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手機電腦雙黑客,ID:heikestudio】,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今的智慧型手機越來越強大,集視頻、音樂、遊戲、拍照等功能於一身,成功擠掉了 MP3、MP4、PSP、數位相機等市場。自 2017 年以來全球行動網路流量已躍升 30.6%,而傳統的電腦端流量下降 3.3%,2019 年移動端網絡流量首次超過電腦端,而 2020 年這一差距還將繼續拉大。據網絡調查數據顯示,超 50% 的人均使用手機時間超 5 小時,可見手機已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人類生活的必需品。
在使用手機時,我們與之交互方式基本都是通過屏幕來完成的,比如看視頻、玩遊戲或者瀏覽新聞。手機屏幕素質的優劣直接影響我們的視力健康,為何網上很多人說 OLED 屏幕辣眼睛呢?這要從手機屏幕的材質說起,當前主流的手機屏幕材質主要分為 LCD 與 OLED,前者應用時間最久,技術較為成熟。後者是由三星和 LG 引領的新型屏幕技術,這幾年深受手機廠商的愛戴,在高端旗艦手機上應用的基本都是這種屏幕。例如三星的 S20、小米10、iphone11 Pro 等。
說到觀看 OLED 屏幕眼睛不適的問題,這還要從屏幕的材質和工作原來看,例如三星的 AMOLED 屏幕,其屏幕內縱橫排列著很多有機發光二極體,根據不同的排列方式,把擁有紅、綠、藍三原色的像素點進行排列,由於每個像素點可以自發光,通過三個像素不同亮度進行三原色光的疊加,這樣就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不同圖像。為了追求屏幕顏色的準確性,OLED 屏幕的亮度通常都是通過 PWM 調光來完成的,利用屏幕快速亮、滅交替閃爍和人眼的視覺殘留效應,騙過人眼以達到持續發光的效果,這個亮、滅閃爍被稱為「頻閃」。
正常情況下,OLED 的頻閃我們是看不到的,只有通過相機才能看到屏幕上不斷划過的斜槓。但眼睛看不到不代表不能感知到,也正是這種頻閃造成了使用者的視覺疲勞和不適。即使高端的三星 S10 和 iphone11 pro 也不能繞過這個問題。雖然當前有廠商提議採用類似於 LCD 的 DC 調光方案,但由於工作原理不同,在使用 DC 調光時,屏幕顏色準確度會大幅下降,個別顏色像素會加速老化,最後可能得不償失。
由於 LCD 屏幕背光亮度可控,所以不會出現頻閃問題, 這也是為何網上流傳 LCD 永不為奴的原因。但 LCD 屏幕在色彩表現力上不如 OLED 豔麗,再者因為 LCD 後背光不能分區控制,在顯示黑灰色階時黑色會發灰,沒有 OLED 那種通透的深邃感。但為了眼睛健康,當然還是 LCD 對眼睛友好很多。但不管手機是哪種材質屏幕,長時間觀看時都會刺激眼睛,所以手機前的您一定要合理使用手機,不要等眼睛出了問題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了解更多手機常識,歡迎關注作者,您對 OLED 屏幕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聲明:本人分享該教程是希望大家,通過這個教程了解信息安全並提高警惕!本教程僅限於教學使用,不得用於其他用途觸犯法律,本人一概不負責,請知悉!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和其他非法用途。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手機電腦雙黑客立場。以上文章之對於正確的用途,僅適用於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