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法中的「神與物遊」

2021-01-21 騰訊網

[摘要]中國畫陰陽兩極即是在黑、白之間的不盡遞變交融,而黑即是墨,為陰;白即宣紙,為陽,有無同出而異名的哲學概念亦於此應焉。

《白太傅詩意》,範曾

本文摘自《中國畫法研究》,範曾 著, 北京出版社 ,2015年7月。

在方法論上,中國畫家特重子思(孔子之孫)所提出的天人合一說,這裡,本體論和方法論不僅侔合,甚至同出而異名,亦若「無」與「有」的概念,《老子》書云:「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當天地開始的時候,萬物之母亦與之同出,「無」「有」同出而異名,是老子哲學的基本命題,與三國至魏晉之文人王弼、何晏之「尊無」,裴頠、郭熙之「重有」,從根本上不是一回事,其對宇宙萬類的生發,他們的解釋不可能如老子之圓融。而在哲學上用詞雖同,但概念偷換。老子之所以談「無」,正為證「有」;之所以談「有」,正為證「無」。老子所以談「無為」,正所以談「無不為」。「為道日損」既是本體論,也是方法論。儒家之「明德」即本體,而「明明德」則為方法,它們渾然一體。

「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正是中國畫家的無上法門,這與禪宗之「不立文字,直指本心」是一個意思。則鈍思者有問,既「無為」矣,何以還要畫,還要詩?八大山人「涉事」二字,頗有深意在焉。「涉事」者,偶得於天而涉諸手者也,苟禪宗一言不發,何來《六祖壇經》?一筆不著,何來八大山人之畫?莊子為陳明自己的卓見,往往有縱橫恣肆之寓言、重言、卮言,固為極而言之,使人為之一震。苟大家都如《莊子》書中老龍吉抱負著深埋於心底的道,溘然而逝,那麼,宇宙一切皆無,又何必論中國畫法?「至於無為」是中國畫家內心對道的至高至極的標準,是他們經歷了千百年的翱翔,而達到的絕雲氣而負青天的境域。世之論家,於詞語但知摭拾而不知運用,無任何足以動人的藝術實踐以談美學,直如趙括之談兵,夏蟲之語冰,得其膚皮而欲立美學之體系,亦若井蛙之不足與海龜言大,貌似深奧不測,猶作聰明而過慮,徒懷猶豫以質疑,如此厚盈一寸之書,價值實不如厚只一寸之磚,魯迅所抨擊無用之著述,直如謀財害命,與盜賊何以異?此類人物之溷集,必致藝術園林之凋傷,使世之學子陷入沉淪轉徙而不可自拔之泥淖。孔子曰「可鳴鼓而攻」者豈止冉求一人而已?

中國古代最卓越的畫家之所從事是為己之學而非為人之學。為己之終極目標仍為利他,將自己的光照溫暖霜結之人生,將自己的生命化為甘霖,潤澤枯索之世道。

中國古代文論吾所最賞者為劉勰《文心雕龍》,近世則推重王國維《人間詞話》及劉熙載《藝概》,深宜讀者細味。

劉勰有云:「思理為妙,神與物遊」,言寄意大化也;「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言主觀之感動也;「目既往還,心亦吐納」,言審美之選擇也。語焉簡賅而包蘊博大。王國維之「有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這境界之出,緣心中有「誠」。誠,「真」也,不偽也。

劉熙載特重混茫之境,其有云:「杜陵雲,『篇終接混茫』。夫篇終而接混茫,則全詩亦可知矣。且有混茫之人,而後有混茫之詩,故《莊子》云:『古之人在混茫之中。』」這是劉熙載以莊子之渾沌之說以言文也。中國畫之最高境界恐怕即「混茫」二字。

中國文論、詩論、書論高於畫論,本人所以用詩論談畫,實以為古代畫論多側重技法,至石濤《畫語錄》,雖具哲學意味,然觀其畫實有「微茸[言蕪雜廢筆耳]」(鄭板橋評語)之病,故其論也亦止於口,而未見之於畫,激昂慷慨有之,然殊不易達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境界。本人少時頗耽於其《畫語錄》,今也且擱之。

