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這個「日」是啥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2021-01-15 騰訊網

對於夫妻之道,相信每個人的理解都有不同,即便是現在還沒有人生伴侶的人,也會因為自己父母的感情而產生自己的婚姻觀念。根據目前數據的統計情況來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單身主義,因為自己可以過得很好,再養一隻貓或者狗那就再幸福不過了,相反如果去選擇走傳統的道路。就是結婚生子,那麼在一定程度上,經濟負擔還有精神上的負擔都會比自己一個人過要重的多。所以現在能成為夫妻也是非常需要緣分的,這就是為什麼各種相親節目,相親網站那麼紅火的原因。即便是如此離婚率也是居高不下,甚至還有上漲的趨勢,究竟為何會形成這般現狀呢?我們可以說其中的原因太多太多了。但是我們不妨去想一想有句老話叫「一日夫妻百日恩」,那這句老話又有怎樣的耐人尋味之意呢?

在講這句俗語之前,我們先說兩個小故事吧。這兩個小故事都與這句俗語的流傳有著密切的關係。

第一個是說在《聊齋志異》之中,有一位叫做張鴻漸的名士,他選擇為了自己心目中的正義與公平卻告發某一個知府,然而當時的官場是非常黑暗的,吏治的腐敗讓知府賄賂自己的上級後,反而追捕張鴻漸,如此一來只好亡命天涯。在途中遇到了一隻狐仙,狐仙願意幫助這名男子,甚至以身相許陪伴了他三年,直到有一天突然這名男子想起自己的結髮妻子。就立即表示一定要回家去看她了。狐仙非常不開心,但是這名男子回復了一句話,那就是一日夫妻百日恩。

第二個故事則是有關董永和七仙女的。相信大家一定對黃梅戲《天仙配》這個橋段非常的熟悉,因為最為經典的一句戲詞就是,樹上的鳥兒成雙對。那麼這棵樹指的是什麼呢?原來在傳說之中董永和七仙女組成了家庭後門口有一棵槐樹成了精。兩人私定終身後欲行夫妻之禮。沒有別的人作證,只好請這位槐樹精做了婚禮的司儀。可是正是這位槐樹精壞了好事。他一時激動之下有了口誤。將百年的緣分說成百日緣分。這下便註定了董永和七仙女的悲劇。所以人們就紛紛流傳下來一日夫妻百日恩這樣的說法。

其實就這句俗語本身而言,這個日字並不是具有什麼特殊的含義,而是需要更正一個理解就是,這個一日並不是指一天,而是說一個時間的概念。所以說百日也並不是只僅僅100天,而是代指很長一段時間,甚至說是永遠。恭敬、重道義、感恩,這都是古人所推崇的夫妻相處之道,也正是現代家庭所忽視和缺少的。

總而言之,每個人的家庭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情況,沒有誰可以去做你的指導老師。家庭中的事情需要夫妻兩個人去溝通和處理才能更好的一起走下去。這也是為什麼家庭可以和睦的重要原因。一日夫妻百日恩這句話也代表著中國人勸和不勸離的傳統思維和習慣

