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自動化需求升級 電機前瞻技術的多種模樣

2020-11-25 網易新聞

  【大比特導讀】電機作為自動化運動控制技術的重要關鍵部分,是幫助智能製造業提升競爭優勢的核心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種細分領域上,自動化技術的不斷成熟不僅滿足主動控制的需求,對被動電機技術的安全驅動規模也在逐年提升。此外如今電機技術系統更具精準的驅動能力,更強大的數據處理分析能力和控制需求優化。

  5G數位化、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傳統製造業轉型,並且推動智能製造在全球各個領域迅速鋪開。自動化水平是全世界各國經濟持續發展水平的重要參考因素,不管是德國提倡的「工業4.0」、美國主張的「工業網際網路」,還是中國重視的「中國製造2025」,都對自動化運動控制技術的發展有著積極推進的作用。

  

  而電機作為自動化運動控制技術的重要關鍵部分,是幫助智能製造業提升競爭優勢的核心產品。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疫情與國際經濟環境雙重影響下,電機行業成為資本力量的熱門選擇。一方面是,不同地區出現用工緊張或支出成本較高;另一方面是,受政策影響,擁有豐富研發實力、規模較大的電機企業是市場投資的目標之一。

  以如今流行的直流無刷電機為例,在全球範圍內其的供需都呈現了直線上升的趨勢。據GrandviewResearch的數據顯示,亞洲的市場份額達到了46.94%,未來將會進一步攀升。據前瞻預測,2027年亞洲無刷電機將達到135.5億美元左右。同時,該類型的電機在近幾年內應用持續火爆,如無人機、電動工具等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出貨量都達到千萬件數量級別。

  可以預見的是,直流無刷電機在未來的受歡迎程度將會超出預期,而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它所在應用領域的僅僅是冰山一角。那麼從早期使用的普通電機,到現在改用直流無刷電機、永磁同步電機等其他先進技術類型電機的中間到底發生了哪些有趣的變化呢?11月6日,由大比特資訊主辦的第二屆電機前瞻技術與市場發展論壇正式召開。會議上,圍繞直流無刷電機、高轉矩密度電機、永磁同步電機、直流電機EMC、釹鐵硼磁體以及電機控制發展趨勢的話題,大比特資訊產業研究室、峰岹科技、華中科技大學、華芯微特、韜略科技、成都銀河、深圳大學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企業代表與高校教授,分享了當前電機在智能製造進程中會面臨的技術難點與市場機遇,並對如何在產品選型中找到創新研發方向的提出建議。

  

  會議現場

  BLDC電機成為自動化產業鏈「價值者」

  首先,如今電機的能力在眾多產業鏈中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熱門的BLDC電機更是要比原來普通電機適用全方位的自動化發展需求,據大比特資訊分析師邱詩曉介紹,BLDC電機不僅打破了直流電機和交流電機的嚴格界限,而且它基於應用場景的不同可以選擇方波驅動、正弦波驅動,使用V/F控制、FOC控制等各種電機控制方式。

  例如國內蒸蒸日上的無人機產業,無刷直流電機就廣泛運用在其中,電機和螺旋槳的搭配方式直接影響無人機的載荷和續航能力,一臺專業級的無人機至少需要4~6個無刷直流電機。受疫情因素市場上增加了對無人機的需求。

  

  新類型的產品襯託出BLDC電機性能發揮的優勢,並滿足通用解決方案以外的特定用戶需求,在增強用戶體驗包括易用操作性、便捷方便性、交互理解性上,可以讓用戶更快地看到核心產品帶來的特別屬性。

  峰岹科技應用技術總監羅薛認為,直流無刷電機無疑是未來的主流方向,它相較於有刷電機而言,在產品使用壽命上是有著顯著的區別,尤其是不採用碳刷後,電刷與換向器的摩擦聲大大減小了。以家庭跑步機為例,基於有刷電機的跑步機,通常使用壽命會在100-200個小時左右,如果消費用戶平均每日跑步半個小時,那麼不足一年時間,跑步機則處於損壞狀態;而基於無刷電機的跑步機,使用壽命則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在效率標準執行方面會更具規模,而且能降低噪音影響帶來的不好體驗。