優秀文人,腹笥既闊大而眼力又敏銳,其心頭徘徊者,儒、佛、道三家之精粹,又不泥於哲學理念之說教,有放下之心,無掛礙之意,更不以先行既定理念為追逐,信夫皭然不滓之孤抱,必有特立獨行之流露,重個人心性之寄託,而不為社會需求所左右。正如王羲之所云:「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越名教而歸自然,自東晉至北宋六百年間為其醞釀、成長的積漸過程,至四百年前八大山人,則呈現人類文化史上奇絕的芳葩,正孟子所謂「大而化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矣,這是中國文化自立於世界藝術之林的光榮。

近世大畫家傅抱石著述甚豐,唯「中國畫是興奮的」一言足為天下師,因為我們不能企求某畫家能時時刻刻與大造邂逅,而「興奮」必是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具;賢主、嘉賓,二難並的難得的瞬間。此所以再偉大的中國畫家,其一生之中頂尖的傑構永遠是少數幾幅,這是可遇不可求的藝術勝果。

蘇東坡稱吳道子:「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此處之「氣」,即謝赫《古畫品錄·論畫六法》之「氣韻,生動是也」。當此之時,畫家已與天地流轉浩蕩、恆變不居之勢態合而為一,這是何等可貴的人生快意。

在文化史上,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大體是中國前哲學時期,這時所形成的陰陽八卦圖,是先民宇宙陰陽二元論之肇始。其間經過周文王之演繹、傳為孔子之《十翼》,至東晉乃蔚為大觀。至差不多與孔子同時的老子《道德經》出,則中國純粹之哲學形成。自《易》至《老子》,其核心的宇宙本體觀乃「無中生有」「有無相生」;而其基本的方法論乃陰陽兩極。這種學說的偉岸乃是本體論和方法論略無間隙的諳合,或質言之:本體與方法異名而同體。這將是歷久彌新、永世不敗的東方經典的感悟宇宙學。

我們試引用《老子》書中的「知其白,守其黑」中的「黑」「白」兩字來看中國畫。在我看來,至密之色為「黑」,而至疏之色為「白」。中國畫陰陽兩極即是在黑、白之間的不盡遞變交融,而黑即是墨,為陰;白即宣紙,為陽,有無同出而異名的哲學概念亦於此應焉。未畫之時如渾沌未開,既畫之後,則有無相生,空白處為「無」,筆墨處為「有」,畫中物象之成,同時背景亦成,不著墨處慣稱為空白或虛,而物象慣稱為實。

本文摘自《中國畫法研究》,範曾 著, 北京出版社 ,2015年7月

《中國畫法研究》簡介

《中國畫法研究》是範曾的新作,基於其60年的繪畫實踐和理論耕耘,這是他第一次系統疏理和升華中國繪畫理論,高度概括了中國畫學的形上境界和形下處境。範曾認為中國畫的根本立於中國文化,道家之大義,佛學之深旨,莫不渾然一體,融會貫通。天人合一是中國畫的精神根本,氣韻生動是中國畫的外在表現,所以中國畫法必須從形上學開端,聞道而後勤學,方有所成。

