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報俄羅斯特種兵救命之恩,迎娶其遺孀的中國記者,後來過得如何

2020-12-07 娜娜食記

引言

有個成語叫「一諾千金」,用於讚美一個人的信用。也許有人認為這世上最不值錢的就是信用,因為它多數時候不但不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好處,反而還會平添許多麻煩,但既然身為一個人,總需要在內心中有所堅持,這也是能讓別人感受到的自身魅力所在,所以誠信又是千金難買的品質。

01

1991年12月25日,蘇聯宣告解體,這也象徵著兩極格局的破滅,共產主義國家也紛紛改旗易幟,此後除中國外只有零星小國還在堅持這條道路。而蘇聯的解體對於其國內的影響更是難以估量,百姓生活水平一落千丈,本來就陷入困境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而作為蘇聯主體的俄羅斯此時更是處於內憂外患中,國內的分離主義在此時抬頭,紛紛準備走上獨立,其中以車臣共和國為代表。俄羅斯自然無法忍受車臣的挑釁,於是準備以雷霆之勢平息叛亂,但是這個過程並不順利。

▲戈巴契夫辭職(標誌著蘇聯解體)

1994年12月11日,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別看俄羅斯和車臣的體量相差懸殊,但這場戰爭中俄羅斯根本沒有勝利的條件。首先是俄羅斯對敵人的估計不足,領導人忙著爭權奪利,葉爾欽根本沒正眼看過車臣;其次雙方都是解體前的蘇聯紅軍,車臣的領導層都有豐富的軍事經驗,很多還參加過阿富汗戰爭,所以這更像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爭;再者車臣畢竟有地利優勢,蘇聯紅軍習慣了在平原上進行大規模集團化信息化戰爭,而格羅茲尼的地形卻更適合巷戰。

▲車臣戰爭舊照

最終,這場戰爭以俄羅斯戰敗告終,籤署了屈辱的停戰協議。在經歷3年修整後,1999年8月26日第二次車臣戰爭再度打響,雖然俄羅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在這場戰爭中,有一名叫盧宇光的中國記者與一名俄羅斯的特種兵發生了一段故事。

02

盧宇光,出生於杭州西湖畔,在青年時有過參軍經歷,擔任過海軍軍官。盧宇光有一個愛好是寫作,文筆極佳,於是被軍隊提拔為新聞幹事,這也是他走上記者道路的緣由。盧宇光於1987年退伍,隨後回到杭州成為一名正式記者。盧宇光成為記者後不久就在行業內嶄露頭角,他的報導為他贏得了許多榮譽。盧宇光是個不甘於平庸、敢拼敢闖的人,所以在1994年就背起行囊,只身前往俄羅斯,在莫斯科創辦《華人報》開始創業。

▲盧宇光照片

萬事開頭難,《華人報》創辦之初同樣不順利,但在此期間盧宇光有了一個轉折,成為了一名戰地記者。一般記者如果聽說要上戰場那必然會恐懼萬分,但盧宇光不同,他畢竟曾有過參軍經歷,對戰場並不陌生。

第二次車臣戰爭期間,盧宇光就受邀跟隨俄羅斯軍隊前往車臣進行實時報導,也就因此與一名俄羅斯特種兵結下不解之緣。這名特種兵是一名傘兵,當時接到的命令是保護盧宇光等戰地記者。解放格羅茲尼的戰役中,盧宇光乘坐的車輛被地雷炸毀。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四周都是槍林彈雨,眼看盧宇光就有性命之憂,但也就在此時這名特種兵竟然撲倒在盧宇光身上為他擋子彈。

▲俄羅斯軍人近照

結果是盧宇光只受了輕傷,但這名特種兵卻因此不幸犧牲了。軍人自然早都有醉臥沙場的覺悟,所以在彌留之際特種兵沒有悲傷和懊悔的情緒,只是抓著盧宇光的手,請求盧宇光幫他照顧好自己的妻兒,他的小兒子那年也才1歲。盧宇光鄭重接受了特種兵的託孤,在戰後他立即找到了這名特種兵的妻兒,而且為了報俄羅斯特種兵的救命之恩,在徵得對方同意後中國記者盧宇光娶了俄羅斯特種兵的遺孀,還將俄羅斯特種兵的兒子視作己出來撫養

▲盧宇光照片

也許這種「硬核照顧」的做法讓旁人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覺,但相信盧宇光認為這就是當時最適合的方法了。盧宇光的行為註定會承受輿論的壓力,但他不在乎,因為他首先要實現自己的承諾。後來,盧宇光與俄羅斯妻子有了一個女兒,一家人的生活很幸福。不過後來妻子染上了不良習慣,這讓盧宇光無法忍受,最後雙方和平分手。