  當然,單獨爭論某一類型的產品是不具備技術領域持續性的,所以,峰岹科技圍繞電機驅動技術、晶片技術和傳感器技術三大領域,帶來全球首創的多項三相單相無霍爾直流無刷驅動技術及單相霍爾不敏感直流無刷驅動技術,在有效滿足了多個產業領域對高性能電機驅動控制專用晶片微型化、數位化、智能化、多功能化、高集成化的要求。

  回望市場需求的變化,作為革新和增強傳統製造過程中加速高效節能類型電機技術未來發展的途徑而言,受用戶認可會是處於首要地位。其產品除了可以獲取很高的效率以實現應用在被連續使用的設備中,同時它們還充當了將精準控制和數字智能領域相結合的橋梁。

  另外,基於「精準控制+數字智能」的模式,可進行的智能電機技術探索將有利於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率的生產體系,但目前以傳統製造為主的產業其可變性和可調節性又取決於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化,而且生產周期亦無法實現特定情況的短期需求,造成同類矛盾重複出現。對此,邱詩曉認為,原材料上漲、用工費用的上升以及整機價格下降,再加上近年來產能過剩以及產品附加值低,傳統製造業已進入微利時代。

  雖然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可以依託自身的優勢轉型全自動化的產品設備,但是國內較多的中小型企業仍處於傳統製造轉型為半自動生產的過程中。他還強調,唯有降低成本、保證質量、提升產能和供貨速度是微利時代贏得市場的唯一出路,同時自動化才能滿足這些需求。

  永磁體材料應用驅動更加智能的未來

  電機自動化進程中除了控制方式與結構設計之外,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永磁體材料為電機產業帶來創新的變化,特別是釹鐵硼等高磁能積稀土永磁材料的應用,為無槽電機的實用化創造了條件,它不僅能徹底消除齒槽效應引起的轉矩波動外,還能大幅度削弱由於電樞反應和機械偏心而產生的轉矩波動。

  據成都銀河磁體技術副總經理何金洲介紹,永磁體主要分為鐵氧體永磁與稀土永磁兩大類別,其中屬於稀土永磁的釹鐵硼磁體在實際應用中優勢明顯。他分別說明了,粘結釹鐵硼磁體磁環的磁極數和磁極螺旋角無需在成型過程中預定,僅需要改變充磁線圈設計,可提供給客戶設計自由度大;熱壓釹鐵硼磁體則圓周均勻性好、充磁自由度大、耐溫性較好、耐腐蝕性較好、可製作的尺寸範圍廣。

  在可知目前永磁體材料的屬性與價格等獨特優勢後,大大提高了在它在各種應用市場的價值地位,主要應用於汽車工業、辦公室設備、家電、電動工具、軌道交通等精密機械領域。何金洲認為,站在稀土永磁的角度上看,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市場前景與競爭力都是有十足底氣的,例如在汽車行業或電機行業,我國向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地區的供應份額佔比較大,而且在未來,國內釹鐵硼稀土釹鐵硼行業發展迅速,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物美價廉的國產磁體將扮演重要角色。

  藉助國產力量 永磁同步電機更進一步

  現如今電機研發將眾多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設計融入產品當中,隨之無一例外都會遇到轉矩、功率、效率、尺寸、重量及其他性能參數的挑戰。在日益火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驅動電機系統是其核心系統之一,其性能決定了爬坡能力、加速能力以及最高車速等汽車行駛的主要性能指標。

  當前,從行業配套上看新能源汽車所使用的電機主流主要分為兩種,一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交流異步電機;二是以比亞迪等自主品牌為代表的永磁同步電機。其中永磁同步電機具有體積小、效率高、重量輕、可靠性好、工作溫升小等優勢,在新能源汽車驅動器中採用較多。但永磁同步電機並非毫無弱點可言,其存在最最大轉矩受永磁體去磁約束,抗震能力差,高轉速受限制,功率較小,成本高和起動困難等缺點。

