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科學家揭示SARS冠狀病毒可能的重組起源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專家在SARS冠狀病毒起源與進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專家在我國雲南發現了一處蝙蝠SARS冠狀病毒的天然基因庫,研究揭示了我國蝙蝠攜帶有不同株具有跨種傳播至人群可能性的SARS冠狀病毒,揭示了SARS冠狀病毒可能的重組起源,為相關疾病的預防提供了重要依據。
自2005年以來,多個研究團隊在世界不同地區的多種菊頭蝠中發現了越來越多的SARS冠狀病毒。但是,所有目前已報道的蝙蝠SARS冠狀病毒至少在兩個基因上與SARS冠狀病毒存在較大分化,有關SARS如何在蝙蝠中進化產生、從哪裡的蝙蝠種群中出現等問題一直未得到解答。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團隊自2011年起對雲南省一處洞穴的菊頭蝠種群開展了SARS冠狀病毒的長期監測。分析顯示,流行於這一洞穴的蝙蝠SARS冠狀病毒高度多樣。專家對11株新發現的SARS冠狀病毒進行了基因分析,並對15株在該洞穴發現的毒株進行了全基因組序列分析。結果表明,流行於該洞穴的蝙蝠SARS冠狀病毒在非結構蛋白基因彼此相近,它們的部分基因呈現極為豐富的遺傳多樣性。SARS冠狀病毒的全部基因組組分都可以在這個SARS冠狀病毒的天然基因庫中找到。
通過進一步的重組分析,專家在這些SARS冠狀病毒基因內部多個位點發現了頻繁重組的証據,並推測SARS冠狀病毒的直接祖先可能通過這些蝙蝠SARS冠狀病毒的祖先株之間發生的一系列的重組而產生。
(責編:谷妍、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