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紡織網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威股份」)2月11日晚間發布高純晶矽與太陽能電池業務2020-2023年發展規劃,高純晶矽到2023年累計產能達22-29萬噸,生產成本目標3-4萬元/噸,現金成本目標2-3萬元/噸;太陽能電池到2023年累計產能達80-100GW,PERC電池非矽成本目標0.18元/W以下。
同日,通威股份還發布對外投資公告,公司及下屬通威太陽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威太陽能」)擬與成都市金堂縣人民政府籤訂《光伏產業基地投資協議》,在成都市金堂縣投資建設年產30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
公告顯示,該項目用地位於金堂縣,總投資預計為人民幣200億元,面積約2500畝,一期項目用地約600畝。項目由公司和成都市人民政府、金堂縣人民政府共同參與完成,成都市人民政府及金堂縣人民政府通過下屬國有投資公司按項目實際投資進度提供資金支持約60億元,佔項目總投資的30%,一期7.5GW項目將於2020年3月前啟動,在2021年內建成投產,後續項目將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在未來3-5年內逐步建成投產。
據悉,通威股份「30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擬以高效電池無人智能製造路線為主,建設智能化工廠、數位化車間、物流倉儲及相關配套設施,預計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項目將分四期實施,其中一期、二期計劃各投資40億元,分別建設7.5GW,共計15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三期、四期計劃各投資60億元,分別建設7.5GW,共計15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
通威股份表示,隨著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太陽能電池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根據公司已有及在建項目的進度情況,公司將在2020年內至少形成30GW的太陽能電池規模。本項目全部實施後公司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產能將達60GW,進一步凸顯公司規模優勢,鞏固公司在太陽能電池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龍頭地位。
通威股份稱,此次投資的項目將分期分批實施,項目一期將在2021年投建完成,不會對公司2020年總資產、淨資產、營業收入及淨利潤構成重大影響。若以目前市場主流電池價格測算,30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為公司新增營業收入約300億元/年。以上數據未考慮未來市場及技術變化的不確定性,不構成對該項目的業績承諾。
公開資料顯示,通威股份成立於1995年,初始階段主要專注於飼料工業、水產及畜禽產業鏈,於2016年通過收購永祥股份99.9%的股份、通威新能源100%的股份及合肥太陽能100%的股份,深入布局光伏產業,形成「光伏」+「農業」的雙主業發展格局。
財報顯示,通威股份自2016年深入布局光伏產業後,營收與淨利潤一直處於穩健增長的態勢,即使在2018年國內光伏行業「531新政」的影響下,2018年公司營收依然實現了275.4億元,同比增長5.5%,扣非歸母淨利潤略微下降,實現19.1億元,同比下降2.7%。2019年由於海外市場爆發,公司重回高速增長態勢,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0.2億元,同比增長31%,扣非歸母淨利潤實現20.9億元,同比增長33%。
財報顯示,通威股份2016年涉足光伏行業,2017年營業總收入增長25%,歸母淨利潤增長96%。儘管受2018年531新政影響,2019年國內光伏行業裝機規模仍處於低潮,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及歸母淨利潤仍然保持同比31.03%的增長,達280.25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22.43億元,同比增長35.24%。
毛利率自2011年開始逐年提升,特別是在2016年納入毛利率更高的光伏業務後,毛利率提升更為明顯。2018年受531新政影響,毛利率同比略微下滑0.5個百分點至18.9%,2019年隨著全球需求復甦疊加低成本產能釋放,毛利率得以修復,2019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為19.3%,較2018年提升0.4個百分點。公司ROE近幾年較為穩定,基本在14%~16%的區間波動,2019年前三季度ROE為14%,全年有望超過16%,回復到2017年的高位。
2019年以來,通威股份繼續啟動成都4期3.8GW及眉山一期4GW兩處單晶電池片產能的建設工程,預計將於2019年底至2020年上半年建成投產,屆時公司電池片產能將進一步由當前12GW/年提升至20GW/年。
國信證券分析師方重寅此前表示,全球視角下,全球178個國家已籤訂巴黎協定,146個國家設定了可再生能源的目標,中東、南美、東南亞國家因光伏經濟性及微網屬性,將逐步加大對光伏發電需求,預計全球光伏新增裝機仍將保持高速增長。(第一紡織網-俊馬財經圈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