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引發宋朝熱!從宋代玉器看宋人審美,不服不行(下)

2021-01-18 珠寶匠APP

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在上一篇文章中(相關閱讀:《清平樂》引發宋朝熱!從宋代玉器看1000年前宋人審美,不服不行),J先生給大家介紹了宋代玉器的材質、紋樣和工藝;今天,繼續帶大家看看宋代玉器的種類以及市井玉器等方面:

玉器種類百花齊放

裝飾性、實用性逐漸增強自古以來,中華民族便以「愛玉」和「尊玉」著稱於世,尤其是宋代的玉器,無論是紋樣還是雕刻工藝,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

宋代玉器的種類十分多樣,既有宮廷的藝術珍品,也有民間的小件玉飾,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像玉梳、玉釵、玉鎮紙等以實用性和裝飾性為主的玉器。

南宋·纏枝牡丹紋玉梳 南京博物館 藏

與絢麗多姿的唐代玉器不同,宋代的玉器清新自然,質樸簡約,在雕刻風格與題材上,多以寫實為主,注重對於人物、動物、植物細節的刻畫。

尤其是對於龍鳳、麒麟、孔雀等複雜形象的雕刻,雕刻細膩,形神兼備,使得玉器作品呈現出一種恬靜自然的美感,達到了生活與藝術的高度統一。

宋 玉孔雀銜花飾 故宮博物館藏

仿古玉的出現宋代時,帝王重文輕武,推崇理學,研究經學,金石學興起,尚古之風盛行。

尤其是宋徽宗趙佶和宋高宗趙構兩位皇帝,對於古玉器十分感興趣,收集了眾多仿古藏品;

北宋鑑賞家呂大臨也曾撰寫了一部中國最早的玉器考證著作《考古圖》,輯錄古彝器、古錢幣、古玉、古碑刻、古石鼓、古石刻等多種器物;

北宋鑑賞家呂大臨撰寫《考古圖》

在帝王與官宦學者的推崇之下,這一時期,出現了大批的仿古玉器。

提到「仿」字,大部分的人會認為這就是贗品,不值得宣揚。

其實不然,宋代的仿古玉器,與我們所理解的贗品大有不同。

宋代的玉器並非是純粹的仿製,而是以古典藝術為基本素材,在繼承前朝(夏商周和漢代)玉器的器形與形制的基礎之上,融入當代玉器的創新風格與雕刻技藝。

本質在於文化的復興與回潮,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收藏價值。

宋 淺褐玉雕仿古紋袖珍壺

宋代仿古玉器的特徵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1、在器形上,以夏商周三代的玉器造型為主,出現了一系列如玉爐、鼎、簋(guǐ)、彝(yí)等器物;

2、在紋樣上,採用了先秦時期的龍紋、鳳紋、雲紋等紋飾;

3、仿漢玉器形成規模:宋代的仿漢玉器以簡單的紋樣為主,雖是仿漢,但卻與漢代玉器不完全相同,在原有的紋樣、雕刻的基礎之上,融入了宋代的元素,使得樣式更加精美,結構也更複雜;

宋 仿商圓雕青玉龍

宋代的仿古玉器,技藝純熟,製作精美,在皇室與貴族的支持下,成為了我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尤其是「歧出雕法」,如仿弧形、圓形的線條,成為了今天鑑別宋代仿古玉的重要依據。

玉禮器達到頂峰玉禮器,起源於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是古人祭祀時所使用的玉製品。古人以玉祭祀天地諸神,用玉製作成各種玉器與天地相通,求吉祥、保平安。

宋 仿古琮璧圭璜小件 (共四件)

宋代是禮制與玉禮器異常發達的時代,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歷代帝王便通過加強禮制,來鞏固政權。因此,宋代形成了完備嚴密的玉禮器制度,大大促進了玉禮器的發展。

