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構、衰減、性能透析單晶與多晶本質

2021-01-13 索比光伏網

多晶的本質是一種有瑕疵的單晶

歷史上最早用於生產太陽能電池的矽片並不像今日使用專門的設備生產的單晶矽片或者多晶矽片,而是使用半導體晶圓的邊角餘料或者殘次品,價格相當昂貴。隨著半導體晶圓的合格率逐漸提高,市場可供應的殘次品晶圓越來越少。當人們希望普及矽基太陽能電池的時候,還沒有出現專門的太陽能單晶矽生產設備,半導體晶圓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成本令人望而生畏,人們轉而使用澆鑄、鑄錠、定向凝固的方法生產晶體矽錠,這就是所謂「多晶矽片」的來源,雖然品質較差,但成本有了明顯下降。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專門用於生產太陽能單晶矽的技術逐漸成熟,這一時期,歐洲、美國、中國誕生了大量10KW以上、1MW以上的太陽能電站,這些電站上使用單晶矽生產的組件至今仍在穩定發電,30年的累計衰減還不到20%,足見單晶功率的穩定性。

單晶電池和多晶電池的初始原材料都是原生多晶矽,類似於微晶狀態存在。要具備發電能力,就必須將微晶狀態的矽製成晶體矽,而晶體矽的晶向需要精確控制。單晶電池和多晶電池在製程上唯一無法輕易互換的就是晶體生長環節。在這個環節,原生多晶矽在單晶爐內會生產成單一晶向、無晶界、位錯缺陷和雜質密度極低的單晶矽棒,如下圖所示:

多晶晶體的生長工藝本身決定了它無法生長出大面積單一晶向的晶體(單晶),多晶的本質就是大量的小單晶的集合體,如下圖所示:

多晶鑄錠的小單晶顆粒之間的晶界會降低電池的發電能力,多晶鑄錠本身簡單粗暴的工藝使得它更容易大規模擴張,但是卻無法將位錯缺陷和雜質密度控制在較低水平,這些要素無一不在影響著多晶的少數載流子壽命。

組件功率衰減分為初始光衰和長期衰減兩類,單晶綜合性能優異

在組件封裝材料可靠的前提下,影響單晶組件和多晶組件可靠性差異的關鍵因素就是功率衰減指標。它分為初始光衰和長期衰減兩類。人類最早從1970年代前後研究組件衰減問題,經過數十年探索發現,單晶和多晶在這兩類衰減上表現有很大差異。

目前的單晶電池以P型為主,這種電池在日照2-3周後會發生2%~3%的快速功率衰減,原因是晶體生長中使用硼作為摻雜劑,同時有較多的氧原子混雜,替位硼和間隙氧在光照下激發形成較深能級缺陷,引起載流子複合和電池性能衰退。但是,這種衰退在退火作用下是可以恢復的。太陽能電池的功率在4個月或更長時間(取決於日照強度和時間)內會發生恢復,到1年後,累計衰減大約是2.5%~3%,並趨於穩定。

多晶電池不存在上述問題,但是由於本身無法克服的高雜質濃度和位錯缺陷的影響,在日照下電池性能會持續衰退到3%左右,並且不會出現恢復現象。

目前市場上多晶組件功率保證是第1年97%~97.5%,25年80%,也就是說,第一年初始光衰穩定後,以後每年衰減0.71%~0.73%。單晶組件由於使用完美晶體結構的矽材料,內部結構更為穩定,第1年功率保證是97%,25年保證83.8%,第2~25年平均每年衰減僅0.5%,這些指標是組件廠商可以寫入合同的保證值,也是保險公司願意承保的指標。如果多晶組件提出25年功率保證高於單晶,保險公司也很難答應。

