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遭遇「等級門檻」 第一學歷風口浪尖

2020-11-24 搜狐網

  8月,正是暑期的快樂時光。但是,對於大學生來講,假期早已不是休息的唯一代名詞。備考研究生的學生們把考研培訓教室、圖書館自習室等佔得滿滿當當,手快的準畢業生們也開始了新一輪的求職準備。臨近9月,緊張的空氣像京城的溼度一樣膨脹的厲害。

  回顧7月,教育界的兩大事件把「第一學歷」的概念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據《北京考試報》消息,北京大學2008年計劃招收4300名碩士研究生,接收校內外推薦免試研究生比例將增加7%,理工科院系接收「推免生」比例在50%至80%,其他院系一般不低於50%。北大保研「壓倒」考研事件不免讓很多備考研究生的學生們增加了壓力。此外,用人單位選拔人才時除了看中碩士、博士的最高學歷外,還逐漸看重應聘者的「第一學歷」——高中畢業後參加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被某一學校錄取,經修業期滿所取得的文憑。招聘會上,「211」、「985」的字樣也被擺上了用人單位的招聘臺面,本科非「211」院校的畢業生甚至遭到了冷遇。

  大學畢業生遭遇「等級門檻」的現狀日益明顯。過去,人們只習慣把大學分為重點與非重點兩類,而現在則有了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省市重點院校、地區性大學、非正規學院等區別。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藍勁松表示,我國高校呈典型金字塔形:處在塔尖上的是「985工程」的大學,是教育部於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決定重點支持部分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其中又以清華、北大為「第一梯隊」。從塔尖往下就是「211工程」大學,是中國政府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由於「211工程」所需建設資金採取國家、部門、地方和高等學校共同籌集的方式解決,為了公平地調動地方積極性,全國各省不一定有重點大學,但都有211工程大學。

  所有層次的劃分無不涉及到高校的利益。中國人民大學校務委員、經濟學院教授顧海兵表示,除了這些工程的劃分外,還有如副部級、正廳級大學的劃分——中國大學行政化色彩越來越重。這些等級的存在,使高校資源配置不盡合理。

  而用高校的劃分手段來劃分學生水平,其科學性值得置疑。記者採訪的多數學者表示,將學生按照高校「等級」劃分是人才選拔過程中的「歧視」表現之一。「歧視」現象一般不會公開化,很多「標準」是心照不宣的,有意無意間存在於招生、就業等社會活動中。「歧視」無法避免,但是改變別人難,唯有改變自己。首先要拼搏,能進入好的大學深造仍是件好事情,畢竟「舞臺」大了很多。其次,每個人的優勢不同,關鍵是能找到優勢並得以發揮:結合個人愛好,做自己能做且比別人做得好的事情。  

「等級門檻」絆住了誰  考研本為跨越「等級門檻」

  雖然耳聞北大「保研」壓倒「考研」事件,但是備考研究生的學生們熱情依然高漲,甚至高過往年。在京參加考研輔導班的重慶工商大學學生趙晟認為,無論考研之前的學歷背景如何,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得到回報。在趙晟考研班的同學中,就有不少「三本」的學生。他們一入大學校門起就目標考研。

  不過,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藍勁松表示,研招環節中,確實或多或少會存在著「門檻」的概念。比如,有的導師會認為好學校的學生好「帶」,因此重點高校中的不少教師都願意招收自己的本科生讀研。另外,教師中也不乏「名校情節」。畢竟大學畢業生都是由應試教育選拔上來的,雖然高考制度屢受爭議,但目前來看,通過高考選拔人才是相對公平的辦法。研招無法在短時間內確定一個人,因此用學歷的門檻來篩選人才比較保險。  

「等級門檻」  反映高校畢業生水平下降

  1999年我國高校擴招後,大學生畢業人數驟然增加,與社會的發展需要並不協調。提升招生、招聘門檻,一方面反映了人多的水漲船高。同時,某種程度上還反映了高校教學水平下降的現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表示,一般院校畢業生可以承擔的工作,現在看來不行了,就要選擇名校畢業生,「素質好一點。」

