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區各種光伏組件戶外發電性能比較和衰減原因分析

2020-11-22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主要利用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嘉定園區配置的光伏組件戶外測試系統,針對各種光伏組件( 類型包括:多晶矽、n 型單面和雙面、PERC 單晶矽和多晶矽、12 柵單晶矽、HIT 單面和雙面、CIGS 組件、CdTe 組件) 在上海地區的應用,於2016 年6 月1 日~2018 年7 月20 日開展了戶外實證監測。首先通過室內標定對比了各種光伏組件的衰減,然後利用戶外實證發電量對比了各種光伏組件的戶外發電性能,進而分析了各種光伏組件的衰減原因。

(來源:微信公眾號「太陽能雜誌」ID:tynzz1980)

01實驗條件

1.1 光伏組件信息

本次研究監測的光伏組件類型包括:多晶矽組件、n 型單面和雙面組件、PERC 單晶矽和多晶矽組件、12 柵單晶矽組件、HIT 單面和雙面組件、CIGS 組件、CdTe 組件,每種組件的數量不同。其中,對CIGS 組件、多晶矽組件1 和多晶矽組件2 ,持續監測26 個月;對n 型單面組件、n 型雙面組件1 和n 型雙面組件2,持續監測19 個月;對PERC 單晶矽組件1、PERC 單晶矽組件2、PERC 多晶矽組件、12 柵單晶矽組件、多晶矽組件4、HIT 單面組件、HIT 雙面組件和CdTe 組件,持續監測13 個月;對多晶矽組件3,持續監測10 個月( 註:同類組件中的1、2、3、4 是為區分不同生產商的產品)。

每種組件在進行戶外監測前,都在STC 條件( 測試溫度25 ℃,AM 1.5 模擬光源,光強1000 W/m2) 下進行了室內標定。

1.2 光伏組件戶外測試系統介紹

本次戶外實證監測使用的光伏組件戶外測試系統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新能源技術中心配置,坐落於上海市嘉定區(31°23′N、121°14′E)。本光伏組件戶外測試系統作為測試太陽電池發電特性與可靠性的設備,主要用於長時間在戶外測試光伏組件的工作情況,記錄不同環境下組件相應的電學參數,對光伏組件的真實發電能力與衰減狀況進行測試。

光伏組件戶外測試系統是根據IEC 61924、IEC61829、IEC6 2446 等標準[11-12] 建立的,對光伏組件在戶外的性能進行標準測試和性能評估,其結構圖和實景圖分別如圖1、圖2 所示。本測試系統的測試對象為光伏陣列,共有24 個通道(channel),每個通道容許的電壓範圍為100~400 V,每個通道的組件採用串聯或並聯的連接方式,每個通道監測一種光伏組串;每個光伏組串連接1個接線盒 (conversion box);每6 個通道用1 個集線器 (Cable collection device) 收集直流端電流,I-V 數據採集器(I-V tracer) 收集的是直流端數據,所以本文後續發電量和PR 值的計算都是採用組件直流端數據;每6 個通道的直流端數據通過1臺多組串式逆變器 (invertor) 轉換為交流電,本系統中共有4 臺多組串式逆變器。

該光伏組件戶外測試系統的技術特點為:光伏陣列可通過陣列選擇器在多組串式逆變器與I-V 數據採集器間切換測試,整個測試系統既能工作在真實併網環境中,也可以準確測試組件實際發電性能;多組串式逆變器的使用可以解決不同陣列共同併網的問題,並縮短組件在切換過程中恢復正常工作狀態的時間;所用I-V 數據採集器為阻性,可測試大功率光伏陣列,1 臺I-V 數據採集器可拓展測試48 個光伏陣列。

