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中徽柔喊親媽為「姐姐」?古代母親都有啥別稱?

2020-12-05 學國學網

電視劇《清平樂》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鏡頭,福康公主徽柔在和親媽苗昭儀相處時,對親生母親的稱呼竟是「姐姐」。

福康公主趙徽柔是苗昭儀的女兒,也是宋仁宗的長女。不過,自徽柔會說話起,她就沒有喊過苗昭儀母親,而是叫姐姐。

父親宋仁宗也說過,皇后才是徽柔的母親。

徽柔對正宮娘娘曹皇后的稱呼是「孃孃」,而苗娘子即便對徽柔有生育之恩,徽柔也只能是她的「姐姐」。

有人說,這是不是差了輩分呢?

其實,《清平樂》中的姐姐只是一種對女性的暱稱,跟我們現在說的姐姐並不是一回事。

據記載,宋代皇子皇女對父親的口語稱呼不是「父皇」,而與尋常百姓一樣,是「爹爹」,稱嫡母(皇后)為「娘」或「娘娘」,稱身份為妃嬪的生母為「姐姐」。

所以,對於身份是妃嬪的生母,皇子皇女們只能稱其為「姐姐」,而不能用宋人對母親較為普遍的稱呼「娘」或「娘娘」來稱呼她。這就是徽柔稱呼苗娘子是姐姐的由來。

另外,宋朝妃嬪的統一稱謂是「娘子」,也可以直接稱呼妃嬪的份位封號,比如苗娘子。

古代母親的別稱

· 漢代

四川人把母親稱為「姐」。

許慎在《說文》中說:「姐本蜀人呼母之稱。」所謂的「蜀人」,指的就是四川人,許慎的意思是說,「姐」是四川人對母親的稱呼。

同一時期,江淮一帶是把母親稱為「社」的。

《淮南子·說山篇》中記載:「東家母死,其子哭之不衰。西家子見之,歸謂其母曰:『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

意思是說,東家的母親去世了,她的兒子哭泣不止,西家的孩子見了,回去對自己的母親說:「社有什麼可留戀的,快點死吧,我也和東家的兒子一樣哀傷地痛哭。」這裡的「社」指母親。

· 南北朝時期

母親又被稱為「家家」。

《北史·南陽王綽傳》中說:「(北齊南陽王高)綽兄弟皆呼父為兄兄,嫡母為家家,乳母為姊姊,婦為妹妹。」

意思是說,北齊時期的南陽王高綽和他的兄弟們都稱呼父親為「兄兄」,稱呼母親為「家家」,稱呼奶娘為「姊姊」,稱呼妻子為「妹妹」。

· 宋朝

母親也被稱為「姐姐」。

《四朝聞見錄》中說,南宋第一個皇帝宋高宗想以妃子吳氏為皇后,宋高宗對吳氏說:「俟姐姐歸,當舉行。」意思是說,等姐姐從北方歸來時,就舉行冊封皇后的典禮。這裡的「姐姐」指的是宋高宗的母親韋太后。

吳氏對宋高宗說道:「大姐姐遠處北方,妾豈敢幹此。」意思是說,大姐姐此時遠在北方,我怎敢當皇后?這裡的「大姐姐」指的是宋高宗的原配妃子邢氏。(本部分據《文史博覽》 文/王吳軍)