(本文為騰訊文化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機械製圖中的各種簡化畫法
    小編主要介紹繪製機械圖中的局部放大圖、幾種常用的簡化畫法,以及對第三角畫法的形成進行簡要介紹。一、 局部放大圖局部放大圖是將機件的部分結構用大於原圖形所採用的比例畫出的圖形。局部放大圖可畫成視圖、剖視圖或斷面圖。
  • 微信猜畫小歌頭骨怎麼畫 微信猜畫小歌頭骨畫法詳解
    哈哈,不會畫的朋友不要著急,玩遊網小編這就為您分享一下頭骨的畫法! 微信猜畫小歌頭... 今日有玩家吐槽《猜畫小歌》出的題目真的是奇葩,你的題目涉及吃喝玩樂,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你讓大家畫頭骨,這是什麼鬼?哈哈,不會畫的朋友不要著急,玩遊網小編這就為您分享一下頭骨的畫法!
  • 國畫中的點睛之筆,眼睛的畫法為何如此奇特?原因讓人捧腹大笑
    眼睛的畫法在國畫不是很詳細,甚至一筆帶過,但是這一筆卻能影響一幅畫,有的畫甚至一個「別樣的眼神」賣出天價,眼睛的魅力在國畫中竟如此之重。傳統國畫中的點睛之很多,更多是為了點明主題和突出意境,亭臺、樓閣、花草樹木都是國畫中常見的點睛之筆,這些是「畫」的點睛之筆。
  • 樹的畫法詳解
    素材內容摘錄自上海畫報出版社出版,李右軍編著的《百樹圖本》,本冊以松柏藤類為主,將樹木中幹之枯洞怪姿,枝葉的安插,露根盤錯的畫法加以剖析,供初學者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樹木的幹枝大致是圓柱形體的,在生長過程中,枝條向四面八方長出,所謂石分三面,樹分四枝。
  • 寫意翎毛基本畫法
    3.鳥翼的一般畫法是正面深,反面淡。 幹筆絲毛局部鳥畫法 幹筆絲毛完整鳥畫法
  • 機械製圖中剖視圖的種類及畫法匯總
    機械製圖中剖視圖的種類及畫法匯總 李倩 發表於 2018-11-21 16:57:05 假想的用剖切面剖開物體,將處在觀察者和剖切平面之間的部分移去,而將其餘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圖形稱為剖視圖
  • 應景荷花畫法簡析
    1.雨中荷花畫法 花的線條要虛淡一些,荷葉先用墨畫,用色要淡一些,水分要充足,使之露出自然滲化的邊緣。待幹後,將畫紙打溼,以較深的色和墨,點厾和皴擦荷葉的暗部,並略勾葉筋。
  • 黃鸝的簡單畫法,零基礎國畫黃鸝鳥的畫法詳解
    畫雄黃鸝先以重墨勾嘴、眼,後用中墨幹筆勾鳥頭和鳥身,墨線要有鬆緊和斷連的變化,不可勾得呆板。再用淡墨勾三級飛羽和次級飛羽,並用重墨畫初級飛羽和尾羽。鳥的輪廓勾出後,用重墨點出頭部的過眼線和大覆羽,三級飛羽以及次級飛羽上的黑斑。
  • 寫意鳥類翎毛的基本畫法
    幹筆絲毛局部鳥畫法 幹筆絲毛完整鳥畫法 此鳥的羽毛呈色彩中的對比色,絢麗明亮。作畫時先用濃墨畫些點睛,以虛筆畫頰和頦,石青加墨畫頭部,石青加酞青藍畫背部和頸羽。用濃墨以虛實的筆法畫出飛羽,石青加墨畫尾羽,並乾擦尾部,藤黃加墨畫喉部和胸腹部,應前實後虛,最後用濃墨畫爪。
  • 松樹的品質介紹及畫法,弘揚民族文化
    在中國山水畫中,松木的表現佔有重要地位,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 在唐代,古人的山水畫以松石裝飾,成為一種風氣,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松石山水畫家。松樹具有陽剛之美,它的枝幹更是具有柔中有剛的特徵,松的葉群給人以清脫之感。它是我們民族心目中的吉祥樹,是常青不老的象徵。松樹,有的像虯龍,故稱虯松,其枝幹多變,直處坦率,彎曲內含,顯出龍探青山之狀;也有的曲中有直,變化非凡,似蛟龍入海之態;有的巨臂遮天,挺拔剛毅,有拔地鑽雲騰飛之勢也。 松樹是山水畫中應用最多的樹木之一,無論是曠野還是山巔,都生長有松樹。
  • 鵪鶉、翠鳥、丹頂鶴的畫法
