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衛星圖片執法檢查展開:按季度全覆蓋監測 頻率提升

2020-12-13 央視網

自然資源衛星圖片執法檢查展開:按季度全覆蓋監測 頻率提升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4月13日 09:47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2019年衛片執法工作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展開,衛片執法檢查就是依據衛星圖片數據對一個行政區域的自然資源利用情況開展執法檢查。自然資源部表示,將通過衛片執法工作,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自然資源部執法局綜合指導處 賓洪超:嚴厲打擊違法佔用耕地、永久基本農田、自然保護地這些違法行為,對於違法開採稀土等重要礦產資源,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的,也是我們重點打擊的對象。

  自然資源部提出,對違法性質惡劣、造成嚴重後果的單位或個人,要列入社會信用體系「黑名單」,實行聯合懲戒。如果地方政府違法現象嚴重,或整改不積極,自然資源部將對相關負責人開展約談問責。

  賓洪超:如果一個地方違法非常嚴重,又整改不積極,那麼我們就要依據黨政領導幹部損害生態環境責任辦法,還有違反土地管理規定行為的處分辦法,也就是15號令,整個相關的一些規定辦,達到了這個問責要求的,我們就要啟動問責。

  「增違掛鈎」 倒逼地方消除違法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衛片執法工作有很多新變化。比如實行「增違掛鈎」,地方政府只有消除自然資源利用違法情況,才有可能按計劃使用下達的自然資源使用指標。

  賓洪超:比如說給你的增量是一個定數,但是去年你還有那麼多違法的沒有消除,就等於說你違法的就已經多了,那就從第二年給你的增量裡面要扣除一部分。

  今年的衛片執法監測對象在往年土地礦產為主的基礎上,增加了國土空間規劃等內容。而且,衛片執法的頻率也大幅度提升。

  賓洪超:我們原來都是一年做一次全覆蓋的監測,從今年開始,我們就要按照季度,每個季度基本上可以做到大陸地區的全覆蓋監測。

  自然資源衛片執法檢查到底是怎樣進行的?跟著記者一起去看看衛片執法檢查的全流程。

  要開展衛片執法,首先要有監測衛星。從2011年開始,用於自然資源監測的衛星,數量越來越多,監測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資源調查監測部負責人 尤淑撐:我們從2011年開始,發射了首顆自然資源衛星,經過這幾年,衛星數量增加到了11顆,特別是2018年,我們發射了三顆2米解析度的衛星。

  尤淑撐告訴記者,衛星數據接收後,要通過技術處理,才能生成具有地理坐標的、具有空間定位信息的影像。而要開展執法檢查,就是針對同一區域,比對不同時間生成的衛星影像,發現其中的變化。

  尤淑撐:通過計算機自動提取的方法,把同一個區域,兩個時間接收的影像進行自動化的比對,提取變化信息。這個變化信息通過人工的核實確認,形成最終的變化圖斑。

  這些變化合法合規嗎?還需要管理部門根據管理信息進行確認。

  尤淑撐:我們把變化圖斑提供給自然資源部的信息中心,他們把變化圖斑和我們的管理信息,包括用地的審批信息、規劃數據、基本農田保護數據進行套合比對,提取出可能的違法用地信息。監測工作對違規用地的早發現,以及掌握自然資源變化狀況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