  但整體上看,我國在驅動電機上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已經自主開發出滿足各類新能源汽車需求的產品,部分主要性能指標已達到相同功率等級的國際先進水平,在本次峰會上,華芯微特電機高級算法工程師程思遠帶來,基於ARM CORTEX-M0、M4內核的SWM190系列以及SWM201系列,面向汽車電子,電機驅動,水泵、智能控制和物聯網等領域推出了多個系列的MCU產品,而且產品在可靠性、穩定性等方面直接對標國際晶片廠商。

  

  此外,峰會上比亞迪汽車集成開發高級工程師楊永峰告訴大比特記者,由於永磁同步電機內部構造中有永磁體材質的高質量轉子磁極,所以能區別於感應電機、直流電機、繞線式電機等產品,不需要重新在電機內部單獨建立一個類似磁場,也能達到效率更高的要求。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續航能力是一大市場痛點,永磁同步電機除了效率上佳方面外,在控制能力上也比三相電機控制要更加好操作,此外,在保持高效率驅動的同時,損耗也相比其他類型電機產品要小,損耗較低意味著體積與重量會比其他類型電機下降。因此,在生產相同功率的電機產品的整車時,整體的重量會有一定的下降,符合如今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的時代特點,並且在體積和重量下降的情況下,汽車廠商便有了變化性的設計而言,讓用戶在乘坐空間上更加寬敞和舒適。

  結語

  總的來說,疫情因素迫使很多產業會考慮整合供應鏈,想要實現關鍵零部件自主化生產。在各種細分領域上,自動化技術的不斷成熟不僅滿足主動控制的需求,對被動電機技術的安全驅動規模也在逐年提升。

