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陽薄膜光伏組件引進新程序 總材料成本減13%

2020-12-06 中證網

  鉑陽太陽能(00566.HK)宣布在其疊層矽鍺薄膜太陽能組件生產線上引進一套新生產操作程序,並取得技術性突破,總氣體成本因此可減少17.5%,加上光伏組件轉換率有所提升,利用該新生產操作程序之組件,每瓦總直接材料成本將減少約12.7%。

  預期隨著新操作工序進一步改善及技術上的進步,薄膜光伏組件直接材料成本及總生產成本將進一步降低,目標今年底減少15%的總氣體耗用量、及總氣體物料成本。(de/d)

相關焦點

  • 鉑陽薄膜光伏組件技術取得突破
    鉑陽薄膜光伏組件技術取得突破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鉑陽太陽能宣布在其疊層矽鍺薄膜太陽能組件生產線上引進一套新生產操作程序,並取得技術性突破,總氣體成本因此可減少17.5%,加上光伏組件轉換率有所提升,利用該新生產操作程序之組件,每瓦總直接材料成本將減少約12.7%。
  • 鉑陽與漢能達成薄膜太陽能組件生產設備銷售協議
    光伏太陽能已成為新城市不可或缺的能源動力,其中非晶矽薄膜太陽能技術相對於多晶矽更有發展空間。鉑陽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獲得薄膜太陽電池TUV/IEC和UL雙認證之組件生產設備及整線生產方案供應商,以北京和泉州作為研發與生產基地,過去一直致力提高其生產線的薄膜電池組件轉換率,協助降低客戶生產太陽能組件的發電系統成本。
  • 內地推進光伏發電 鉑陽獲200兆光伏組件訂單
    內地推進光伏發電 鉑陽獲200兆光伏組件訂單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    據港媒報導,美股上周五尾市急跌百點完場,再一次說明當日港股期指尾市突然轉炒低水過百點並非無因。拖累美股急跌的不利消息是摩通業績──信用卡撥備大增,引發金融股急跌。
  • 鉑陽太陽能薄膜電池組件轉換效率達9.5%
    鉑陽太陽能昨日公布,該集團全資附屬公司Apollo Precision(HK) Limited 獲Intertek Testing ServicesNA Inc。  根據UL 1703 平板型太陽能組件安全認證標準驗證,採用集團技術製造之薄膜太陽能組件之最高穩定輸出功率已達致70瓦。  以此基準,使用有關技術製造之薄膜太陽能組件之最高衰減後有效面積轉換效率已達致9.5%。
  • 漢能非晶矽薄膜太陽能組件榮獲CQC領跑者認證
    索比光伏網訊:近日,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正式向漢能控股集團頒發了新的太陽能產品認證證書,宣布漢能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鉑陽)在電池效率、環境適應性及耐久性等方面的品質都通過了專業檢測,通過光伏發電產品「領跑者」認證!
  •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光伏儲能產業的新未來
    凱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昌華調侃道,「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就像一塊夾心餅乾,上下各一層玻璃,中間是電池膜層。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對技術的要求很高。」據了解, 凱盛光伏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是中國建材集團所屬凱盛科技集團推進實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 「柔性薄膜光伏組件拉伸測試方法」等SEMI國際半導體行業標準發布
    近日,上海召開了SEMI中國光伏標準技術委員會2020春季會議,會議上《SEMI PV94-0420,晶體矽光伏組件電池片缺陷電致發光測試方法》、《SEMI PV92-0120,柔性薄膜光伏組件拉伸測試方法》分別獲得了標準證書。為晶體矽光伏組件電池片缺陷檢測和柔性薄膜光伏組件拉伸測試提供了重要測試方法和評判依據,填補了相關領域的國際空白,有利於國際光伏行業相關產品的質量提升。
  • 市場監管總局抽查:3批次太陽能光伏組件用減反射膜玻璃產品不符合...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11月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通報太陽能光伏組件用減反射膜玻璃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有3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本次共抽查了天津、山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河南、廣東等8個省、直轄市18家企業生產的18批次太陽能光伏組件用減反射膜玻璃產品。
  • 光伏組件輔材成本分布(圖)
    公司總投資2億元,建設年產5000萬平方米太陽能光伏背板項目,產品主要用於太陽能電池的背面以及光伏組件和封裝電池材料,性能優良。項目分兩期建設,目前一期兩...提出了針對太陽能光伏應用領域開發出符合光伏組件複雜應用環境要求下的含氟樹脂及塗料的要求,認為塗氟型太陽電池背板功能化、平臺化將是未來組件及背板發展的主流趨勢。太陽能光伏組件主要由玻璃蓋板、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電池片...
  • 晶矽組件與薄膜組件在光伏電站應用差異及發電效果對比
    索比光伏網訊:晶矽組件與薄膜組件在光伏電站應用中的差異以及發電效果對比摘要:傳統能源存儲量有限,不能過度開發使用,各國都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希望改變能源結構,其中太陽能成為新能源中的焦點。本文對光伏電站系統做了簡單介紹,並就在電站設計中,對使用的晶矽組件與雙結矽基薄膜組件產生的差異做了分析,同時對兩種組件產品在發電輸出上做了數據比較。根據分析結果和實例可以看出,晶矽組件和雙結矽基薄膜組件產品各具優缺點,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用。一、引言:傳統能源日益緊張,各國都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研究開發新的再生能源。