在宋代的禮制活動中,宋人極為重視玉壁的使用,製作了大量的玉璧。

宋 紅沁玉壁

這一時期的玉璧,在形制上與前朝無異,但紋飾更為豐富。

下圖中的螭虎紋玉璧,呈扁圓形,中心有孔,一面分內外兩圈,內圈刻谷紋,外圈刻龍紋;一面鏤雕兩隻螭虎,利用圓璧的迴轉造型,作扭身拖尾、側首相望的姿態,展現出宋代匠人高超的製作工藝。

宋 螭虎紋玉璧

從普通百姓到文人雅士,市井用玉大繁榮

宋代,經濟繁榮,手工業發達,市民階層不斷壯大,使得曾經只有皇家才可享用的玉器,逐漸世俗化、商品化,成為百姓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物件兒。

《清明上河圖》(局部)

宋代重文輕武,受士大夫階層的審美影響,鎮紙、筆洗、硯、筆架等玉質的文房雅器,成為了匠人們精心雕琢的對象。

宋代 風字形玉硯 晉祠博物館藏

這些玉制文房用具,不僅具有實用功能,而且選用兒童、禽鳥、花草等紋飾作為裝飾題材,造型活潑,雕琢精緻,極富文化氣息。

浙江衢州南宋史繩祖祖墓就曾出土白玉兔鎮紙、白玉印、荷葉洗等一系列的文房用品。

南宋玉兔形鎮紙

除了文房用品被製作成玉器之外,宋代的文人也常常聚在一起吟詩作對,探討學問,集會時焚香、飲茶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玉爐頂便是當時最為流行的香爐玉器,題材選自民間,用料考究,工藝十分精湛。

小課堂:玉爐頂:玉器的一種,指香爐蓋的頂子,嚴格來說是香爐蓋上鑲嵌的一種紐狀的玉雕器。

宋白玉雕迦樓羅神鳥像爐頂

宋朝點茶、鬥茶之風盛行,因茶湯多呈白色,用青玉製作的各種茶具十分受歡迎。

小課堂:點茶,唐、宋時的一種煮茶方法。古時,點茶與點湯成為朝廷官場待下之禮這時不再直接將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衝點碗中的茶。

下圖中的遊龍仙子耳杯,局部呈灰色,耳杯處分飾遊龍與仙子,遊龍的身體攀附在杯子的一側,頭高過杯子,似有飲杯中瓊漿玉液之意;

在杯子另一側的仙子,面部寧靜,衣著華麗,似有看守之意,無論是從做工上,還是設計上,都是宋代玉杯中難得的佳作。

宋 遊龍仙子耳杯

J先生說:作為一個尚玉的民族,玉器早已深深地融入到古人生活的各個角落。宋代玉器,將生活與藝術高度統一,工藝精緻,形神兼備,是宋人審美情趣、信仰觀念的集中體現,對後世玉器的製作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參考資料:

