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發現植物新種「戟葉風毛菊」 葉子的形狀像一把戟

2020-12-03 四川在線

隆廷倫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四川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取得階段性進展。11月27日,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目前,四川省蘭科植物資源專項調查任務過半,且在大巴山區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種戟葉風毛菊。

生境(易思榮 攝)

今年8月,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來自三峽醫專的易思榮教授團隊在巴中市發現了菊科風毛菊屬一奇特的野生植物。隨即,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陳又生研究員和徐連生博士加入了對該植物的野外調查研究。近日,徐連生、易思榮和陳又生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Phytotaxa》上發表了《Saussurea sagittifolia(Asteraceae,Cardueae),a new species form the Bashan Mountains region of China》,將其命名為戟葉風毛菊Saussurea sagittifolia Y. S. Chen & S. R. Yi。

植株(易思榮 攝)

專家介紹,戟葉風毛菊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60釐米。基生葉三角狀戟形,正面深綠色,背面紫紅色,葉緣側具8–15枚尖齒;莖上部葉片漸短小,直至線狀披針形,邊緣淺波狀或具疏齒。花序長20–40釐米,上部具少數分支和4–8個頭狀花序,每個頭狀花序具小花8–15枚;花冠淺粉紅色至粉白色,花葯藍紫色;瘦果圓筒狀,無毛;冠毛淺棕色。花果期8–10月。

花序(易思榮 攝)

戟葉風毛菊與著名的雪兔子、雪蓮花為同一屬植物,但分布極其狹窄。目前僅知其產於南江縣光霧山海拔1300–1800米的林下。戟葉風毛菊的發現豐富了川北野生植物區系成分的認識。四川大巴山地區素有小秦嶺之稱,在我國「中央山脈」南北動植物分野中有更多的多樣性未解亟待開展調查研究。

截至目前,我省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野外調查已有不少新發現,正在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相關焦點