單晶優勢無法超越

在過去幾十年內,無論單晶電池還是多晶電池,生產工藝都非常粗糙,沒有把晶體矽材料的性能充分發揮出來,轉換效率的差異也不太明顯。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晶體矽材料的發電性能利用程度不斷被刷新,由於單晶材料本身的高品質特徵、多晶材料本身無法克服的高位錯密度和高雜質缺陷,每一種新技術的導入都必然引致單晶相對多晶的轉換效率優勢擴大。目前P型單晶相對多晶的平均轉換效率優勢是1.5個百分點,當PERC技術實現產業化時,單晶效率提升了0.8-1個百分點,多晶效率只能提升0.5-0.6個百分點。今後,IBC、HIT等更多高效技術會導入產業化應用,單晶的優勢還會進一步擴大。

個體優勢與整體優勢

單晶相對多晶的優勢是整體優勢。不排除個別企業在單晶領域技術落後,以3-5年之前的單晶技術和現在的多晶技術比較,在這種個體情況下,單晶的功率穩定性和轉換效率可能會體現出一定的劣勢。如果放在同一基準線上,在組件功率相差15瓦的情況下,單晶和多晶價格差異將被EPC成本差異所覆蓋,單晶電站投資成本低於多晶。不排除市面上能夠看到極少量的270W、275W或更高功率的多晶組件(60片電池封裝規格,下同),但是它的組件成本必然會高於275W單晶組件,並且1-2年內必然無法批量供應。簡而言之,光伏發電是一項系統工程,能夠實現產業化和規模化供應的、具有性價比優勢的技術路線才是市場競爭中的王者,單純追求價格優勢或者某一方面概念優勢的技術只能作為一個特定時期的過渡。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

