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市東北角的海邊,有一片紅樹。這片紅樹林裡,生長著一種植物,叫銀葉樹。
銀葉樹是一種既能生長在濱海潮間帶,也能在遠離濱海陸地生長的海陸兩棲半紅樹植物,通常分布於高潮線附近的海灘內緣以及大潮或特大潮水才能淹及的灘底或海岸陸地上,具有典型的海陸生境適應性和獨特的生態功能。我國現有銀葉樹的實際分布面積不足30 公頃,成熟個體在20株以上的銀葉樹野生種群僅在深圳鹽灶、海豐香坑、廣西防城港、海南清瀾港等4地分布。
深圳鹽灶銀葉樹群落現存100年以上樹齡的銀葉樹有55株,其中,樹齡200年以上的古銀葉樹32株,樹齡500年以上的古銀葉樹1株。
我國銀葉樹分布面積小,個體數目少。野生種群中,往往是幼樹及中等個體數少,呈一定的瓶頸現象,特別是深圳鹽灶的陸生亞種群年齡結構呈明顯的倒金字塔形。此外,銀葉樹的雄花由於缺少蜜腺,只能被少數傳粉昆蟲造訪。自然情況下,尤其是在陸生環境,種子萌發率低,幼苗向成苗轉化率低。這些不利因素限制了銀葉樹的自然繁衍,加之因沿海地區城市建設造成其生長立地條件破壞和生境退化,我國銀葉樹實際上已嚴重受威脅。過去被當地居民認作「風水林」而倖存的銀葉樹正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
目前已經積極開展銀葉樹保護的科學研究。由於古銀葉樹很珍貴,科研人員通過不破壞的非接觸式測量方法開展研究。首先,通過微型無人機對這片古銀葉樹群落進行了全景拍攝,獲取到了每棵古銀葉樹的冠層位置;再通過高光譜探頭,獲得了古銀葉樹高光譜影像,通過計算植被指數,最終得到了這片古銀葉樹群落的健康狀況圖譜,結果發現健康狀況較差的銀葉樹群落主要分布在濱海沼澤溼地生境和鄰海陸地生境,而健康狀況較好的銀葉樹群落主要分布在遠離海岸的陸地生境。科研人員還通過三維雷射掃描技術,獲取到古銀葉樹的點雲信息,三維建模後可以呈現胸徑、樹高等樹木的生長信息,以及樹洞內部的複雜三維模型。這一系列監測方法可用於指示古銀葉樹群落的生長和健康狀況,為海岸帶紅樹林植被和古樹名木的保護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思路,為這片古老的銀葉樹群落帶來新的生機。
http://www.rddl.com.cn/CN/10.13284/j.cnki.rddl.003156
Mst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