1.3 光伏組件戶外實證發電性能評價指標的確立

由於光伏發電系統在戶外運行,測試環境不像實驗室中那樣穩定,對其進行性能評價需要採用行業公認的技術參數。本研究中採用等效發電時長和等效輻照時長這2 個參數。

1) 等效發電時長YF。由於不同類型光伏組件的功率不同,不同類型組件間的發電性能並無可比性。YF 表示光伏組串每天在其額定功率下的發電時長,可以用來對比每種光伏組串每kW的發電性能。在不考慮輻照度的影響時,等效發電時長就可以代表不同類型組件發電性能的差異。

式中,∫PMAX 為光伏組串每天的總發電量;Pnominal 為對應光伏組串的額定功率。

2) 等效輻照時長YR。同樣,YR 表示在標準輻照度 (1 kW/m2) 下,某一地點或位置每天的日照小時數,也就是峰值日照小時數,單位為h。式中,∫G 為某地點或位置每天的總輻照度;G nominal 為STC 條件下的輻照度,取值為1000W/m2。

1.4 本測試系統監測使用的主要設備

1.4.1 數據採集系統

本戶外測試系統採用的數據採集系統為日本EKO 生產的I-V 數據採集系統MP165。其中,輻照度由1 臺輻照度測試儀MI530 監測,熱電偶採集到的背板溫度由2 臺溫度測試儀MI540 監測 ( 每臺MI540 可監測12 個通道的熱電偶情況,本測試系統共有24 個測試通道,所以需要2 臺MI540)。

組件端I-V 測試結果先輸入4 臺通道開關選擇器MP-303S ( 每臺連接6 個通道),MP-303S 的輸出埠一部分直接連接逆變器,將直流電轉成交流電併網;另一部分連接MP165,進行每個組串I-V曲線的掃描。24 個組串經過4 臺MP-303S 併入MP165,間隔2 mins 進行下一次的循環掃描。由1 臺MI530、2 臺MI540 和4 臺MP-303S 採集到的數據匯總傳遞給MP165。通過MP165 的軟體控制界面,光伏組件的I-V 曲線被實時監控;同時,光伏組件的溫度、輻照量和發電量等信息也可以從MP165 中獲得。

1.4.2 氣象設備

本戶外測試系統中的氣象監測設備從日本EKO 採購,包括傾斜輻照計 (Pyranometerfor Tilt: MS-802) 、水平輻照計 (Pyranometer forHorizontal plane: MS-802) 、風速監控儀(WindMonitor: A-110/MI-360)、溫溼度監控儀(Temp.Huity: MT-063A)、雨量監測儀 (Rain Gauge:MW-010)、氣壓計(Barometer: MY-021),別對整個戶外測試系統的輻照量、風速風向、溫溼度、雨量和氣壓進行實時監控,並將具體信息體現在氣象監測軟體HIOKI 中。

1.4.3 多組串式逆變器

本戶外測試系統採用的逆變設備是上海追日電氣生產的多組串式逆變器。該逆變器適用於小批量的薄膜、晶體矽太陽電池及組件測試,在光伏組件數量少、串聯電壓低 ( 小於100 V) 的情況下,仍能達到最多6 路輸入運行。將光伏組件串聯成組串後,經直流升壓器做MPPT 最大功率跟蹤,並通過交流逆變器回饋電網。

1.4.4 光譜儀

本戶外測試系統同時配置了實時採集太陽光譜的光譜儀,型號分別為MS-711 和MS-712,並利用軟體WSDac 監測戶外太陽光譜情況。

1.4.5 監測時間和技術方案

戶外實證的監測時間為2016 年6 月1 日~2018年7 月20 日。各種光伏組件的安裝高度均為30cm,安裝角度均為30°。本戶外實證實驗將不同類型的光伏組件分為若干個獨立的組串,每個測試通道監測1 種類型光伏組件的戶外發電性能。每種組件所在通道平均年累積輻照度為1293.37kWh/m2,即4656.13 MJ/m2。

