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堂之座 視鉤各異 從一件帶鉤說起

2020-11-24 新快報
■銀包金鑲玉帶鉤。戰國中期,長18.7釐米,寬4.9釐米,河南省輝縣固圍村5號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玉帶鉤。良渚文化,長7.7釐米,寬3.2釐米,厚2.4釐米。浙江省餘杭縣反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龍虎形帶鉤。西漢前期,長18.9釐米,寬6.2釐米,厚0.6釐米,廣東省廣州市象崗南越王趙眜墓出土,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玉獸面紋帶鉤。戰國中期,長8.3釐米,寬6.8釐米。山東省曲阜縣魯國故城58號墓出土,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藏。
■玉鴨首形帶鉤。春秋,長6釐米,厚1.6釐米,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2號墓出土,寶雞市考古隊藏。
■玉龍虎紋帶鉤。西漢前期,長19.5釐米,寬1.6釐米,厚1.6釐米,廣東省廣州市象崗南越王趙眜墓出土,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藏。

《玉器的故事》(王亞民、秦偉著)講述,《管子·小匡》記載:「管夷吾親射寡人,中鉤。」《史記·齊太公世家》載:「射中小白帶鉤。」二者說的是一件事,就是春秋時齊國管仲為了讓公子糾先即位,率兵先行,半路截擊公子小白,拔箭向公子小白射去,正好射中公子小白的帶鉤,公子小白裝死躲過了這場災難,後成為齊國的國君,也就是齊桓公。歲月已逝,那件救命的帶鉤已無從考證。卻勾起人們的好奇,帶鉤為何物?又作何用?

■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整理

最早使用帶鉤的人應是良渚先民

帶鉤,束腰帶之物,好比我們今天腰間所用的皮帶扣。呈環狀者,稱為「帶鐍」。既起連接帶子的作用,也有美飾身份的意義。

最初的腰帶,可能就是一根草繩,隨著階級的出現,等級的劃分,審美的需要,腰帶的形制式樣,也隨之變得精緻精美,乃至多樣化起來。秦漢時期的腰帶沿襲著前人,即「男子帶革,婦人帶絲」(《說文·革部》),在腰帶兩端連接處佩上了五花八門、材質各異的帶鉤。《淮南子·說林訓》中載:「滿堂之座,視鉤各異。」看實物,此言極是。

從目前出土的情況看,最早使用帶鉤的人應是良渚先民,良渚文化時期已有高度發達的制玉文明。在浙江餘杭反山墓地與桐鄉金星村,各出土一件良渚文化玉帶鉤。帶鉤設計簡潔大方,外形很有現代感,它們是古玉帶鉤的初始形態。

春秋晚期至漢代,帶鉤已得到廣泛使用。其式樣,多是在以金、銀銅、鐵、石等質地的鉤上飾以動物造型,可謂五花八門,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主要作為王侯貴族身份的象徵。

東周時期禮崩樂壞,反而刺激了諸侯的大量用玉。然而此一時期的玉帶鉤出土物較為少見,但所出件件是精品。如陝西省寶雞市益門村2號墓出土的玉鴨首形帶鉤、玉蛇首形帶鉤,陝西秦公1號墓出土的玉鳥首形帶鉤等,都巧用動物造型特點,並與實用性結合,集實用與藝術於一體,不僅形象生動有趣,構思更為巧妙。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的戰國中期銀包金玉帶鉤、錯金嵌玉鐵帶鉤,山東省曲阜縣魯國故城出土的戰國中期玉獸面帶鉤及江蘇省無錫市鴻山鎮越國墓出土的透雕玉帶鉤,均是以多種材質組合製成,工藝令人叫絕。

玉龍形帶鉤成為後世玉帶鉤的一種範式

出於著裝與標榜身份的需要,漢代帶鉤出土較多,僅1983年廣東西漢南越王趙眜墓就出土36件,金、玉質地,級別很高。其中一對玉龍形帶鉤,長體微拱,腹部有橢圓形鈕。這種造型,具有普遍意義,逐漸成為後世玉帶鉤的一種範式。與其不同,一件玉龍虎形帶鉤,造型破了常規,材質工藝、形神之美都堪稱一流,曲線式的帶鉤由龍虎並體構成,具有一種動勢之美。鉤首圓雕虎頭,鉤尾琢出龍首側部。龍昂首張口,頭上毛上揚,利齒咬住一圓環;虎亦與之配合,利爪攫環,頭上一抹美麗沁色,似為王威錦上添花。龍虎軀體及圓環表面均飾以工整的勾連雲紋。「風從龍,雲從虎」的古語,被演繹得淋漓盡致,體現一種風調雨順的吉祥。