  通過高校的「等級門檻」限制研招工作,張教授認為是一種歧視。但是,現實中也存在高分考研生綜合素質不佳的情況。這些學生從進入本科時起就開始準備考研,完全是應試教育帶來的問題,也是考研機制的問題:高校研招基本沒有能力測試,無法判斷考生的研究水平;學界也沒有統一的學術評估機制。考研變成了高考:統一出題、統一判卷,這樣的研究生招生「選拔」出了很多並沒有研究能力的研究生來。

  此外,名校學生的素質也在下降。張教授說,這不是說我國高等教育擴招前的教學水平高,只能說現在的大學教育更糟。以前,高校教師沒有現在這麼功利,高校內多少存有一些自由討論的學術氛圍,但現在已經蕩然無存。教師現在對教學不上心,重科研輕教學的做法也是高校的教師評估體系造成的。  

「等級門檻」  成為招聘的隱性「歧視」

  對於學歷背景等求職過程中的門檻,北京東方慧博人力資源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大元認為,雖然大學生就業難、面臨門檻增加的現狀可以從經濟活動的本質和基本規律角度得以解釋,但人們更願意也更習慣將其與「歧視」一詞掛鈎。

  由中國政法大學蔡定劍教授領導的中國政法大學反就業歧視課題組,在十大城市所做調查中,85.5%的人認為存在就業歧視,其中認為嚴重和比較嚴重的佔58%。就業歧視的存在不僅破壞了就業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導致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自身及其家庭的生存和發展,衝擊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其實,不管是商品市場還是人才市場,從根本上看,所有出現的問題都是市場規律的作用和機制。如果我們把大學畢業生作為與經濟活動緊密相關的一種特殊生產要素看待,出現的問題主要取決於市場供需狀況發生了變化,正是這種變化改變了供需的關係,打破了一種平衡,從而產生了新的社會問題——就是大家所說的就業「歧視」。

  除了年齡、性別、戶籍等表象因素帶來的「歧視」外,學歷層次、所學專業、畢業院校、在學校期間的學生工作情況、社會實踐經驗、敬業精神、團隊意識、學習能力、溝通能力等深層次的因素更加具有隱蔽性,也可說是種「歧視」。  

「等級門檻」  根源在高校體制問題

  高校的過速擴招、曾經「風靡」的大學合併、大學城的建設等,反映了我國高校「一窩蜂」現象較為嚴重。一些本有自己特色的專業院校卻應市場需求開放了外語系等「通用專業」,而教學質量、教師隊伍等又不能得到很好的匹配。有業內人士表示,高校畢業生已經進入了人才市場,但是所謂的教育市場並沒有進入到市場競爭中來。高校紛紛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如果學生的專業特點強,就不會發愁就業問題,但對通用專業的學生就無疑會面臨一個又一個的就業門檻。

  中國人民大學校務委員、經濟學院教授顧海兵認為,研招、企業招聘中高校「等級門檻」的產生不能責怪社會,而是高校本身內部體制的問題,體制內的不平等引發了社會上的種種歧視。顧海兵建議,高教應該建有高校聯合會、職業學院聯合會、教授協會、教師聯合會等非政府組織。在教育體制完善的發達國家,就不會有歧視社區學院畢業生的問題。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藍勁松提出,高校改革,主要來自外部,政府最為重要。目前,我國高校體制較為死板,學校自主權不大,政治體制明顯。其實,各高校在教學、科研、後勤、就業服務等各方面都應該有自己的差異化做法。如教學要與就業掛鈎,就業不僅考慮就業率,更應該考慮就業質量。(記者王怡) (來源:京報網-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趙健)