02結果與討論

2.1 通過室內標定對比各種光伏組件的衰減

本研究中最早的光伏組件安裝於2016 年6月1 日,後續為增加研究內容,相繼在不同時間增添了各種類型的光伏組件,所有組件於2018年1 月22 日在室內進行了重新標定。截止到2018 年1 月22 日,每種組件的室內標定結果與此前未經過曝曬時的標定結果對比的變化值如表1 所示。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目前國際上還沒有CIGS 組件和CdTe 組件的室內標準測試方法,因此即使進行了室內測試,其結果也並不準確,所以表1 中未體現這2 種組件的室內測試數據和衰減數據。

從表1 中可以看出:

1) 監測20 個月的多晶矽組件1 和多晶矽組件2 的功率衰減率分別為3.26% 和3.09%,與文獻中報導的「光伏組件首年衰減2.5%,以後每年衰減0.7%」比較符合。基本可以認為這2種多晶矽組件首年功率衰減了2.5%,後7 個月分別衰減了0.76% 和0.59%。

2) 監測13 個月的n 型單面組件、n 型雙面組件1 和n 型雙面組件2 的功率衰減率分別為0.86%、0.29% 和0.75%,與文獻報導的「光伏組件首年衰減2.5%,以後每年衰減0.7%」相差較遠。目前的監測結果表明,n 型光伏組件的衰減確實較小,這與p 型矽中含有B-O 複合對,而n 型矽的少子壽命長,使n 型光伏組件的衰減較低有關。

3) 通過分析監測時間為7 個月的光伏組件衰減數據可以看出,這些組件的功率衰減從大到小依次為:PERC 多晶矽組件 (2.69%)>12 柵單晶矽組件(1.82%)> 多晶矽組件4(1.54%)>HIT單面組件(1.24%)> PERC 單晶矽組件2 (1.11%)>PERC 單晶矽組件1 (0.94%)>HIT 雙面組件(0.59%)。

還可以看出,HIT 單面組件的功率衰減大於PERC 單晶矽組件1 和PERC 單晶矽組件2,衰減主要體現在電壓上,即HIT 單面組件的電壓衰減為0.65%,PERC 單晶矽組件2 和PERC 單晶矽組件1 的電壓衰減分別為0.23% 和0.06%。

從電池的製備工藝來看,可能是異質結界面沒有同質結界面穩定,長期的戶外曝曬會使導致HIT界面性能受到影響,從而導致組件電壓的下降。從表1 還可以看出,HIT 單面組件的功率衰減小於PERC 多晶矽組件、12 柵單晶矽組件和多晶矽組件4,但HIT 單面組件的電壓衰減(0.65%) 較12 柵單晶矽組件(0.16%) 和多晶矽組件4 (0.35% ) 而言還是較為明顯的,HIT 單面組件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電流衰減較小。

除此之外可以看到,除了HIT 單面組件和HIT 雙面組件外,其他晶體矽組件的衰減主要都是由電流引起的。而2 種HIT 組件的衰減主要都是由開路電壓導致的,即HIT 雙面組件的開路電壓衰減 (0.31%)> 電流衰減 (0.18%),HIT 單面組件的開路電壓衰減 (0.65%)> 電流衰減 (0.32%),再次證明了對於HIT 組件來說,開路電壓的衰減是影響其性能的主要因素。

2.2 通過戶外實證發電量對比各種光伏組件的戶外發電性能

因2017 年6 月29 日在本戶外測試系統中新增了大量組件,所以以下關於戶外實證研究的時間範圍為2017 年6 月29 日~2018 年7 月20 日。其中,12 柵單晶矽組件、PERC 單晶矽組件1、PERC 多晶矽組件、CdTe 組件的曝曬時間為12個月,數據採集時間為12 個月;CIGS 組件的曝曬時間為24 個月,數據採集為12 個月,所以本研究中CIGS 組件的等效發電時長是在已經衰減了1 年的基礎上採集的數據;HIT 單面組件因通道損壞,曝曬時間為12 個月,數據採集時間為8.5個月;多晶矽組件4 因組件更替,曝曬時間不足,故沒有進行戶外發電性能對比;4 塊PERC 單晶矽組件2 組成了1 個組串,但其中1 塊組件出現了明顯隱裂,因此也沒有進行戶外發電性能對比。