  未來在新興產業上,需要在雲服務、大數據等智能化平臺輔助下,讓電機技術系統更具精準的驅動能力,更強大的數據處理分析能力和控制需求優化。

  本文為大比特資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2018年中國步進電機製造行業趨勢與發展前景分析
    HB步進電機可以實現非常精確的小增量步距運動,可達到複雜、精密的線性運動控制要求;PM步進電機的轉矩和體積相對較小,控制精度要求不高,輸出力矩較小,是一種成本較為經濟的選擇。由於技術發展和工業應用需求,PM步進電機細分為直線型和旋轉型兩類。
  • 面向現場 三相永磁無刷電機的技術研究
    打開APP 面向現場 三相永磁無刷電機的技術研究 工程師之餘 發表於 2018-10-08 11:39:00 為了保持競爭力,航空電子部門不斷*估新工具和技術,用於減少新技術的設計生產間隔時間。我們在實驗室裡把時間用在開發硬體和軟體上,這是我們持續成功的關鍵。 磁場定向控制(FOC),或者矢量控制,是一項新技術,它可以改進各種電機的轉矩- 速度特性,而我們公司的大多數產品都集成了至少一個直流電機。
  • 當前電機在智能製造進程中會面臨的技術難點與市場機遇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種細分領域上,自動化技術的不斷成熟不僅滿足主動控制的需求,對被動電機技術的安全驅動規模也在逐年提升。此外如今電機技術系統更具精準的驅動能力,更強大的數據處理分析能力和控制需求優化。   可以預見的是,直流無刷電機在未來的受歡迎程度將會超出預期,而目前我們所看到的它所在應用領域的僅僅是冰山一角。那麼從早期使用的普通電機,到現在改用直流無刷電機、永磁同步電機等其他先進技術類型電機的中間到底發生了哪些有趣的變化呢?11月6日,由大比特資訊主辦的第二屆電機前瞻技術與市場發展論壇正式召開。
  • 各種各樣不同需求的電機選型問題
    打開APP 各種各樣不同需求的電機選型問題 工控論壇 發表於 2021-01-08 09:33:09 自動化領域是如今的大熱門,
  • 電機控制「需求」與「發展」的愛情長跑
    儘管中國市場面臨進入經濟轉型期的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等挑戰,傳統產業升級與智能化改造以及大力發展節能、高端製造業等趨勢給未來電機與電控產品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IHS Markit預期中國是未來增速最快的區域市場之一,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超146億美元。
  • 自動化設備的伺服電機應該如何選擇
    伺服電機是自動化領域中使用較為廣泛的電機,通常用於項目中較精確的速度或位置控制部件的驅動。自動化設備的設計者常常需要面臨各種各樣不同需求的電機選型問題,而供應商提供的電機也是五花八門,參數多如牛毛,常常使初學者一頭霧水,本文僅根據作者的實際工作經歷做一些分享,望能夠給需要者提供一些幫助。
  • 工業自動化和智能工廠對傳感器的新需求
    在工業領域,我們看到的一個趨勢是自動化的深度和廣度都在不斷提高。在倉庫和廠房領域,許多公司都在轉向多層建築以節省房地產成本,並靠近人口稠密的城市,這就需要更先進的電梯、叉車和機器人等設備。但是,在這些自動化設備周圍,也會有一些人在進行各種操作。為了保證人員和設施的安全,並保證生產活動的正常進行,需要始終確保這些設備安全運行。安全正成為智能工廠的首要任務。
  • 基於Zynq-7000面向小型微型自動化監測系統的BSP設計與實踐
    該BSP設計主要面向工業自動化監測領域,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嵌入式系統BSP實現流程,有利於提高工業自動化監測系統的開發效率。針對使用串行通信方式的工業監測設備,設計面向小型自動化監測系統的FPGA工程,並使用專門針對基於FPGA的片上系統而設計的PetaLinx工具構建嵌入式Linux系統。最後通過自行研製的基於Zynq XC7Z010系列型號晶片的硬體平臺驗證了BSP設計的正確性及穩定性。
  • 電氣自動化引領製造業人才需求大戶
    產業進入轉弄升級期,「技工荒」也由此產生。在自動化產業發展需求日益廣泛的今天,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同樣也在日益加大。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化電氣設備的廣泛應用,工業生產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工智慧的發展,特別是電力電子技術和微機控制技術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產業進入轉弄升級期,「技工荒」也由此產生。在自動化產業發展需求日益廣泛的今天,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同樣也在日益加大。
  • 國產光電編碼器如何跟上自動化技術節奏
    自動化技術升級,國產光電編碼器要怎樣才能跟上節奏大家應該對「特斯拉超級工廠」並不陌生,有一組超炫的產線工作圖曾震撼全網。只看那些機械手臂們在那兒「咔咔咔」地快速運轉著,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科技感爆棚。圖片來源:mbd.baidu.com別看這些工具機、機械臂個個高大威猛,做的可都是嚴苛的細緻活兒。
  • 分析PLC技術在工業自動化中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電子通訊技術的不斷進步,PLC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被廣泛應用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在我國的工業現代化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PLC功能的不斷完善和應用的不斷普及,工業自動化發展越來越依賴於PLC技術的發展,加強PLC技術的研究和探討,對於我國實現工業現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國內先進的工業自動化控制企業偉創電氣