相關焦點

  • 第一學歷能提升嗎?
    第一學歷能提升嗎?如果你的第一學歷不是本科,你會選擇提升嗎?小編相信,很多剛步入專科大學的學生或者專科畢業的大學生,都會認真考慮過一個問題,那就是要不要專插本或者專升本。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專科和本科,對很多求職者來說無疑是一條分水嶺。
  • 考研進入985重要,還是高考第一學歷重要?看完這幾點心都碎了
    現在社會對學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學部的價值也下降了,很多大學畢業生都參加了研究生考試的隊伍,之前全國的報名人數達到了290萬人,創下了歷史新高,而且那一年的大學畢業人數還沒超過800萬人,這就意味著在三個人中就有一個大學生參加了考研。
  • 招聘從看第一學歷985,到看是否重點高中畢業!
    【招聘從看第一學歷985,到看是否重點高中畢業!來看一看,這是新招聘趨勢嗎?】眾所周知,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持續下行,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據了解,2020年高校畢業生高達909萬,創歷史新高,還不算失業的大學生數量。加上今年新冠疫情,對各個行業的發展都受到大面積的衝擊,幾乎絕大部分的各行業數據、指標與往年同期相比,環比都是呈下降趨勢。
  • 高中畢業自考本科學歷是第一學歷嗎?
    完全就是拼意志和耐性,靠著頑強不屈的奮進精神,需要一兩年、甚至三四年時間,才有可能順利通過全部12門科目考試,拿到本科學歷。這兩種通過輔導途徑來完成自考本科學歷的形式,是近些年來才出現的新情況,並且因為有了這類只要有錢就能輕而易舉獲得本科學歷的捷徑,從而導致自考本科學歷的「含金量」,開始直線下滑,社會認可度也基本跌至到了最低點;因為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收入普遍增加,凡是「花錢能辦成的事情,都已經不算什麼事了」,因而很多人再也不願意勞心費力地去踏實學習了,什麼東西一泛濫成災,也就不值錢了!
  • 學歷等級價是公開宣揚的學歷歧視
    熊丙奇學歷等級價是公開宣揚的學歷歧視   上周六,廣東省2015屆高校畢業生本科生第一場招聘專場舉行,現場有一深圳企業對不同院校畢業生「明碼標出等級價」引人注意。新進應屆生,按院校等級不同,學歷不同,起薪點不同。
  • 高中畢業提升學歷有哪幾種方式?
    高中畢業提升學歷有哪幾種方式?學歷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用途,很多高中,中專及技校等畢業生想要提升自己的學歷。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於高中畢業生提升學歷的方式有哪幾種,供參考。4.網絡教育網絡教育也稱為遠程教育,遠程教育是國家承認的學歷,並在學信網上可以查到。5.電大電大也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電大畢業報考條件是有高中,職高及技校等畢業生可以報考。成考自考電大網教和全日制能報考公務員嗎公務員報名條件是大專及以上學歷可以報考參加考試,成考自考電大網教和全日制都可以參加公務員考試。
  • 大學生太多,一畢業就失業,並不是你不讀書的理由
    我見過太多的大學生,畢業後都找不到什麼理想的工作,甚至有些大學畢業後,連一份工作都找不到,你看我們村子裡面就有好幾個,現在家裡面啃老呢。再說了,就算能找到一份工作,工資滿打滿算也就五六千一個月,這點工資還不如那些不讀書的人,隨便到工廠或到工地上,都不止賺到這個錢,你說讀書有什麼用?
  • 學歷等級提升是如何劃分的?
    學歷等級提升是如何劃分的?學歷從低到高排序為:中小學、中學、職高、高中、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具體日常生活和工作上,就是指最終也是最大層級的一個畢業證書,以經文化教育行政機關準許,執行學歷提升、由國家認同的學歷授予權利的院校以及它教育機構所授予的畢業證書為憑據。
  • 「學歷查三代」的背後
    從研一開始,唐柳就在某媒體實習,半年後得知單位招聘存在「985高校」門檻後轉投該媒體下屬網站。原指望著能繼續在大媒體從事專業工作,可直到快畢業時,她才發現網站的用人標準也「水漲船高」。「就業形勢嚴峻,即使是嚴禁把學歷限定寫在招聘規定裡,但是人力資源部門篩簡歷時看『出身』難免還是一條心照不宣的『行規』。即使管得住高校,也很難管得住其他用人單位。」
  • 二本大學生考上復旦研究生,他是否成功「洗白」學歷?答案很心酸
