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極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會斤斤計較,而是擁有這些特徵

2021-01-09 心理學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獨特的,我們通常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所以很少能夠了解別人的內心在思考什麼。

社會中,有的人更能表現出親社會行為,而有的人卻極度自私自利,只喜歡做損人利己的事情。幾乎沒有人想要跟這樣的人交朋友,跟他們打起交道,只會傷心又不討好。

雖然人都應該為自己而活,但我們也是群體中的一份子,極度自私的人能夠活得很開心,但往往以傷害身邊的人為代價,通常擁有以下三個特徵。

一、說話不經大腦審視

這類人,好聽一點說叫做為人直爽,心裡有什麼說什麼,客觀一點評價這類人,就屬於情商低的表現,也是給予別人痛苦的根源。

他們只會第一時間滿足自我的想法,想到什麼就立刻表達出來,不會思考自己的話語是否具備殺傷性,生活中,相信沒有人喜歡遇到一個愛出口傷人的朋友。

我們對朋友的需求都建立在彼此有共同興趣和相互理解的基礎上,沒人喜歡花費一大把的時間與精力去交一個滿嘴都是損話的人。

當然,只有極度自私的人,才不會考慮他人,以滿足表達欲望為主,全然忽視身邊人的感受。

例如,面對身邊朋友沒有做對的事情,情商高的人絕對不會當著眾人的面指出問題,而是會選擇私下與對方單獨探討,並以一種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

但極度自私的人就不會想那麼多,會選擇當著眾人的面就指出對方的錯誤,而言語方式也比較直接。當別人因為他們的話語感到痛苦時,他們也不能感同身受。

生活中跟這樣的人在一起,無論是做朋友還是建立其他關係都很痛苦,他們太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在意自己的感受,會做出不尊重人的行為。

或許他們自己也無法意識,為何身邊老是有人對他們產生不滿,因為在他們的身上往往缺乏共情能力,性格中冷漠的成分居多。

將自己的事情特別當事,卻直接漠視他人的情感,無法在生活中主動去承擔不屬於自己範疇的事,即使向這類人提出需求,他們也要先看能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二、喜歡將情緒表達給親近的人

不知道你身邊是否存在這樣的人,在群體中,他是一個謙謙君子,你會對其有無限遐想,因為他所表達出來的都是最好的一面。

但在不為人知的背後,他卻是個對親近之人肆意散布脾氣的人,自己無法在外界宣洩,便將情感轉移到能夠包容自己的人身上。

這樣的人其實是極度自私的,比第一種人還要可怕,他們太會為自己著想了。

第一種人雖然自私,但在他們的世界觀看來是不自知的,甚至無法斷定哪些話對他人具備殺傷力。

可這類人能在陌生人面前留足面子,證明是有判斷認知的,但仍舊選擇將壞的一面帶給身邊人。

這也是一種極度自私的表現,無法體恤愛自己的人,卻渴望得到周圍人的包容與寵愛,自以為將周圍人帶入愛就能得到無限體諒,所以會道德綁架周圍的人,成為情緒的接受器。

這樣其實是不正確的,沒有人會一味地接受負能量,特別是來自同一個人的負面情緒,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重要。

三、固執且死板

想要改變一個極度自私的人的想法,簡直比登天還難。因為他們骨子裡自帶的思想觀念,早已經紮根到骨子深處,成為固化產物了。

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做決定時,總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說什麼都是正確的,總希望將自己的思維強加給別人,卻不會採納別人的意見。

要是遇到有人提出與其思想相悖的觀點,第一反應便是憤怒,很快調動自己的思維去反駁對方。

他們有很強的領域意識,可以肆無忌憚侵佔別人的範圍,卻絕對捍衛自己所處的維度,典型的雙標主義。

同一件事,自己出錯會將原因歸因於外環境不穩定,但別人出錯,絕對會認為是對方的錯誤。

- The End -作者 | 湯米參考資料:《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相關焦點

