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GPS定位技術應用於地籍測量的工作中,藉助GPS定位所擁有的全球定位功能來測量空間數據,進一步增強地籍測量工作的效率以及質量。下面來看GPS定位技術應用在地籍測量中的具體分析。
一、合理確定控制測量的精度
應用GPS定位技術進行地籍測量時,應首先合理確定控制測量的精度,這是採集數據的核心環節。特別是在對土地權屬的各個特徵點進行測量時,控制網點的密度設置以及測量精度的選擇必須滿足測量的要求[2]。在實際應用中,地籍測量工作的控制測量主要分為地籍控制測量以及基本控制測量這兩大類。同時,在基本控制測量時,測繪人員還需要合理劃分等級。此外,地籍控制測量要以基礎控制測量為基礎。實際測量時還應根據等級劃分來進行相關的GPS控制網、三角網、導線網以及側邊網的設置。
二、科學布設地籍測量控制網
1,地籍測量布網的基本原則
進行地籍測量的主要目的是對土地進行更加有效的管理,以便建立地籍資料庫、完成土地登記等相關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實際進行施測時,測繪人員不僅需要進行平面地籍控制網的設置,而且還應結合地籍測量工程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不同等級控制網點的首級控制。在地籍測量中應用GPS定位技術進行測量時,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用近似等邊替代三角網。
2,合理設計測繪基準
應用GPS定位技術進行地籍測量時,基準設計是關鍵性環節之一。測繪人員在設計測繪基準時應綜合考慮尺度、位置以及方向等因素,合理設置控制網的基準位置。確定GPS控制網基準位置時可以任意選取控制網中的一點,並固定其坐標值。此外,也可以採取不固定一點坐標值的方法,而通過自由網違逆平差以及穩擬平差等方法來確定控制網的基準位置。在平差後,同樣可以獲得高度一致的控制網精度以及尺寸,這顯然在點位精度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然而對控制網尺寸以及定向的影響則十分有限。在施測過程中,如果在GPS控制網中採取固定多點坐標值的方式會嚴重影響基準設計中的控制網尺寸以及方向,造成地籍測量出現較大的誤差。此外,在基準設計時,取值時的各種約束條件也會對測繪精度產生較大的影響。
3,科學選擇控制網點以及測繪方案
通過GPS定位技術開展地籍測量時,對測點間的通視要求比較低,同時,也可以靈活的選擇控制網所採用的網形結構,使測量操作更加簡捷。測繪人員在選擇測點時應對定位以及測繪結果間的相互關係因素進行全面的考慮,充分了解測區的周邊環境條件以及地形地貌,準確掌握測點的實際分布,這樣才能更加科學合理的選擇測站位置。此外,在應用GPS定位技術進行地籍測量時,雖然對測點間的通視條件要求比較低,然而對對空通視條件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選擇測站位置時應儘量遠離雷達、發射天線以及電視塔等設備,以免對測量造成影響。同時,還應避免在斜坡出設置測點,這也會影響測量的精度。
三、對測繪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1,對測量數據信息首先要進行預處理
在地籍測量中應用GPS定位技術,需要預處理原始的觀測數據信息,對各基線向量進行結算,並應根據設計要求以及GPS技術精度要求來分別核對檢查相關的同步邊測量數據、環閉合差和重複測量數據。對測量數據進行預處理可以通過對數據信息的整理加工以及編輯,將相關的專用信息分流出來,從而為後續的平差計算創造便利條件。此外,在完成外業測量後,測繪人員還應及時檢查核對測量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2,對測量數據信息進行後期的處理分析
對原始觀測數據進行預處理後,測繪人員還需要對處理後的標準數據信息進行平差計算分析。在數據處理中應對GPS控制網進行無約束的三維平差計算,並以此為依據結合測區的坐標系或者採用國家坐標系來對二維約束平差進行計算分析。
3,綜合分析測量誤差
應用GPS定位技術進行地籍測量的過程中,測量數據的精度將直接影響地籍控制網的設置精度,而造成觀測誤差的因素比較複雜,在對觀測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時應對各影響因素進行綜合的考量,以減少誤差的產生,提高地籍測量的精度。
在地籍測量工作中應用GPS定位技術是地籍測量技術的一項重要技術創新,通過GPS技術的全球定位系統以及自動化數據處理系統有效地提高了地籍測量的質量和效率,隨著GPS定位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其在數據傳輸的抗幹擾能力方面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這使得測繪數據能夠被更加及時、穩定、準確的進行傳輸,從而為GPS定位技術在地籍測量中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測繪行業的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