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燈塔國遊行不斷,華盛頓實行宵禁。其實宵禁政策大家很熟悉,中國古代長期執行。
宵禁主要指的就是,城市夜裡,不許行人往來,更不要說做生意,娛樂休閒。
為什麼中國古代會實行宵禁,這就要涉及到城市的由來。
城和市其實是不一樣的意思,說文解字中「城」指:「以盛民也。從土從成,成亦聲。」也就是說成只是住人的地方。
而「市」指:「買賣所之也。市有垣,從冂從紲,紲,古文及,象物相及也。之省聲。」是特指做生意的地方。
在中國古代城市的設立,主要是出於軍事目的和行政中心目的,往往同住著大批的軍隊,在戰時起到重要的防禦作用。
所以的城裡,幾乎沒有老百姓也不會沒有做生意的地方,為了安全起見,晚上當然不允許有人私自活動。
可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大批人口聚集的城裡,必然會有一些軍人的家屬之類的人存在,必然會出現買賣。
為了方便城裡的人生活,同時又為了保證城的安全,在城的特定地區劃出一塊地方,在白天的固定時間可以做生意,這就是市。
所以市必須是在固定的地點,固定的時間才可以做生意,限制非常嚴格。
唐朝長安城分為「坊」和「市」,坊就是住人的居民區,不允許出現做買賣的情況。市就是做生意的地方只能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這種嚴格的分離也被稱為「坊市制度」。
在中國古代一直執行縱重農抑商政策,對農業是進行充分的支持,對商業是進行十足的壓制,比如嚴格的坊市制度。
是如果農業發展的足夠的充分,農民手裡有吃不完的糧食,他必然會進行交換買賣,而商業業無論如何壓制不住。
慢慢地在城市之外,出現了人們自發地做生意的場所「草市」。而在一些行政職能或者軍事職能並不是很突出,而經濟職能非常突出的城市,又比如揚州出現了「夜市」。
慢慢的「市」突破了時間空間限制,在宋代以法律的形式進行了確認,城市也就也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雖然我們從宋朝之後就不再實行宵禁,但是特殊時期或者特殊的地點,還是會採取宵禁。
從這一方面來說,「宵禁」是保持穩定的強大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