  • 極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會斤斤計較,而是擁有三個特徵
    性格上的特徵決定著人的下一步行動,自私的人會過多的考慮自己的利益,而無私的人則能照顧到別人的想法與利益,社會中我們會更多地強調無私和喜歡無私的人,自私的人在有限的範圍內可以接受,但極度自私的人往往不被我們所喜歡,因為他們很容易傷害到我們,極度自私的人身上會有以下三個特徵。
  • 心理學:「極度自私」的人,多數不會和你計較,往往都有這些特徵
    但在社會中,很多人都比較願意和無私的人交朋友,往往都會遠離那些自私的人,但有些自私是能夠被我們接受的,並不是全部自私的人都不能接受,一些極度自私的人,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辦法去接受吧。,從來不在乎別人的想法和面子,只要是自己想到了就會馬上滿足自己想法,一定也不會注意別人,從來不會想這句話說出去會不會對別人造成影響,沒有一個人願意和總是在語言上傷害自己的人交朋友。
  • 心理學家:真正聰明的人,不僅僅是智商高,還擁有這些特徵
    生活中,我們往往更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因為聰明人讓我們在交際中感到舒服,他們往往擁有敏捷的思維,能夠對事件的發展做出合理的判斷。這裡所說的聰明人,並不只是說一個人的智商高,而是情商和智商雙高。心理學家戈爾曼首次提出與智商對應的概念—情商(Emotional Quotient)。
  • 真正自私的人,無論怎麼偽裝,也會在這些地方露出馬腳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如果一個人非常的自私,那麼無論怎麼偽裝,都會在這些地方露出一些馬腳。 (1)自私的人往往不信任他人 自私的人,往往整天想著的就是從他人,從集體那裡獲得好處,想盡辦法去侵佔他人的利益。
  • 心理學家:從這些面相特徵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性格特點
    實際上,在心理學研究中,也有對面相的研究,只不過,這些研究只具有心理學統計的意義。但是,根據這些統計特徵,還是可以給予我們一定的提示意義的。臉上留下的是過去,印證的是未來臉型以及五官的形狀大部分都來自於遺傳,但是由於後天的一些心理過程的影響,如果加以對比也會發現很明顯的變化。
  • 極度自私的人,通常有這2種極端的表現,遇到了要繞著走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事,俗話說得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西方心理學也強調自私是人的本性。然而,儘管自私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人們畢竟生活在社會的群體中。要是一個人太自私,那麼也沒有人會願意跟他有任何來往。
  • 為什麼自私的人,更容易當上領導?因為他們明白了這3個道理
    為什麼自私的人,更容易當上領導?因為他們明白了這3個道理領導,就是要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夠讓自己的下屬心服口服,才能夠帶領導一個團隊,可持續的發展。不然,員工人心渙散,沒有人願意聽從你的指揮。你的領導頭銜成為了虛名,一個光杆司令,根本不能夠做好任何的事情。
  • 擁有暴力傾向的人,往往具有這3點特徵,大家要當心
    但是生活往往不是盡如人意,我們從新聞中還是看到了一些家暴和虐待小動物的諮詢,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識別那些具有暴力傾向的人,並對他們敬而遠之呢?01.缺乏同情心具有暴力傾向的人,往往是比較冷血的,沒有什麼同情心。他們在面對他人的苦難時,並不會在第一時間就去伸出援手,反而是在一旁袖手旁觀,甚至發出與場合不相適宜的笑容。
  • 內心陰暗的人,往往有這三個特徵,遇到儘快遠離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都會給自己設下層層偽裝,一般情況下可分為五層,他們分別是,公眾自我、職業自我、個人自我、隱私自我和本我。想要了解一個人,除了長時間的接觸,還可以通過對其細節進行分析,雖然無法保證百分之百準確,但對常人辨人來說已經足夠。看一個人的內心是否充滿陽光,可以通過觀察其心態脾性來實現,在內心陰暗的人身上,往往有這三個特徵,遇到儘快遠離。
  • 《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嗎?
    街上的人也會說:「嗨,人誰不為自己著想!」那可不一定是自利論的證據,那多半是一聲感嘆,感嘆自私是人身上固有的一部分,無論怎樣克服壓制掩藏,總難割除;我們會說「人都是自私的」,卻也會說「人心都是肉長的」。要把自利理論說通,還得先把這些令人生惱的事實和諧掉。實際上,自利論理論家把他們的一大半努力用來解釋怎麼會出現利他行為。
  • 擁有這種性格的人,往往被稱為「冷血的爬行動物」,請留意身邊人
