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黑矽技術是多晶針對單晶的大殺器?

2021-01-13 OFweek維科網

  1、引言

  多晶電池效率的提升受制於表面反射率的降低。常規多晶主要採用酸制絨,形成蠕蟲狀的坑洞;而單晶採用鹼制絨,形成金字塔結構的絨面。相比單晶電池,常規多晶電池的表面反射率高3%~5%(絕對值)。降低表面反射率是提高多晶電池效率的關鍵。成本方面,單晶矽片受益於金剛線切割工藝的推廣,成本大幅下降;而多晶矽片金剛線線切的推廣受制於電池制絨工藝的匹配,具體講,金剛線線切多晶矽片使用常規制絨工藝後,反射率更高並有明顯的線痕等外觀缺陷,嚴重降低電池效率。阿特斯開發的溼法黑矽技術完美的解決以上問題,既能提升電池效率又能降低電池成本,是多晶電池繼續進步的必由之路。

  製備黑矽所採用的技術主要有:

  ①雷射刻蝕法;

  ②氣相腐蝕法;

  ③反應離子刻蝕法(Reactive Ion Etching,RIE);

  ④金屬催化化學腐蝕法(Metal Catalyzed Chemical Etching,MCCE)。

  目前,具有量產可能性的黑矽技術主要是RIE。但是,RIE黑矽由於需要昂貴的真空設備以及工藝均勻性較差等因素,尚未大規模進入量產。阿特斯歷經3年的自主研發,攻克多道技術難關,於2014年12月成功將溼法黑矽技術推廣到生產線,實現0.4%(絕對值)的電池效率增益,成為業界首家將該技術實現產業化的太陽能電池公司。如圖1所示,這一技術大大加快了多晶電池效率的提升速度,使得多晶電池量產效率有望在2016年底提前達到19%。阿特斯開發的溼法黑矽成本優於RIE,反射率均勻性好,易於產線工藝升級。隨著該技術的逐漸成熟,阿特斯的溼法黑矽技術勢必將取代現有常規多晶制絨,為金剛線切割矽片的及時導入和多晶電池的降本增效提供原動力。

  圖1業界主流多晶效率趨勢

  2、產業化黑矽電池技術概述

  早在2004年,日本京瓷公司引入了RIE多晶制絨技術。在2008年,以韓國公司為代表的設備廠家開始在中國推廣RIE技術。一些一線電池廠家對該技術也進行過小批量評估,由於較高的工藝成本以及組件功率收益不理想,該技術最終沒能推廣成功。近兩年,基於矽片廠家對金剛線切片技術導入的預期以及電池、組件技術的快速發展,RIE黑矽技術又逐漸進入業內技術人員的視野。同時,國產RIE設備也促進了該技術發展。但RIE設備的綜合性價比始終制約著該技術的大規模推廣。

  另外一種可大規模產業化的黑矽技術是溼法黑矽技術。早在2006年,德國的Stutzmann小組即提出了金屬催化化學腐蝕的概念並在實驗室進行了初步的研究;直到2009年,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的Branz博士提出了全液相黑矽製備方法,將溼法黑矽技術朝產業化方向又推進了一步。但是,他們一直未能解決好黑矽表面鈍化難題,使得溼法黑矽技術一直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溼法黑矽技術基本原理如圖2所示,採用Au、Ag等貴金屬粒子隨機附著在矽片表面,反應中金屬粒子作為陰極、矽作為陽極,同時在矽表面構成微電化學反應通道,在金屬粒子下方快速刻蝕矽基底形成納米結構。

  圖2金屬催化化學腐蝕原理圖

  以上兩種產業化黑矽技術比較如下。

  與常規的多晶電池相比,溼法黑矽電池不同之處在制絨這一工序,由於同樣採用溼法化學腐蝕工藝,與現有的常規電池工藝能很好的兼容。而RIE黑矽是在常規酸腐蝕後,再進行RIE形成納米絨面,最後通過化學腐蝕去除矽片表面的殘留物和離子轟擊帶來的損傷層。比常規多晶電池製程,增加了至少兩道工序。