相關焦點

  • 什麼才是衛星圖像?
    通俗來說,就是衛星拍的照片。衛片如同「天眼」,通過衛片的「火眼金睛」,各種非法佔地的情況一覽無遺。自然資源部通過衛星對全國範圍內土地拍攝照片,並與上一輪拍攝的照片進行比對,只要是圖片中發生變化的地方,都會分季度下發變化的影像圖斑,及時要求地方政府進行實地核查,核實是否有違法行為發生。
  • 我國首顆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成功發射 開啟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新篇章
    該星作為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民用高光譜業務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新型對地觀測衛星發展的又一重要成果。5米光學業務衛星在承接02C衛星能力的基礎上從姿態機動、圖像質量等方面全面提升了衛星的功能性能。
  • 聚焦2019年自然資源部衛星遙感應用 擦亮「天眼」守望自然資源
    報告顯示,2019年,自然資源部依託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面向自然資源部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持續推進衛星觀測體系和業務應用體系建設,推動衛星遙感應用關鍵技術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支撐構建現代化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監管體系,衛星影像獲取與應用能力進一步增強,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支撐自然資源部主體業務、開展省級衛星應用等方面成效顯著,衛星應用規模不斷壯大,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
  • 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成功發射 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業務監測能力
    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首批啟動的遙感業務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這是應急管理部成立以來,作為牽頭用戶部門首次發射的衛星。衛星將主要用於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補充應急管理衛星資源,並將與後續系列衛星組網,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業務監測能力。
  • 廣州白雲實現空氣品質監測全覆蓋
    2020年,白雲區在已有的5個國控站點基礎上新建了23個空氣品質加密監測站,實現了監測站網在各鎮街的全覆蓋,實時監控各點大氣汙染態勢,並形成快速響應機制,以科學施策、精準發力、上下聯動等一套犀利的組合拳,為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大數據支撐,大幅提升了生態環境管理精細化水平。
  • 瀋陽利用遙感衛星 全覆蓋監控秸稈禁燒
    瀋陽利用遙感衛星 全覆蓋監控秸稈禁燒 2020-12-04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瀋陽利用遙感衛星全覆蓋監控秸稈禁燒
    12月3日,記者從瀋陽市政府獲悉,為進一步降低大氣汙染強度,保護公眾健康,瀋陽市加大秸稈禁燒巡查力量投入,利用5顆遙感衛星,形成全覆蓋監控。今年4月,由於大範圍秸稈焚燒和不利氣象條件的共同作用,瀋陽市PM2.5濃度大幅上升。
  • 衛星通信行業專題報告:從頻率維度看低軌寬帶衛星網發展
    物聯網數據營收在 2019 年達到約 9644 萬美元,可為客 戶提供運輸、重型設備、自然資源等領域的物聯網服務。同時航天科工集團也開始實施虹雲星座,在 1000 公裡高度計劃部署 156 顆衛星 計劃 2022 年完成,構建一個星載寬帶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實現網絡無差別的全 球覆蓋。整個虹雲工程被分解為「1+4+156」三步。
  • ...覆蓋西安城區(圖)-廣播電臺,富力城,監測站,執法人員,發射裝置...
    昨日下午,陝西省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西安市監測站(簡稱陝西省無委辦西安市監測站)對這家匿藏在小區內的違法廣播電臺進行了查處,令執法人員震驚的是,該廣播電臺發射頻率幾乎覆蓋西安整個城區,這是西安近年來查處的首例非法廣播電臺。
  • 全文|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
    8月至9月,執法檢查組分為3個小組,分別赴江蘇、山東、甘肅、重慶、天津、河北等6個省市開展實地檢查,深入到21個地市,召開18場座談會,聽取了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匯報,與五級人大代表和專家學者、基層執法人員、企業負責人進行了深入座談,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同時,委託其他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對本行政區域法律實施情況開展檢查,實現了執法檢查範圍全覆蓋。
  • 衛星遙感監測:捕捉霧霾的「天眼」
    近日,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遙感室主任李令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著電腦上的一張衛星監測圖片介紹說。   近年來,憑藉衛星遙感監測技術,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能提供北京及周邊6省區、市PM2.5、PM10等大氣汙染物的空間分布和變化過程,並且動態監控沙塵、秸稈焚燒等大氣汙染來源。並構建了覆蓋北京及周邊地區3年3個級別60餘種,共計30TB(計算機存儲容量單位)的專題產品遙感資料庫。
