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那個被稱為「罐子」的手錶性能這麼牛
那天瀏覽國外手錶論壇,接觸到一款叫「Emperor Tuna」的精工(Seiko)表。居然叫帝王吞拿魚,奇怪的名字引起了我的興趣。以這種非凡魚類命名的表,其潛水性能必有自己非凡之處?!
* 本文內容版權歸表態網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萬徑人蹤滅
塵世中一迷途表迷,口味是:耐用,精準,工藝好。最愛勞力士,但31XX機芯的勞不再買了,就等32XX機芯的運動款和日用款。
「異域裝甲海王」這個名字是我自己給這款表起的,哈哈!它指的是Seiko Prospex系列Marine Master Professional SBDX011。因為我覺得這是一款卓爾不群的潛水錶,而且有區別於常接觸的瑞士潛水錶的性格。
那天瀏覽國外手錶論壇,接觸到這款同時也叫「Emperor Tuna」的Seiko表。居然叫帝王吞拿魚,奇怪的名字引起了我的興趣。
吞 拿魚即金槍魚,一般時速為每小時30-50公裡,最高速可達每小時160公裡,比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還要快!金槍魚若停止遊泳就會窒息,原因是金槍魚遊 泳時總是開著口,使水流經過鰓部而吸氧呼吸,所以在一生中它只能不停地持續高速遊泳,即使在夜間也不休息,只是減緩了遊速,降低了代謝。
喔!以這種非凡魚類命名的表,其潛水性能必有自己非凡之處?!
第一眼看到Tuna:55mm表殼連裝甲直徑、巨大刻度、鮮明指針、表殼外側居然裝配厚重裝甲!表底居然沒取出機芯的表底蓋!
潛水錶因為要在水底閱讀時間,所以指針刻度必須清晰。Tuna的指針除了大還在時分秒針正中加了一條直線,有了這條直線,時分秒都能非常精準地對準刻度。要知道在使用水肺的情況下,清晰閱讀時分秒非常重要。
表殼外圍裝甲鈦金屬,材質輕又比鋼還硬,賦予了這款表與眾不同的個性。海底自然環境複雜,潛水員手錶即使碰上珊瑚、礁石各種堅硬,裝甲也能抵消對機芯造成的衝擊力。有些人可能覺得日常佩戴裝甲表沒用?我反倒覺得能反映出男人天生愛冒險硬朗基因。
沒底蓋這個設計我非常喜歡。一般手錶進水,是水汽由表鏡、錶冠、底蓋進入。哈,少了底蓋等於少了一道進水門。而且一些長期佩戴的老表底蓋和表殼之間也可能會因為手汗出現鏽蝕,導致表防水性能變空,沒底蓋就沒這個情況,嘿嘿,全天候隨便佩戴!
奇 怪?怎麼少了一般深潛表都有排氦氣的閥門?喜歡潛水錶的朋友肯定知道:潛水過程中,隨著深度增加、水壓增大,微小的氦氣原子會在強大壓力下從表的縫隙擠入 表殼中,使得表內壓力逐步增大,以達到內外壓力基本平衡。當潛水結束後向上潛出時,外界水壓迅速減小,而表殼內的氦氣原子難以瞬間排除,就會形成巨大的壓 力差,力道足以將表殼頂破。為解決這個問題,凡是深潛表都會配備排氦氣裝置,以保證腕錶安全。
Tuna既然表面1,000米飽和潛水,為什麼沒有排氦氣閥門?Seiko網站給出了答案:錶冠採用防水效果最好的旋入式,而表鏡配置了Seiko獨家的L型墊圈,完全隔絕了氦氣進入表殼內的可能。哇!這又是完全區別一般潛水錶的設計!! (當然也需要先保留一下看法,因為我沒法去深潛檢驗這個性能。)
我 自己瞎研究手錶,對手錶評分外觀佔比重45%,而機芯佔55%。機芯要好才是真的好。帝王吞拿用的是Seiko8L35機芯,製造於雫石高級時計工房。了 解GS(Grand Seiko)和Credor(貴朵)的朋友該知道這個工房,Seiko高端款都在這裡生產,這個工房的出品才是最值得把玩的Seiko。
一 枚自動三針日曆機芯,我覺得嘛,得看自動上鏈系統和擺輪。自動上鏈系統8L35用的是Y字形兩個鉤子的雙向上鏈系統,這個系統很常見,例如Cartier 的自產1904、雅典的自產機芯UN118、伯爵自產800P等等,都有幾乎一樣的自動上鏈結構……也不知道是誰模仿誰,看來是很靠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 搜索一下這些自產機芯。
擺 輪是把發條輸出的動力平均為秒的裝置,表準不準最大因素在於擺輪。目測8L35採用四臂擺輪是Seiko最高端的配置,與Grand Seiko的9s55和9s65一樣(當然Grand Seiko最新的9s85是36,000高擺頻),這麼說來那準確度有保證!而且其實在06年 Seiko重新推Grand Seiko用的第一枚自動機芯9s55,就是用8L35重新打磨修飾,兩者結構一樣,都是26石,一樣的動力儲存。Grand Seiko的運行質素很多朋友都有使用經驗,可以放心。
內外都及格了,入手一隻如此特別的裝甲海王把玩。哈哈,愛不釋手!
更多精彩腕錶內容,點擊進入表態網www.ctime.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