中國宋代玉器的主要特徵與文化藝術風格 (上)—何松

世俗化、裝飾化的宋代玉器——張蘭香 錢振峰

宋代玉器,古代兼具煙火氣—何少峰

相關焦點

  • 宋代動物造型玉器玉器,雅俗共賞,有著濃鬱的民俗色彩
    在宋代以前玉器是貴族的專屬,普通百姓想擁有一件玉器除非是富甲一方的家族。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帶動經濟也快速發展起來,到了宋代玉器慢慢地進入了尋常百姓的家中,只要稍微有點經濟實力的家庭就能夠用得起玉器。宋代有商品經濟十分的繁榮,玉器也在其中頻繁地流通,這個時候的玉器就不再屬於官玉而帶有了民玉的屬性。
  • 宋代玉器小知識
    宋代玉器帶給世人的感覺是雕琢精緻、形態優美。此時,玉器不再是皇家貴族所壟斷的專用品,而是也可以進入民間市場,從而使得玉器市場更加繁榮昌盛。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宋代玉器小知識,使您賞析宋代古玉,品鑑它的特色之處。一、宋代玉器-玉材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宋代玉器的玉材多選用新疆和田玉。和田玉溫潤細膩,質量上乘,是宮廷玉材的最佳選擇。
  • 拍一拍宋朝:夢回南宋古都,關於臨安的風物記雅
    宋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如何在繪畫和玉器裡體現的呢?今天藉助#藉助宋代治玉陰刻、浮雕、圓雕、鏤雕等高超工藝手法,營造出「花下壓花」的多層次效果,給「玉圖畫」的出現創造了技術條件,玉圖畫在此刻得到了極大地發展機遇。
  • 簡說宋代玉器
    經過五代十國漫長的玉器生產低潮之後玉器生產驟然升溫,國家的統一帶來了文化經濟的繁榮,特別是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代玉器的空前發展。這時,民間玉雕行業初具規模,玉器市場應運而生,卞梁(今開封市)、揚州、杭州都出現了專門經營玉器的店鋪(陋室居註:幾年前多次去開封,竟然沒有去開封博物館,甚為憾事)。
  • 「開出一片盛世花海」,宋朝人為何對插花「愛如潮水」?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宮廷的插花之風帶動了民間的插花藝術的流行。可想而知,在那個經濟不發達審美較為「統一」的時代,宮廷的所作所為、所穿所戴便是整個國家「時尚」的標配,也可以說是「高配」。況且插花的成本較低,簡單好學易上手,既然百姓們可以負擔得起,怎麼可能不想追逐一下「潮流」呢?正因如此,插花藝術才能在民間甚是流行,久而久之,也就發展成了宋人的「生活四藝」之一。
  • 宋朝的貨幣制度——金瓶梅裡的經濟學
    其實,宋朝的貨幣制度並不是書中所描寫的狀況。那麼宋朝真實的貨幣制度狀況如何?讓我們打開宋朝的史冊,探其究竟。一、宋代貨幣形態百花齊放宋朝是一個經濟非常繁榮的朝代,商品流通活躍,手工業發達,技術創新層出不窮。經濟的繁榮,造就了貨幣的繁榮。
  • 拍一拍宋朝 夢回南宋古都,關於臨安的閒情記趣
    宋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如何在玉器中體現的呢?今天藉助#拍一拍宋朝#的話題我們再來聊聊:南宋重文抑武的偏好,加之自然風光秀麗,形成了高傑雅致的人間天堂,宋詞、宋畫、宋玉都是宋朝文人為後世留下的文化瑰寶,極大地折射出臨安文士的閒情逸緻。
  • 宋人的地攤熱了解一下
    街上各種招牌,有山牆掛彩旗的,有側立豎牌的,還有高級的燈箱廣告……即便是近郊,也是懸著條幅做著火熱生意的,難怪宋代的GDP會如此高。而這些各式各樣的廣告招牌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幌子。大到旗艦店,小到路邊小攤,幌子上的招攬文字也是奇招百怪。
  • 從開分8.2到大結局6.8,我為什麼還堅持《清平樂》沒有爛尾?
    《清平樂》的開場故事重演,導演張開宙甚至被觀眾罵上了熱搜,但在劇集開局熱度不俗的情況下,從百度指數可以看出,劇集的熱度成一個波浪式的緩慢下滑,結尾才有所攀升。為何這次正午陽光無法從始至終抓住觀眾的眼球?正午的逆襲定律失效,失策在哪?一是觀眾預期管理。
  • 宋代女子好眉妝,「素臉紅眉」很時尚,帶你領略宋代修眉新風尚