    文/阿蒙聊教育看重能力的時代,首先看的是學歷,沒有這張「入場券」,就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雖然有些殘酷,但也相對公平。大學生就業困難,人盡皆知,企事業單位門檻高,基層工作又嫌不體面,高不成低不就,造成如此尷尬的局面,於是,出現了「考研熱」,希望通過考研上岸一所985/211大學,然後「洗白」學歷,找到一份高薪工作,現實會如你所願嗎?
  • 就業只會看你的第一學歷?純屬無稽之談!學歷和能力,哪個更重要
    各大高校連續多年地擴招,已經使大學生遍地都是,大學的文憑含金量並不高,很難得到企業的認可。所以,許多人都會選擇在讀完大學的基礎上,繼續選擇深造,來獲取更高的學歷文憑。,畢業後較比其他人已經缺少了工作經驗,所以沒有工作能力的人即使最高學歷再高又有什麼用呢?
  • 高中畢業想提升學歷應採取什麼方式?
    高中畢業想提升學歷應採取什麼方式?對於在職人士而言,只有高中學歷,想要在隨處可見的大學生的職場上有好的發展,出路越來越迷茫,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哪怕他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工作能力,也會因為學歷這樣一個門檻而失去許多機會,在職人士只有高中學歷想要有出路要怎麼改變呢。
  • 高中畢業是先提升學歷還是先學技術?
    高中畢業是先提升學歷還是先學技術?可以先選擇提升學歷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邊學習邊自考相關的技術證書,並參加學歷提升考試,順利畢業。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 第一學歷和最高學歷,哪個更加重要?其實有很多人都猜錯了
    文/小皮球說教育 「自古英雄不問出處」,隨著時間的發展,社會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大學生都面臨著就業難的問題,學校是越來越多,大學生也逐漸增加,但是崗位卻還是那些,沒有改變。
  • 薪資按學校等級標價是"唯學歷"的典型
    (11月22日《南方都市報》)  畢業的院校不同,給予的薪水也不同,高低相差很大,這種「唯學歷」的做法讓人失望。誠然,薪水明碼標價,顯得光明磊落,但這種差別化做法,最不利的恰恰是企業自己。  從嚴格意義上說,薪資按學校等級標價,並不是「非211不錄用」,不應界定為就業歧視,但對於應聘者來說,卻能夠明顯地感受到「歧視」。
  • 24歲學歷初中沒畢業如何提升?
    24歲學歷初中沒畢業如何提升?網上也看到不少人想要提升自己的學歷,都是在中學階段因為各種原因不讀的人,學歷就一直卡在那裡,雖然想提升自己的學歷,但不懂如何去提升,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去提升,去一些培訓機構又害怕被騙。針對這個問題,今天寫下這篇文章,想給大傢伙兒一點思路,希望能夠像幫助我玩伴那樣幫助一些人,有個較為清晰的目標去提升學歷。
  • 中專畢業想提升學歷有什麼途徑?
    中專畢業想提升學歷有什麼途徑?2.在大專最後一年參加統招的專升本考試,獲取全日制本科入學機會,畢業後可以取得你想要的本科學歷,還是個全日制的。如果是已經是中專畢業,那麼可以這麼做:1.報名參加高職擴招(高技能人才),比如2020年就有這個政策,而且考試並不難,學習方式也多樣化,錄取後畢業獲得是全日制大專畢業證。
  • 高中畢業以後怎麼提升學歷?
    高中畢業以後怎麼提升學歷?對於已經高中畢業步入社會的成人來說,已經不能像在校生那樣接受全日制教育,所以想要提升學歷的話也只能選擇成人教育的方式提升學歷。而如今可以選擇的成人教育方式主要有成人高考、成人自考、網絡教育和開放教育四種,並且報考這四種成人教育方式畢業後都可以獲得國家認可的、學信網終身可查的正規成人學歷證書,而且本科層次還可以申請學士學位證書。
  • 第一學歷與最高學歷是啥意思
    第一學歷與最高學歷是啥ujln但有人考到第一學歷後,還想獲得第二學歷。但是又擔心第二學歷國家不予承認,那麼就舉例說明第一學歷和第二學歷有什麼區別。第一學歷是指全日制教育第一學歷之外的學歷無論是否全日制,稱為第二學歷。第二學歷是指繼續教育,第一學歷當然比第二學歷含金量高了。
  • 「對不起,我們只看第一學歷!」本科不好的「碩士博士」白讀了?
    其實要知道的是,這些事情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很多的500強企業和大型的央企,都是有著黑紙白字明確規定的,那就是要求招聘的學生第一學歷學歷必須是985或者211大學。什麼是第一學歷呢?其實第一學歷通常說的就是我們大家通過高考考上大學,這些學校裡面有著985、211,普通本科,專科等區別。而現在很多公司招聘人的時候,基本上都把第一學歷成為了篩選簡歷的第一個門檻,只有你符合公司要求的第一學歷的要求,你才有可能被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