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幅增加AI、量子科技投資,生物醫學預算縮水嚴重

2020-08-20 知識分子


圖片來自twitter


撰文 | 葉水送

責編 | 陳曉雪

●  ●  ●


近日,美國白宮公布了一份人工智慧和量子信息科學2020-2021年財年預算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美政府在這兩項的預算議案比2020年實際投入高出30%左右,比此前制定的2020年預算更是高出了56%。

早在今年2月,川普就表示要讓人工智慧和量子技術的2022年財年預算翻倍。目前,他正在朝著這一目標努力。美國政府對人工智慧和量子技術的大量投資,足以顯示他們對這兩個領域的重視。

川普政府強調,人工智慧、量子信息科學是美國未來數年經濟增長的引擎,國家安全的有力保障,鑑於這些新技術的重要性,大量投資以保證美國未來的領導地位。

2020年7月23日,美國能源部公布了《國家量子倡議法案》報告,「規劃了美國量子網際網路發展的戰略藍圖,提出要確保美國處於全球量子競賽的前列,引領通信新時代」。

2019年,美國白宮更新了《國家人工智慧研究和發展戰略計劃》,旨在通過政府投資深化對人工智慧的認識和研究,以確保美國在這一領域的領導地位。該計劃由歐巴馬政府於2016年制定。

川普還對航空航天感興趣。2017年,川普籤署增加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資金法案,將 NASA 2018年的財政預算提高到了195億美元,以期2023年美國人能夠登上火星,成為全球率先登陸火星的先行者。

實際上,川普之所以對人工智慧、量子信息技術感興趣,分析認為,主要是來自中國等國家的競爭壓力。根據《華爾街日報》的一則報導,川普政府受到了 「來自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對前沿技術的投入」 壓力。

在研發投入上,中國已經超越歐盟,成為全球第二大研發投入實體,且中美兩國的差距越來越小。近年,中國每年的研發投入增長比例在17%左右,而美國在這一領域增速緩慢,年增速幅度在5%,甚至出現負增長。

據《2018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18年,中國的研發投入約2930億美元(不包括私營企業投入的,如果加上這一數字則高達475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速達11.6%,美國2018年這一數字為5529.8億美(其中聯邦政府的投入為1270億美元,其餘為私營企業投入的),近10餘年增速為4.3%左右。


儘管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研發投入國家,但在不久的未來,中國很有可能會迎頭趕上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研發投入最大的國家。

與此同時,有美國研究者擔心,增加人工智慧和量子技術領域的預算,可能會壓縮其他領域的預算。儘管美國國會拒絕川普政府削減研發經費的預案,但川普政府依舊 「我行我素」,讓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經費大幅上漲。

美國白宮科學顧問 Kelvin Droegemeier 表示,政府要把科研投入的資金用在刀刃上,會優先 「注重一些極其重要的領域」。對於一些優先級不高的領域,建議私人企業和學術界能夠幫助它們自力更生。

生物醫學領域是投入縮減明顯的領域。2021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財政預算下降7%,縮減至387億美元。根據美國《科學》雜誌介紹,2020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科研經費可以支持11379個項目,而隨著 NIH 經費預算的下滑,到了2021年只能支持10000個項目。

美國醫學院聯合會首席科學官 Ross McKinney 表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經費預算下滑明顯,「這對生物醫學的研究是一場災難」。

值得一提的是,該預算於2020年2月份提出(下一年的預算),不久後美國的新冠疫情就變得嚴重起來,目前美國新冠確診患者高達552萬,死亡人數超過了17萬,作為疫情防控的關鍵部門—— 美國疾控中心,在過去的2年裡,預算下滑嚴重。新冠疫情,能否扭轉川普政府對生物醫學以及公共衛生的投入的興趣,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1.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Artificial-Intelligence-Quantum-Information-Science-R-D-Summary-August-2020.pdf

2.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trump-proposes-significant-cuts-to-nih-for-2021-budget-67087

3.https://www.wsj.com/articles/white-house-plans-to-boost-ai-quantum-funding-by-30-11597420800

4.https://federalnewsnetwork.com/artificial-intelligence/2020/02/trump-budget-projects-doubling-federal-ai-research-spending-by-fy-2022/

5.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2/national-institutes-health-would-see-7-cut-2021-under-white-house-plan

