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看電視的時候,偶爾就會碰到,在故事裡邊有人來投宿這種情節,而且那種投宿還不是說,像西遊記那樣的荒郊野嶺,而是城市裡,朋友突然間意外到訪,然後有的時候這故事的情節,就在這種意外當中就延展開了,可是有時候小編是非常不理解的。
首先小編想到的是什麼?就想你為什麼要到別人家去住呢?住了以後還出事,這難不成就是作者故意的嗎?緊接著還會想到,就是家裡邊的主人為什麼要接納這種借宿的人?他又不是自己沒有家,所以這個問題我是想不明白的。直到後來了解了唐朝歷史,這才想到原來這種事情的發生,很有可能是為了躲避唐朝堪稱」中國史上最嚴格的宵禁制度「。
也正因為這種宵禁制度,小編之前就寫了一篇《一年開放一次的唐朝夜市是什麼樣?在那篇文章裡,小編向朋友們介紹了唐朝夜市的繁華,為什麼那幾天的夜市那麼受歡迎?就是因為平時宵禁太嚴格了,所以就在那特殊的時間,而且全國上下也只有長安才能開放那麼繁華、那麼受人歡迎的夜市,才會導致大詩人沒去上的時候恨得牙痒痒,我沒去上真可惜!
所以就應了那句話,叫做有約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天天讓你玩隨便玩,很快你就會覺得沒意思了,不知道玩什麼了,只有那種從來不讓你玩,然後突然有一天讓你隨便玩的時候,你才會覺得這一天很珍貴。其實宵禁制度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從商周時期就有了宵禁令,那麼如果你違背了宵禁制度會怎麼樣呢?
在史記《李將軍列傳》當中記錄了這麼一段故事,有一回西漢那位著名的」飛將軍「李廣,帶著一個隨從到郊外去跟友人聚餐去。這酒喝的比較盡興,回來的時候就過了宵禁的時限。結果到了灞陵亭的時候,就被廷尉給呵斥住了。這個廷尉當時就問:」什麼人?幹什麼的?你不知道宵禁令嗎?「李廣可是著名的」飛將軍「,所以隨從就說:」這位從前是李將軍「。那意思就是擺出身份,想要一個面,讓李廣順利的通過。沒想到廷尉直接就說:」過去的李將軍,那就是現在的李將軍,他也得遵守宵禁制度「。於是就把李廣給扣下了。當然了,將軍的面子還是要給的,所以並沒有怎麼為難李廣,只是讓他在灞陵亭一直待到宵禁解除。
這麼說,你可能覺得這也太不近人情了,李廣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但是,這是在漢朝,這要是在唐朝可就不一定這麼簡單了。比如說,號稱史上最強,後來被人譽為」花間詞派鼻祖「的溫庭筠,就曾經觸犯過宵禁制度,結果怎麼樣?被巡邏人員打得滿地找牙。溫庭筠其實非常有才華,但是終其一生在科舉方面都非常坎坷。所以無論溫庭筠的詩詞多麼的瀟灑,他的做派有多麼的風流,但是在他的心裡,對於沒能夠像其他有才華的人,甚至是那些才華都不如他的人一樣,堂堂正正地通過科舉考試,最終取得官員身份的這件事始終是無法釋懷的。
但他恃才不羈,又喜歡譏諷權貴的性格,造成了他對功名求之而不得的人生現實,想得不可得怎麼辦?鬱悶。心情極度煩躁的時候,他就會用酒精來麻醉自己。而小編今天要講到的犯了宵禁的事,就是酒後發生的,在《舊唐書· 溫庭筠傳》當中記錄,大約在溫庭筠50來歲的時候,有一回借錢到風月場所去喝花酒,喝醉了之後,就把宵禁這個事給忘在腦後了,或者說因為醉酒他就沒在乎。總而言之,迷迷糊糊就在大街上晃蕩起來,結果就被巡邏的兵員就給逮住了。
可是你想,溫庭筠他都已經醉到不在乎宵禁了,那麼他在語言上,在肢體上還能客氣得了嗎?所以恐怕當時溫庭筠的狀態比較不堪了。於是巡邏兵就把溫庭筠給打了,打得的還挺嚴重,把牙都給打沒了。可是溫庭筠畢竟還是有些朋友的,他自己也是有身份的人,挨打之後第二天醒酒就到衙門去告狀去,更巧的是什麼?堂上坐著的那位父母官,正是他原來的老相識,自己鐵哥們的爸爸,曾經的宰相令狐綯,但是這溫庭筠之前得罪過靈魂桃,所以也許是因為令狐綯還沒消氣兒,也許是因為當天溫庭筠的表現實在是太惡劣了。總而言之,最終令狐綯沒給溫庭筠撐腰,也沒有懲罰處理打人的巡邏兵,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你看即使是像李廣這樣的權貴,像溫庭筠這樣的名人,在觸犯宵禁的時候都得老老實實的眯著,那普通老百姓就更得遵守制度了。