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體和多晶體的性質和區別

2020-11-25 電子發燒友

  什麼是單晶體

  單晶體是指樣品中所含分子(原子或離子)在三維空間中呈規則、周期排列的一種固體狀態。化學藥物中的原料藥(一般由單一成分組成)在合適的溶劑系統中經重結晶可得到適合X射線衍射使用的單晶樣品,其大小約為0.5mm左右。例如:雪花、食鹽小顆粒等。單晶體是半導體科學技術上的重要材料。

  單晶體簡介

  固態物質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分為單晶體,多晶體。

  晶體有三個特徵:1、晶體有一定的幾何外形,2、晶體有固定的熔點,3、晶體有各向異性的特點。

  單晶體是原子排列規律相同,晶格位相一致的晶體。例如:單晶矽

  單晶體:整塊晶體由一顆晶粒組成,或是能用一個空間點陣圖形貫穿整個晶體。

  多晶體是由很多排列方式相同但位向不一致的小晶粒組成。例如:常用的金屬。

  多晶體:整塊晶體由大量晶粒組成,或是不能用一個空間點陣圖形貫穿整個晶體。

  單晶體具有晶體的三個特徵。

  多晶體具有前兩項特徵,但具有各向同性的特點。

  什麼是多晶體

  整個物體是由許多雜亂無章的排列著的小晶體組成的,這樣的物體叫多晶體。

  例如:常用的金屬。原子在整個晶體中不是按統一的規則排列的,無一定的外形,其物理性質在各個方向都相同。

  如:由許多食鹽單晶體粘在一起而成大塊的食鹽。

  多晶體有確定熔點。

  單晶與多晶有什麼區別?

  歷史上最早用於生產太陽能電池的矽片並不像今日使用專門的設備生產的單晶矽片或者多晶矽片,而是使用半導體晶圓的邊角餘料或者殘次品,價格相當昂貴。隨著半導體晶圓的合格率逐漸提高,市場可供應的殘次品晶圓越來越少。當人們希望普及矽基太陽能電池的時候,還沒有出現專門的太陽能單晶矽生產設備,半導體晶圓生產太陽能電池的成本令人望而生畏,人們轉而使用澆鑄、鑄錠、定向凝固的方法生產晶體矽錠,這就是所謂「多晶矽片」的來源,雖然品質較差,但成本有了明顯下降。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專門用於生產太陽能單晶矽的技術逐漸成熟,這一時期,歐洲、美國、中國誕生了大量10KW以上、1MW以上的太陽能電站,這些電站上使用單晶矽生產的組件至今仍在穩定發電,30年的累計衰減還不到20%,足見單晶功率的穩定性。

  單晶電池和多晶電池的初始原材料都是原生多晶矽,類似於微晶狀態存在。要具備發電能力,就必須將微晶狀態的矽製成晶體矽,而晶體矽的晶向需要精確控制。單晶電池和多晶電池在製程上唯一無法輕易互換的就是晶體生長環節。在這個環節,原生多晶矽在單晶爐內會生產成單一晶向、無晶界、位錯缺陷和雜質密度極低的單晶矽棒,如下圖所示:

  

  多晶晶體的生長工藝本身決定了它無法生長出大面積單一晶向的晶體(單晶),多晶的本質就是大量的小單晶的集合體,如下圖所示:

  

  多晶鑄錠的小單晶顆粒之間的晶界會降低電池的發電能力,多晶鑄錠本身簡單粗暴的工藝使得它更容易大規模擴張,但是卻無法將位錯缺陷和雜質密度控制在較低水平,這些要素無一不在影響著多晶的少數載流子壽命。

  組件功率衰減分為初始光衰和長期衰減兩類,單晶綜合性能優異

  在組件封裝材料可靠的前提下,影響單晶組件和多晶組件可靠性差異的關鍵因素就是功率衰減指標。它分為初始光衰和長期衰減兩類。人類最早從1970年代前後研究組件衰減問題,經過數十年探索發現,單晶和多晶在這兩類衰減上表現有很大差異。