結語

雖然最後的結局並不算完美,但盧宇光與前妻相互之間並無怨念,而是依然能以朋友的身份相處。特種兵的兒子跟隨盧宇光來到中國,後來就讀哈爾濱大學,而盧宇光的女兒也順利考上了雲南大學。盧宇光依然定期給前妻生活費,自己也沒有再婚,盧宇光兒女的志向是繼承父親的記者職業,以及父親身上可貴的品質。

參考資料:

《史記》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特種兵為救中國記者而身亡,記者承諾照顧其妻兒,如今怎麼樣了
    事實上,車臣戰爭的爆發糅合了俄羅斯民族糾葛以及資源分配的問題。車臣本來就是戰略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俄羅斯想將其一直緊緊握在手中,免不了會對其實施一定的壓迫。有壓迫就有反抗,再加上先進的軍事武器,於是車臣人就開始了爭取獨立的反抗戰爭,而這場戰爭的慘狀也不斷地從報紙和廣播中報導出來,讓世界各國人民感到震驚。
  • 重生古言寵文:喚雲,為夫身無長物,救命之恩,唯有以身相報!
    重生古言寵文:喚雲,為夫身無長物,救命之恩,唯有以身相報!腌臢天家人,這仇報還不報?再活一遍,可否護住那個言笑晏晏的段王爺?「既然你們要好過,那自然不讓你們好過,我要做個亂臣賊子!我要分這半壁江山!」她眼神鋒利「本王要叫這天下易主,誰攔我,我殺誰!」他哞若寒星。這一世,互相吸引的靈魂,共患難,同生死,卻在感情上摔一跤。
  • 正能量||感謝司機 救命之恩
    正能量||感謝司機 救命之恩 2020-12-03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鹿鼎記》手繪大逗樂 青蛙的救命之恩
    搜狐暢遊旗下穿越武俠網遊《鹿鼎記》玩家手繪大逗樂,為你講述一個被青蛙拯救的故事(ldj.changyou.com)。「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你和你的隊友們有過相同的經歷嗎?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跳荷葉悲劇事件之荷塘裡的浮屍跳荷葉是一項技術活,當荷葉上面超過3個「人」的時候荷葉就會不堪重負,將自己以及自己身上的生物一起沉入水底。
  • 哲學家德希達遺孀、精神分析學家瑪格麗特·德希達患新冠去世
    據法國《世界報》等多家外媒報導,生於捷克的法國精神分析學家瑪格麗特·德希達(Marguerite Derrida)於3月21日在巴黎羅斯柴爾德基金會的退休之家逝世,享年87歲。瑪格麗特·德希達系哲學家德希達遺孀。瑪格麗特·德希達。
  • 大恩不言謝,深恩幾於仇
    《莊子·內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 車臣美女記者被逼嫁給匪首巴薩耶夫(圖)
    據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8月28日報導,上周末車臣匪首巴薩耶夫的遺孀、《車臣社會》周報編外記者埃麗娜·埃爾謝諾耶娃遭到綁架,人質親屬宣稱女記者是被逼被騙嫁給匪首的。
  • 志願者推廣AED 回報「救命之恩」
    「我曾被AED救過命。」每當楊東明講到2017年那次特殊經歷時,他都有很多話要講。  AED,即自動體外除顫器,一直被稱作「救命神器」,它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於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可攜式醫療設備。當患者出現心跳驟停時,可利用AED進行除顫和心肺復甦。
  • 畫風錯亂:俄羅斯特種兵在演習中使用美軍標配M4卡賓槍
    參加演習的俄羅斯和巴基斯坦特種兵使用的都是美制M4卡賓槍在參加演習的150多名軍人中,超過70人是來自俄羅斯的特種兵。俄國防部該稱:「按照演習設想,俄南部軍區和巴基斯坦的特種兵從米-17直升機向在山區叢林地形的陌生地點機降,完成向實施戰術行動區的行軍並執行對建築物的突擊以消滅假想恐怖分子。」俄國防部還表示,為肅清建築物,混合偵察小組潛入被佔目標區域內,同時利用巴基斯坦陸軍特種行動部隊的武器和通信器材。兩國軍人完成了對居民點的20多座建築物的清剿和突擊。
  • 王二小的放牛同伴,守墓60多年,用自己一輩子報答救命之恩
    不得不說,史林山和王二小一樣優秀,但是他本人卻一直對王二小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為王二小守墓60多年。王二小 影視劇形象此時的王二小已經懂得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他開始幫村民們放牛,養雞等等王二小為保護大家,選擇自己犧牲本來這一切都是風平浪靜的,王二小在這裡生活得也很安穩幸福。直到1942年的某一天,他和史林山一如既往的一邊放牛一邊偵查情況,走到山口時,史林山遠遠瞅見了那邊烏泱泱的一群人,下意識地拉著王二小躲到了一邊的草叢裡。
  • 反感「美國太霸道」,美特種兵甘當「俄羅斯之子」,說服全隊歸順
    作為一名美國陸軍特種兵精英,分文不收的向美國對手俄羅斯透露軍事機密,原因竟是:看不慣美國太霸道了,想當「俄羅斯之子」?2020年11月19日,美媒報導稱,美國前陸軍綠色貝雷帽軍官,現年45歲的彼得·德賓斯終於在亞歷山大港美國地方法院的聽證會上承認了根據《聯邦間諜法》對他的指控,承認其俄羅斯間諜身份。