  • 是誰影響了光伏組件背板壽命?用氟膜厚度或是直接原因
    正如中國光伏協會王勃華秘書長所冀望的:「光伏產業已經成為與中國高鐵一樣的亮麗名片,讓全世界刮目相看,希望整個行業都能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產業,將光伏產業能夠健康地發展好。」在光伏組件中,光伏背板是一種保護性材料,主要起到支撐組件、隔絕水汽和氧氣的作用,且要經受全球各地十分複雜而迥異的戶外環境考驗,因此其材料的可靠性至關重要。
  • 旭雙太陽能首批非晶矽薄膜光伏電池組件成功發貨
    索比光伏網訊:世紀新能源網消息:成都旭雙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東旭集團在太陽能產業成功布局的第一個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一期工程年產60MW的非晶矽薄膜電池及組件產線於2012年3月31日正式投產,經過半年的試產,各項指標均已達到設計要求,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且經客戶對旭雙太陽能考察、產品檢測後,以優越的質量和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取得了用戶最終信任,並於10月21日實現了首批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
  • 雷射在光伏組件製造中的應用
    近年來光伏行業的年裝機總量都在100GW以上,光伏製造產能連續放大並有向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其成本的不斷下降,不僅與原材料的成本下降有關,與光伏發電效率提升有關,也與各種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的新工藝採用率上升有關。對光伏發電、生產不斷要求降本的現實讓一代又一代的光伏人不斷改進太陽能其生產工藝。
  • 水電四局漢能光伏電站第一組非晶矽薄膜光伏組件安裝完成
    水電四局漢能光伏電站第一組非晶矽薄膜光伏組件安裝完成發表於:2013-11-22 00:00:00 來源:水電四局日前,水電四局青海海南州共和縣漢能三期50兆瓦併網光伏電站,第一組背板線長為75釐米的非晶矽薄膜光伏組件單元背板接線試安裝完成。
  • 碲化鎘薄膜太陽電池技術或將成光伏行業又一新生力量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RCA實驗室製備出第一塊轉換效率為2.1%的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證明了碲化鎘是一種可以用於發展光伏發電技術的材料。研究發現,碲化鎘及碲化鎘薄膜太陽電池技術具備以下特點:第一、碲化鎘具備與地面太陽能光譜匹配的禁帶寬度(~1.45ev)和高於矽材料100倍的吸收係數(>105cm)等材料特性,適合製備高效薄膜太陽電池;實驗室小面積電池轉換效率已達到22.1%(超過多晶矽電池),0.72㎡碲化鎘薄膜組件的效率也已達到18.6%。
  • 薄膜太陽能電池有望成長為光伏市場的主流
    針對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在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中的優勢,許穎說:「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相比晶矽太陽能電池組件,其優點在於發電量高,弱光性能和高溫性能優異。」她舉例說:「早晨時分,在弱光/低溫情況下,薄膜組件的發電性能略高於晶矽;中午時分,薄膜組件高溫效應優勢明顯,其發電性能明顯優於晶矽組件;傍晚時分,在弱光/高溫情況下,薄膜組件發電性能優於晶矽組件。
  • 正泰薄膜亮相南方最大光伏電站 組件日發電量與多晶矽相媲美
    發表於:2011-12-15 14:22:19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    近日,中國南方最大的光伏電站即海南臨高20MW光伏電站正式併網發電,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正泰太陽能」)薄膜組件供應其中。
  • ...能源集團旗下的神華光伏(NICE Solar Energy)創CIGS薄膜光伏...
    國家能源集團、上海電氣、北京未來科學城、德國曼茲公司共同成立的神華光伏科技研發公司(NICE Solar Energy)近日宣布由中德科學家團隊共同研發、德國產線生產的銅銦鎵硒(CIGS)薄膜光伏組件以17.6%的全面積光電轉換效率創CIGS量產組件冠軍效率世界紀錄,該效率數據已獲得德國萊茵TÜV(Technischer überwachungs-Verein,技術監督協會
  • 廢舊光伏組件究竟該何去何從?
    「光伏已在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成為最便宜的電力能源」「新一代電力系統的創建需要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未來3~4年中國每年將會有約5000萬千瓦的新裝機量」……這些聲音均來自於日前舉行的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展覽會。科技的進步,尤其是太陽能電池效率不斷提升和組件技術日益革新,使我國光伏裝機量保持全球領先。
  • 漢能薄膜發電為何不同於傳統光伏企業?
    在「531新政」後,市場的普遍看法是「光伏新政對行業是毀滅打擊」,圍繞政府補貼設定的經營模式必然嚴重依賴於政策,政策改變帶來的影響必定會對企業的經營模式帶來毀滅打擊。但真正具有技術研發實力及底蘊的公司也只是受短期內影響,從長期來看優秀的龍頭企業將憑藉技術和成本優勢逆勢向上,搶佔制高點,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