  目前的單晶電池以P型為主,這種電池在日照2-3周後會發生2%~3%的快速功率衰減,原因是晶體生長中使用硼作為摻雜劑,同時有較多的氧原子混雜,替位硼和間隙氧在光照下激發形成較深能級缺陷,引起載流子複合和電池性能衰退。但是,這種衰退在退火作用下是可以恢復的。太陽能電池的功率在4個月或更長時間(取決於日照強度和時間)內會發生恢復,到1年後,累計衰減大約是2.5%~3%,並趨於穩定。

  多晶電池不存在上述問題,但是由於本身無法克服的高雜質濃度和位錯缺陷的影響,在日照下電池性能會持續衰退到3%左右,並且不會出現恢復現象。

  目前市場上多晶組件功率保證是第1年97%~97.5%,25年80%,也就是說,第一年初始光衰穩定後,以後每年衰減0.71%~0.73%。單晶組件由於使用完美晶體結構的矽材料,內部結構更為穩定,第1年功率保證是97%,25年保證83.8%,第2~25年平均每年衰減僅0.5%,這些指標是組件廠商可以寫入合同的保證值,也是保險公司願意承保的指標。如果多晶組件提出25年功率保證高於單晶,保險公司也很難答應。

  單晶優勢無法超越

  在過去幾十年內,無論單晶電池還是多晶電池,生產工藝都非常粗糙,沒有把晶體矽材料的性能充分發揮出來,轉換效率的差異也不太明顯。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晶體矽材料的發電性能利用程度不斷被刷新,由於單晶材料本身的高品質特徵、多晶材料本身無法克服的高位錯密度和高雜質缺陷,每一種新技術的導入都必然引致單晶相對多晶的轉換效率優勢擴大。目前P型單晶相對多晶的平均轉換效率優勢是1.5個百分點,當PERC技術實現產業化時,單晶效率提升了0.8-1個百分點,多晶效率只能提升0.5-0.6個百分點。今後,IBC、HIT等更多高效技術會導入產業化應用,單晶的優勢還會進一步擴大。

