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消息,2015年3月,遼寧東港市長安鎮村民王成德在山上意外獲得了140斤「太歲」。截至2015年12月28日,這顆140斤的「太歲」已經被售出60斤,每斤平均價格為一萬元。「太歲」又稱肉靈芝,是古人認為的長生不老仙藥。現代科學家認為太歲是由粘菌、細菌和真菌三類菌構成的一種稀有的聚合體,而關於「太歲」的存在、作用和藥效,在生物界始終有爭議。圖為村民王成德撈出「太歲」的一部分。
46歲的王成德家住長安鎮雪窪村1組。2014年秋天,上山打理板慄樹的他途經一片爛泥地,因為路況不好,他格外小心地低著頭慢慢走。這時,王成德突然發現不遠處有一個黃色物體,看上去像是一塊巨型鵝卵石,走近仔細看了看,發現這個不明物的表面像豬身上的肥膘肉,看起來油油的,裡面肉質是一層層包裹著的,從暗紅色到鮮黃色,顏色分出很多層次。圖為發現140斤「太歲」的農民王成德。
王成德抬腳輕輕地踢了它一下,發現這個不明物顫顫悠悠地晃動了幾下。他還是第一次看見如此奇怪的東西,便伸手使勁地將不明物頂端凸起來的那一部分拽了下來,拿到眼前仔細地看了又看,感覺這個東西長得像蘑菇,可回頭看了看,這個不明物看起來有70多公斤重,山上怎麼會長出這麼大的蘑菇呢?看來看去也弄不明白這到底是個啥,著急幹農活的他乾脆將手裡的那一塊扔在原地繼續上山幹農活去了。圖為140斤「太歲」的一部分。
與不明物的第一次偶遇之後,那東西的樣子就一直印在王成德的腦子裡,一次在家看電視時,他突然想到很久之前曾在電視裡看到過有關太歲的信息。那太歲的外形和自己遇到的不明物極為相似,難道它是太歲?想到這裡,王成德趕緊打開電腦查了「太歲」的照片,這才發現,自己遇到的不明物跟太歲真的有些相似。圖為像蘑菇樣子的「太歲」。
在那以後的幾個月裡,王成德每天都會上網查閱有關「太歲」的資料,在線將自己第一次見到不明物時拍的照片傳給專家鑑定,在得到多方的肯定之後,15年3月18日,他拿著兩個塑料編織袋再次上山了。圖為「太歲」的另一面。
從家裡出發走了很長一段山路後,王成德再次來到不明物所在地。這時他發現不明物有些變化。記得第一次見到它時,有一尺多厚,現在似乎消瘦了許多。王成德四處查看環境後發現,原來,爛泥處的水已經快幹了,不明物的表皮也因為缺水變得幹硬了。看到這裡,王成德趕緊撐開編織袋,將不明物一塊塊剝下來,最大的那一塊感覺有20公斤重。把不明物裝好後,他扛著編織袋下山了。圖為「太歲」的一部分。
回家後,王成德將它們放進事先準備好的大塑料桶裡用水泡著。周圍的村民聽說這件事後,都好奇地來他家參觀。一位80多歲的鄰居感嘆道:「活了一輩子從沒在山上見過這樣的東西。」自那以後,王成德家門庭若市,最多時一天接待了70多位看客,還有丹東、東港的市民特地驅車來到他家觀看的。圖為王成德將「太歲」從水裡拿出來準備給鄉親們展示。
據王成德介紹,3月21日那天,一個來自石家莊的專門做太歲生意的人來到他家,想買他的寶貝,開價1公斤給幾千元,可王成德不同意出售。因為他上網查過,太歲的價格1公斤價值四萬元左右,這位商人給的價格太便宜了。圖為「太歲」。
22日上午,攝影師來到王成德家近距離看到了「太歲」,其中發現幾條奶白色的獨立條狀物,王成德說白色的要比其他黃色的更為值錢。除了白色,太歲的其它部分多為黃褐色,最上面的肉像是外皮一般包裹著裡面的肉。外皮布滿了紋理,相較於裡面的肉,外皮顯得格外堅硬一些,不知是涼水浸泡的原因,還是肉質本身的原因,它摸起來有一種冰鎮的感覺。圖為一塊「太歲」。王成德稱「太歲」很神奇的,隨意扯下一塊,它都可以自己慢慢生長。
據悉,「太歲」肉靈芝是天然形成的,形成的過程比較複雜,「太歲」肉靈芝是由很多個不同菌體,慢慢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小的菌體團,相互依靠、相互依賴,形成獨特的食物鏈形式。慢慢變大,形成大的菌體團。圖為白色的「太歲」。
據介紹,「太歲」肉靈芝因為聚合的菌體不同,所以形成獨特的食物鏈,在這個菌體團中每一種菌體都發揮著自己的功能,並互相配合,取長補短,這種獨特性使他變得更加強大,能更好的適應所處的生長環境,這些菌體團會無選擇的抓取周圍的物質(包含細菌和微生物、礦物質等等)作為自己生存的食物來源。圖為一塊「太歲」。
「太歲」的一部分。
剛從水桶裡撈出來的「太歲」。
因為有鄉親要過來看熱鬧,王成德哥倆開始臨時布置一下「展臺」。
在「展臺」上展示的「太歲」。
展示之後的「太歲」被放回桶裡。
王成德稱這水也是值錢的。
泡在水桶裡的「太歲」。
前來看熱鬧的鄰居。
品嘗「太歲」味道的鄰居。
王成德指著發現「太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