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隨著氣溫的攀升,總有些人無視禁令牌,喜歡到水庫湖泊或河道等野外場所遊泳,容易發生溺亡事件,造成悲劇。
(路面監控畫面,紅圈中一市民在河道裡遊泳)
野外遊泳,別看水面平靜如鏡,水下卻危機重重。前兩天,奉化區水鷹戶外應急救援隊的隊員到西塢街道的橫坑水庫潛入水中,探摸水底情況,實地講解野泳的危險性。
橫坑水庫是奉化夏季野泳多發的場所之一。「水鷹」隊員應金榮穿戴好專業潛水服,潛水水庫水底,10多分鐘後,老應上岸。他說,水庫的水下環境很複雜,石頭等雜七雜八的東西很多,水草也很多,「倘若不熟悉環境,一旦磕碰石塊受傷或被水草纏住,就很麻煩,很容易導致溺水。」
(水庫水底下水草叢生)
另一大危險是冷水坑。水庫有的深達十幾二十多米,水面與水底溫差較大。即便是炎炎夏日,水底的水溫仍可能是冰涼,還容易形成「冷水坑」。
冷水坑一般在水底下特別深的位置,始終是靜態的,不動的。遊泳者遭遇冷水坑的話,哪怕水性再好,也會抽筋。老應說,像這個山腳旁邊,離岸15至20米的位置,很容易就有冷水坑。
(救援隊員下水探查水底情況)
「水鷹」救援隊隊長蔣挺介紹,現在水庫河塘邊都設有禁止遊泳的牌子,可野泳者抱著一份僥倖心理。根據他們多年的野外救援經驗,發生溺水事故的人往往是會遊泳的。可一旦進了比較深、寬的水域,心裡就沒了底,開始心慌,加上體力不足、遊泳技巧不足、救生能力不足等原因,很容易發生溺水事故。
新聞多一點
遇到溺水怎麼辦?
「水鷹」救援隊隊員吳建輝說,溺水的時候,必須先冷靜下來,手忙腳亂更容易出錯。等到頭浮出水面,深吸一口氣,用扎猛子的方式朝岸邊遊,這是最好的溺水自救方式。若發現有人溺水,現場有救援條件的話,比如在附近找繩索,救生圈,竹竿之類的,可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第一時間開展救援,並及時撥打110報警。
來源:甬派
歡迎關注
寧波網警巡查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