6.https://mp.weixin.qq.com/s/1c2HGi-dQJ_baSzo68M5bA

7. http://www.gov.cn/xinwen/2019-08/30/content_5425837.htm

相關焦點

  • 日本量子領域科技預算比2020年度增加約50%
    打開APP 日本量子領域科技預算比2020年度增加約50% 科技部網站 發表於 2021-01-08 14:51:24   據《
  • 美計劃將人工智慧和量子信息技術研發預算增加約30%
    美計劃將人工智慧和量子信息技術研發預算增加約30% 來源:TechWeb • 2020-08-17 10:44:17 8
  • 周報:亞馬遜推量子計算服務Braket;​美國增加量子信息研發預算
    美國政府計劃將AI和量子信息技術研發預算增加約30%美國白宮提出了2021年的非國防預算,其中包括將AI和量子計算方面的支出增加約30%。美國政府表示,該提議包括資助由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農業部等組建的AI研究機構,提議還包括將2500萬美元用於資助能源部建立一個早期階段的量子網際網路,利用量子力學原理更安全地傳輸數據。
  • 經濟縮水嚴重、失業率高企,印度富豪的財富卻增加了三分之一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印度經濟預計將縮水10.3%,在前十大經濟體中排名倒數第二,僅高於義大利。印度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7日發布的預算中,預計經濟將縮水7.7%。此外,根據印度經濟監測中心發布的數據,印度的失業率在去年12月攀升至接近10%,回到6月解封復工前的水平,而就業率僅為36.2%。
  • 量子周報:美日發力AI和量子研究;谷歌完成化學反應的量子模擬
    政策扶持美國宣布投資10億美元成立12家AI和量子研究所8月26日,美國白宮宣布將在未來五年中向人工智慧和量子信息科學等領域投入1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扶持12個相關研究中心的發展 ,這是川普政府自2月份大幅提高2021年人工智慧和量子信息科學方面投入預算之後,再次給「未來產業」 加碼。
  • 未來5年美國發力AI和量子信息科學
    2020-08-28 02:48:05 來源:科技日報增投逾10億美元未來5年美發力AI和量子信息科學科技日報北京8月27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媒體26日報導白宮稱,除了能源部將向中心投資6.25億美元外,私人合作夥伴和大學還將向這些中心捐款3億美元。《國會山》報在報導中指出,川普總統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推動增加對AI和QIS領域加大投資。比如,他今年早些時候提交的預算包括將非國防AI支出增加一倍,從約9.73億美元增加到近20億美元,以及將QIS研究領域的投資增加50%。
  • 美國Q-12量子教育項目面臨嚴重赤字
    光子盒研究院出品福布斯量子計算分析師Paul Smith-Goodson報導,美國Q-12量子教育項目面臨嚴重赤字,以下是全文翻譯:量子計算軟體公司Zapata Computing的CEO兼聯合創始人Christopher Savoie博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他擁有分子醫學博士學位和法學學位,研究過醫學、生物化學和計算機科學,並在這些領域都擁有專利。
  • 合同能源管理幾近腰斬 節能服務企業已大幅縮水
    據他透露,受此影響,目前真正從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節能服務企業數量已大幅縮水,幾近腰斬。  融資難度增加  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回款周期長無形中增加了節能服務企業的融資難度。  山東辰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山東省聯合農藥工業有限公司籤訂的鍋爐煙氣治理項目,是山東首批20個合同能源管理示範項目之一。
  • 被川普稱作「世界第八奇蹟」的富士康項目大幅縮水、陷入了僵局
    來源:環球時報據美國報導,曾在2018年時被美國總統川普稱作「世界第八奇蹟」的富士康集團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建設的LCD顯示屏工廠項目,如今卻因為富士康將項目大幅縮水並拒絕籤訂新的合同而陷入了僵局。這也導致富士康無法從當地政府那裡獲得約40億美元的稅費優惠。
  • 聚焦科技革命 量子科技助力醫學發展
    近年來,量子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已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將量子科技提升至國家戰略計劃,強調了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要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
  • 瞄準中國「墨子號」美國計劃2億美元投資量子信息技術
    2.37億美元用於支持量子信息研究的預算,如果獲得國會批准,將為推動量子網際網路發展提供重要資金基礎。根據最新國會審議的預算,川普政府將2021年科研經費整體削減了近10%,但出人意料地將量子信息科學的開支增加約20%至2.37億美元。