  個體優勢與整體優勢

  單晶相對多晶的優勢是整體優勢。不排除個別企業在單晶領域技術落後,以3-5年之前的單晶技術和現在的多晶技術比較,在這種個體情況下,單晶的功率穩定性和轉換效率可能會體現出一定的劣勢。如果放在同一基準線上,在組件功率相差15瓦的情況下,單晶和多晶價格差異將被EPC成本差異所覆蓋,單晶電站投資成本低於多晶。不排除市面上能夠看到極少量的270W、275W或更高功率的多晶組件(60片電池封裝規格,下同),但是它的組件成本必然會高於275W單晶組件,並且1-2年內必然無法批量供應。簡而言之,光伏發電是一項系統工程,能夠實現產業化和規模化供應的、具有性價比優勢的技術路線才是市場競爭中的王者,單純追求價格優勢或者某一方面概念優勢的技術只能作為一個特定時期的過渡。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一網打盡關於「晶體—非晶體」,「單晶體—多晶體」的辨別方法
    一網打盡關於「晶體—非晶體」,「單晶體—多晶體」的辨別方法。晶體——非晶體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它們的區別主要是組成它們的微粒是否是按照規則排列的。在各種晶體中,組成它們的原子(也可能是分子或者是離子),是按照一定規則排列的,具有空間上的周期性,這樣就形成了晶體。而組成非晶體的微粒的排列是不規則的。單晶體——多晶體晶體又分為單晶體和多晶體。單晶體具有規則的形狀,而多晶體是由許多單晶體雜亂無章的組合成的,所以多晶體沒有確定的幾何形狀。
  • 多晶體和單晶體的介紹
    多晶體和單晶體的介紹目前常用的半導體材料,如鍺、矽和砷化鎵都是晶體。晶體又可分為單晶體和多晶體。生產半導體器件所用的材料大多數是單晶體,因為單晶體的晶格結構完整並具有某些重要特性。單晶體的晶面和晶向與半導體器件的性能有很大關係。
  • 寶石的晶體性質
    晶體性質  寶石是由質點(原子、分子)組成的,如果寶石的內部質點在三維空間作有規律的周期 ...   自然界中的寶石大多數是晶體也許由晶體構成,其內部質點排列具有規律性,所以自然界的寶石晶體(單晶體的寶石)可生長為規則、典型的幾何形狀。
  • 熱學知識:固體(晶體和非晶體)
    固體看得見摸得著,通常有固定的外形,分為晶體和非晶體。晶體又分單晶體和多晶體。例題:(濰坊高二期末)把熔化的蜂蠟薄薄地塗在兩種材料所做的薄片上,用燒熱的縫衣針針尖接觸蜂蠟層的背面,熔化區域的形狀如甲、乙兩圖所示,則________圖中(填「甲」或「乙」)的薄片一定是晶體。解析:由前面表格可看出,非晶體和多晶體都是各向同性,只有單晶體是各向異性。
  • 焰彩鑽FCD和鑽石同為單晶體寶石與翡翠珍珠的區別
    熟悉寶石的人都知道,天然材質的珠寶玉石可分為三大類:以鑽石為代表的單晶體寶石、以翡翠為代表的玉石,和以珍珠為代表的有機寶石。但是,世界上寶石儲備多達200多種,寶石的形態也是千變萬化。如何在拿到一塊寶石的時候給它輕鬆的分門別類成為許多珠寶愛好者的難題。
  • 晶體和晶體的性質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阿春的環球地理精選,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晶體和晶體的性質。如果你想要弄清楚什麼是晶體,僅僅去礦物博物館中參觀一下石英和黃玉,或者在冬天裡研究一下小雪花,或者把砂糖放在放大鏡下觀察,這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親自培養晶體,仔細研究它的一切。
  • 晶體結構和性質對生活的重要作用
    1.晶體結構和性質2.固體的分類(1)晶體:具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晶體中的微粒按一定的規則排列。有固定的熔點。 非晶體:沒有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2)分子間作用力(範德華力):氣體分子能凝聚成液體和固體,主要就靠這種分子間作用力。分子間作用力是決定物質熔點、沸點、溶解度等物理性質的一個重要因素。 (3)分子間作用力與化學鍵的區別: 化學鍵存在於相鄰原子之間(即分子之內),而分子間作用力是在「分子之間」 。
  • 物理高考考點:晶體、毛細現象、表面張力
    一、晶體和非晶體1. 晶體:外觀有規則的幾何外形,有確定的熔點,一些物理性質表現為各向異性。(2)晶體與非晶體並不是絕對的,有些晶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非晶體,如石英和玻璃的轉化。2. 晶體達到熔點後,由固態向液態轉化,分子間距離要加大。此時晶體要從外界吸收熱量來破壞晶體的點陣結構。所以吸熱只是為了克服分子間的引力做功,只增加了分子的勢能。
  • 太陽能電池板,多晶矽和單晶矽的區別
    發表於:2007-12-21 14:02:33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Solarbe.com    晶體又可以分為單晶體和多晶體。如果一個物體就是一個完整的晶體,這樣的晶體就叫單晶體,如雪花、食鹽小顆粒等。單晶體是科學技術上的重要原材料。例如,製造各種電晶體就需要純度很高的單晶矽或單晶鍺。
  • 太陽能電池板單晶矽和多晶矽
    雖然從目前來講,要使太陽能發電具有較大的市場,被廣大的消費者接受,就必須提高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從目前國際太陽電池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其發展趨勢為單晶矽、多晶矽、帶狀矽、薄膜材料(包括微晶矽基薄膜、化合物基薄膜及染料薄膜)單晶矽、非晶矽、多晶矽的區別 1. 區別晶體非晶體?