由於光伏組件的戶外實證實驗環境因素多變,實驗的不確定度很大,因此系統的維護和組件的交替更換時有發生。表2 和圖3 對比了2017 年6 月29 日~2018 年7 月20 日各種光伏組件每天平均等效發電時長和所在通道平均等效輻照時長。

從表2 和圖3 的監測各種光伏組件的戶外平均發電實證數據可以看出,各種光伏組件戶外平均等效發電時長的比較結果為:CIGS 組件>HIT單面組件> 12 柵單晶矽組件> PERC 單晶矽組件1> PERC 多晶矽組件>CdTe 組件;並且,每種組件所在通道的平均等效輻照時長比較接近。由數據可以看出,CIGS 組件的平均等效發電時長大於其平均等效輻照時長,造成這一現象是因為在晝夜交替的光照變化下,CIGS 組件的實際發電功率較額定功率可能上升,所以出現了平均等效發電時長大於平均等效輻照時長的情況。

2.3 光伏組件的衰減原因分析

根據近30 年的研究結果,光伏組件衰減原因主要包括以下5 個方面:

1) 封裝材料的衰減、封裝玻璃的破壞、旁路二極體的失效、封裝材料的變色、背板開裂及分層;

2) 組件各層材料粘結性的下降;

3) 電池和組件互聯部分的衰減,焊帶和焊接點的脫落;

4) 潮溼導致的組件衰減;

5) 作為半導體器件的太陽電池自身的衰減。已有不少學者分析了不同組件的衰減原因並給出了預防措施。

表3 對8 種光伏組件的衰減原因進行了總結。其中,封裝材料的衰減、組件各層材料粘結性的下降、電池和組件互聯部分的衰減、潮溼導致的組件衰減,可能在測試前已經存在於組件中,但由於戶外監測時間不足,並未體現出來。但表1中的n 型單面組件在經過了18 個月的戶外曝曬後,肉眼已經可以看到組件邊緣出現電池老化和褪色現象,猜測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溼氣從組件邊緣進入,導致了組件邊緣發白。

在對以上8 種組件進行的戶外監測中,封裝玻璃的破壞、旁路二極體的失效、背板開裂和分層,以及焊帶或焊接點的脫落等衰減原因並未監測到;但CdTe 組件因安裝壓塊不牢固,在上海颱風期間,組件封裝玻璃發生了明顯破裂,認為這與組件的安裝壓塊選擇有關。除此之外,作為半導體器件的太陽電池自身的衰減是光伏組件衰減的主要原因,其中,HIT 單面組件中晶體矽和非晶矽界面的衰減是致使該組件衰減的主要原因,在前文已進行過詳細分析;其他組件的衰減均是由於光照導致的電池自身衰減,這可能是導致光伏組件衰減的重要原因。

03結論

本研究主要利用光伏組件戶外測試系統,對在上海地區應用的各種光伏組件的戶外實證發電量及衰減原因進行了分析,得到如下結果:

1) 在光伏組件衰減方面:多晶矽組件1 和2在戶外曝曬20 個月後的功率衰減約為3%,與文獻報導的「光伏組件首年衰減2.5%,以後每年衰減0.7%」比較符合。n 型單面組件和2 種n 型雙面組件在戶外曝曬13 個月後的功率分別衰減了0.86%、0.29% 和0.75%,目前的監測結果表明n 型組件的衰減確實較小。通過7 個月的戶外曝曬,幾種光伏組件的功率衰減從大到小的順序為:PERC 多晶矽組件(2.69%) > 12 柵單晶組件(1.82%) > 多晶矽組件4 (1.54%) >HIT 單面組件(1.24%) > PERC 單晶矽組件2 (1.11%) > PERC 單晶矽組件1 (0.94%) >HIT 雙面組件 (0.59%)。其中,開路電壓的降低是導致HIT 組件衰減的主要因素。