按照唐朝的規矩,每天日落前7刻,直更五會敲鼓鑼,有的說是敲300下,有的人說是敲600下,還有的說敲3000下,但是不管敲多少下,只要是聽到了這個聲音,就是告訴你,別在外邊浪了,該回去了,敲幾百下這聲音很長。為什麼這麼長?其實就是給你行路的。等到這鼓鑼敲完,店鋪關門,城門關閉,這時候你要還在街上遊蕩,那對不起了。剛剛提到的溫庭筠的遭遇那就是榜樣了。但是講到這,我們還得問一句,為什麼呀?我們不是講歷史的因為所以嗎?這麼嚴格的宵禁制度,難道不是扼殺了城市的活力嗎?更何況這事兒還發生在大唐。
大唐不是號稱開放號稱包容的嗎?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嚴格的宵禁制度呢?其實仔細想想,這恰恰是為了更好的開放,正因為大唐是一個包容的朝代,所以在以長安為代表的許多地方,都有來自於世界各地的各色人等,而這些人因為語言文化方面的差異,很容易引發衝突,而且我們還沒算上那些居心不良的不法分子,在交通能力和信息傳遞能力都很有限的唐朝,為了保障大多數人的安全,維護國家的穩定,宵禁幾乎是必然的手段。所以一直到第二天的五更10分,開門鼓敲響以前,人們是必須遵守宵禁制度的。
當然了,凡事也都有例外。這不是說的是特權階層,說的是一些比較極端的狀況。比如說,這家裡邊有人生病了,疾病必須要看大夫,或者是婦女要生孩子等等。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必須得先出門了,遇上了巡邏人員,如果你能夠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那麼你還是能夠在夜間去找大夫來救命的。當然了,你千萬別覺得麻煩,嚴格的制度能夠得以執行,恰恰是國家機構統治力的體現。如果說這個力量減弱了,往往意味著國力的衰敗。
比如說,晚唐的時候宵禁制度就被迫鬆弛了許多,晚唐什麼情況大家也都知道了,等到後來五代時期,那宵禁更是逐漸放鬆,到宋朝的時候,民間商業空前的繁榮,北宋時期的汴京城,夜經濟之繁華,那城市都變成不夜城了,但是我們的問題就來了,宋朝這不是不嚴格宵禁嗎?不也行嗎?各位,這話就得分倆說了,一方面這和國家的政策有關,唐和宋在制度層面有許多的不同。
而另外一個原因,請回憶小編剛剛所提到的觀點,一個嚴格的制度的執行,其實是和國家的統治力有關的。你想想南宋是怎麼來的?不就明白了嗎?到了元、明、清三代,宵禁令捲土重來,而且更加兇猛。特別是在明清時期,不僅僅會像唐朝一樣關城門,就連在大街的交叉路口,都得攔起柵欄,而且還得設卡房。用今天的話來講,不僅僅有卡子,還有崗亭,這崗亭裡邊都是由官府的衙役看守著,這個制度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在北京城被炮火侵擾的那些歲月裡面,宵禁也時斷時續,一個國家國事的強與弱,在入夜之後的大街上其實都能看出來,但話說回來了,儘管在中國古代大多數時間裡宵禁是很嚴格的,可這個制度它也不是沒有漏洞的。
你回憶下宵禁,它不是非要讓人回家,享受甜蜜美滿的家庭生活,它是什麼意思呢?它是要求人們不能夠逗留在室外,不能夠在街上行走。也就是說,如果你找一家旅店去投宿,或者像開篇所講的那樣,到朋友家裡邊去借宿都可以,而要順著這個思路來,我們也就理解了,為什麼古人約朋會有,有的時候玩得晚了,就可以直接在朋友家裡住下。這一方面是自身安全了,畢竟喝了酒,而且還是被人邀請來的,這要是出點什麼事呢?自己難受,主人家也不好受。
而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地方,就是不會因為喝完酒半夜出門而違反宵禁制度,宵禁制度是如此的古老,卻又如此的行之有效。一直到今天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當犯罪率上升,仍然會有人提議實行宵禁。而按照剛剛所說到的道理,能不能順利的執行這種嚴格的宵禁制度,或者其他各類嚴格的制度,是可以看得出來這個國家的統治力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