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個「薩德」到底是什麼鬼,為什麼中國對它如此敏感?下面就用來自「路透社」(Reuters)製作的「薩德」詳解圖,給大家科普下。
「薩德」系統(THAAD)是美國研製的機動式戰區彈道飛彈防禦系統,主要是針對高空飛彈進行攔截,採用衛星、紅外、雷達三位一體的綜合預警方式。能與TMD、NMD系統相連接,而且飛彈射程遠,防護區域大。該系統由攔截彈、車載式發射架、地面雷達,以及戰鬥管理與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等組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5250.htm「薩德」系統(THAAD)有兩套核心組件,其一是攔截彈,長6.17米,最大彈徑0.37米,起飛重量900公斤,最大速度可達2500米/秒,由助推器、動能攔截器(KKV)及整流罩組成。動能攔截器由姿控、軌控發動機組合提供直接控制力,採用側窗探測紅外凝視成像尋的末制導,能夠識別、鎖定並直接碰撞摧毀彈道飛彈彈頭。這一飛彈防禦系統對亞太地區尤其對中國勢必帶來諸多麻煩。
但大家認為薩德系統對中國最大的威脅並非是攔截飛彈,而是其二核心組件雷達系統。AN/TPY-2 X波段相控陣雷達,是世界上性能最強的陸基機動反導探測雷達之一,該雷達最大探測距離約2000公裡,對反射面積為1平方米(典型彈道飛彈彈頭的反射面積)的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約1200千米,可以說一旦部署,大半個中國都在該系統的監視之下。
從地圖看,薩德系統的雷達探測範圍幾乎覆蓋了中國整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尤其是京師重地也在其監視範圍以內,怎麼看也讓人很不舒服。到時不僅可以監視朝鮮的彈道飛彈發射,還能監控中國境內的彈道飛彈發射。
中國在華北、東北部的飛彈發射,基本上沒出大氣層就會被韓國境內的AN/TPY-2雷達精確捕獲,平時可以偵測飛行參數,戰時可為其他反導系統提供早期精確預警,大幅降低中國彈道飛彈打擊的突然性。
首先,「薩德」是 THAAD 的音譯,TH發/θ/音,有點像/s/;THAAD 的全稱是:
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翻譯成中文非常拗口,叫做: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說白了這是一種飛彈監控和防禦系統。
它的工作原理不難理解,圖中給出了四個步驟:
1)Radar detects threat and estimates impact points
「薩德」系統中的雷達先探測(detect)到來襲飛彈的威脅(threat),並算出其命中點(impact points)
2)Weapon is assigned and target engaged.
雷達會把該飛彈的攔截任務指派給系統中的攔截飛彈車(weapon is assigned),然後鎖定攻擊目標(target engaged)
3)After launch, booster splits from the Kill Vehicle which tracts the target before colliding with it.
在攔截飛彈發射(launch)之後,推進器(booster)從殺傷攔截彈頭(Kill Vehicle)處分離(split from),殺傷攔截彈頭繼續追蹤(tract)目標飛彈(target)直至撞毀之(collide with it)。
這裡面涉及到一些專業名詞,比如 boosters(推進器),Kill Vehicle(殺傷攔截彈頭),看一下具體結構:
4)Target is destroyed using kinetic energy.
目標飛彈被攔截彈頭所攜帶的動能(kinetic energy)摧毀。
所謂的「kinetic energy」就是「動能」,初中物理課的概念,任何運動的物體都具備「動能」。
這裡可能強調,「薩德」系統的攔截彈頭是靠「動能」摧毀目標,而不是其他殺傷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