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詩人,宋朝人王琪實在不能算有名的,但他寫在《春暮遊小園》裡的一句 「開到荼䕷花事了」,如今卻一枝獨秀,有著相當不錯的知名度。如果多問一句,荼䕷究竟是什麼花?知道的人恐怕就沒有那麼多了。
俗話說,一切不談出處的考證都是耍流氓。我們是先來看看從古至今的「荼䕷」身份是如何演化的吧。
前世
因「䕷」字不常見,荼䕷也常寫作「荼蘼」,而「荼」字也非唯一選項。古時,這個詞一般也寫作「酴釄」、「酴醾」,從酉字旁,原本是指川滇一帶出產的重釀之酒。因荼䕷花色與酒色接近,又有清香,遂有此名。後來荼䕷花也被用於釀酒,當然和這種酴醾酒就是兩碼事了。
唐朝之前,荼䕷花的記載還不太常見,僅有的幾首唐詩裡提及「酴醾」,說的也都是酴醾酒,然而到了兩宋時期,關於荼䕷花的記錄卻突然暴增。
南宋陳景沂撰《全芳備祖》(1255年成書),其中收錄關於荼䕷花的宋朝詩詞約103篇,而當時被稱為花中之王的牡丹,也只有150篇。至於清朝的《廣群芳譜》中,收錄歷朝歷代的荼䕷花詩詞共113篇,其中有106篇都來自宋朝。
你問後來元明清時代的詩人都幹嘛去了?
很遺憾,就像現實中短短開了一季的花朵,明朝之後,荼䕷突然又(詭異地)從觀賞植物的行列中淡出,相關的文字記錄也變得寥若晨星。
更要命的是,種種花木典籍中的記錄多有不一致之處,以至於荼䕷花的的真實身份幾乎快要變成一宗懸案。
如今我們打開搜尋引擎,搜到的「荼䕷花」圖片更是可以用「千奇百怪」來形容。
不過這樣一種本來身份就不太明確,但卻偏偏充滿文藝情懷的植物,在一代代人的臆斷裡變換出不同身份,其實也不足為奇。
今生
雖然目前積累了大量關於荼䕷花的古代文獻,然而因為古人缺乏深入而系統的植物分類基礎,因此這些資料也只能停留在「僅供參考」的階段。加上歷朝歷代、不同地域對荼䕷花的認識都存在不同,讓身份認定的工作難上加難。
將上述資料綜合起來,我們可以發現荼䕷的特徵包括以下三點:
- 春末夏初開花;
- 藤本或灌木;
- 外形上近似薔薇或木香。
根據《中國植物志》的記載,「荼䕷」並非是一個正式的物種名,而可被冠以這一別名,而且部分特徵也相應吻合的,倒是有三種薔薇科植物,它們分別是:懸鉤子薔薇(Rosa rubus)、香水月季(Rosa odorata)和重瓣空心泡(Rubus rosaefolius var. coronarius)。
懸鉤子薔薇 Rosa rubus
薔薇科 薔薇屬
若是要與前文提及的「酴醾酒」進行比較的話,懸鉤子薔薇應該是最相似的一個。單瓣、嬌小(2.5至3釐米)、花蕊細碎,未開的花蕊泛出淡淡的黃色,而且清香醉人——這些確實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上好的米酒來。
此花與單瓣的白色野薔薇(Rosa multiflora)非常像,以至於很多人都會將至混淆。雖然外形、花期、分布環境都非常接近,但仍然是同屬的兩個獨立物種。
一般來說,懸鉤子薔薇具有更為濃鬱的香氣,花與果也都更大些。從微觀角度來看,懸鉤子薔薇的花柱、萼片外被柔毛,而野薔薇的花柱、萼片之外則光滑無毛。
懸鉤子薔薇的花朵