    鵪鶉的畫法1.先以濃墨勾嘴眼、點眼窩,再以淡墨補成頭臉。2.淡墨勾飛羽,濃墨點斑,添尾羽。翠鳥的畫法1.中墨畫出鳥嘴與鳥眼,頭部為三角形。2.可以用赭墨畫腹部。丹頂鶴的畫法1.濃墨勾嘴、點眼2.頸部墨色要飽滿肯定。3.淡赭墨勾背部,濃墨畫飛羽。4.赭黃畫腿和腳趾,赭墨點鱗片。
  • 圖文教程:寫意石榴畫法解析
    石榴在成熟過程中,皮面會出現斑點,一般未熟時較少,甚至無斑點,成熟後就較多。 1.勾寫畫法 以墨線勾葉輪廓,畫時不宜過於工整和拘謹,適當掌握葉的正反轉側變化。聚散、疏密中應注意其對生規律,以淡赭虛襯復勾一遍,以增加其厚度感和整體色調的統一。
  • 國畫教程——寫意魚的畫法
    在後來的年代中,如玉器、漆器、畫像磚等方面,都雕刻和繪畫著不同的魚類紋飾。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祈求美滿的生活,又用「魚」和「餘」或「玉」的諧音,在一些工藝美術品和繪畫上,特別是年畫方面,出現「年年有餘」、「得利圖」、「金玉滿堂」等題材,使表現魚類的方面,拓展了更廣闊的藝術天地。
  • 寫意白頭翁的畫法
    希望下面這篇「寫意白頭翁的畫法」對你有所幫助!白頭翁的額至頭頂為純黑色且富有光澤,頭頂兩側自眼後開始各有一條白紋,向後延伸至枕部相連,形成一條寬枕環,頰、耳羽、顴紋為黑褐色,耳羽後部轉為汙白色或灰白色。上體為褐灰或橄欖灰色,具黃綠色羽緣。尾和兩翅為暗褐色,具黃綠色羽緣。頦、喉為白色,胸為淡灰褐色,形成一道不明顯的淡灰褐色橫帶。
  • 國畫風格見得多,淡墨畫法了解嗎?真素雅!
    從1988年到2003年的15年間,董義方一如既往探求如何用中國畫畫出桂林山水的光和影,並創立淡墨畫法。同時,他繼承了明代叢竹的畫法,創造出了現代桂林叢竹的新畫法。唯有淡墨畫法沒有人專門研究。但是中國南方尤其是桂林雨霧迷離的山水現實和逆光下的景物最適合用淡墨表現。因此董義方潛心研究了15年。
  • 暖通空調CAD圖例符號大全與畫法
    管道相對標高的畫法:1、在無法標註垂直尺寸的圖樣中,應標註標高。標高應以m為單位,並應精確到cm或mm。6、平面圖中無坡度要求的管道標高可標註在管道截面尺寸後的括號內。必要時,應在標高數字前加「底」或「頂」的字樣。
  • 「畫龍點睛」寫意水墨國畫中樹木花卉中常用的幾種昆蟲畫法
    中國國畫中特別是水墨花鳥畫,畫家經常會在樹木花卉中加上一些小昆蟲,使用這種靜動結合的方法會使畫面更加靈動,如:牧丹配蝴蝶、荷花配蜻蜓、芭焦配螳螂、玫瑰配蜜蜂等等這些畫面配上小昆蟲確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以下是畫家上官天遐水墨畫中常用的小昆蟲畫法供大家參考。
  • 炯炯有神,國畫中是怎樣體現人物神態的?看完這些眼睛畫法才知道
    很多人畫國畫,但是在畫的時候總是抓不住人物的神態,今天咱們來看看國畫中是怎麼體現人物神態的,從眼睛畫法看起,你會發現國畫中眼神能起到這麼重要的作用,這點是西方畫所達不到的。國畫中人物炯炯有神的眼睛國畫中的眼睛畫法和西方畫是不同的,在國畫中強調眼睛是「以神傳意」,這是十分重要的。國畫中怎麼才能畫出炯炯有神的眼睛?
  • 圖文教程:中國畫技法之樹木畫法
    二、樹幹、樹枝畫法勾線時注意線條的頓挫、搭接,不要從頭到尾筆筆勾死,顯得呆板。筆上水分要少些,樹幹要略加皴擦,樹皮才有毛糙感。三、樹根畫法畫樹根要有深入土中、扎得住的感覺。四、夾葉畫法夾葉樹在山水畫中,比較適合畫在近景或重點部位。樹幹、大樹枝用雙勾,確定樹的大體姿態後就可用中鋒行筆徐徐畫出。為防止把樹畫得平板,應在樹幹上預留葉的位置。五、點葉畫法點葉樹在山水畫中用得最多,樹幹可用雙勾畫出,也可一筆用線畫成。
  • 圖文介紹螺紋的形成及螺紋緊固件畫法
    三、螺紋的規定畫法 1、外螺紋 牙頂(大徑)--粗實線;螺紋終止線--粗實線;牙底(小徑)--細實線,且畫到倒角或倒圓部分;端視圖中只畫3/4圈細實線圓,倒角圓省略不畫。 5、錐螺紋的畫法 錐螺紋在投影為圓的視圖中只畫一端螺紋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