  • 視角| 全球地表覆蓋變化監測動態(土地利用)
    在訓練階段,使用ERDAS 2014為不同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蓋(LULC)類創建感興趣區域(ROI)。此外,還啟用了谷歌地球的數字地形模式來檢查分類的準確性,並將參考數據和分類數據進行了關聯和制表,以便使用混淆矩陣對分類結果進行測試。研究還使用混淆矩陣的整體精度和kappa係數來評估總體研究質量。
  •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展松材線蟲病疫木監管執法檢查專項行動
    近日,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3個執法專班,在全縣範圍內開展松材線蟲病疫木監管執法檢查專項行動,重點對縣域內各鄉鎮涉木加工企業或個人進行執法檢查,對農戶房前屋後堆放鬆柴情況進行巡查。整個行動共檢查了21家涉木企業,巡查了10個有松林分布的鄉鎮,發放送達了《黃梅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松材線蟲病疫木管理的通告》《關於加強松材線蟲病疫木管理的告知書》與《致全縣人民群眾的一封信》,面對面宣傳松材線蟲疫病防控相關法律法規。並對涉木企業清查到的疫木和農戶房前屋後的松柴,依法進行收繳焚燒。
  • 舒城縣應急管理局開展金屬冶煉企業專項執法檢查
    為切實加強金屬冶煉行業安全監管,防範化解工貿行業安全風險, 11月30日至12月1日,舒城縣應急管理局組織開展了金屬冶煉企業全覆蓋專項執法檢查。舒城縣應急管理局由分管副局長張俊帶隊,由綜合股全體成員和2名六安市金屬冶煉安全生產專家組成,圍繞應急管理部執法局印發的《安全生產執法手冊(2020版)》和鋼鐵、鋁加工重點執法檢查事項以及落實企業主體責任20項檢查要點內容,採取「四不兩直」的方式,深入企業了解在安全生產管理中面臨的困難,逐項查閱安全生產管理相關檔案資料,重點對作業現場安全措施落實和設施設備檢測等情況進行突擊性檢查
  • ...聯網打造監測衛士——專訪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越
    多地環保部門認為該技術不僅能夠及時發現設備運行狀態問題,而且能有效分析鑑別出現問題的原因,為環境打假保真和環境執法提供技術支撐。以前的在線監測管控技術,只能發現問題,不能溯源,不能服務執法,要依靠專家論證、公檢法配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如今,通過人工智慧大腦可形成三位一體完整證據鏈,有效保障環境在線監測數據的「真、準、全」。
  •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2019-2021年深圳市衛片執法檢查外業調查...
    廣東三方誠信招標有限公司受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委託,就「2019-2021年深圳市衛片執法檢查外業調查技術支持服務項目」項目(項目編號:0832-SFCX19FSC074)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0832
  • 海洋衛星:監測預警的一把利器
    劉建強: 當前,我國海洋衛星按海洋水色、海洋動力與海洋監測監視3個系列規劃,配置可見光、紅外、主被動微波遙感載荷及輔助載荷,每天24小時工作,建立包括北京、牡丹江、海南(陵水、三亞)、杭州地面接收站、船載移動地面站、南極地面站、定標場網及數據處理中心,用戶負責星地一體化運行管理,星地系統鏈條完整,產品時效快,可快速發現地球表面的多尺度、多要素環境信息變化與異常,在海洋、陸地自然資源環境與自然災害監測方面有很好的應用潛力
  • 學術交流丨自然資源管理中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若干思考
    明確基礎測繪相應的工作模式、工作內容、組織形式;文獻[6]從測繪地理信息服務角度,探討了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在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中的技術支撐作用;文獻[7]提出開展前瞻研究建立服務基礎以及服務於自然資源調查、確權登記、國土空間規劃、評價分析、保護監測、督查執法等方面的建議;文獻[8]在分析現有自然資源業務數據和基礎測繪數據的基礎上結合自然資源管理需求,提出了新型基礎測繪的相關技術要求、應用方向和地理實體數據的技術路線
  • 製售環節全覆蓋 南京市場監管部門展開節令食品大檢查
    在雙節來臨前,南京市場監管部門專門針對月餅的銷售環節展開專項檢查,月餅的宣傳、包裝等都是檢查的重點。   記者在南京麥德龍商場看到,超市一樓的顯要位置設立了月餅銷售專區,琳琅滿目的月餅依次排開。檢查人員發現,月餅盒包裝絕大多數是平實的紙盒,常見的紅酒、茶葉等搭售商品難覓蹤影,整個月餅盒的體積也比過去有所縮小。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全國人民代表...
    執法檢查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同志擔任組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同志和沈躍躍、丁仲禮副委員長,楊振武秘書長和環資委高虎城主任委員任副組長,成員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委員、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採取執法檢查組赴地方檢查與委託省級人大常委會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執法檢查「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