相關焦點

  • 清平樂:官家成全崔白和秋和,卻強行賜婚徽柔,徽柔難過極了
    特別是徽柔的悲劇,總是讓人意難平。宋仁宗是一個特別溫和的君王,他不願意隨便懲罰別人。哪怕是自己吃點苦,都害怕因為自己而讓別人受委屈。這樣的君王是一個仁君,可他卻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在最新的劇情當中,董秋和到了適婚的年紀。官家決定放她出宮,讓她和自己喜歡的崔白在一起。這是一件好事,皇后和徽柔替秋和感覺到特別的開心。因為秋和終於可以和自己喜歡的人待在一起。
  • 《清平樂》徽柔討厭張貴妃,只不過是同性相斥罷了
    電視劇《清平樂》火熱播出中。張貴妃沒文化,直來直去、敢愛敢恨、睚眥必報。她是孤女沒人教,不吃虧是她的生存方式。 而徽柔出生便是國朝公主,有端莊的皇后和溫柔的苗娘子教養,從小讀聖賢書。
  • 《清平樂》徽柔懷吉:這一生,深愛卻無法相守
    從最初為了官家和曹皇后的感情而著急遺憾,但最後對他們的感情印象非常深刻;對張娘子的恃寵而驕,囂張跋扈無比怨恨厭惡,時時盼著她趕快下線,但又對她失去三個孩子心生憐憫;但是,我被劇中各個年齡階段徽柔的可愛所打動,也為長大後的徽柔和懷吉的那份真摯又溫柔的感情,感到羨慕又深感遺憾吧。
  • 「姐姐」在古代是對母親的別稱
    在今天的稱謂中,人們一般把比自己年齡大又同輩的女子叫做「姐姐」。然而,「姐姐」這個詞的最初含義並非和今天一樣。在古代,「姐姐」一詞的用法並不像今天這麼單一,而且意思也不一樣。「姐」是個形聲字,最初是母親的別稱。古代的蜀人就把母親叫做姐。
  • 《清平樂》徽柔與懷吉:保持距離的愛,與分離又有何異
    徽柔這樣對侍女說:嘉慶子,我好羨慕你,你能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輩子堂堂正正地在一起了。徽柔,便是如此始終如一乾淨純良之人,正如懷吉,無論經過什麼磨難,始終如一地乾淨純良。仁慈的仁宗,頂著滿朝文臣的進諫壓力,讓懷吉再回公主身邊。
  • 歷史上的徽柔比電視劇更慘,被丈夫婆婆虐待,身上長滿蝨子
    通過電視劇《清平樂》,大家了解了北宋時期朝堂上和後宮中的一些歷史,尤其是宋仁宗的第一個女兒福康公主一生令人無比唏噓,在電視劇中徽柔一出生就萬千寵愛集一身,從小和內侍梁懷吉青梅竹馬,但是最終卻嫁給了一個自己不愛的人,而歷史上真實的徽柔婚姻不僅不幸福,而且過得非常慘。
  • 《清平樂》中宋仁宗的寶貝女兒徽柔,名字從哪兒來的?
    她的爹爹有多疼惜這個掌中寶,從取名這一細節就可以看得出來。大臣們擬了兩百多個名字,官家都不滿意,最後還是從《尚書》中取了一個能配得上她尊貴地位、又能承載她爹爹美好期許的美麗名字:徽柔。徽柔出自《尚書·無逸》: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鰥寡。
  • 《寒雀圖》———崔白以顏料繪就了一部熱播劇《清平樂》
    可以說,它濃縮了最近熱播劇《清平樂》的整部劇情。一幅畫作竟然等同一部長篇小說改編熱播電視連續劇,這怎讓我怎能不為之震撼!看過《清平樂》這部熱播電視劇都人應該都知道,宋仁宗後宮的苗娘子,她有兩個孩子,一個是徽柔公主,一個是二皇子最興來。畫家正是以枯樹主幹後面的這個樹枝代指為宋仁宗生育了一女一兒的苗娘子。將她畫在枯樹的後面,一是暗喻她在宋仁宗身後對他的支持,二是以主幹在前方的遮擋,暗喻宋仁宗對其母子的保護。
  • 從開分8.2到大結局6.8,我為什麼還堅持《清平樂》沒有爛尾?
    坦白說,當徽柔懷吉遠遠一望,便成訣別。有遺憾,也有不舍。瑜不掩瑕,觀眾質疑的節奏緩慢、劇情平淡,都是口碑下滑的原因。但,《清平樂》真的敗了嗎?圍繞《清平樂》的爭論,正是當下古裝歷史劇一個典型。但《清平樂》更它符合一部偉大悲劇的特徵:沒有絕對正確的主角,更無完全單薄的反派,一切悲劇,都有因果。編劇可以讓故事單純地很好看,但作為一部古裝歷史正劇,主創團隊卻有更大的野心:他們不僅僅是想讓這部劇好看而已,而是讓它具有某種「史」的內涵:清平樂中,也有孤城閉。
  • 《清平樂》男子圖鑑:河清海晏,盛世下的神仙面孔
    的晏殊,更有蘇舜欽、蘇軾、蘇轍這樣的神仙人物~ 張家碩同學真得很會拍照,也很有衣品,我覺得就算他演戲紅不了,也能在時尚圈有一番作為厚。
  • 《清平樂》是如何成了現在的四不像?
    《清平樂》片花 在小說作者米蘭lady的筆下,故事真的挺「禁閉」,一些傷春悲秋的文藝少女/姐姐/阿姨們,看完大概率原地自閉——宋仁宗愛女趙徽柔和內侍梁懷吉青梅竹馬,奈何伴隨成長,他們發現,每個人都不是自由的,都有必須履行的任務,不得不被約束的身不由己。