2) 在光伏組件戶外發電性能方面:CIGS 組件>HIT 單面組件>12 柵單晶矽組件> PERC 單晶矽組件1> PERC 多晶矽組件>CdTe 組件。其中,由於在晝夜交替的光照變化下,CIGS 組件的實際發電功率較額定功率可能會上升,因此CIGS組件出現了平均等效發電時長大於平均等效輻照時長的情況。

3) 在光伏組件衰減原因方面:首先,封裝材料的衰減、組件各層材料粘結性的下降、電池和組件互聯部分的衰減、潮溼導致的組件衰減,可能在測試前已存在於組件中,但由於戶外監測時間不足,並未來體現出來;其次,封裝玻璃的破壞、旁路二極體的失效、背板的開裂和分層,以及焊帶或焊接點的脫落等衰減原因,目前並未監測到;第三,由於光照導致的電池自身的衰減,也許是導致光伏組件衰減的重要原因。

因為光伏組件的戶外實證監測實驗條件多變,實驗的不確定性很大,因此系統的維護和組件的交替更換時有發生,在長年的工作中並不是每一種光伏組件的監測時間和條件都完全一致。後續需要延長監測時間,使數據積累充足並具有統計性,持續監測各種光伏組件的戶外發電性能。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高兵 邵亞輝 餘友林 劉正新

