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自私的人將如孤單單的不結果實的果樹,日見枯萎。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這是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的,人也是一樣,世界上也不存在於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徵,或好或壞決定著面對生活中種種瑣事的態度。
性格上的特徵決定著人的下一步行動,自私的人會過多的考慮自己的利益,而無私的人則能照顧到別人的想法與利益,社會中我們會更多地強調無私和喜歡無私的人,自私的人在有限的範圍內可以接受,但極度自私的人往往不被我們所喜歡,因為他們很容易傷害到我們,極度自私的人身上會有以下三個特徵。
說話刻薄
自私的人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他們會認為這是一種直爽的表現,但說話刻薄很多時候都是性格中冷漠的部分多一些,無法有共情能力與別人相處,不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他們往往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然後把話語不經審視的就說出來,屬於情商有點低,極度自私的人,往往語言攻擊性都很強,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
生活中和這樣的人相處,會很痛苦,因為你想不到他會在什麼時候說出不合時宜的話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很難去照顧別人的想法,會做出不尊重人的行為,和這樣的人長久相處,只能是為自己帶來不快,畢竟誰也無法能夠在別人不停的刻薄下保持好自己的心態。
三國時期的曹丕,說話就十分的刻薄,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時,雙方都派出使者來招降當時的張繡,張繡當時在兩人的後方,攻擊誰誰都會很難受,後面張繡投降了曹操卻又因為一些矛盾打了一仗,在這之中曹操的長子曹昂就在此死了,而曹操也差點死在這裡。後來曹操又擊敗了張繡,張繡因此再次投降,曹操卻也沒有因為自己的兒子死亡就對張繡惡語相加,反而是與張繡結成了親家,並且宴請他。曹操的胸襟卻沒能為曹丕所繼承,據魏略記載,曹丕待曹操死亡後,就當著他的面說:「你殺了我的長兄,怎麼還有臉面出來見人呢?」出言攻擊張繡,張繡心不安,最終選擇自殺。
而張繡的兒子也在之後不久捲入了案件之中,被曹丕誅殺。
曹丕說話刻薄,並且也曾讓自己的弟弟曹植七步成詩,對於這樣的帝王,相信很多人都很難欽佩。
雙重標準
自私的人,往往都有雙重標準,對待自己非常寬鬆,對待別人卻十分嚴苛,不能允許別人犯錯誤,但自己犯錯誤時卻輕描淡寫的將其帶過。孔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極度自私的人偏袒自己都十分明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為標尺,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標尺就可長可短,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就會說他還只是個孩子,別人的孩子犯了錯誤就大聲指責大人,他不懂事,你也不懂事?
他們會有很強的捍衛自己權利的意識,卻並不尊重於其他人的權利,相反認為自己的權利要比別人的高,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但這樣往往是自相矛盾,但他們卻並不自知,反而是用聖人的標準去要求別人,而對自己卻樹立普通人或者弱小的標籤,來幫助自我實現逃避。
這樣的人遇到一定要遠離,極度自私讓他們的眼中只有自己,哪怕確實是他們的錯誤,他們不會大方地承認,反而會運用雙重標準的手段不斷地去逃脫,企圖逃過自己的問題。
工於心計
極度自私的人,往往工於心計,喜歡算計別人。因為他們時時刻刻在為了自己的利益所考慮,為自己的利益做好準備,以防止別人侵佔他的利益。有心計並不是一件非常壞的事,但不能整天工於心計去用來計算別人攻擊別人。極度自私的人,往往都很多疑,會不斷地去猜疑別人,缺乏安全感讓他們很難相信別人,因此會工於心計,希望能夠從中得到保護自我,進一步得到屬於自己的利益。
結語
自私的人,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接受,但極度自私的人,如果不能改正,還是需要遠離的,畢竟交朋友需要的是正向的引導,而非是錯誤的指導,與極度自私的人相處,他們也會讓你很不舒服,因為他們無法把信賴給你,反而十分多疑,也不會主動的去付出,只喜歡享受於別人的付出,所以遇到極度自私的人,還是儘量遠離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