相關焦點

  • 「金剛線+黑矽+PERC」 多晶革命性技術加速實現「平價上網」夙願
    金剛線切片在多晶上的應用是個巨大的寶藏,黑矽技術為多晶金剛線切割的推廣鋪平了道路,將成為多晶技術的主流。2016年11月,保利協鑫成功發布了TS系列黑矽矽片新品,並於2017年11月進一步開發了單面黑矽工藝。
  • 光伏單多晶爭奪戰白熱化 國內流行單晶海外偏愛多晶
    光伏行業歷來有單多晶兩種技術路線的爭奪,這也成為各大光伏巨頭競逐市場份額、比拼技術高下的主戰場。在日前舉行的SNEC光伏展期間,多家傳統多晶龍頭企業的高層紛紛向記者透露增加單晶產品線或研發單晶新技術的動向。不過,對領跑者計劃偏向單晶這點,他們也頗有微詞。
  • 單晶PERC衰減竟然比多晶PERC高?!
    此次權威的Fraunhofer報告顯示,單晶先天不足的衰減問題,並沒有因為採用了PERC技術,就想當然的得到解決,18件組件測試結果顯示單晶PERC組件平均衰減比多晶PERC組件高1.7%以上。為什麼PERC技術沒有真正解決單晶嚴重的衰減問題呢?常規單晶的衰減是單晶矽材料先天性缺陷導致的。
  • 單晶vs多晶,長期博弈首現拐點!
    行業分析機構PV InfoLink數據顯示,自2016年起,單晶產品開始呈現明顯的上漲勢頭,全球市場佔比從2016年的19%,提升至2017年的28%,2018年這一數據更是攀升至46%。王英歌告訴記者:「與多晶組件相比,單晶組件提高效率的潛力更大。目前,市場上高效單晶PERC組件的轉換率在22.5%左右,而高效多晶PERC組件的轉換率維持在20%上下,顯然有差距。」儘管單晶產品光電轉換效率比多晶高,但兩者之間的巨大價差不容忽視。
  • 隆基股份雲南楚雄投資10GW單晶矽 加劇光伏單晶和多晶組件競爭
    單晶與多晶組件競爭加劇在光伏上遊市場,單晶和多晶近年來競爭異常激烈。其中以隆基股份為代表的單晶組件企業迅速殺入光伏產業,擠壓以保利協鑫為代表的多晶矽市場。根據EnergyTrend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單晶矽片比例升至18%,多晶矽片比例減少至76%。在過去的2016年,單晶其市佔比已進一步攀升至20%以上。
  • 多晶的成本+單晶的效率,阿特斯是這樣做到的
    目前,阿特斯研發的高效P5多晶太陽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2.80%,打破了由其自身保持的大面積多晶電池效率世界紀錄,並且得到了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的測試認證。阿特斯首席技術官邢國強博士表示,P5的目標是以多晶的成本,達到單晶的效率。
  • 光伏組件選型:單晶、多晶的可靠性與經濟性比較分析
    如圖中紅色邊框標示,單晶和多晶的差別主要在於原材料的製備方面,單晶是直拉提升法,多晶是鑄錠方法,後端製造工藝只有一些細微差別。                      圖3 單晶與多晶少子壽命分布比較       機械性能差異       圖4是單晶矽片和多晶矽片的機械性能電腦分析對比數據。可以看出,多晶矽片的最大彎曲位移比單晶矽片低1/4,因此在電池的生產和運輸過程中更容易破碎。
  • 多晶黑矽、N型單晶雙面及P型單晶PERC技術優劣分析對比
    三、多晶黑矽電池多晶矽片中具有若干不同晶向的晶體,因此單晶廣泛應用NaOH溶液各向異性制絨工藝並不適用於多晶制絨。目前通行的多晶矽制絨工藝主要是HF/HNO3混合溶液的缺陷腐蝕制絨法,此方法制絨後的矽片反射率約為18%,高於常規單晶制絨後11%的反射率,不利於多晶電池對入射光線的有效吸收。
  • 從成本角度,單晶將壓倒多晶!
    從成本角度,單晶將壓倒多晶!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本文通過對光伏產業各環節成本的分析,認為目前:多晶矽片、多晶組件的售價很難覆蓋產品的含稅成本,盈利性差;單晶矽片、單晶組件是目前盈利較好的環節,還有較大的下降空間。
  • 2015年排名前十矽片企業概覽及單多晶對比
    圖:前十矽片企業概覽前十家矽片企業佔全球產量60%,產業集中度高,多晶企業產能利用率高於單晶,多晶產品佔比超過80%。圖:單多晶成本對比單晶:投爐量140kg以下,領先企業電耗41kwh/kg,金剛線大規模應用可以縮小成本差距。多晶:G6是主流,投爐量在800kg以上,主流電耗8.2kwh/kg。這是單多晶成本差異最主要的點。從技術角度來說,多晶能耗更具備優勢。
  • 「特寫」告別「單多晶之爭」,多晶光伏企業擠進單晶賽道