和野薔薇一樣,懸鉤子薔薇在我國大部分省區也都有分布。如在長江中下遊流域的話,懸鉤子薔薇的花期一般在五月中下旬,緊接著剛剛謝去的野薔薇盛開。因為具有濃鬱的清香,所以在植被茂盛的野外往往未見其花先聞其香。
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想來或許當年的酴醾酒也是如此吧。
重瓣空心泡 Rubus rosaefolius var. coronarius
薔薇科 懸鉤子屬
薔薇科的觀賞植物琳琅滿目,名叫空心泡的這位雖然聽上去有些陌生,但說起它的形象,你也許就比較熟悉了。
空心泡一名薔薇莓,和懸鉤子屬的許多植物一樣,盛產顏色鮮紅豔麗的小小果實;重瓣空心泡為其重要的變種,日本園藝種則稱之為「頭巾薔薇」,常見栽培運用於庭院綠化中。
雖然重瓣會讓空心泡的花朵更加美麗,但是作為代價,因為缺乏雄蕊,我們沒辦法去享用空心泡美味的紅色果實了
比起單瓣的懸鉤子薔薇,五顏六色的香水月季,重瓣空心泡似乎最為符合《花鏡》、《廣群芳譜》等主流花木古籍的「荼䕷」形象:「花青跗紅萼,及開時變白帶淺碧。大朵千瓣,香微而清,盤作高架,(農曆)二、三月間爛漫可觀。」
根據宋朝人偏愛重瓣花卉的審美, 文人們在吟詠荼䕷花時常用的「香」「雪」「白」「玉」等形容詞,視覺效果上應該都與重瓣空心泡有很高的匹配度。5-7月開花、富有清香、盛產於華南、東南亞地區等等,這些特性也十分吻合。
不過,也有人認為這些描述中的荼䕷花實為薔薇屬的木香花(Rosa banksiae)。理由是許多古籍中提及的荼䕷花卻有黃、白二色,這一點與木香花的屬性一致,而重瓣空心泡只有白色一種。
就我看來,這一說法似乎並不可信。不僅現代植物志裡並未提及絲毫木香花與荼䕷花的相關性,更重要的是,早在唐宋年間也已有對木香花的充分認識,明《二如亭群芳譜》中更是明確提及白、黃、單瓣、重瓣等不同形色的木香花。
雖說後來因為歷史文化原因而多有混淆,但作為早早就能清晰區分薔薇、玫瑰、月季、金櫻子、繅絲花等薔薇科觀賞植物的中國人,應該不至於會把荼䕷和木香視作一物。
重瓣黃色木香花的花朵
香水月季 Rosa × odorata
薔薇科 薔薇屬
雖然大眾印象中的荼䕷花應以花色純白、略帶淡黃為主,但在清朝的花木百科全書《廣群芳譜》所收錄的資料中,也有不同顏色「荼䕷花」的記載,如《四川志》:「成都縣出酴醿花,有三種,曰白玉碗,曰出爐銀,曰云南紅,色香俱美。」
如此色彩豐富的植物,雖也是芳香撲鼻,但與懸鉤子薔薇、重瓣空心泡的差別就很大了。基於這一說法,《中國植物志》裡提出了另一種「荼䕷花」的可能身份:香水月季。
香水月季是一種雜交月季,雖然它的身世並不那麼清楚,但人們推測它們很有可能是月季(Rosa chinensis)和大花月季(Rosa gigantea)的雜交後代
香水月季是非常常見的觀賞植物,它和普通的原始種月季非常近似,但香味更為濃鬱,顏色也以黃、白、粉紅為主,花期集中在6-9月的夏季。
如果說被隨便種在樓下小區、路邊綠化帶裡的它其實就是一度名不見經傳的荼䕷花,好像會讓人有點難以接受,但是各方面的特徵卻又都吻合得非常好,所以直至如今,《中國植物志》裡仍以「黃酴醾」作為桔黃香水月季的別名——須知這可是連懸鉤子薔薇、重瓣空心泡和木香花都不曾獲得的「官方認定」,看來還是有一定的可靠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