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上一個有意思的解釋北京人,
看兩點,一個是坐姿,一個是方向感,
咱雖能賦予任何椅子最舒適的坐姿吧,但!
畢竟咱小時候都是要求坐有坐姿,站有站樣兒的,
而北京人的方向感這點,我們有時自己都會感嘆!
真的特強!
您說這是天生的嗎?
怎麼說呢?說是天生的過於誇大了,
但是後天的「被迫」成長那一定是絕對的
因為啊,在咱北京人家裡的日常對話,
一般來說是這樣兒的
「去,去小東屋找去」
「在哪呢?電視機西邊啊」
「你找北京臺?往南裡按」
「對,就在冰箱的西邊兒拉呢!」
所以,作為一個北京人,您必須分得清東那西北,
不光上路上不迷路,這在家裡也是要分的哦!
來北京的朋友,
都會感嘆北京人的方向感真的是太牛了
在北京問路~
一般老大爺指著蒼茫茫一片大馬路會告訴你:
「這條路向西麻利兒走到頭,
看到個XX~然後往南邊兒拐~」
深夜也阻擋不了他們判斷的方向!
許多的哥,一般會說:
「我在北京西站南廣場的東面」……
找了半天,原地打轉兒,這伸手不見五指的。。
方向感也太厲害了
還有公交車上遇到過一對北京母子,
問6.7歲的兒子:
「咱們是在XX橋下車,是在SS橋哪邊?南還是北?」
小孩說:「北邊」
這種從小的培養方式,
讓北京人能在成長中成為「城市的指南針」
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話說回來,
北京人怎麼就那麼講究「東南西北」呢。
很簡單,北京城四四方方,道路橫平豎直,
久而久之就會練就了識方向,辨南北了。
而且咱北京的地名也自帶著「指南針」
每個十字路口就像是一個「指南針」,
就城市來說,
咱老北京城從前就分內外城
本來就有東西城,也習慣南北城這麼一說
您要是住東邊兒,那對應的就是西邊兒。
這概念就立馬清晰了,
就地名來說,
東四、西四、東單、西單、
某某路口西、某某路口東。
其實仔細觀察會發現北京路牌的特點,
東西向的是白底紅字,南北向的是綠底白字,
即使距離遠只要認清顏色就能辨別方向。
就咱住家的小院說
一般愛拿方位代指具體的房間:
四合院分為正房(坐北朝南)
正房兩側是東西廂房
倒座房就是對著正房的那個房(座南朝北)
室內房間,也有代指「東屋、西屋、南屋、北屋」
就算咱住進了樓房,也這麼分,
所以到了今天,依然這麼叫的。
就因為北京城的四四方方
讓北京人能把東西南北辨別的明明白白,
因為最正確,比「前後左右」來的準確的多
知乎上看到有人說北京人
有些人會拿「路斜」的城市來比較發現,
像天津、上海一些路就不適用「東南西北」
(截圖來自知乎)
因為是斜的?有這種可能。
但感覺在分清這個事兒上可能真的就是一個坎兒,
突然有一天就開竅兒了,一下子豁然開朗。
在北京這種方向相對好辨認的地方
可能是更容易培養方向感吧?
跟環境有關,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起碼你想要弄明白!
成天不願意動腦子肯定過不去那個坎兒…
我想這要北京人到了這塊兒會不會說
「嗯,向西25度、向東2點鐘方向」
我估計,這樣指路可能更暈了吧。
當然,北京也有一處有點讓人懵,
那可能就是望京,
這裡是斜的,所以溝通起來
是有些讓人不容易分清東南西北
北京人還有句是話「找不著北」
用來比喻,迷糊,不知道如何下手。
這個引申為,生活、思想找不到方向。據說真有校對人員將「找不著北」改成
「不知道北在哪裡」了。。。。。
咱北京人分分鐘能辨別出方向是一種神奇感應。
到了今天,大多數年強人依賴手機和科技來辨別方向
也可能很多人漸漸喪失了像上一輩對方向感的執著,
所以,如今我能聽到一句
「小東屋」
「放冰箱西邊兒拉」
「往南裡撥」
都覺得特親切!!
註:本文轉自老北京城,如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者支付稿費,謝謝~
百變三腳架免費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