相關焦點

  • 結構、衰減與性能——單晶與多晶的本質透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多晶的本質是一種有瑕疵的單晶歷史上最早用於生產太陽能電池的矽片並不像今日使用專門的設備生產的單晶矽片或者多晶矽片,而是使用半導體晶圓的邊角餘料或者殘次品,價格相當昂貴。隨著半導體晶圓的合格率逐漸提高,市場可供應的殘次品晶圓越來越少。
  • 單晶PERC衰減竟然比多晶PERC高?!
    他們共挑選了6個不同品牌的單晶PERC組件和3個不同品牌的多晶PERC組件。每一類品牌的組件,各選購兩件,共9對組件,18件樣品。在相同加嚴測試條件下,他們對18件樣品(每組2件,共9組)進行了衰減測試。測試結果表明,3組多晶PERC的6件樣品,光衰全部小於2%, 其中1組幾乎沒有衰減;而6組單晶PERC的12件樣品中,組件最大衰減超過6%。
  • 多晶黑矽、N型單晶雙面及P型單晶PERC技術優劣分析對比
    光致衰減方面,多晶黑矽光衰約為1.5%,N型單晶基本沒有光衰,而PERC單晶的光衰在2-10%之間,從而導致PERC單晶組件應用在光伏電站後很可能光電轉換效率大幅下降,光伏電站發電量和收益率而隨之大幅下降。2、PERC單晶雙面電池
  • 單晶與多晶,誰的度電成本LCOE更低?
    基於不同的矽片,組件可分為單晶和多晶。同樣的版型,通常單晶組件的功率比多晶會高10-15瓦,市場價格也高。那麼同樣的一個項目,單晶和多晶哪類組件LCOE更低呢?在國外已建成的大型電站中,除了部分用了薄膜組件,絕大部分用的是多晶組件。因為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多晶組件的性價比一直是最高的,它直接決定了LCOE的數值。
  • 單晶光伏組件和多晶光伏組件有什麼不同?
    單晶光伏組件和多晶光伏組件有什麼不同?目前,光伏組件主要以單晶矽片和多晶矽片為主,那麼,該選擇單晶矽還是多晶矽呢?它們有什麼不同?1.外觀上從外觀上面看的話,單晶矽電池片的四個角呈現圓弧狀,表面沒有花紋。而多晶矽電池片的四個角呈現方角,表面有類似冰花一樣的花紋。
  • 光伏組件選型:單晶、多晶的可靠性與經濟性比較分析
    單多晶矽片性能對比       單晶矽片與多晶矽片在晶體品質、電學性能、機械性能方面有顯著差異。下面的圖1是晶體矽光伏產業鏈的完整圖示,從矽料到矽棒、矽片、電池、組件再到系統。如圖中紅色邊框標示,單晶和多晶的差別主要在於原材料的製備方面,單晶是直拉提升法,多晶是鑄錠方法,後端製造工藝只有一些細微差別。
  • 晶澳於宏偉:單晶PERC雙面雙玻+多晶黑矽 為電站實現最大收益
    於宏偉在演講中指出,「此外,多晶黑矽技術也有優異的抗PID性能,還可解決金剛線切矽片的制絨問題,推進金剛線切在多晶的應用,降低成本。」除衰減之外,組件的弱光性和溫度特性也至關重要。弱光程度越好,後期發電優勢越明顯。常規的組件包括多晶和單晶組件,一般都在96%、97%的弱光水平,而根據第三方機構測試的數據顯示,晶澳的單晶PERC弱光性能達到98%。
  • 【乾貨】單晶、多晶、非晶組件衰減淺析
    晶矽光伏組件輸出功率的衰減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稱為初始光致衰減,即光伏組件的輸出功率在剛開始使用的最初幾天內發生較大幅度的下降,但隨後趨於穩定。  第二個階段,稱為組件的老化衰減,即在長期使用中出現的極緩慢的功率下降,產生的主要原因與電池緩慢衰減有關,也與封裝材料的性能退化有關。  晶矽組件廠家一般均提供25年功率質保。一般承諾第10年末功率不低於初始值的90%,第25年末不低於初始值的80%。
  • 低結構缺陷高穩定性單晶NCA:有效抑制其層狀結構衰變為立方結構
    ,造成晶體結構衰變、非電化學活性的立方相的形成、電壓衰減、及壽命降低。在780 C煅燒1 h得到的NCA中間產物,仍舊保持單晶結構,並且可以觀察到有薄片厚度的增加;而不添加NMP所得到的NCA前驅體,可觀察到較小的片狀(Figure 2b1),同時在薄片上有大量的納米顆粒存在,HRTEM和FFT表明其呈現出多晶的特點。在400 C處理後,片狀形貌破裂為顆粒。在780 C煅燒1 h得到的NCA中間產物,體現出明顯的多晶結構。
  • 「特寫」告別「單多晶之爭」,多晶光伏企業擠進單晶賽道
    單晶、多晶是晶矽太陽能的兩種技術路線。若把單晶比作一塊完整的石頭,那多晶就是由碎石子拼砌而成的石頭。由於不同的物理性質,單晶的光電轉換效率高於多晶,但多晶因成本相對較低,成為主流。保利協鑫(03800.HK)首席技術官萬躍鵬、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晶科能源,紐交所代碼:JKS)副總裁錢晶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均表示,未來多晶、普通單晶、高效單晶會以不同比例存在於市場,但是多晶及普通單晶的份額會越來越小,高效單晶產品成為主流。