相關焦點

  • 俗語:「一日夫妻百日恩」,「日」是什麼意思,此語用在什麼場合
    都是在說婚姻是人生的必要過程。而夫妻之結合,未必都是幸福的,於是古人又有:「一日夫妻百日恩」、「十世修來同船渡,百世修來共枕眠」等佳句規勸夫妻珍惜眼前人。(《增廣賢文》裡是:「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義妖傳》裡是:「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這裡的「一、十、百」都是概數,極言多或者極言少。
  • 「一日夫妻百日恩」中的「日」是什麼意思呢?了解後才知長見識了
    文/關於情感那些事(歡迎分享轉載)」現在的社會上有太多的俗語產生了,雖然我們耳熟能詳,可是卻並不能夠理解其真正的含義。「很多人都嚮往甜蜜美好的愛情,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尤其是夫妻在結婚之後,感情更是升華了一個階段,美好的感覺讓人無法自拔。
  • 俗話:「一日夫妻百日恩」,「日」字含義是什麼呢?說來可別不信
    看過《紅樓夢》這本書的朋友應該知道裡面有這麼一句話,「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到時各自飛」,意思是夫妻伴侶之間存在利益關係,遇到危難時愛情的花朵就極容易凋謝。而與之相對應的俗語是「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你們有深入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比如「日」字的含義是什麼呢?
  • 大多數人只聽說過「一日夫妻百日恩」,卻不知道「日」的具體含義
    有很多人也在思考,為什麼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了,而婚姻質量卻在下降。很多人用「一日夫妻百日恩」的話語來勸解離婚的夫婦不要離婚。但是,很多人只知道這句話的表面意思,卻不知道這句話的深刻內涵。裡面的「日」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也不太清楚明白。接下來,我們就深刻剖析一下這句話的來源於內涵。
  • 「貧賤夫妻百事哀」是啥意思?看完上一句才發現,多數人理解錯了
    然而,經常聽說讓人惋惜的悲劇,原本非常恩愛的情侶,卻由於現實被迫含淚分手,縱然心中有萬分不舍,也抵不過現實的壓力。我們不能說誰對誰錯,也許愛情沒有對與錯,只能感嘆有緣無分。幸福的婚姻令人羨慕,而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每當因家庭條件不好感到無奈時,人們會情不自禁說出一句很有名的詩,那就是「貧賤夫妻百事哀」。
  • 俗語「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究竟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俗語「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究竟啥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今天的話題讓我們又了解到一句俗語,俗語在人們的生活中是經常用到的,它雖然不像詩歌那樣富有才情,但讀來卻讓人通俗易懂,易於接受,也逐漸變成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我那些流傳下來的俗語,正是由以前的人在品味生活當中濃縮精簡流傳下來的精華。接下來我們就來解釋一下這兩句俗語吧!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中國傳統文化中,俗語文化十分接地氣,而且雅俗共賞,深受民間老百姓的喜愛。俗語又稱民間老話或者諺語,大多數都是老祖宗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總結,雖然表面意思粗糙簡陋,但是背後的道理的確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 古話說「與人不和、勸人養鵝」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會用到很多俗語、諺語,一般都是廣大老百姓在生活實踐中,總結流傳的生活經驗,做人的各種道理等,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一般也有勸誡的作用。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生活環境產生了很大變化,有些自古流傳的、本是通俗易懂的俗語,現代人反而理解起來有些困難了,比如為什麼俗話說與人不和,勸人養鵝?現在恐怕只有農村的人才能懂。與人不和,勸人養鵝。這句話在《增廣賢文》中也有記載,最少也有百年的歷史了,後邊還有一句,叫與人不睦,勸人架屋。這句同樣叫人難以理解,養鵝和架屋,跟與人不和睦有什麼關係呢?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比如說古代帝王為了能夠長生,甚至會花費一生的精力去煉丹,以此求得仙丹獲得更長的壽命,但結果往往不盡人意,統統都迎來了悲慘的結局。這一句「老洩殘精,人窮壽盡」正是闡釋了這個道理,人的年齡隨著不斷增長,身體素質自然也會隨著時間下降,自然對於夫妻生活也會有影響,通過黃帝內經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人隨著年數的增長,尤其是在四十歲的時候,腎氣會逐漸衰退,開始掉頭髮,四十八歲三陽經氣衰退,五十六歲肝氣衰微,精氣不足。
  •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事實真是這樣嗎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事實真是這樣嗎?農村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之地,很多古代先人一代代流傳出了很多智慧語句,也就是農村人常說的俗語了。話糙理不糙,雖然些許可能帶點老思想,可是多數還是作用巨大的,這些農村俗語也是老一輩的人生經驗總結,包含著先人們一生的經驗,各個方面的經驗都有。比如在婚假方面,就有這麼一句先人對於後人的告誡,「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啥意思?事實真是這樣嗎?半路夫妻的意思就是指代一些離過婚的夫妻了,他們可以說是人生路上重新組建的家庭了,以往的婚姻情況可能不順,離婚之後,雙方才走到了一起。