  • 清平樂:張妼晗什麼時候下線,張妼晗即將迎來大結局
    文/辰時計劃由王凱、江疏影等人主演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中,該劇主要講述了宋朝皇帝宋仁宗和他的那些女人的愛情故事,該劇無論是演員陣容還是出品方正午陽光都是值得觀眾期待。電視劇是根據小說《孤城閉》改編,原著的內容是講長公主徽柔的愛情悲劇,改編後的電視劇主要是講宋仁宗的廟堂事和愛恨情仇,所以看上去電視劇的故事主題更加的壯觀,劇情也更加飽滿。
  • 清平樂:最興來因為瘟疫去世,皇后差點引咎辭職,還是一個人阻止了她
    《清平樂》是一部非常緊張刺激的古裝劇,因為在這部電視劇中王凱扮演的官家和江疏影扮演的曹皇后每一集都在反轉,不像別的電視劇那樣喜歡一個人是無盡的包容,在這部電視劇中曹皇后跟官家兩個人的關係莫名其妙就會發生惡化,這讓很多網友都非常的無奈。
  • 對母親的稱呼有多少種?
    三春暉」母親,世界一個最偉大的稱呼。以前人們對母親的稱呼,用的最多的稱呼是「娘」,現在用的最多的稱呼是「媽」,喊母親為「媽」的稱呼大為普及後,而喊「娘」的稱呼卻日漸減少。 母親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世界上有數不勝數的語言,發音最接近的語音是「媽」的發音。它是嬰兒最簡單吐氣的自然結果。
  • 《清平樂》別只關注感情線,宋仁宗身居高位的反思至今仍然適用
    最近很多人看《清平樂》一邊看一邊糾結,因為感情線真的太多了,皇帝宋仁宗就有好幾條感情線,帝後cp虐帝妃cp甜,除此之外,皇后和茂則的隱晦感情線,都感覺挺有意思的,但是放到後宮的大環境下,又讓人感覺無論嗑哪一對cp全都會在結局的時候沒有好下場,感情線亂而且還不敢隨意嗑。
  • 《長安十二時辰》主題推廣曲清平樂我被火箭少女張紫寧驚豔到了
    劇中不是一兩次有出現《清平樂》這首歌,剛開始聽就被吸引,直到看到看到這首歌剪出來的MV-《長安十二時辰》推廣曲清平樂,演唱者是火箭少女101的張紫寧,我被驚豔到了。不可否認,我一開始想到女團或者偶像就理所當然想到的是長相、流量等,也覺得其中多的是沒有實力的人。直到這一刻,幡然醒悟,或許只是我不願意放下偏見去欣賞罷了。
  • 古代對教師的別稱-中新網
    古代對教師的別稱     老師:為宋元時期「小學」教師的別稱。  師父、師傅:對教師的尊稱。  師資:先秦爾後歷代對教師的別稱。  外傅:古代對教師的特稱。  博士:經學教師稱「博士」。至唐宋時期,各專業學校更有「律學」「算學」「書學」博士之分。  教授:原為學官稱謂,自宋始於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均設「教授」,以傳授學業。
  • 清平樂:宋仁宗10多個子女連續夭折,並不僅是基因不良、人心險惡
    曹丹姝成為皇后,背後是北宋的功臣集團的支持,而這些,都是趙禎沒辦法任性改變的。可是,趙禎給了曹丹姝中宮之位,卻不給她寵愛,婚後幾年都不圓房,更不可能有孩子了。這樣的事,在《甄嬛傳》裡也有,年羹堯徵戰四方,殺敵立功,年世蘭被雍正寵愛,所有人都知道,華妃寵冠六宮。
  •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
    古代女子有哪些別稱古代女子的別稱有很多,主要有紅袖:本指女子紅色的衣袖代指美女。如唐代白居易《對酒吟》:「今夜還先醉,應煩紅袖扶。」紅裙:本指婦女穿的裙,也指婦女。如唐代韓愈《醉贈張秘書》:「長安眾富兒,盤饌羅羶葷;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 赤子:中國古代對新生兒的別稱,三千多年前就有了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處處都有學問,就連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別稱。我們最常掛在嘴邊的可能要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了,反而把人生之初的別稱給淡忘了。可能是因為新出生的小寶寶太招人喜愛了,把這事給丟腦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