  • 多晶的發電量比單晶高?
    在光伏業,也有類似的認知錯誤,即 —— 「單晶組件發電量比多晶發電量高」。去年我們與大家分享了單、多晶產品在澳洲DKASC測試平臺八年野外『實戰』中的發電量。時間又過去一年,最新一年的系統的發電量表現如何?
  • 單晶vs多晶,長期博弈首現拐點!
    單晶vs多晶,長期博弈首現拐點!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單晶產品的佔比已從不足20%,一路飆升至目前的46%,並且近期增勢不減,大有「取代」多晶「霸主」地位之勢。單晶,效率高、成本高;多晶,效率低、成本低。
  • 從成本角度,單晶將壓倒多晶!
    兩年前,提出單晶市佔率將超過多晶還被懷疑;然而,兩年裡,上述推論正在不斷地應驗。在2019年,單晶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將首次超過多晶;2020年,單晶將依靠成本的優勢,碾壓多晶的市場份額!二、高效化是未來組件價格下降最重要的方式!隨著電池片價格的下降,封裝成本在組件成本中佔比在50%左右。
  • 光伏單多晶爭奪戰白熱化 國內流行單晶海外偏愛多晶
    光伏行業歷來有單多晶兩種技術路線的爭奪,這也成為各大光伏巨頭競逐市場份額、比拼技術高下的主戰場。在日前舉行的SNEC光伏展期間,多家傳統多晶龍頭企業的高層紛紛向記者透露增加單晶產品線或研發單晶新技術的動向。不過,對領跑者計劃偏向單晶這點,他們也頗有微詞。
  • 單晶VS多晶對比:單晶穩步提升市場份額
    近期中國市場已出現主流單晶電池價格達到RMB 2.35/W,為市場首次出現單晶電池價格等於多晶電池價格,使得單晶矽片在組件端更高的性價比優勢進一步凸顯,單晶技術的快速進步在確保利潤的前提下,價格快速下降並逼近多晶價格,並仍然具備比多晶更大的降價空間,在蓄勢搶佔多晶市場份額的同時,加速了光伏發電去補貼實現平價上網的步伐。
  • 亞坦新能大講堂:光伏組件中的「單多晶」多角度對比
    也決定了兩種材料在晶體品質、電學性能、機械性能方面與單晶相比有顯著差異。市場佔有率市場佔有率是產品市場需求最直觀的指標,也直接反映了各大廠商的在組件上的實際選擇。3種類型光伏組件出貨量對比3種類型組件市場佔有率對比(數據來源:無所不能)從上面兩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1、多晶矽光伏組件無論從出貨量還是市場佔有率均屬於最高,且總體呈現上升狀態2、單晶矽光伏組件的市場佔有率總體呈現下降趨勢;3、薄膜光伏組件在出貨量和市場佔有率角度來看,與單晶和多晶尚存一定差距
  • 多晶的成本+單晶的效率,阿特斯是這樣做到的
    目前,阿特斯研發的高效P5多晶太陽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2.80%,打破了由其自身保持的大面積多晶電池效率世界紀錄,並且得到了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的測試認證。阿特斯首席技術官邢國強博士表示,P5的目標是以多晶的成本,達到單晶的效率。
  • 【分析】黑矽技術是多晶針對單晶的大殺器?
    1、引言  多晶電池效率的提升受制於表面反射率的降低。常規多晶主要採用酸制絨,形成蠕蟲狀的坑洞;而單晶採用鹼制絨,形成金字塔結構的絨面。相比單晶電池,常規多晶電池的表面反射率高3%~5%(絕對值)。降低表面反射率是提高多晶電池效率的關鍵。
  • 單晶體和多晶體的性質和區別
    (單晶),多晶的本質就是大量的小單晶的集合體,如下圖所示:      多晶鑄錠的小單晶顆粒之間的晶界會降低電池的發電能力,多晶鑄錠本身簡單粗暴的工藝使得它更容易大規模擴張,   組件功率衰減分為初始光衰和長期衰減兩類,單晶綜合性能優異   在組件封裝材料可靠的前提下,影響單晶組件和多晶組件可靠性差異的關鍵因素就是功率衰減指標。它分為初始光衰和長期衰減兩類。人類最早從1970年代前後研究組件衰減問題,經過數十年探索發現,單晶和多晶在這兩類衰減上表現有很大差異。
  • 鑄錠多晶與單晶成本核算對比
    即便到了現在,單晶爐的自動化水平進步了很多,仍然出現這樣的情況:90爐的月產量比120爐的月產量高,其根本原因是操作90爐的員工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員工,而操作120爐的員工基本是新員工。單晶在生產過程中對人工經驗要求比較高的工藝步驟有:找溫度、引晶、放肩、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