    單晶、多晶是晶矽太陽能的兩種技術路線。若把單晶比作一塊完整的石頭,那多晶就是由碎石子拼砌而成的石頭。由於不同的物理性質,單晶的光電轉換效率高於多晶,但多晶因成本相對較低,成為主流。保利協鑫(03800.HK)首席技術官萬躍鵬、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晶科能源,紐交所代碼:JKS)副總裁錢晶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均表示,未來多晶、普通單晶、高效單晶會以不同比例存在於市場,但是多晶及普通單晶的份額會越來越小,高效單晶產品成為主流。
  • 金剛線切割+黑矽+PERC,高效多晶電池效率提升繞不過的三道坎兒!
    1、概述近年來單晶技術的多項進步(切割及高效電池)使得成本大為降低,對以性價比優勢主導市場的多晶產品構成了壓力。晶體矽採用電鍍金剛線或樹脂金剛線進行切割的,其優點為表面損傷少、潔淨度高、幾何參數優、機械不良率低等特點,切割過程環保等。金剛線切片具備成本優勢:①切縫損失小,矽料利用率高,單公斤出片數可以達到53片以上。
  • 從結構、衰減、性能透析單晶與多晶本質
    組件功率衰減分為初始光衰和長期衰減兩類,單晶綜合性能優異在組件封裝材料可靠的前提下,影響單晶組件和多晶組件可靠性差異的關鍵因素就是功率衰減指標。它分為初始光衰和長期衰減兩類。人類最早從1970年代前後研究組件衰減問題,經過數十年探索發現,單晶和多晶在這兩類衰減上表現有很大差異。
  • 單晶與多晶,誰的度電成本LCOE更低?
    基於不同的矽片,組件可分為單晶和多晶。同樣的版型,通常單晶組件的功率比多晶會高10-15瓦,市場價格也高。那麼同樣的一個項目,單晶和多晶哪類組件LCOE更低呢?在國外已建成的大型電站中,除了部分用了薄膜組件,絕大部分用的是多晶組件。因為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多晶組件的性價比一直是最高的,它直接決定了LCOE的數值。
  • 單晶PERC166與158.75終同價!通威太陽能電池片近一年價格走勢分析
    2月25日,通威太陽能發布最新2020年3月電池片定價公告,公告顯示,3月份多晶電池(金剛線157)定價上漲,由0.64元/W調整為0.65元/W;多晶電池(黑矽)價格上漲,由0.69元/W調整為0.7元/W;單晶PERC(單/雙面166)價格下調,由1.02元/W下降為1元/W;單晶電池(單/雙面156.75
  • 2017最強板型來襲 晶科320瓦12柵60片單晶
    該款基於PERC 技術的多主柵單晶組件,最高功率達到320瓦,遠高出常規單晶285-290瓦和PERC單晶295-300瓦的主流功率檔,組件效率高達19.55%,代表了行業最高水平之一。不管單晶,多晶,要不給我最高效率的,要不給我最好性價比的,這就是客戶的要求,市場的選擇。
  • 友達領軍突破臺灣缺單晶的重圍 太陽能單晶長晶近期啟動
    友達旗下太陽能材料廠晶材負責轉投資日本M.Setek的運行,M.Setek目前多晶矽達全產能產出,年產能達7,000噸,另外,晶材在彰濱工業區的太陽能矽片布局近期也傳將開始啟動生產,第1根單晶長晶棒可望在近日長出,據了解,該廠以單晶及多晶矽片各半為主,其中,單晶長晶爐採用德國PVATePla為主、KS多晶長晶爐則採美國GTAdvanced。
  • 結構、衰減與性能——單晶與多晶的本質透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多晶的本質是一種有瑕疵的單晶歷史上最早用於生產太陽能電池的矽片並不像今日使用專門的設備生產的單晶矽片或者多晶矽片,而是使用半導體晶圓的邊角餘料或者殘次品,價格相當昂貴。隨著半導體晶圓的合格率逐漸提高,市場可供應的殘次品晶圓越來越少。
  • 單晶價格「跌跌不休」,與多晶競爭愈顯激烈
    根據記者分析,本周的價格波動仍集中於單晶供應鏈。單晶矽片與單晶電池片因先前累積不少庫存,本周持續跌價,與多晶矽片的價差也逐漸收縮。另一方面,因多晶供應鏈已大舉轉向金剛線切技術,使單晶產品面臨更激烈的價格競爭壓力。本周開始出現單晶電池價格低於砂漿片多晶電池片的現象,單晶矽片的每瓦價格也已低於砂漿切多晶矽片的每瓦價格。
  • 單晶perc電池片快速下調後,多晶危險了!
    我們把這兩個公式合在一起240÷275-240÷310=0.1元,這就意味著,單晶電池得益於更高的功率使得單瓦封裝成本比多晶電池平低0.1元。講到這裡相信大家也就能理解到:0.9元的多晶電池和1元的單晶Perc電池片在組件環節是等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