    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擁有哪種人格是比較危險的?大家可能會說反社會、犯罪、情緒不穩定、偏執、衝動等等。沒錯,擁有這些人格的人確實是比較危險的,很容易給別人造成心理和身體上的傷害。擁有這些人格的人,對於我們來說很好分辨,因為他們的行為特徵十分明顯。但是,有一種人格卻一直被大家忽略,甚至有時候我們都會開玩笑地給別人按上這種人格,那就是「自戀型人格」。什麼是自戀型人格?
  • 心理學家告訴你,自卑的人通常有這些特徵,超準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發現,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內心自卑,甚至許多患有自卑情結的患者在被醫生問及是否有自卑感時,都會肯定的回答「沒有」,甚至有不少患者會說:「覺得自己比周圍的人高出一籌。」也就是說直接詢問往往不能夠給我們想要的答案,那麼那些內心自卑的人都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 心理學家:決定一個男人氣場的強弱,不是長相,而是這3點特徵
    男人一旦擁有氣場,就會讓人感覺極具神秘感、魅力、吸引力,他的每一個行為和動作,都會影響身邊的人。行為心理學家指出,男人的外貌長相,確實對氣場有一定影響,但真正能決定氣場強弱的,主要是內在的力量,包括三點。
  • AA制是極度自私的表現
    AA是極度自私的表現 在第一個階段,不管是男追女還是女追男。為了得到對方認可和青睞。自己主動花錢迎合對方心意討對方歡心,這是最基本的做法。此時,錢作為兩個人關係連接的媒介。
  • 內心陰暗的人,往往不是面相兇惡,而是擁有這3個「扭曲心理」
    文丨小萌說情原創作品,抄襲必究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們總是通過第一印象來評判一個人是否善良,因此,在深接觸之後,才會發現,其實人多多少少都會和表面上有一些差距。有一種人,就是利用表面上的偽裝,來達到自己內心陰暗的目的。
  • 《自私的基因》告訴你,為什麼擁有更多資源的人找伴侶有優勢?
    作者:Ansel校對:LITCAVE工作室配圖:Online《自私的基因》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在這本書裡,作者理察·道金斯從延續了達爾文的進化論闡述了人的自私行為和利他行為。實際上,它們非常膽怯,平時在潛入水域時它們往往會有遭遇海豹的風險,但是只要有一隻企鵝先潛入水裡即可,但是他們都不願意第一個潛入水中,沒有哪一隻企鵝願意當試驗品,甚至當企鵝扎堆的時候他們都把彼此往水裡推。當然也有母鳥因為雛鳥遭遇危險而偽裝受傷吸引天敵。但是無論是自私行為還是看上去的利他行為,其目的在道金斯看來,這都源於基因的自私行為,注意不是個體,而是基因的自私。
  • 心理學家:這四種情形下的人,往往更具有攻擊性,遇到最好遠離
    近些年來的家庭暴力事件,校霸欺凌層出不窮,在我們指責這些暴力事件發生的同時,也要仔細想想如何避免暴力事件再次發生時,如何把傷害降低到最小。根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般在這四種情況下犯罪分子更容易攻擊別人。隨著曉雨的腳步一點點給大家講解下。
  • 身上有這幾種特徵的人,心機很重,不值得深交
    人心難猜,往往對你微笑的人,不一定是真心;對你熱情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好人。「知人知面不知心」。看人不能看表面,往往就是表面的善良,坑害了很多人。人在江湖走,還是多長一個心眼為好。有時候交友不慎容易惹禍上身,尤其是那些心機很重的人,他們往往是表裡一套,背後一套,善於隱藏和偽裝。
  • 自私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嗎?|《自私的基因》
    英國動物學家道金斯的作品《自私的基因》,就是一部從遺傳學的角度來探討物種進化的生物學著作。針對動物進化的問題,道金斯認為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不是個體或種群,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並把我們人類及其他所有動物都描述成是我們的基因創造的機器。所有的行為都可以歸結為基因的自私行為,即為了更好地複製,傳播。所有的利他行為,也僅僅是自私目的下的有限利他行為。
  • 心理學:習慣說「謝謝」的人,往往有這3種性格特點
    在社交語言上其實不必費盡心思使用華麗麗的詞藻,即使是下意識的一句「謝謝」,便會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心理學:習慣說「謝謝」的人,往往有這3種性格特點。自小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學完母語,學雙語,再到現在流行的程式語言,卻有很多人不屑於說「謝謝」如此簡單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