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種 菊科-風毛菊屬-篦苞風毛菊

2021-02-22 板廠峪植物

篦苞風毛菊

Saussurea pectinata Bunge

篦苞風毛菊,因其苞片緻密,像篦頭髮用的篦子一樣,故名篦苞風毛菊。篦苞風毛菊的苞片,十分有特點,在花瓣沒開放前,甚至都可以當做花朵來觀賞,只不過這個「花瓣」是綠色的。

      以上為同一植株,拍攝於景區步道,時間2020年10月6日。

苞片又稱苞。花下方或花序外圍的變態葉。比一般葉小,或變為鱗葉狀,與葉顏色相同,有保護花芽作用。在總花梗上著生的苞片稱總苞;在每一朵花花梗上的苞片稱小苞片。每種植物的苞片各不相同,如馬蹄蓮的火焰苞,慄子樹的果實為堅果,堅果外面的殼鬥也都為苞片,小麥穗上有無數個小穗,小穗外面都包有「穎」穎也是苞片。

苞片的形狀、大小、著生位置和刺的多少,是不同品種的一個重要特徵。苞片的形狀有卵形、橢圓形、披針形、長披針形等。苞片的姿態分為:閉合與張開兩種。

      以上三種照片是一株已經開敗的篦苞風毛菊,篦子狀的苞片還很明顯,花瓣已經沒有了顏色。該株篦苞風毛菊在盛花期開放的時候,想來也是很漂亮了。照片拍攝於2020年10月6日,北山景區步道,比上一植株的海拔要高一些的山梁上。

      以上三張照片為未開花時期的篦苞風毛菊,但苞片已經完全長出來,很搶眼了。照片拍攝於松山,時間2012年8月28日。

      以下內容來源於《中國植物志》。

多年生草本,高20-100釐米。根狀莖斜升,頸部被褐色纖維狀撕裂的葉柄殘跡。莖直立,有稜,下部被稀疏蛛絲毛,上部被短糙毛。基生葉花期枯萎,下部和中部莖葉有柄,柄長4.5-5釐米,有時達17釐米,葉片全形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9-22釐米,寬4-12釐米,羽狀深裂,少羽狀淺裂,側裂片(4)5-8對,寬卵形、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頂端急尖或鈍,邊緣深波狀或缺刻狀鈍鋸齒,上面及邊緣有糙毛,綠色,下面淡綠色,有短柔毛及腺點;上部莖葉有短柄,羽狀淺裂或不裂而邊緣全緣。頭狀花序數個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總苞鍾狀,直徑1-2釐米;總苞片5層,上部被蛛絲毛,外層卵狀披針形,長1釐米,寬3毫米,頂端草綠色,邊緣櫛齒狀,通常反折,中層披針形至長橢狀披針形,長1.1釐米,寬2毫米,頂端草綠色,內層線形,長1.3釐米,寬1.2毫米,頂端鈍,粉紫色。小花紫色,長12毫米,細管部長6毫米,簷部長6毫米。瘦果圓柱狀,長3毫米,無毛。冠毛2層,汙白色,外層短,糙毛狀,長2毫米,內層長,羽毛狀,長8毫米。花果期8-10月。

分布北京(門頭溝、密雲、昌平、西山、百花山、上房山、妙峰山)、遼寧(錦州、大連)、吉林、河北(易縣、內丘、張家口、承德、赤城、蔚縣小五臺山、邢臺、武安、遵化、北戴河)、山西(婁煩、息縣、太原、娘子關)、內蒙古(額爾古納旗、索倫旗)、山東、河南(嵩縣)、陝西(眉縣、鳳縣、略陽)、甘肅(徽縣、天水、舟曲、成縣)。

