 疫情是本次教育信息化的試金石
    在萬朋教育董事長兼CEO申屠祖斌眼裡,教育信息化的長期投入雖然取得一定成果,但重硬體採購輕維護升級、各產品融合難、使用門檻和使用人員信息素養弱等痼疾仍在,導致諸多地方購買的系統無法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作用,「對各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設是最大的一次檢驗」,申屠祖斌說。
  • 季明明:牢牢把握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的精髓
    一、深刻理解、準確把握國家教育信息化指導思想與發展戰略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國特色教育信息化發展,先後下達了具有高屋建瓴的系列文件,進行了整體性、戰略性部署,內涵極其豐富並且格局大、有高度。系列文件主要包括: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0.7)(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2012.3)(以下簡稱「十年規劃」)、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2016.6)(以下簡稱「十三五規劃」)、國務院《國家教育十三五規劃》(2017.1)(以下簡稱「教育十三五規劃
  • 人民日報海外版:四個關鍵詞 看好2021網際網路發展
    藉由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的4大關鍵詞,我們可以展望2021年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動向與前景趨勢。【關鍵詞:抗疫】數字經濟與科技抗疫,是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的主論壇議題。回顧2020年網際網路的發展情況,抗疫是個無法繞過的關鍵詞。
  • 2020年度 AI 安防十大關鍵詞 | 年終盤點
    針對這一選題,在即將結束的2020年,AI掘金志通過採訪數十位業內專家、企業高管,概括出過去一年來AI安防市場的十大關鍵詞,以回顧不平凡的2020。充斥著動蕩、寒冬的2020年沒有熄滅AI安防領域奔湧的火把。2020年一股AI企業上市潮正是信號之一。其中,以CV為核心的AI安防市場尤為明顯。
  • 2020年中國發電企業信息化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年中國發電企業信息化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針對當前發電企業信息化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發電企業信息化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2020年中國發電企業信息化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發電企業信息化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 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前幾天,我們組織了一個年度十大事件的投票活動,一共收到超過650份問卷。這篇總結從票數靠前的選項裡遴選出十項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加以陳述和解讀。沿襲前幾年的體例,每項事件還附上關鍵詞和相關事件,以點帶面,方便讀者全面把握中國科幻的發展趨勢。除第一條外,其餘均按事件發生時間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