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揭示SARS冠狀病毒可能的重組起源

2020-12-04 人民網陝西站

原標題:我國科學家揭示SARS冠狀病毒可能的重組起源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在SARS冠狀病毒起源與進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專家在我國雲南發現了一處蝙蝠SARS冠狀病毒的天然基因庫,研究揭示了我國蝙蝠攜帶有不同株具有跨種傳播至人群可能性的SARS冠狀病毒,揭示了SARS冠狀病毒可能的重組起源,為相關疾病的預防提供了重要依據。
  自2005年以來,多個研究團隊在世界不同地區的多種菊頭蝠中發現了越來越多的SARS冠狀病毒。但是,所有目前已報道的蝙蝠SARS冠狀病毒至少在兩個基因上與SARS冠狀病毒存在較大分化,有關SARS如何在蝙蝠中進化產生、從哪裡的蝙蝠種群中出現等問題一直未得到解答。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團隊自2011年起對雲南省一處洞穴的菊頭蝠種群開展了SARS冠狀病毒的長期監測。分析顯示,流行於這一洞穴的蝙蝠SARS冠狀病毒高度多樣。專家對11株新發現的SARS冠狀病毒進行了基因分析,並對15株在該洞穴發現的毒株進行了全基因組序列分析。結果表明,流行於該洞穴的蝙蝠SARS冠狀病毒在非結構蛋白基因彼此相近,它們的部分基因呈現極為豐富的遺傳多樣性。SARS冠狀病毒的全部基因組組分都可以在這個SARS冠狀病毒的天然基因庫中找到。
  通過進一步的重組分析,專家在這些SARS冠狀病毒基因內部多個位點發現了頻繁重組的証據,並推測SARS冠狀病毒的直接祖先可能通過這些蝙蝠SARS冠狀病毒的祖先株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重組而產生。

(責編:谷妍、鄧楠)

相關焦點

  • 我國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突破20%
    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孫競)  由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與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建浦教授所帶領的團隊繼2016年提出鈣鈦礦維度調控創造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效率記錄後,近日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近紅外鈣鈦礦
  • 脊椎動物「手」的起源有新線索
    原標題:脊椎動物「手」的起源有新線索 根據英國《自然》雜志3月23日發表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一塊魚類化石其胸鰭擁有手指樣附體,為理解脊椎動物的手的起源帶來了全新線索。這是迄今最完整的希望螈樣本,其代表了魚類向陸地脊椎動物過渡的演化階段,同時其也是第一次在已知動物化石身上發現了手指與鰭「鎖」在一起的現象,揭示了人類的手部是如何由遠古魚類的魚鰭一步步進化而來。 骨骼殘骸顯示,四足動物的形象大約出現於3.74億年前,但是一些較古老的化石包含四肢樣的骨骼,可能暗示四足動物起源甚至更早。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流浪行星」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美國和波蘭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在線版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微引力透鏡,可能發現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流浪行星」,其「體重」約為地球的10%,不受任何恆星約束,在銀河系內自由遊蕩。如獲証實,這一發現將有助科學家更好地認識「流浪行星」。
  • 生命起源中最早代謝蛋白質「現身」
    原標題:生命起源中最早代謝蛋白質「現身」 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撰文指出,他們發現了負責地球生命新陳代謝的蛋白質結構的起源,這些簡單的分子為地球的早期生命提供了動力,並可充當化學信號,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等團隊用來在其他星球上尋找生命。
  • 英國研究所表明新病毒突變可能已感染成千上萬人 日本首見英國變種新型冠狀病毒
    英國研究所表明新病毒突變可能已感染成千上萬人 日本首見英國變種新型冠狀病毒英國惠康大學桑格研究所
  • Mol Biol Evol:新研究指出流浪狗可能是SARS-CoV-2大流行的起源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生物學教授Xuhua Xia通過在不同物種之間追蹤冠狀病毒特徵,提出流浪狗---特別是狗的腸道---可能是當前SARS-CoV-2疫情的起源。
  • 我國科研團隊揭示「太陽風暴」中日珥的磁場結構
    近期,中科大科研團隊利用我國雲南撫仙湖1米口徑的太陽望遠鏡對日珥進行觀測,並結合衛星提供的極紫外光觀測,發現沿日珥軸向的大幅度振蕩,推測相關的磁場結構為剪切磁拱。另一方面,他們利用都卜勒頻移研究發現物質繞日珥軸向的旋轉運動,因此相關的磁場結構也具有磁繩的性質。由於兩層磁結構之間並無明顯的分離,暗示這種雙層結構在日珥中可能普遍存在。
  • Science:新研究追蹤在巴西流行的SARS-CoV-2毒株的傳播率和起源
    2020年7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巴西、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旨在追蹤目前在巴西流通的主要SARS-CoV-2毒株的傳播率和起源。他們還包括未報告由 COVID-19引起但可能是由它引起的死亡病例---大多數僅被標記為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在這項研究的第一部分中,他們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模型模擬。這些模型模擬結果顯示,關閉疫情熱點地區的商店和學校可以減緩這種病毒的傳播。但是若忽視它,則不會實現這種延緩。這項研究的另一部分涉及研究感染進入巴西的路徑。
  • 美科學家:過去30年來太平洋環流速度放慢
    東方網2月7日消息:美國科學家觀測發現,過去三十年來,南北兩半球的亞熱帶太平洋海域與赤道太平洋海域之間的環流速度有所放慢。但這一現像與地球氣候變化之間有何關繫目前尚不能確定。
  • 研究發現,來自中子星的高能射電爆發,可能揭示了宇宙起源
    近些年來,隨著人類對星系的不斷探索,意外發現了中子星中的射電爆發,而這可能揭示了一個更大宇宙學現象的起源。這一最新的觀察至少可以解決一個圍繞著快速射電爆發的宇宙起源的謎語。至少有兩個無線電觀測站在4月底發現了最近的無線電脈衝。科學研究小組將無線電波追溯到一顆高磁性中子星-上,這是一顆質量可能是太陽質量的40或50倍的恆星的殘骸,他們命名為SGR 1935+2154。這顆恆星位於銀河系的圓盤深處,這裡充滿了密密麻麻死氣沉沉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