整件作品,玉質溫潤,紋飾細膩,美輪美奐。墓中的另一件玉龍虎紋帶鉤,也是龍虎合體題材。其由青白玉琢成,採用傳統形制,但工藝構成較為複雜,是由一根鐵條穿連八塊玉組成。鉤尾琢成寬扁式虎頭。虎凸眼,直鼻,長有一對獠牙,彎彎的鬍鬚上揚,一副虎虎生威的樣子。鉤部瘦長琢成龍首,龍的兩後爪搭在虎背上,一爪直伸虎頭頸處。二者形神和諧,渾然一體。

如此小的帶鉤上, 也要打上祈福烙印

如此精美之作絕非孤品,安徽省巢湖市北頭山西漢墓出土一玉帶鉤,就與南越王墓的這件帶鉤工藝相仿,同屬異形帶鉤中的珍品。不僅如此,帶鉤的鈕面還以陰線細刻「中二」銘文。秦漢之際,佩印之風十分流行,這類將印文鐫刻於帶鉤鈕之上,既可作皮帶鉤,又兼作私人印信的器物,常被稱為「帶鉤印」。

這類帶鉤有的鉤鈕直徑小到不足一釐米,印文內容常見圖案和吉語等。「中二」銘文或許是墓主的名字,也或許寄託某種含義。漢人一生以各種形式祈福。一件如此之小的帶鉤上,也要打上祈福的烙印,讓人覺得,生命雖無常,但在樂觀的漢人面前,美好人生總是令人嚮往。