  • 四川發現植物新種「戟葉風毛菊」葉子的形狀像一把戟
    隆廷倫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四川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取得階段性進展。11月27日,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目前,四川省蘭科植物資源專項調查任務過半,且在大巴山區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種戟葉風毛菊。
  • 四川發現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
    (生境 易思榮攝)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取得階段性進展,四川省蘭科植物資源專項調查任務過半。在大巴山區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種戟葉風毛菊。2020年8月,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來自三峽醫專的易思榮教授團隊在巴中市發現了菊科風毛菊屬一奇特的野生植物。隨即,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陳又生研究員和徐連生博士加入了對該植物的野外調查研究。
  • 四川發現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
    央廣網成都12月1日消息(記者賈宜超)記者從四川省林草局獲悉,四川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今年8月,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來自三峽醫專的易思榮教授團隊在巴中市發現了菊科風毛菊屬一奇特的野生植物。
  • 四川發現新物種:戟葉風毛菊
    11月30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林草局獲悉,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取得階段性進展,四川省蘭科植物資源專項調查任務過半,在大巴山區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
  • 巴中市發現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
    2020年8月,三峽醫專的易思榮教授團隊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發現了菊科風毛菊屬一奇特的野生植物。隨後,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陳又生研究員和徐連生博士加入了對該植物的野外調查研究。近日,徐連生、易思榮和陳又生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Phytotaxa》上發表了《Saussurea sagittifolia(Asteraceae,Cardueae),a new species form the Bashan Mountains region of China》,將其命名為戟葉風毛菊Saussurea sagittifolia Y.S.Chen&S.R.Yi。
  • 四川發現新物種!
    四川發現新物種!,四川省蘭科植物資源專項調查任務過半,在大巴山區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戟葉風毛菊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到60釐米。基生葉三角狀戟形,正面深綠色,背面紫紅色,葉緣側具8到15枚尖齒;莖上部葉片漸短小,直至線狀披針形,邊緣淺波狀或具疏齒。花序長20到40釐米,上部具少數分支和4到8個頭狀花序,每個頭狀花序具小花8到15枚;花冠淺粉紅色至粉白色,花葯藍紫色;瘦果圓筒狀,無毛;冠毛淺棕色。花果期8到10月。
  • 四川發現新物種!
    ,四川省蘭科植物資源專項調查任務過半,在大巴山區調查過程中發現了植物新物種——戟葉風毛菊。 今年8月,在大巴山區開展蘭科植物調查過程中,來自三峽醫專的易思榮教授團隊在巴中市發現了菊科風毛菊屬一奇特的野生植物。隨即,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陳又生研究員和徐連生博士加入了對該植物的野外調查研究。
  • 紛雜中的美麗——北京風毛菊屬植物小記
    在門頭溝百花山地區,分布另一種莖帶翅的風毛菊—齒葉風毛菊Saussurea amurensis,與小花風毛菊的區別是葉子具有粗鋸齒,總苞片綠色,有時候在總苞片頂端會帶有一點黑色。北京地區就是大體這13種了,各種也都在野外探尋中發現過,在北京平原地區,京風毛菊分布於溼地,草地風毛菊和風毛菊為路邊雜草,都比較常見,山區最常見的是銀背風毛菊、華北風毛菊、烏蘇里風毛菊和篦苞風毛菊,其餘各種,數量較少,有些需要到特定的環境才能找到。
  • 第211種 菊科-風毛菊屬-篦苞風毛菊
    篦苞風毛菊Saussurea pectinata Bunge篦苞風毛菊,因其苞片緻密,像篦頭髮用的篦子一樣
  • 葉子色彩斑斕的5種觀葉植物,比開花植物好看百倍!
    很多花友都喜歡在家裡養一些開花植物,畢竟奼紫嫣紅的花朵總能讓人眼前一亮。但其實有些觀葉植物不比開花植物差的,它們的葉子非常耐看,長得比花還要鮮豔美麗,快看看有哪些吧?1、彩葉芋彩葉芋也叫五彩芋,一年四季都有好看的斑斕的葉子,它的葉片顏色有很多種,有常見的粉色、紅色、黃色和綠色等,葉片有些是厚革質的,有些是半透明的,在光照下看,薄如蟬翼,美妙極了。
  • 四川甘孜州鄉城縣植物考察(四)
    176、異葉帚菊(Pertya berberidoides)202、狹葉紅景天(Rhodiola kirilowii)218、尾葉風毛菊(Saussurea caudata)219球花雪蓮(Saussurea globosa)220半琴葉風毛菊(Saussurea semilyrata)(未完待續)前期回顧:
  • 像海豚的多肉激萌新品種,目測已經萌倒一大片!
    它的葉子就想一條條外跳的海豚,超級可愛。到底長什麼樣?一起來看看吧~正文開始:「呆萌小海豚」▼日本網友@kao77neko在網絡上分享了一組超可愛多肉照片每一片葉子都想一條條外跳小海豚超級可愛引發了網友大討論「好可愛!好想要!超治癒!」「第一次看到,真的很像海豚!」「超級棒,哪裡買得到?」
  • 這10種觀葉植物,葉子比花還好看!
    養花草,開花很美,但是有些植物的葉子也很漂亮,吸引人眼球。下面介紹10種植物葉子漂亮。1、金線蓮金線蓮葉圓盾形,根莖較細,葉柄細長,棕褐色,可攀援。2、花葉冷水花花葉冷水花葉多汁,幹時變紙質,倒卵形,先端驟凸,基部楔形或鈍圓,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3、網紋草網紋草精巧玲瓏,葉脈清晰,葉色淡雅,紋理勻稱,深受人們喜愛。4、銀脈爵床銀脈爵床葉片深綠色有光澤,葉面具有明顯的白色條紋狀葉脈,葉脈、葉緣均有波狀起伏。
  • 四川阿壩州若爾蓋縣植物考察(下)
    (接上篇)四川阿壩州若爾蓋縣植物考察(上)四川阿壩州若爾蓋縣植物考察(中)70、花葉海棠(Malus transitoria)71、二葉兜被蘭(Neottianthe cucullata)95、利馬川風毛菊(Saussurea leclerei)
  • 一團風毛菊,像煙花.
    文 圖 | 最好的陽光  菊科植物的花朵除去有向日葵(向陽而生。)那樣舌狀花和管狀花共生形態的,還有風毛菊這樣只有管狀花的存在。風毛菊是菊科風毛菊屬的屬長,這個屬的植物,花都是管狀花,沒有舌狀花。總苞片多層,呈覆瓦狀排列,花色比較單一,多為藍紫色。因為這樣,視覺上的風毛菊,感覺總是一團團,一叢叢的。
  • 這5種植物,葉子長得太像了,放一塊你絕對認不出來!
    有這麼幾種植物,葉子都是圓乎乎,綠油油的,很容易爆盆,擺在家裡也非常好看,但是它們長得實在太像了,你能區分開嗎?1、鏡面草鏡面草簡直就是銅錢草的孿生兄弟,二者葉子都是圓滾滾的,只是鏡面草葉子更肥厚一些,要不是看它的杆子,還真認不出來!鏡面草,翠綠的葉片像圓圓的鏡子,古時候用的銅鏡就是這個形狀的,而且葉面有光澤,所以就有了這個名字。因它的葉脈從中央向四周輻射,所以也被人稱為金線草!
  • 漲知識丨葉子的形狀千奇百怪,你都認識嘛?
    世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當然也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樹葉作為樹的基本標誌具有各種各樣的形狀
  • 盤點世界上各種奇怪的植物「特殊」葉子,其形態各異千差萬別!
    它的一片葉子,能把3個並排騎馬的人,連人帶馬都遮蓋起來。那麼,植物葉子的長度究竟是怎樣的呢?玉米的葉片,看起來挺長,大約有1米左右。南美洲的亞馬遜棕櫚,一片葉子連柄帶葉有24.7米長。熱帶的長葉椰子,一片葉子有27米長,豎起來有7層樓房高。這是迄今人們所知道的最長的葉子了。植物學家最近在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發現一棕櫚樹新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