  • 美國宣布將成立12家AI和量子研究所,意圖領先全球
    當地時間 8 月 26 日,美國白宮宣布將建立 12 家專門研究人工智慧和量子信息科學的機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美國國土安全部( DHS)和美國能源部(DOE)等機構,已承諾將給這些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中心投資資金。同日,NSF 宣布,將投資超過 1 億美元去建立 5 個人工智慧研究所,每所研究所在 5 年內、將獲得約 2000 萬美元的支持。
  • 市場前景好投資回報大!中法生物科技合作步入快車道
    在過去十幾年裡,法國生物科技迅猛發展,在藥物研發領域取得許多成就。光明的行業前景和被普遍看好的投資回報,吸引國際投資者紛至沓來。其中中國合作夥伴的熱情格外突出,中法生物科技產業的市場互補與多年來的產業合作令雙方投資合作的未來更加值得期待。
  • 量子科學的大國競賽
    :國際首個量子光纖600120 浙江東方:投資量子通信公司300287 飛利信:量子科技+前期龍頭601789 文件認為,美國聯邦政府同樣將在推動早期量子信息科學研究、引導國家研發活動時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它也與披露的美國2021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提案相呼應。川普決意大幅削減主要科學機構的研發預算,同時卻暗示將更多資金投入到人工智慧和量子信息科學。
  • 「中國龍」全息生物量子醫學專項基金委員會成立
    年1月19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中關村精準醫學基金會聯合北京德弘東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設立由世界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生命全息量子能發明人、世界華人企業家形象大使、太極養生功創始人崔新志先生精心籌備的 「中國龍」全息生物量子醫學基金,北京德弘東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首期捐贈2000萬元,全力推動中國龍全息生物量子醫學開啟中國精準醫療領域新紀元。
  • 人工智慧結合生物科技 未來哪些領域值得投資?
    尤瓦爾·赫拉利認為,未來的科技發展能夠讓人類跳出有機生物化學的限制,正式進入無機體和無機生命的時代,而其中最關鍵的是生命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結合,他也前瞻性地預測,生物工程和人工智慧最終會融為一體。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研究院院長李淼認為,目前人工智慧可能稱之為演繹智能,但真正的創新智能還沒出現,無法預言下一步做什麼,強人工智慧時代尚未真正到來,Alpha Go僅僅在一個領域打敗了人類,而量子時代如果真的到了,真正的人工智慧,是完全可以做到像人一樣的。科技部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宏廣給出了未來10到20年,人工智慧和生物經濟結合的投資方向。
  • 量子科技成「新風口」 百度讓「人人皆可量子」
    >2019年德國投入6.5億歐元啟動國家量子計劃,並且還宣布將於2021年擁有首臺量子計算機;2019年俄羅斯也提出了國家量子計劃,將在5年內投入7.9億美元打造量子計算機;從2019年至今,還有英國、荷蘭、印度等多國投入重金進入量子科技領域搞研發以及人才培養;美國也在逐年加大量子計算領域的投入,他們在2021財年預算提案中對量子信息科學的投資相比2020財年將增加
  • 中國人自由出行美醫學專家羨慕,疫情暴露美國醫療體系嚴重漏洞
    據《對話》報導,美國布蘭迪斯大學醫學人類學家伊萊娜·烏列茨基近日發表評論性文章,高度讚揚了中國的疫情防控。伊萊娜認為,中國的抗疫勝利依靠的是科學的方法以及強有力的公共衛生措施。全文摘譯如下: 中國如何控制住疫情? 不到1年前,中國武漢出現新冠病毒。
  • 美國: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
    35頁的《2016-2045年新興科技趨勢報告》,該報告是在美國過去五年內由政府機構、諮詢機構、智囊團、科研機構等發表的32份科技趨勢相關研究調查報告的基礎上提鍊形成的。通過對近700項科技趨勢的綜合比對分析,最終明確了20項最值得關注的科技發展趨勢。該報告的發布一是為了幫助美國相關部門對未來30年可能影響國家力量的核心科技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其二是為國家及社會資本指明科技投資方向,以確保美國在未來世界中的戰略優勢。
  • 百度CTO王海峰:AI推動量子科技發展
    「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量子科技是當下備受矚目的前沿技術領域,兩者正融合發展,碰撞出新的火花。」,其影響力覆蓋金融、醫藥、材料、生物技術、網絡安全、人工智慧等眾多領域。王海峰表示,「百度始終堅持對量子等前沿技術的探索,並將量子科技與AI技術發展與產業創新相結合,同時打造頂尖的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團隊,為人工智慧與量子科技融合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