(本版圖文出自王亞民、秦偉《玉器的故事》,故宮出版社)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

相關焦點

  • 滿堂基礎的內容及滿堂基礎的計算方法
    滿堂基礎就是用板梁牆柱來組合澆築而成的基礎。一般有板式基礎、梁板式基礎和箱型基礎三種形式。不太了解這些概念的朋友也許不在少數吧,那麼接下來咱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滿堂基礎的內容和滿堂基礎的計算方法是什麼樣的呢?從概念上來看什麼是滿堂基礎?它的主要內容包括什麼?
  • 海上花語之四十四 | 海棠:花姿瀟灑,富貴滿堂
    海棠花姿瀟灑,還有富貴滿堂之象徵,因此,歷代文人留下裡不少膾炙人口的詩句來讚賞它。比如,陸遊詩云:「雖豔無俗姿,太皇真富貴」,形容海棠豔美高雅。海棠四品,花中神仙海棠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關於海棠最早的古籍記載是《詩經·國風·衛風·木瓜》,詩中那句「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提到的木桃據考就是指木瓜海棠。
  • 四字第二筆是橫折還是橫折鉤 小學語文考倒家長
    知名大學畢業的學霸間的爭論還在繼續,杭州多個小學老師的意見卻比較統一:不用說的,就是「橫折鉤」。懵圈和爭論來自於一個字的筆順筆畫——「四」字第二筆,到底是「橫折」還是「橫折鉤」?(橫折鉤)」——很負責地告訴你,這是一道杭州拱墅區某小學一年級的語文題,是小學一年級!信手拈來,媽媽選了兩字均為「乛」;爸爸看到,認為兩字應當都是「?」。夫妻兩人爭執不下,去翻女兒的語文書,他們看到書上「白」字第三筆、「明」字第二筆、「四」字第二筆均為「?」;而「口」字、「中」第二筆均為「乛」。兩個人根據書本推測了好久,依然無法得到有關「旦」和「舊」那一筆的準確表述。
  • 2018座形態各異的雪人雕塑亮相哈爾濱
    2018座形態各異的雪人雕塑亮相哈爾濱
  • 如何鉤毛線拖鞋8個步驟教你織出好看的毛毛鞋
    1、首先在底上面鉤上線(上底專用線——粗棉線或尼龍線)2、在底的線上面用毛線鉤短針,(如果要挺一點可以用兩根線鉤)鉤四行,腳跟不用鉤四行。視高低前後而定)。第一針鉤短針,再隔一個辮子、在第三個辮子裡鉤兩針中長針(就是一大針)又隔一個辮子、在第五個辮子裡鉤兩針中長針,以此類推。鉤到最後又鉤一個短針,再把留的線頭從短針圈裡鉤出來拉緊。再說明一下,上面所說起頭的針都是大針。第二行的中長針的第一針鉤在第一行一個大針的前面,第二針鉤在下面的辮子針裡,(如果毛線細的話,也可以兩針都鉤在下面,這樣會厚些。)
  • 金剛鉤拿杵上座檢測 沒有人完成180磅
    佛法有兩部功——性功和體功:一,首先目的求了生脫死,依修行而證般若真諦,此為性功之所證法身解脫;二,是修身體,修煉四大之軀,健康、體力兩個方面,此為體功。身體虛弱,體力不好,這還說有佛法功夫可言嗎?如果是佛菩薩轉世,卻沒有聖體質聖體力,而是與虛殼凡夫之人的體質體力一樣,連世界大力士「拿杵上座」都超不過,這還是聖者嗎?
  • 魚鉤種類介紹之——溪流鉤
    溪流鉤特點:有刺,鉤條偏細,長鉤柄易於綁線,鉤尖略微內彎,刺魚可靠,鉤尖特別銳利,脫鉤少。鉤尖鋒利能達到刺入速度快,刺入長度深的效果,鉤柄凹槽結構符合力學原理,子線不易滑動。無阻力倒刺,不影響刺魚速度適中長度,吸入性能好,中魚率相比其它類型魚鉤要高一些。
  • 五本綠野千鶴古言純愛文,最愛《鮮宮滿堂》、《妻為上》
    五本綠野千鶴古言純愛文,最愛《鮮宮滿堂》、《妻為上》。第一本:《妻為上》作者:綠野千鶴第二本:《君為下》作者:綠野千鶴第三本:《含桃》作者:綠野千鶴第四本:《酌鹿》作者:綠野千鶴第五本:《鮮宮滿堂》作者:綠野千鶴
  • 潮汕工藝·手鉤花 一支針挑起半個家
    手鉤花,即鉤編織服裝,是傳統的潮汕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民族文化。其一針一線在心靈手巧的潮汕婦女的手中,便能使之成為一件件時尚美麗的服飾擺件。一針一線,一抽一勾,曾經的技藝,現在的回憶,勾花的故事,待我細細告與你知。
  • 管子餌的防掛鉛頭鉤掛法
    另一方面,管子餌因為身體比較粗胖,在曲柄鉤釣組中留給刺魚的空間不大,遇到一些肉厚的管子餌,用曲柄鉤釣組往往造成著鉤率低下。此時,用一般的鉛頭鉤露鉤尖可以提高著鉤率,但是沒有擋刷的鉛頭鉤則容易掛底。這些情況下,用管子餌配合大小適中的擋刷鉛頭鉤(jighead with weedguard,國內也稱擋草鉛頭鉤)變得尤為重要。不過一般鉛頭鉤穿管子容易,帶個擋刷的怎麼弄?
  • 天上的鉤子:鉤捲雲--中國數字科技館
    看來人們只要見到這種雲,就很難將它的名字和「鉤」字脫離關係。這種形似彎鉤的雲彩在氣象學上被稱為「鉤捲雲」,民間通常叫它鉤鉤雲,屬於長相很奇怪的一類雲彩。至於它長相為什麼這樣奇怪,我們還要了解鉤捲雲的形成。
  • 袖珍蛇——鉤盲蛇
    這是今年我在粵東記錄的第十七種蛇類——鉤盲蛇,一種非常袖珍的蛇類,堪稱世界上最小型的蛇類。咋一看像蚯蚓,仔細看身體上的鱗片非常明顯,也沒有蚯蚓一環一環的段節,還是很容易辨別的。鉤盲蛇(Indotyphlops braminus),盲蛇科鉤盲蛇屬。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