  • 俗語「百日水生魚,千年草生芽」,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而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百日水生魚,千年草生芽」便是其中之一,這裡不得不佩服古人驚人的毅力,他們通過長年累月的觀察進而總結出萬物的發展規律,並且能夠口口相傳流傳千年而久經不衰,其中所包含的道理能經歷千年依然被人認同後傳誦足見其是有真知灼見的。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很多俗語都來源於生活,並且很貼切生活,再加上它簡單易懂的語言,所以很受老百姓的喜愛。這句「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小編的老媽從小就在耳旁叨叨的一句話,但凡跟著老媽幹活時偷懶或者做出一些在老媽看來不合規矩的事兒,老媽便要搬出這句俗語來教導一番。
  • 農村俗語:「夫妻離婚莫眷戀,朋友生隙別再見」是啥意思?
    昨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的過程當中,小李子對老農訴說了近段時間以來自己的心路歷程,試圖通過訴說讓老農給自己說幾句寬慰的話,然而,老農卻說:我們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夫妻離婚莫眷戀,朋友生隙別再見」。你現在的心理狀態已經犯了忌諱,所以,你應該丟掉眷戀之情呢!
  •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啥意思?袒露了二婚男女的不易
    婚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事關人生走向的大事,這可馬虎不得。數學題好歹會給你一次驗算的機會,你可以及時修正。但婚姻卻不一樣,若是選錯了人,便是耽誤了自己的青春年華。不幸福的婚姻使人衰老,也使得人的心態變得消極。人若是被現實所打敗,便會不再存有一絲幻想,人生就此變得無趣。
  • 農村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啥意思,說的真有道理嗎?
    ,俗稱「俗語」,俗語叫法大目前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會叫做俗話,有的人叫做老話、老人言、常言等,但都是一個意思。現如今科學文化越來越普及,人們對於很多俗語逐漸淡忘,有些俗語看起來像文言文,不是很好理解,不如現代的文化易懂,但是很多人也都明白這些俗語值得敬佩,因為人與人在交流的時候,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是正確都會拿出老輩人的俗語來證明自己,說明還是可用之處。
  • 農村俗語:「露水夫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雞」,啥意思?
    說起俗語,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俗語的由來,這俗語其實就是把眾多詞彙進行編排,然後口語化和通俗化的一種民俗,在生活中,人們總會碰到俗話說、常言到、老話講,其實這些都是俗語表達的一種方式。俗語經過千百年的不斷發展,現在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俗語都是對我們生活有幫助或者有引導的作用,所以作為華夏文明的傳人,我們一定要時刻學習這種俗語的存在,就像今天這句俗語「露水夫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雞」,就是一種識人相面的俗語,對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任何人的關係非常重要,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下。
  • 男怕孤女怕寡,狼怕託狗怕摸,這句俗語啥意思?很多人都理解偏了
    引言在古代,雖然有很多文人撰寫各種經世文章或者教育之道,試圖來教化民眾,但是大多數都多於艱澀難懂,清代俞樾在《湖樓筆談》中說道:「入之不深,則有淺易之病;出之不顯,則有艱澀之患。」相比較而言,民間通用的許多俗語,更加易懂易辨。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幹活幹累了就隨地而坐,經常都是些石頭或者木頭,甚至是席地而坐。
  • 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啥意思?
    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啥意思?現在的親戚是這樣嗎俗話說: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就是指人們之間的關係會隨著血緣關係的不斷變化而不斷地產生變化,就如表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沒有堂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好。
  • 俗語:「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說的是什麼意思?
    既然我國的農業基礎十分的雄厚,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自然是少不了有關於農業的文化習俗,畢竟古人們的創造力和智慧還是非常強大的,24節氣就是跟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寧要重陽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這句俗語就是結合了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還有24節氣中的「立冬」,來總結農業生產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