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晶體的常識
1.晶體與非晶體
⑴晶體與非晶體的特徵
◆常見的晶體和非晶體晶體:離子化合物、冰、金屬、寶石、水晶、大部分礦石。非晶體:玻璃、橡膠、瀝青等除晶體外的固體,玻璃又稱玻璃體。
⑵得到晶體的途徑①熔融態物質凝固。②氣態物質冷卻不經液態直接凝固(凝華)。③溶質從溶液中析出。
2.晶胞⑴定義:晶體結構中的基本單元叫晶胞。
⑵結構:晶胞一般都是平行六面體,晶體是由無數晶胞無隙並置而成的。①無隙:相鄰晶胞之間沒有任何間隙。②並置: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的,取向相同。③所有晶胞的形狀及內部的原子種類、個數及幾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
◆晶胞參數:晶胞的三組稜長和三組稜的三個夾角的角度。
⑶晶胞的計算——均攤法原則:晶胞任意位置上的一個原子如果是被n個晶胞所共有,那麼,每個晶胞對這個原子分得的份額就是1/n。①長方體(包括立方體)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數的計算。
②非長方體晶胞中粒子視具體情況而定,如石墨晶胞每一層內碳原子排成六邊形,其頂點(1個碳原子)被三個六邊形共有,每個六邊形佔1/3。二、四種晶體類型的比較
三、典型晶體的結構
①金剛石晶體中,每個C與另外4個C形成共價鍵,C—C 鍵之間的夾角是109.5°,最小的環是六元環。含有1 mol C的金剛石中,形成的共價鍵有2 mol。②SiO2晶體中,每個Si原子與4個O原子成鍵,每個O原子與2個矽原子成鍵,最小的環是十二元環,在「矽氧」四面體中,處於中心的是Si原子,1 mol SiO2中含有4 mol Si—O鍵。
(2)分子晶體
①乾冰晶體中,每個CO2分子周圍等距且緊鄰的CO2分子有12個。②冰的結構模型中,每個水分子與相鄰的4個水分子以氫鍵相連接,含1 mol H2O的冰中,最多可形成2 mol「氫鍵」。
(3)離子晶體
①NaCl型:在晶體中,每個Na+同時吸引6個Cl-,每個Cl-同時吸引6個Na+,配位數為6。每個晶胞含4個Na+和4個Cl-。②CsCl型:在晶體中,每個Cl-吸引8個Cs+,每個Cs+吸引8個Cl-,配位數為8。
(4)石墨晶體
石墨層狀晶體中,層與層之間的作用是分子間作用力,平均每個正六邊形擁有的碳原子個數是2,C原子採取的雜化方式是sp2。
(5)常見金屬晶體的原子堆積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