  • 晶體知多少?
    之後,人們通過使用X射線測定了晶體的結構。英國科學家布拉格從晶體的微觀結構出發,提出了晶體的科學定義:晶體是由原子或分子在空間按一定規律周期性的有規則排列而成的固體,或者說晶體的基本特徵就是長程有序。對稱性不同的各種晶體結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格,晶體是由於晶格格位被相應的原子或摹團佔據而形成的。晶體具有對稱性、均勻性、各向異性、自範性和最小內能性等性質。
  • 晶體的結構和性質
    一、晶體的常識1.晶體與非晶體⑴晶體與非晶體的特徵◆常見的晶體和非晶體晶體:離子化合物、冰、金屬、寶石、水晶、大部分礦石。非晶體:玻璃、橡膠、瀝青等除晶體外的固體,玻璃又稱玻璃體。⑵得到晶體的途徑①熔融態物質凝固。
  • X射線單晶體衍射儀
    還因他晶胞大,所含原子數目多,需確定的結構參數就多,這與解析度低有矛盾。得到合用的晶體是整個大分子結構測定中關鍵的一步,常說有了良好的晶體,結構測定一半的問題已解決了。這種置換入重原子的大分子應與無重原子時的原晶體有相同的晶胞參數和空間群,且絕大多數原子的位置相同,故稱同晶置換。從這些含重原子晶體的衍射數據,利用基於派特遜法的方法可解出重原子的位置,據此算出其結構因子和相角,進而利用相角關係計算出沒有重原子的原晶體的相角,解出結構。
  • 科學家製造出兼具電學光學高性能的光子晶體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24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研發出了一種新方法,改變了半導體的三維結構,使其在保持電學特性的同時擁有了新的光學性質,並據此研製出了首塊光學電學性能都很活躍的新型光子晶體,為以後研製出新式太陽能電池、雷射器、超材料等打開了大門。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學》雜誌上。
  • 王中林教授在全球首次形成超晶格結構完美納米螺旋晶體
    這種完美納米螺旋晶體具有剛性結構,由兩種具有不同取向的氧化鋅納米帶沿寬度方向周期性交替共格外延,自發組裝形成。氧化鋅(ZnO) 是一種典型的纖鋅礦結構的半導體材料,它具有沿極化方向有著各向異性生長習性的功能材料。氧化鋅超晶格納米螺旋不僅可以應用於納米光電子器件,納米傳感器, 實現納米尺度上機電耦合,同時也為基礎納米理論物理和計算物理提供了一個極其挑戰性的課題。
  • 粘衝為何發生:晶體機械性質和表面化學的作用機理
    現代研究顯示引起粘衝的主要因素是顆粒性質,根據報導,通過晶體工程獲得的布洛芬與布洛芬鈉二水合物顆粒,對不同塗層的衝釘顯示出不同的粘附性質,然而,並沒有報導對該現象從機械性質角度進行更進一步的解釋。 為了從分子級別理解粘衝行為發生的機制,採取了人工合成的甜味劑乙醯舒泛(Acs-H),由於其具有較高的粘性,並不能應用於片劑處方中作為掩味劑。
  • 選修三分子晶體和原子晶體知識點梳理
    氫鍵同樣只影響物質的熔沸點和密度,對物質的化學性質沒有影響  分子晶體的結構特徵:  沒有氫鍵的分子密堆積排列,如CO2等分子晶體,分子間的作用力主要是分子間作用力,以一個分子為中心,每個分子周圍有12個緊鄰的分子存在。  還有一類分子晶體,其結構中不僅存在分子間作用力,同時還存在氫鍵,如:冰。
  • 物質結構與性質|第3講 晶體結構與性質
    第3講 晶體結構與性質1.解析:三類不同的晶體由於形成晶體的粒子和粒子間的作用力不同,因而表現出不同的性質。原子晶體具有高的熔、沸點,硬度大、不能導電;而離子晶體也具有較高的熔、沸點、較大的硬度,在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分子晶體熔、沸點低,硬度小、不導電,熔化時無化學鍵斷裂,據這些性質可確定晶體類型。根據上述性質特點及表中數據進行分析,NaCl的熔、沸點均比MgCl2高,所以NaCl晶體中的離子鍵應比MgCl2強,故D不正確。
  • 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
    說實在的我覺得我都已經忘的差不多了,我相信你也和我一樣。有句老話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如果我分享的知識對你有用,還是希望你動動筆記下來。閒話不多說了,下面看看我們今天的知識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X射線和Y射線與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等屬於同一範疇,都是電磁波,其區別只是在于波長不同以及產生方法不同,因此,X射線和r射線具有電磁波的共性,同時也具有不同於可見光和無線電波等其他電磁輻射的特性。(註:介紹兩種射線優缺點,它們的波長也就是能量的大小。)
  • 晶體缺陷的測定及其與固體性質的關係
    20世紀初葉,X射線衍射方法的應用為晶體缺陷研究開闢了道路,使我們能夠在原子水平上去認識並研究缺陷; 20 世紀50年代以後,電子顯微鏡技術將顯微組織和晶體結構之間的空白填補起來了,這項技術也成為了研究晶體缺陷的主要手段;而多種光譜及能譜技術對于澄清電子結構、缺陷性質和探測化學成分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上述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