    變頻器作為驅動層中廣泛應用的產品之一,是應用變頻技術與微電子技術,通過改變電機工作電源頻率方式來控制交流電動機的電力控制設備。近些年,國產品牌憑藉快速響應、成本、服務等本土化優勢不斷縮小與國際著名品牌在產品性能、技術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市場份額自 2009 年的 24.8%逐漸增長到 2018 年的 35.7%。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應用範圍廣泛,幾乎遍及所有工業領域,在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國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工廠自動化和企業信息化均需要大量工業自動化系統,市場潛力巨大。
  • 臺達綠色技術 引領伺服電機發展潮流
    全球領先的工業自動化品牌——臺達集團一直以來都把「環保、節能、愛地球」作為自身的使命,不遺餘力的為客戶開發高效、節能的產品。從設計、研發到應用的每一個環節,無不注重能源節省,快速高效的理念。  在選型上,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自由選擇經濟適用型的伺服,也可以選擇精密高端智能型的伺服。經濟型伺服對於用量大,對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客戶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不僅可以在性能上滿足客戶的需求,還可以節省成本,使產品更有競爭力。高端智能型伺服可以為客戶打開一個新的市場,跨進高階的控制領域,對客戶的產品也是一個提升,從而使客戶在市場中更具有競爭力,可以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
  • 2019年中國閥門製造行業市場現狀及趨勢分析 三大利好因素拉動需求...
    閥門可分為工業控制閥及民用閥門,工業控制閥主要用於調節工業自動化過程控制領域中的介質流量、壓力、溫度、液位等工藝參數。預計未來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我國裝備製造業轉型和升級,以及國家對在石油天然氣、石化、環保、電力、冶金等領域的投資持續增長,我國控制閥市場總體規模將會保持較快增長。
  • 2020年度中國步進電機行業十大品牌榜單
    朝氣蓬勃的雙傑人,一貫致力於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不斷跟蹤當今國內技術,關注電力行業中層出不窮的元器件,吸收消化國外產品同時,不斷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產品檔次。滿足用戶各類設備自動化改造,開發的需求。 「常州雙傑電子有限公司」,將以傑出的人才優勢,打造出傑出的企業形象,為振興民族工業,參與競爭,作出應有的貢獻。
  • 全景報導|第二屆中國(華南)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展開展,300廠商齊聚...
    展會定位為國內外高端先進機器人、智能裝備及其零部件主題的專業年展,採取了「政府辦會、企業辦展」辦展模式和「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辦展思路,吸引了ABB、發那科、安川電機、愛普生、史陶比爾、菲尼克斯、三菱電機、施耐德電氣、英威騰、米思米、錢江機器人、哈工現代、廣州數控、埃夫特、節卡、大族機器人、艾利特、集萃智造、珞石、非夕、博邁、電產新寶、THK、南寧宇立、ATI、軟體機器人、李群自動化
  • 伺服電機有哪些品牌_伺服電機九大品牌排行榜
    其企業活動的範圍不局限於生產,還開展包括服務和信息系統等解決方案在內的多種業務。並且,在全球範圍內開展著及時對應市場需求的產品製造和以客戶為本的商業活動。更為突出的是為了滿足各個國家客戶的需求,將過去設在日本的地區統一管理機構分別遷到北京、新加坡、新澤西、倫敦等地,在當地直接開展市場營銷活動。松下電器作為真正的國際企業,始終開展著立足於客戶的全球性活動,為社會做出貢獻。
  • ABB牽引電機亮相長春國際軌道交通展
    ABB作為長期以來為全球軌道交通產業提供產品和服務者,攜多種軌道交通新技術及解決方案參與了此次展會。       據介紹,ABB此次參展亮點之一是牽引電機。自1909年起,ABB就一直面向市場提供牽引電機。這些電機包括模塊化的牽引電機和定製的無外殼牽引電機,廣泛用於城市輕軌電車和城際快車。
  • 2020年度中國直驅電機行業十大品牌榜單
    公司產品在3C行業、精密工具機行業、半導體行業、醫療行業、新能源行業等行業廣泛應用,在傳統行業比如汽車及汽配行業、軸承行業、食品包裝行業、服裝皮革行業等開展自動化智能化定製業務,幫助企業實現智能製造,實現產業升級。在技術引進、人才引進、專利申請、科研項目合作等方面進行廣泛深度合作。
  • 2020年中國伺服電機行業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未來技術發展趨向...
    1、2019年中國行業專利申請量有所下降現階段我國伺服電機行業正處於成長期,行業技術創新十分活躍,並逐漸緊密結合計算機、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發展。(備註:2018年申請數量增速為43.84%)2、2019年中國伺服電機相關專利技術公開數量迅速增長2009-2019年,我國伺服電機專利技術總體公開數量逐年提升,並且增長速度較快;2018年,我國伺服電機相關專利技術公開數為21727項,同比2017年上漲6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