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陝西黃土埋皇上",意思就是陝西的皇家古墓葬較多,不僅如此,陝西也有很多古寺廟和古塔,這些多半是唐朝修建,唐朝的佛教興盛,不僅皇家墓葬有文物,就連這些古塔的地宮也被盜墓賊盯上了。
人民日報 2020-06-20 《23人盜墓團夥分別獲刑 曾在文保單位旁開店打盜洞》消息
被盜清梵寺塔
以在文保單位附近租房開店為掩護秘密挖掘地洞,用經緯儀進行定位,一個23人的盜墓團夥在陝西、山西兩省多次盜掘古塔地宮、古墓葬,被判處緩刑至有期徒刑十五年不等刑罰。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期公布的判決書顯示,該盜墓團夥所盜的古蹟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1處;所盜文物包括疑似舍利子、佛金骨、銀質阿育王塔、金棺、銀棺、銅棺、鎏金棺、銅鏡等珍貴文物。案發後被公安機關追回的文物共77件,其中珍貴文物32件,一般文物45件。
大隱隱於市的文物被盜取
地下文物保護的重點一般都在田野區域,而這個盜墓團夥卻盯上了城市鬧區的古塔地宮,可謂聰明,通過開店掩護的方式,成功作案多起。
這些隱藏於市井中的文物就被這樣盜取,這主要還是我們的保護措施和方法不利。很多在市區的古塔根本就沒有保護措施。
對於古塔重點為古建築本身,對於塔下的地宮很少得到重視,就是重視也多半為田野文物,而這次的盜竊案的確需要引起重視。
地波微震動探測報警系統介紹
地下文物一般都採取挖、炸的方式,而且作案時間較長,方式比較隱蔽,很難發現。往往這些人都是夜間開工,白天休息,這給保護措施帶來了極大困難。
地波微震動探測報警系統以高靈敏度地波微震動傳感器為主要探測手段,運用先進的光電信號採集處理、分析和監控技術,實現了智能化探測預警、入侵報警、聲音覆核等功能,是一種無需供電、節能環保、不怕雷擊、可靠性高的新一代報警監控手段。
該系統產品專為保護野外文物和古墓葬遺址而開發設計,已通過公安部的嚴格審查並取得生產銷售許可證。該系統產品其他形態已廣泛應用於軍方、鐵路、機場等領域,適用於野外設施、水下設施、礦井坑道、常規建築周界等需要進行安全防範的環境中,特別適合大面積、地形複雜、監控防範環境惡劣的情況使用。
地波微震動探測報警系統組成
「地波微震動探測報警系統」由中央控制探測報警平臺、引導傳輸光纜和地波微震動傳感器構成。中央控制探測報警平臺放置在監控機房,提供管理監控界面和報警聯動等功能,是系統中唯一需要供電的設備,可配備UPS不間斷電源。
引導傳輸光纜用於連接機房的中央控制探測報警平臺和遠端的地波微震動傳感器,可採用普通單模通訊光纜,傳輸距離可達數十公裡,可覆蓋範圍廣。地波微震動傳感器為全無源光學結構,無需任何供電,防雷防水防腐蝕,靈敏度高,埋入地下能有效感知半徑25米內的挖掘震動和100米外的爆破震動。
地波微震動探測報警系統由地波微震動傳感器、地波微震動探測報警器和中央報警控制主機、顯示器組成。系統拓撲圖如下:
地波微震動探測報警系統特點
無源節能,傳感器無需供電
除中央控制探測報警平臺放置在監控機房室內需要供電外,部署在室外的引導傳輸光纜和地波微震動傳感器均不需要任何供電,具有顯著的環保節能特徵。
不怕雷擊,無電磁幹擾,使用壽命長
室外的傳輸光纜和地波微震動傳感器均由光纖、無源光器件等構成,因此不怕任何雷擊,不產生電磁幹擾,並且野外使用壽命長,運行維護十分方便。
「傳」「感」合一,無損回傳,覆蓋距離長
通過高靈敏度光學傳感和感知信號光纖傳輸的無縫融合,無需進行電-光轉換,十分方便的實現長距離的感知信號無損回傳,監控機房和前端探測器之間的無中繼傳輸距離可達數十公裡。
智能預警和自動報警,誤報率極低
中央控制探測報警平臺採用智能化時域、頻域、小波域等信號分析和處理技術,監測到異常的地波微震動信號後進入預警狀態,並連續對信號進行實時算法處理,達到報警條件時自動觸發報警。通過多個維度的特徵提取和模式識別,實現零漏報率和極低的誤報率。
總結:
地下文物的保護難度較大,而且很多未被開發利用,甚至有些不清楚地下有豐富的文物,因此保護工作也比較困難。地波微震動探測報警系統是專業的地下文物防盜科技措施,而且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系統可聯網運行,建設成本降低。
文中產品為武漢雲端公司所有,如有疑問,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