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如何在繪畫和玉器裡體現的呢?
今天藉助##拍一拍宋朝#話題,我們來繼續探討:
兩宋的繪畫繼承了唐代和五代的傳統,又獨創新格,在中國繪畫史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並且每個畫科都百花齊放。
當時南宋的臨安等城市商業繁盛,住有大量的王公貴族、商人、手工業者和市民階層,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躍,需求量增長和服務對象的擴大,為繪畫發展和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群眾基礎。
宋代開始,儒學復甦,古風起,人們不再熱衷於描繪莊嚴的宗教畫,浩瀚優雅的自然山水畫與逼真華麗的花鳥畫應運而生,反映了士大夫對恬適生活與廣大自然的憧憬。
宋代以前的玉器大多僅有主題,缺乏配飾及構圖設計,玉圖畫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這種狀況。玉圖畫由背景和畫面組成。這種繪畫性玉器始見於宋代,是繪畫藝術與雕刻藝術的完美組合。
白玉,局部受沁呈黃色。在方框內鏤雕穿花龍紋。龍大眼、細頸,
鬃後揚,三爪拳握。龍身以雙陰線分節,整體回首作升騰狀。花
葉部分深打漥,鏤空處留有線切割痕跡,背面有四對隧孔穿花
龍紋在宋代繪畫中常見,是宋代「玉圖畫」的常見題材。
在方框內鏤雕穿花螭紋。螭龍直鼻,圓眼,勺耳,五官集中在
頭的前半部分。鬃發後揚,雙肩聳起,粗陰線飾脊,長尾分叉,
穿行於山石花叢中。牡丹、秋葵以深打窪工藝琢成,背部有四
對供縫綴的隧孔。這類「穿花龍」的構圖很符合宋代院畫的特
徵,多層鏤雕工藝使紋飾顯得層次分明,更具有立體效果
最能反映宋代佩飾玉水平的要推各種雕工精細、形態優美的花鳥形玉佩。藉助宋代治玉陰刻、浮雕、圓雕、鏤雕等高超工藝手法,營造出「花下壓花」的多層次效果,給「玉圖畫」的出現創造了技術條件,玉圖畫在此刻得到了極大地發展機遇。
青白玉,質地溫潤。多層鏤雕穿花龍紋。龍前吻上突,濃眉大眼,角鬃後揚,回首攫火焰珠,身體部分藏於花葉之中,尾部分叉上卷。龍身兩側各有一朵花瓣深凹的牡丹,花葉多層鏤空,呈現花下壓花的感覺。器左側留有可供系帶的環。
此時的螭或是龍,較少有高高在上、騰雲駕霧的場景,而是穿梭於花草、湖石之間,給人一種可親暱、可靠近的感覺,映射出宋代帝王靠近市井、勤政親民。
玉飾以管鑽、桯鑽、鏤雕等工藝刻出一塊太湖石,湖石中穿出一條行龍,龍昂首挺胸,肩飾火焰紋飄翼,一前爪向上攫寶珠,兩後足蹲立支撐,長尾分三叉上卷,下方兩側各有一株靈芝。此器背面光素,有少量加工痕,型制規矩厚重,似為屏風和家具上鑲嵌使用。
「蓮池滿地嬌」、「春水」這些構圖繁複、視覺清新的紋樣也普遍裝飾於絛環、霞帔、帶板之上,既為裝飾又表心志。
左邊絛環青白玉質,局部帶灰色點,兩側有可供。鏤雕有蓮池小景,構圖豐滿,其中有魚蝦蟹,一束蓮花曲莖向上,寓意著生活富足、為官清廉。右邊絛環白玉質,局部微沁。題材衍生於遼金的「春水圖」,天鵝驚惶遁於蓮池,躲避追捕。寓意遼金以小博大、覬覦宋朝版圖。左側有孔,與帶鉤配套使用,亦能與絛環相系。
與此同時,俏色巧雕的運用也廣泛而精妙。其分為兩個部分:一為巧色,二為俏色。
宋朝的藝匠擅長用巧色雕的方法來琢玉,在設計時巧妙地利用玉石本身的天然紋理和色彩,量料取材、因材施藝、巧用色彩,從而使得作品獨具風格!而俏色,是在巧色的基礎之上,烘託顏色的濃豔,看起來讓顏色更加突出鮮明,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厲害之處就在於在保留原色的同時將原色升華,令其在藝術層面上更加的活靈活現。
白玉,帶黃色玉皮。在圓形環託上鏤雕一隻鳳凰。鳳戴芝形冠,鬃發飄揚,雙翅以整齊的陰線刻飾,尾分多束向上揚起,下部兩側刻數朵靈芝。此器利用玉皮俏色巧雕,極具華麗,紋飾有丹鳳朝陽之意。
白玉,帶紅色玉皮。俏色巧雕。飾枝葉、雙蟬、花卉、蜜蜂,以陰線刻飾細部,花葉內側可見桯鑽留下的痕跡。此器構圖豐富,趣味盎然,具有濃厚的自然氣息。器側邊留有環孔,可穿系絲帶,可能作為巾環、帽飾使用。
通過以上我們不難發現,這個時期宋代的玉器側重表現與繪畫藝術的溝通,而接下來的這個時期,玉器和繪畫則更能深刻體現文化內涵和人生哲理。
例如這塊帶飾正面減地浮雕海水江崖,高浮雕兩朵雲紋和火焰形開窗,中間巧妙運用白色部分雕刻龍紋,龍上吻突出,角鬃後揚,肩有飄帶,背部出脊,五爪。此器開窗與江水部分運用玉的天然黑色襯託了蜷縮的團龍。《周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九四,或躍在淵,無咎」,此器似有「潛龍在淵」之意。告訴我們人生有高潮有低谷,在低谷的時候不要迷失而要時刻準備著。
這兩塊白玉飾件則分別對應《大雅·卷阿》中「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和《小雅·鹿鳴》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文學描寫。
兩件圓形配飾都為白玉,質地溫潤。左邊為環形底託上鏤雕一隻立於石臺上的鳳凰。鳳回首展翅,羽冠飄揚,以網紋、陰線刻飾羽翼,尾翎分多股向上飛揚,尾端山石上有一株靈芝,鳳凰頂部飾一輪紅日,整體構成「鳳鳴朝陽」題材,比喻稀有的吉兆,也表示有高才的人得到發揮的機會。
右邊則在環託上多層鏤雕鹿銜靈芝。鹿頭頂芝形冠,菱形眼,回首銜芝,跪臥於石臺上。左側以深雕工藝刻出數朵靈芝。右側有一棵柞樹,樹葉帶有齒邊,細陰線勾飾葉脈。山石和背面鏤空處有鋥鑽留下的痕跡,這是宋代玉器中典型的工藝特徵
作為一個尚玉的民族,玉器早已深深地融入到古人生活的各個角落。宋代玉器,將生活與藝術高度統一,工藝精緻,形神兼備,是宋人審美情趣、信仰觀念的集中體現,對後世玉器的製作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