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億元擬投資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40億元擬投資高純晶矽項目後,通威股份(600438)再次宣布產能擴張計劃。
4月20日晚間,通威股份發布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60億元,將加碼高效晶矽太陽能電池智能工廠等項目建設,以提升並鞏固其在全球太陽能電池領域的領先地位等。
目前,通威股份已形成20GW的太陽能電池產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廠商。按照規劃,通威股份預計到2023年將形成80-100GW的產能。
投建年產7.5GW太陽能電池項目
具體來看,通威股份此次定增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投資眉山二期與金堂一期年產7.5GW高效晶矽太陽能電池智能項目,擬募投資金分別為20億元、22億元;另外一部分募集資金擬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上述兩大項目擬分別通過通威太陽能(眉山)有限公司、新設子公司實施,項目採用210大尺寸PERC電池技術路線,建成後將形成年產高效晶矽太陽能電池7.5GW的生產能力。
通威股份預計,項目建設期均為1年,投產第一年產能達到90%,以後各年產能達到100%。
其中,眉山二期項目總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9.59%(稅後),運營期平均實現銷售收入47.65億元、淨利潤3.76億元;金堂一期項目總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17%(稅後),運營期平均實現銷售收入47.65億元、淨利潤3.57億元。
通威股份以農業及太陽能光伏為主業,形成了「農業(漁業)+光伏」資源整合、協同發展的經營模式。截至2019年末,通威股份已形成高純晶矽產能8萬噸,其中單晶料佔比約90%;太陽能電池產能20GW,其中高效單晶電池17GW。
根據此前公司發布的《高純晶矽和太陽能電池業務2020-2023年發展規劃》,至2023年,高純晶矽累計產能將達22-29萬噸,太陽能電池累計產能將達80-100GW。
2020年以來,通威股份已多次宣布產能擴張計劃,累計擬投資金額達300億元。2月,通威股份拋出了史上最大單項投資,擬200億元在成都金堂建設年產30GW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3月,通威股份宣布擬在雲南省保山市投資建設年產4萬噸高純晶矽項目,項目總投資預計為40億元。
前20電池片企業產量佔比近8成
光伏發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半導體的光生伏特效應,在太陽能電池內部PN結上形成電位差,從而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
在目前使用的可再生新能源中,太陽能光伏發電具有可開發總量大、安全可靠性高、對環境影響小、應用範圍廣等獨特優勢,近年來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已成為發展最快的可再生新能源之一。
根據歐洲聯合研究中心預測,到2030年,光伏發電在世界總電力中的供應將達到10%以上;到2040年,光伏發電將佔電力的20%以上;到21世紀末,光伏發電將佔到60%以上,成為人類能源供應的主體,光伏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從太陽能電池產業全球競爭格局來看,行業參與者已主要集中在中國。根據CPIA數據,2019年我國電池片產量約為108.6GW,同比增長27.8%,電池片產量超過2GW的企業有20家,佔總產量的77.7%,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從高純晶矽、太陽能電池、組件到系統的優化創新使得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技術水平均有較大提升,推動光伏發電成本開始逐步向常規能源發電成本靠攏,並逐步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的最終目標。
近來,我國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以支持和引導光伏產業健康發展,倒逼光伏「平價上網」提速。4月2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關於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
東吳證券表示,電價政策的發布將有利於穩定行業預期,引導行業合理安排投資建設,促進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另外,在平價+競價完成率50%的假設下,預計全年裝機將在40-50GW之間,同增30%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