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正畸是目前牙科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很多名人、明星都有牙齒正畸的經歷,比如佟麗婭、嶽雲鵬、伊能靜、王源、蔣欣········而正畸治療中常常需要拔牙、或是片切、或是擴弓來獲得牙弓間隙來排齊牙齒,恢復正常咬合關係,其中很多人在面臨選擇時,往往會這樣問:
拔牙、片切、擴弓,哪個更好?我要選哪個?
其實這個問題不是選擇題,而是判斷題。並不是我們想怎麼選擇就怎麼選。拔牙、牙齒片切、擴弓都是正畸中的具體治療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條件,怎麼會有哪個更好之說呢?若是按照這個邏輯可以試著回答一下「生病了,是吃消炎藥好,還是降壓藥好?」
拔牙,很多了解過正畸的人會相對比較熟悉,拔除牙齒提供空間,這樣其他重要的牙齒,比如突在外邊的牙齒(齙牙)就有空間內收;擠在一起的牙齒(牙列擁擠)就有空間展開、排齊。這種牙齒問題的根源是牙齒數量總和與牙槽骨大小不協調的問題,骨骼小了就容納不下牙齒,解決這種問題最有效損傷最小的方法就是拔掉不重要的牙齒,讓剩下的牙齒有空間排整齊(美觀),有空間調整咬合(功能)。
只有當你的牙齒診斷為需要拔牙的情況,才需要拔牙,所以不存在拔牙好不好,只存在你接不接受的問題。
牙齒片切,是正畸中獲得間隙的一種方式,通過「磨掉一點點」牙齒使牙齒變窄,騰出多餘空間。一般片切的量控制在牙齒釉質厚度的50%以內是安全的,具體來講,一般而言,上前牙控制在0.3mm以內,下前牙控制在0.2mm以內,前磨牙控制在0.5mm以內,磨牙控制在0.6mm以內,是安全的,但是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比如結合x片及牙齒形態等進行分析。
擴弓,和拔牙、片切相似,也是為了獲得牙齒矯正時需要的間隙,一般通過擴大上下頜牙弓的寬度和長度,來達到矯正的目的。從二維平面看,我們的牙齒排列是呈弧形的,它就像一把弓箭,所以我們把它稱之為牙弓,隨著我們吃的食物越來越精細,牙弓就開始慢慢變小、變窄,然而牙齒數量卻沒隨著牙弓的縮小而減少,這就導致了我們的牙齒容易出現擁擠錯亂等情況,那麼擴弓,顧名思義,就是把你的牙弓擴大,讓每個牙齒都能有自己的座位。擴弓的方式分兩種:後牙擴弓,前牙擴弓。
牙齒正畸治療措施中的拔牙,牙齒片切、擴弓、後牙遠移、前牙唇傾等等都是需要有嚴格、且非常針對性的診斷的。在牙齒正畸治療中我們應該多從醫生的建議,配合治療,獲得最好的正畸效果。需要拔牙矯正的拔牙,不能因為害怕、擔心等顧慮,而固執的要求醫生,不拔牙矯正。
醫療不是選百事可樂還是選可口可樂,醫療是嚴肅的診斷+擇優原則。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