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一拍宋朝#
古代除了宋代以外的其他朝代都有宵禁,從夜間敲暮鼓以後,清晨敲晨鼓以前,城中的居民不得隨處走動。如果不遵守宵禁的話,輕則被處以笞刑,重則當場處決。因此,古代的夜間活動相對是比較匱乏的。
但宋代顯然區別於其他的朝代,宋代自取消宵禁之後,不但在經濟上實現了大幅增長,百姓們的生活也更加多姿多彩了。其他的朝代,在夜間如非婚事、喪事、看病之類的急事是堅決不能外出的。宋代的百姓則可以逛街、夜宴、夜遊,不再被宵禁所束縛夜晚的時間。
宋代「夜貓子」們夜間生活十分豐富,這首先是由於宋代的繁榮經濟為夜間活動創造了資本條件,其次宋代寬鬆的文化氛圍也為夜間娛樂添磚加瓦,最後宋代的照明條件比前朝成熟很多,因此聚會的地方才得以燈火通明。
一、貴族文人們的夜間生活活動
1.蠟燭在名人貴族間的夜間宴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臺」雖然是唐代的詩句,但是用來形容宋代的夜間宴會顯然更加合適,晏殊也用這句話形容宋代富貴人家的夜生活。
蠟燭自公元前就已經出現了,不過最初的蠟燭都是由蜂蜜製作而成的蜜蠟,漢代的《西京雜記》記載,當時的皇帝把南越進貢的蠟燭賞賜給侯爵以上的官員。
到了唐代,蠟燭仍舊是上層階級才能夠使用的物品。晚唐詩人李商隱是進士及第,他的多首詩中帶有蠟燭。從《夜雨寄北》中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到《無題》中的「蠟炬成灰淚始幹」,可見李商隱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蠟燭的。
唐代雖然上層已能夠使用蠟燭,但大多只是用作屋內照明所用的小蠟燭。到了宋代,在貴族間的夜間宴會上已經可以經常看到蠟燭了。
歐陽修的《歸田錄》中記載,北宋名相寇準擔任鄧州知州時就不喜歡油燈,密密麻麻的蠟燭擺滿大廳,連廁所和馬舍都點有巨燭。每當客人走後,廁所、馬舍的地上堆積了一堆堆燭淚。
之前的朝代因為蠟燭太過稀缺的緣故,即便在夜間宴會的時候也都使用油燈照明。但是油燈亮度低、煙霧大的缺點嚴重影響宴會體驗。宋代的蠟燭屬於白蠟,白蠟取自蠟蟲的分泌物,隨著蠟燭的廣泛使用,養蠟蟲逐漸發展為一門職業。
宋代詩詞中多有對夜間宴會的描寫,其中蠟燭、美酒和歌舞是最常出現的場景,文人們在搖曳的燈光下,飲酒作詩,怡然自得。
2.宋代一個人晚上也可以自娛自樂
宋代以文治國,文人的地位遠遠高於其他階層。在沒有宴會的時候,宋代的文人也有很多自娛自樂的活動,和家人之間交流文學、藝術、對弈,或者自己吟詩作畫、撫琴作樂,都使得他們的夜間生活一點也不枯燥乏味。
北宋的王安石喜歡梅花,他認為梅花有凌寒盛開的氣節,在宋代梅花也一直被認為是君子之花。王安石的《詠梅》中就有這樣的詩句:「燈前玉面披香出,雪後春容取勝回」,說明這是王安石在燈下賞梅時所作的詩句。
不僅僅王安石喜歡在燈光下賞梅,楊萬裡也一樣,「如何對立燭光中,只見江梅白於雪」。蘇軾、陸遊等人則喜歡在夜燈下觀賞海棠。宋代文人們常常在夜間賞花陶冶情操,既豐富了夜間生活,又能在一個人的時候自娛自樂,這是宋人追求雅致的外在表現。
一部分文人喜歡在夜間撫琴作樂,北宋的琴師崔尊度視琴如命,在偶然得到古書《琴箋》後愛不釋手,並撫琴練習,日夜不覺。家人們「通宵只聞琴聲」,只能聽到他的琴聲,卻見不到他的人。也正是對琴的痴迷和日夜練琴,他才能提出「清麗而靜,和潤而遠」的思想,對古琴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辛棄疾作為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的同時,又是一名愛國將領。《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中「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他在夜間喝醉時於燈下欣賞自己的寶劍,夢想著自己能夠收復國土、建功立業的豪言壯志。
宋代文人們淡化了白天和夜間的區別,在夜間時,他們也一樣會吟詩作對、彈琴作畫,由於夜間少訪客、氛圍安靜的緣故,反而更能夠出一些好的作品。
二、百姓們的夜間活動
1.宋代夜市:三更方盡,五更復開張
在宋代繁榮的商業經濟下,夜市的發展遠超之前的朝代,連之後的明、清兩代也不能超越宋代。記錄宋代百姓生活活動的《夢梁錄》中第十三卷名為《夜市》,就是專門記載南宋都城臨安街上的夜市景象的。