  • 中國向83個國家提供援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用英語怎麼說?
    當前,中國也在向遭受疫情的國家伸出援助之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句中國古語用英文如何說?那麼,「滴水」和「湧泉」該如何翻譯呢?水=water, 這個大家都知道,而泉水這裡則用 spring(fountain雖然也是泉,但是意象不如spring來得清雅可喜)。
  •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回應喬治亞記者,稱其為「女士」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回應喬治亞記者再次謾罵普京。喬治亞記者去年在喬治亞一家電視節目上謾罵普京,後來這家電視臺換了新老闆,這個記者也被辭退。最近,這位記者又在喬治亞一家地方電視節目上再次爆粗口謾罵普京。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回應喬治亞記者格奧爾吉.加布尼亞再次謾罵普京時,她引用了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曾經對喬治亞女記者的話。
  • 阿爾巴津人:為大清軍隊服役的俄羅斯士兵
    因其強大的戰鬥力,白俄軍團曾受僱於眾多中國軍閥,一度對中國北方的歷史走向產生了重大影響。而這些白俄軍團的前身,則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大帝時期,那就是赫赫有名的「俄羅斯佐領」。中國學者和西方學者都將這種現象,視作多元帝國的特徵。加入八旗部隊的俄羅斯士兵,被母國同胞稱之為「阿爾巴津人」。和後來的白俄軍團一樣,第一批投靠清朝的俄羅斯士兵也是流亡者。他們分別是於1648年、1666年進入中國東北的吾朗各裡和伊番等人,這些人原本是俄國的哥薩克軍人,因為犯法不得不潛逃到中國境內。
  • 世界首例活人「換頭」手術,俄羅斯程式設計師自願參加,後來情況如何
    2017年便有一位科學家在全球招募志願者,希望可以幫助他完成這個實驗,結果還真有一位俄羅斯的程式設計師報了名,這麼多年過去了,這項全國首例活人「換頭」手術,最終的結果如何呢? 但他的這次嘗試卻打開了「換頭」手術的先例,從而引發了一大片實驗者為其專研。
  • 08年汶川地震,22歲少女被大叔救下後以身相許,如今過得讓人羨慕
    愛情待在高山之巔,在理智的谷地之上。愛情是生活的升華人生的絕頂,它難得出現。——傑克倫敦導語:「救命之恩,無以為報,只有以身相許」。漂亮的女孩在自己生命垂危之際,被一個蓋世大英雄救下,之後為了報恩就嫁給了對方,然後兩個人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都說藝術來源於現實,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08年汶川地震,22歲少女被大叔救下後以身相許,如今過得讓人羨慕。這個22歲的少女叫做沙鷗,2008年的5月份,她從外地來到四川汶川旅遊。原本是一次高高興興的旅途,卻不想趕上了汶川發生大地震。
  • 「天價」救命藥赫賽汀的替代之戰
    事實上,被稱為「天價救命藥」的遠不止格列衛,有乳腺癌「神藥」之稱的赫賽汀也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赫賽汀,又稱注射用曲妥珠單抗,是羅氏集團在全球最暢銷的抗腫瘤產品之一。1998年,赫賽汀首次被美國FDA批准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此後又獲批用於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
  • 一代宗師黃飛鴻去世後,其子孫後代現狀如何?
    黃飛鴻13歲那年,他與父親在南海縣救助了鐵橋三的得意門生林福成,林福成為了報答黃飛鴻父子的救命之恩,把自己的獨門絕技「鐵線拳」和「飛砣」傳授給了黃飛鴻。 黃飛鴻16歲那年,結束了自己的賣藝生涯,開始為人傳授武藝,擔任武術教練,在此期間,黃飛鴻懲兇除惡、見義勇為,常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 也就俄羅斯幹得出來!拖欠特種兵工資,士兵只能選擇集體罷工!
    這件事在當時簡直震驚了俄羅斯全國,因為不拖欠軍警勞動報酬這幾乎是每一個國家的不成文條例,想要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就必須好生對待他們,所以這種「奇葩」事就俄羅斯幹得出來,而遭到欠薪的則是俄羅斯大名鼎鼎的「奧摩」部隊。
  • 特種兵之火鳳凰女演員真槍實彈上演殘酷特訓
    著名軍事作家、導演劉猛的《我是特種兵》系列劇曾因真實展現特種兵的訓練情況而廣受關注,其「特種兵」的第三部鐵血力作——《特種兵之火鳳凰》在江蘇衛視開播沒多久,網絡點擊已經破億,對於劇中大量近乎魔鬼般的訓練,許多觀眾看完後覺得太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