    雖然這種眉妝最終並未流傳於後世,但卻足以體現出宋朝女性的創造力。正是因為對美的不懈追求,才使得宋朝時期誕生了許多諸如「淺文殊眉」之類的自主創造眉型,對後世的眉妝風格形成也有著重要影響。到了宋代,這些手法已經發展的相當完善,宋人只需要簡單地繼承便足以展現出十分多樣的眉妝美。即便是想要創新,也有著豐富的經驗與先例可供參考,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了。 男性審美對女性妝容的要求 在宋代,隨著理學的復興與統治階級對其的惡意利用,女性的社會地位再度受到打擊。
  • 宋代山水畫再現風格的形成
    所以說,山水畫在宋代才大範圍的達到了「看此畫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的這種早在宗炳時期就已提及的山水畫的「臥遊」功能。 宋代社會與山水畫再現風格的興盛在宋代,室內裝飾山水畫作品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從皇宮內院到平民百姓,都喜歡用山水畫作品裝飾自己的宅邸。
  • 《清平樂》中徽柔喊親媽為「姐姐」?古代母親都有啥別稱?
    電視劇《清平樂》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鏡頭,福康公主徽柔在和親媽苗昭儀相處時,對親生母親的稱呼竟是「姐姐」。福康公主趙徽柔是苗昭儀的女兒,也是宋仁宗的長女。不過,自徽柔會說話起,她就沒有喊過苗昭儀母親,而是叫姐姐。
  • 《清平樂》是如何成了現在的四不像?
    文 | Eva 最近,正午陽光出品,張開宙執導,王凱、江疏影等人主演的《清平樂》熱播,其實《清平樂》本來不叫《清平樂》,原著小說名為《孤城閉》。
  • 來,一起翻閱宋人繪製的地圖
    然而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人,想了解自己生活的星球和地理環境,卻遠沒有那麼簡單。儘管如此,在科技水平尚不發達的11世紀,宋人已初步探索出一套較為完整的繪圖方法。通過遺留至今的地圖,我們或許可以窺視出宋人的「天下觀」以及對世界的認知。《東震旦地理圖》地圖作為古代社會王權的象徵,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極為突出的地位。
  • 馬末都:司馬光砸不了缸,宋人燒不出缸來!你聽過這個成語嗎?
    《司馬光破缸》的故事家喻戶曉,但馬不都卻跳出來說:「司馬光破缸不行,因為宋人燒不出大缸!」一波又一波的風波,網友們紛紛發表意見,到底是馬末都不太了解宋朝,還是真有這回事?馬未都1955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市,母親的祖籍為利津鹽商,雖然馬末都的曾祖父是吃著百家飯長大的,卻憑藉勤勞闖出了名堂,後來又是攢了六條船。
  • 在全民愛香的宋代,怎能沒有香水!
    在過去的那些年代裡,如果說漢代是一個渾樸豪邁的時代,大唐氣象萬千、壯麗開闊,那麼宋代,無疑是優雅、精緻的。  宋代,是中國香文化發展的最高峰。  這段話放到現在完全可以登在時尚雜誌上,作為某個牌子香水的廣告,而在宋朝,從李師師到閻婆惜、從宋徽宗到浪子燕青的時尚男女們也都會因這段話而屏住呼吸,在他們的想像中:沉醉於華美衣袖袍襟上的鬱烈香氣,如薔薇花遍體開放。  所以說,香水的「革命」必然發生在宋代。
  • 桑兵:為什麼陳寅恪說宋代是中國學術文化高峰?
    以致有學人認為,推崇宋代是道鹹以後的一個基本風氣。與理學、文學重在本身價值有所不同,民國學人雖以宋代為近世起點,認為趙宋一朝是古今變革的樞紐,中國所以成於今日現象,多宋人所造就,因而主張究心趙宋一代歷史,「留心細察古今社會異同之點」。但這還是就內容立論,重視趙宋歷史而非推崇宋代史學,更不及整個學術文化。
  • 宋朝給了詞的生長環境,蘇軾創立豪放派,辛棄疾讓豪放得到升華
    最近一部叫做《清平樂》的電視劇,帶我們走進了宋仁宗的世界,宋代和唐代的統治者在有一點上是很像的,就是十分重視文學,只不過宋代的統治者更加沉迷於文學,不難發現,宋代的皇帝個個愛詞,宋代不少大臣都有個詞人的身份。
  • 『吉金延祚——陳聰宋代銅器自選集』
    焚香、煎茶、掛畫、插花——被宋人稱為「四般閒事」,是宋人精緻生活的標配。插花乃四般閒事之一。隋之前,插花主要用於禮佛,唐時花藝在宮廷內大受歡迎,而花器由廟堂供器轉為家居賞器,大抵是在宋代。宋人崇古尚禮,大量使用並仿製商周銅器,並以宋人審美改造器型,器用也由祭祀擴大到日用。文人士大夫階層對銅器的推崇,曾一度達到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