生於山坡林下、林緣、路旁、草原、溝谷,海拔350-1900米。模式標本採自北京。

相關焦點

  • 紛雜中的美麗——北京風毛菊屬植物小記
    在門頭溝百花山地區,分布另一種莖帶翅的風毛菊—齒葉風毛菊Saussurea amurensis,與小花風毛菊的區別是葉子具有粗鋸齒,總苞片綠色,有時候在總苞片頂端會帶有一點黑色。北京地區就是大體這13種了,各種也都在野外探尋中發現過,在北京平原地區,京風毛菊分布於溼地,草地風毛菊和風毛菊為路邊雜草,都比較常見,山區最常見的是銀背風毛菊、華北風毛菊、烏蘇里風毛菊和篦苞風毛菊,其餘各種,數量較少,有些需要到特定的環境才能找到。
  • 一團風毛菊,像煙花.
    文 圖 | 最好的陽光  菊科植物的花朵除去有向日葵(向陽而生。)那樣舌狀花和管狀花共生形態的,還有風毛菊這樣只有管狀花的存在。風毛菊是菊科風毛菊屬的屬長,這個屬的植物,花都是管狀花,沒有舌狀花。總苞片多層,呈覆瓦狀排列,花色比較單一,多為藍紫色。因為這樣,視覺上的風毛菊,感覺總是一團團,一叢叢的。
  • 四川發現植物新種「戟葉風毛菊」葉子的形狀像一把戟
    11月27日,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目前,四川省蘭科植物資源專項調查任務過半,且在大巴山區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種戟葉風毛菊。生境(易思榮 攝)今年8月,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來自三峽醫專的易思榮教授團隊在巴中市發現了菊科風毛菊屬一奇特的野生植物。
  • 四川發現植物新種「戟葉風毛菊」 葉子的形狀像一把戟
    11月27日,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目前,四川省蘭科植物資源專項調查任務過半,且在大巴山區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種戟葉風毛菊。生境(易思榮 攝)今年8月,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來自三峽醫專的易思榮教授團隊在巴中市發現了菊科風毛菊屬一奇特的野生植物。
  • 四川發現新物種:戟葉風毛菊
    11月30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林草局獲悉,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取得階段性進展,四川省蘭科植物資源專項調查任務過半,在大巴山區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
  • 四川發現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
    央廣網成都12月1日消息(記者賈宜超)記者從四川省林草局獲悉,四川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今年8月,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來自三峽醫專的易思榮教授團隊在巴中市發現了菊科風毛菊屬一奇特的野生植物。
  • 四川發現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
    在大巴山區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種戟葉風毛菊。2020年8月,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來自三峽醫專的易思榮教授團隊在巴中市發現了菊科風毛菊屬一奇特的野生植物。隨即,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陳又生研究員和徐連生博士加入了對該植物的野外調查研究。
  • 巴中市發現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
    2020年8月,三峽醫專的易思榮教授團隊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發現了菊科風毛菊屬一奇特的野生植物。隨後,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陳又生研究員和徐連生博士加入了對該植物的野外調查研究。近日,徐連生、易思榮和陳又生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Phytotaxa》上發表了《Saussurea sagittifolia(Asteraceae,Cardueae),a new species form the Bashan Mountains region of China》,將其命名為戟葉風毛菊Saussurea sagittifolia Y.S.Chen&S.R.Yi。
  • 風毛菊 別樣花景
    風毛菊:莖直立,粗壯,具縱稜,疏被細毛和腺毛。基生葉具長柄,葉片長橢圓形,通常羽狀深裂,頂生裂片長橢圓狀披針形,狹長橢圓形,兩面均被細毛和腺毛;莖生葉由下自上漸小,橢圓形或線狀披針形,羽狀分裂或全緣,基部有時下延成翅狀。
  • 山地實習|| 植物篇(3)-豆科、菊科
    另,不得不說的菊科,唐朝詩人元稹所偏愛的詠嘆的《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豆科和菊科草本、木本或藤本。葉互生,極少數為對生;羽狀複葉或掌狀複葉,少數為單葉;通常有託葉,有些種類葉軸頂端有卷鬚。花序多為總狀或圓錐狀,少數為穗狀或頭狀花序;有時為單花,腋生或頂生。花兩性或雜性,兩側對稱或輻射對稱。
  • 新疆發現多個植物新屬種 包括天山糖芥
    經過最新確認,屬我國尚未記載的物種。  研究人員經過形態解剖,查閱相關植物志及國內外相關標本及諮詢類群專家後,確認新發現的物種分別是紫草科土庫曼狼紫草、十字花科天山糖芥、菊科犁形棘頭花、茜草科盾苞茜和輪葉拉拉藤,其中盾苞茜屬和棘頭花屬為我國新記錄屬。
  • 新疆發現多個植物新屬種 包括十字花科天山糖芥
    經過最新確認,屬我國尚未記載的物種。-研究人員經過形態解剖,查閱相關植物志及國內外相關標本及諮詢類群專家後,確認新發現的物種分別是紫草科土庫曼狼紫草、十字花科天山糖芥、菊科犁形棘頭花、茜草科盾苞茜和輪葉拉拉藤,其中盾苞茜屬和棘頭花屬為我國新記錄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