蘇州中來民生能源有限公司 相海濤

來源:《太陽能》雜誌2019 年第12 期( 總第308 期) P5-11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發電25年不低於80%!光伏組件衰減率怎麼算?
    不管是用戶還是企業,對於光伏發電系統帶來的收益都甚為關心,這其中則不可避免地要考慮到光伏組件衰減率,下面介紹一下光伏組件衰減率的計算方法。加速老化測試方法是利用環境試驗箱模擬戶外實際運行時的輻照度、溫度、溼度等環境條件,並對相關參數進行加倍或加嚴等控制,以實現較短時間內加速組件老化衰減的目的。加速老化測試完成後,在標準測試條件下,對試驗組件進行功率測試,依據衰減率公式,判定得出光伏組件發電性能的衰減率。
  • 光伏組件耐極端氣候環境性能的研究綜述
    如此極低溫、強風力、高輻射的極端環境,對光伏電站的建設能力,以及其光伏發電系統中核心部件光伏組件的性能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工作環境的複雜性要求光伏組件具有極高的適應惡劣環境的能力,針對組件的耐極端氣候環境性能的研究不僅能提高特定地區光伏組件的發電性能和使用壽命,還能為光伏發電的應用場合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 【乾貨】各式光伏組件穩定性比較
    c-Si晶體矽和HIT組件基本上隨時間穩定持續衰減。碲化鎘CdTe組件具有1-4個月的隨溫度影響的亞穩態波動,然後穩定持續衰減。銅鋅錫硫CIGS組件具有1-12個月無規律的亞穩態波動,然後穩定持續衰減。非晶薄膜a-Si組件具有年度周期性的光致衰減,加上穩定的持續衰減。為什麼穩定性問題極其重要?
  • 光伏組件加速老化衰減測試研究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以西北荒漠地區組件運行所處環境條件為依據,通過比對不同方法下組件加速老化的結果,對組件25 年內壽命進行分析研究。對光伏組件加速老化而言,通常綜合老化實驗箱溫度越高,其組件衰減越快;而輻照強度越大( 增加活化能),其組件衰減越快。
  • 雙面發電光伏組件性能特點!
    什麼是雙面雙玻組件?雙面組件顧名思義就是正、反面都能發電的組件。當太陽光照到雙面組件的時候,會有部分光線被周圍的環境反射到雙面組件的背面,這部分光可以被電池吸收,從而對電池的光電流和效率產生一定的貢獻。
  • 光伏組件用背板紫外老化淺析(組圖)
    索比光伏網訊: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光伏電站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發電,源源不斷的對外提供綠色清潔能源。光伏組件要持續發電 25 年,在設計之初,就要考慮環境對組件的影響,包括風雪的機械載荷、紫外線輻射、風沙衝擊、酸雨等等,從而選擇最好的材料。
  • 光伏發電組件危險有害因素分析及安全對措施
    目前,以光伏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形式正蓬勃興起, 它解決了一系列能源問題。但是, 由於運行經驗的不足, 其安全生產具有特殊性。對光伏發電站的核心部分光伏發電組件的運行安全性進行研究分析就顯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介紹了光伏發電組件的構成, 然後分析了其運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 最後提出了相關的安全對策措施。
  • 晶矽組件與薄膜組件在光伏電站應用差異及發電效果對比
    索比光伏網訊:晶矽組件與薄膜組件在光伏電站應用中的差異以及發電效果對比摘要:傳統能源存儲量有限,不能過度開發使用,各國都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希望改變能源結構,其中太陽能成為新能源中的焦點。本文對光伏電站系統做了簡單介紹,並就在電站設計中,對使用的晶矽組件與雙結矽基薄膜組件產生的差異做了分析,同時對兩種組件產品在發電輸出上做了數據比較。根據分析結果和實例可以看出,晶矽組件和雙結矽基薄膜組件產品各具優缺點,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用。一、引言:傳統能源日益緊張,各國都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研究開發新的再生能源。
  • 光伏組件PID漏電流檢測
    使得電池表面的鈍化效果惡化,導致填充因子(FF), 短路電流(Isc),開路電壓(Voc)降低,使得組件的性能低於設計標準,發電能力也隨之下降。2010年,NREL和Solon證實了無論組件採取何種技術的P型晶矽電池,組件在負偏壓下都有PID的風險。
  • 航天機電發布「銀河」Milky Way -- N 型單晶 PERT 雙面發電光伏組件
    航天機電發布「銀河」Milky Way -- N 型單晶 PERT 雙面發電光伏組件發表於:2015-02-26 00:00:00     來源:陽光工匠光伏網航天機電(600151)年度重磅產品「銀河」Milky Way -- N 型單晶 PERT 雙面發電光伏組件日前進行全球首發
  • ENGAGE PV POE 膠膜對雙面光伏組件長期可靠性的影響