《夢梁錄》記載「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鼓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可見南宋都城臨安的夜間買賣的興盛程度比東京有過之而無不及。
宋代的夜市既有定期舉辦的如每個月大相國寺中舉辦的廟會,也有各個行業舉辦的如燈市、花市等定期集會,又有主要街區裡茶肆、酒樓、瓦舍等娛樂場所自然形成的夜市。
宋代能夠形成規模大、持續時間長的夜市完全得益於官府取消了「宵禁」制度,這讓夜間經濟為政府的財政稅收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夜市有形形色色的商品,極大程度上刺激了百姓們的消費。
除了這些定期舉辦的夜市外,在國家法定的休息日,重要的節日,官府也會出面舉辦大型的慶典活動。《東京夢華錄》記載在大年初一時,官府開放「關撲」三日,可見在一些重要的節日活動裡,不但有美食、商品等供給消費的物品,還有「關撲」這類的娛樂活動。
從「夜市」和「早市」的興起,可知宋人在晚上的自由性是其他朝代無法比擬的。「不聞街鼓之聲,金吾之職廢矣」,在沒有宵禁的約束下,城市居民的生活也越來越豐富。
農村的百姓們常常在收成良好的時候做道場,南方地區的「照田蠶」「燒火盆」等活動開辦時,百姓們點燃火把,載歌載舞,表達對神靈的感激的同時,也祈求明年同樣能夠獲得豐收。
常常開展的夜間集會,是宋人最重要的夜間集體活動。在豐富夜間生活的同時,也在無形之中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
2.祭拜神靈、禮佛行道也是宋代較為普遍的夜間活動
宋代在文化上包容並濟,佛教的普及被後人誇張地用「三步一廟,十步一寺」來形容,可見佛寺之多。
至於道教,宋代周敦頤作為宋明理學的鼻祖,在他的思想中「太極」、「陰陽」等道家思想佔據了重要的一部分,之後的程朱理學也是對周敦頤的哲學思想延伸和解讀,因此道家思想本就在宋代治國思想中佔據重要的地位。
宋代祭拜神靈、禮佛修道的現象非常普遍。陸遊在《劍南詩稿》中作詩說:「夜夜燃燈旦旦香」,描繪的就是每天晚上為佛像點亮長明燈,早上為佛上香的日常活動。宋代的文人和士大夫也常常和僧人、道士交流詩詞和哲理,其中比較有名的僧人佛印就是大文豪蘇軾的好友。
普通的百姓祭祀神靈、禮佛行道的現象更加普遍,家中出了大事,都會向神靈禱告一番。宋代晁說之的《嵩山文集》中記載,有富人在家中舉辦祭祀活動,點燃一千盞燈祈福,光給這麼多油燈添油都累的汗流浹背。
如此虔誠而又執著的禮佛所消耗香火是非常巨大的,這些消耗除一小部分來自於政府的補助之外,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民間的捐贈,宋代記述雜事的《談苑》中提到湖州太守章伯鎮有一年給寺廟、道觀共捐贈了十三萬條蠟燭。
宋人的禮佛行道已經是他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夜間燃燈、白天上香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行為。宋代的很多文人取號都帶有「居士」,如「東坡居士」、「六一居士」、「淮海居士」等等,而「居士」這個詞本身就是梵語譯過來後的稱呼,意思是在家修行佛法的佛教徒。
總結:宋人的夜間的豐富活動是其文化和經濟繁榮的直接體現
總的說來,宋人的夜間生活不僅僅是提到的這些。夜間外出遊玩、貴族們夜間練習騎射、女性們夜間在油燈下紡織、做女紅,都是宋人多姿多彩的夜間生活的組成部分。
這些夜間活動都是基於宋代經濟、文化繁榮的前提下才出現的。國內外的學者一致認為,在兩宋的三百年裡,我國的文化、經濟都處於世界的最前列。而油燈、蠟燭的廣泛使用,也與當時超越前代的手工業技術有關。
宋代的商業稅首次超過農業稅,這在封建社會的體制下是難以想像的。宋代的文化空前進步,很多文化大家的出身都很貧苦。這說明在濃厚的文化氛圍的影響下,平民的讀書率大大提高,遠超其他朝代的文化社會群體,促進了宋代夜間文娛活動的發展。
參考資料:
1.《西京雜記》
2.《歸田錄》
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4.《夢梁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