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世界一個最偉大的稱呼。以前人們對母親的稱呼,用的最多的稱呼是「娘」,現在用的最多的稱呼是「媽」,喊母親為「媽」的稱呼大為普及後,而喊「娘」的稱呼卻日漸減少。
母親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世界上有數不勝數的語言,發音最接近的語音是「媽」的發音。它是嬰兒最簡單吐氣的自然結果。
在古代,人們在提到別人母親時,尊稱其為令堂、令壽堂、令慈,稱自己的母親為高堂、家母。
古時侯,母親的居所往往種植萱草,人們稱母親的居所為萱堂,於是萱堂也代指母親。
在中國古代宮廷中,皇后所出皇子、公主稱母親為母后。嬪御所出皇子、公主需認皇后為嫡母,稱皇后為母后,稱生母為母妃,皇子、親王的子女也稱母親為母妃。
在中國古代,一夫多妻家庭中,庶出子女視父親正妻為嫡母,稱其為大娘、大媽。妾室對正妻子女和其他妾室子女而言是庶母,子女稱庶母為小媽、姨娘等。
在漢代,人們稱母親為「姐」、「社」。
南北朝時,稱母親為「家家」、「阿家」。
唐代時,普通百姓非正式場合稱母親為「阿娘」、「娘娘」。在正式場合,才稱「母親」。
在宋代,人們稱母親為「姐姐」,庶母為「叔婆」,子女稱呼父親的小妾為「妾母」。
明朝時,人們對母親的稱呼為「娘」、「媽媽「、「母親」。
人們尊稱對方的母親為「令堂」。對逝世的母親稱為「先妣」、「先慈」、「顯妣」。
蒙語稱母親為「額吉」。
滿語稱母親為「額娘」,皇子、公主稱皇后為「皇額娘」。
朝鮮語稱母親為「阿媽妮」。
維吾爾語稱母親為「阿娜。」
對母親的稱呼有很多種,媽媽、娘、娘親、老媽子、慈闈、家慈、慈母、家母、萱堂……不管怎樣稱呼,母愛永遠是世界上不變的最無私、最偉大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