    儘管封裝膠膜在整個光伏組件中的成本佔比不足10%,但其品質和穩定性將直接影響光伏組件輸出功率的大小和穩定性。功率衰減導致組件使用壽命縮短的原因與封裝膠膜的選擇息息相關,比如膠膜的黃變、脫層,都會對組件的壽命和性能造成影響。
  • 電池片、焊帶、EVA/背板、玻璃矽膠、接線盒、邊框——光伏組件...
    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光伏們主辦的第四屆光伏發電運營及後服務研討會上,Intertek天祥集團大客戶經理馬召寧就光伏組件常見問題及修復進行了總結與分享,以下根據馬召寧演講內容整理。在組件廠鍍膜工藝一般可以提升組件功率3%,但是在電站運行兩到三年後會發現玻璃表面膜層脫落,而且是不均勻脫落,影響組件玻璃透過率,降低組件功率,影響整個方陣發電量。這種衰減一般在電站運行前幾年很難看出來,因為衰減率和輻照波動性誤差不大,但是如果和沒有出現脫膜的電站對比,還是能看出來發電量的差異。矽膠氣泡主要是矽膠原材內有氣泡或氣槍氣壓不穩造成,縫隙主要原因是員工手法打膠不標準造成。
  • 分析光伏組件的弱光響應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前言:光伏組件的銘牌功率都是在一個標準光強下標定的。然而我們知道在戶外實地發電過程中,無論是因為光照條件還是因為角度的因素,基本上達不到一個標準光強。因此,光伏組件的弱光響應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考量。在同樣的銘牌發電功率下,弱光響應較好的組件自然能夠在實際應用中發出更多的電能來。此中原理,給您娓娓道來。
  • 探尋光伏組件壽命的真實性及去向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導讀:關於光伏組件正確的使用壽命,到底哪種說法更真實一些呢?相信無論是光伏業界人士,還是對光伏稍有了解的人群,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光伏組件的使用壽命大概是25年-30年,使用年限過後,組件功率略有衰減,不會完全報廢,仍可發電。」
  • 影響組件發電量的關鍵因素到底是什麼?
    影響光伏組件發電量的關鍵因素光伏組件的銘牌功率是在STC(standard test condition,即標準測試條件)下的測試結果,但參考發改委劃分的光伏三類資源地區條件可以發現,實際戶外發電條件是多種多樣的。即使是相同的光伏組件,在不同的邊界條件下其發電結果會有差異,而不同特性的光伏組件在相同邊界條件下也會產生不同的發電結果。
  • 【深度】太陽能光伏組件全方位介紹
    進步和產業升級意見的函》(國能綜新能[2015]51號)規定:  自2015年起,享受國家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採用的光伏組件和併網逆變器產品應滿足《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相關指標要求。PID現象嚴重時,會引起一塊組件功率衰減50%以上,從而影響整個組串的功率輸出。高溫、高溼、高鹽鹼的沿海地區最易發生PID現象。  造成組件PID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系統設計原因:光伏電站的防雷接地是通過將方陣邊緣的組件邊框接地實現的,這就造成在單個組件和邊框之間形成偏壓,組件所處偏壓越高則發生PID現象越嚴重。
  • 光伏組件選型:單晶、多晶的可靠性與經濟性比較分析
    單多晶矽片性能對比       單晶矽片與多晶矽片在晶體品質、電學性能、機械性能方面有顯著差異。下面的圖1是晶體矽光伏產業鏈的完整圖示,從矽料到矽棒、矽片、電池、組件再到系統。如圖中紅色邊框標示,單晶和多晶的差別主要在於原材料的製備方面,單晶是直拉提升法,多晶是鑄錠方法,後端製造工藝只有一些細微差別。
  • 光伏乾貨分享:雙面組件發電量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特別是近年來,光伏組件技術不斷開拓創新,高效電池的研究碩果纍纍, 像雙面雙玻組件,因其卓越的雙面發電性能、良好的弱光響應與超低的光致衰減率等諸多優勢,逐漸成為降低電站度電成本,提升光伏電站項目投資收益率的有效解決方案。
  • 從結構、衰減、性能透析單晶與多晶本質
    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專門用於生產太陽能單晶矽的技術逐漸成熟,這一時期,歐洲、美國、中國誕生了大量10KW以上、1MW以上的太陽能電站,這些電站上使用單晶矽生產的組件至今仍在穩定發電,30年的累計衰減還不到20%,足見單晶功率的穩定性。單晶電池和多晶電池的初始原材料都是原生多晶矽,類似於微晶狀態存在。要具備發電能力,就必須將微晶狀態的矽製成晶體矽,而晶體矽的晶向需要精確控制。
  • 影響光伏組件發電量的七大因素 你知道幾個?
    戶用光伏網訊:光伏電站現在幾乎是每個家庭的標配!但是,對於剛安裝光伏電站的家庭來說,他們能做到的就是仔細的聽聽安裝工的說法,對於電站的一些具體問題,他們往往是無從所知的!今天,小編就針對這些編輯了一篇最能影響光伏組件發電量的7個因素,希望能夠對各位出入光伏業的人士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