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從珍珠港的損失中恢復過來以後,就宣布加入戰爭,於是二戰末期的時候,美國就開始逮著太平洋地區的日軍瘋狂報復,按照一般情況,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沒有什麼優勢,應該選擇投降才是,但是日本卻一反常態的瘋狂反撲,並且一直沒有放棄對已失島嶼的爭奪,不放過任何一點機會,在我們看來實在有些喪心病狂。
美國當時也是被日本搞煩了,再加上當時正好原子彈問世,於是美國放棄了與日本糾纏,直接向日本丟了兩枚原子彈,將日本的兩座城市夷為平地,重創日本,日本本身就已經無力支持戰爭,這一下損失更大了,而二戰在兩枚原子彈的加持下也迅速宣告結束。
當時這兩枚原子彈造成的影響實在是太巨大了。因此後來世界各國都對核武器的使用諱莫如深,因此即便如今不止美國一個國家擁有核武器,以及相關的各種技術,能夠不受限制地使用,但是也沒有一個國家選擇動用,畢竟核武器一旦大規模使用,將會直接毀滅人類文明。但是核武器的誕生是必不可免的,那麼如果未來爆發核戰爭,普通民眾要如何避免傷害呢?軍事專家:躲在這3個場所可保命。
核武器的殺傷力相當巨大,不光是因為他能夠釋放大量的核輻射,還因為在他爆炸的過程中會產生強烈的爆破性。與核輻射不同,這種爆破性會直接對人體造成重創,因此當核武器爆炸的時候一定要找一個足夠堅固的地方躲避這種傷害。
就建築方面考慮,躲在這些地方都能夠儘量避免傷害。第一個是銀行,它本身的建築強度是相當高的,畢竟銀行與我國的經濟以及貨幣息息相關,因此在修建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安防,並且特別是貨幣,為了防盜,這些貨幣都放在難以打開的金屬制金庫中,所以說在核爆中,銀行完全可以庇護民眾,不過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銀行比較狹小,沒有辦法容納大量的民眾。
第二個就是地鐵,其主要建設在地面以下,地鐵穿行在地面之下,為了避免坍塌,它的防護力度是相當大的,要知道地鐵之上有相當龐大的建築群,因此如果沒有做好加固工作的話,就會相當危險,畢竟一旦出現坍塌可不是鬧著玩的。最重要的是地鐵作為一種大型交通工具,空間是相當巨大的。
最後就是防空洞了,事實上對比這幾種建築,防空洞才能夠真正做到躲避核爆傷害,我們不用擔心它會因為時間而喪失功能,雖然它存在了很長時間,但是至今都是相當重要的防禦工事,而且其存在的意義就是躲避空襲,而核武器的使用也多為空爆,因此完全可以實現保護。
雖然核武器爆炸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這些地方進行躲避,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會徹底安全,它們只有一定的防禦能力,因此不能幫助我們躲避所有的核爆危害,畢竟核爆的傷害可還有輻射,輻射這些地方就完全沒有辦法了。
並且從核武器方面來看,核戰爭的破壞足以毀滅世界,一旦真的大規模爆發沒有人能夠倖存下來,而且就算是十分幸運地保全了性命,也得面臨沒法正常生活的情況。這才是世界各國都避免使用核武器的原因,只有核戰爭永遠不要發生,世界才不會受到傷害,我們也能夠幸福的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