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是現代人用來提升自己氣質的一種選擇,那麼在古代,人們是否也會使用香水?
在我國,又是在什麼年代,才出現了香水的呢?
在過去的那些年代裡,如果說漢代是一個渾樸豪邁的時代,大唐氣象萬千、壯麗開闊,那麼宋代,無疑是優雅、精緻的。
宋代,是中國香文化發展的最高峰。在《清明上河圖》華美的聲色裡,在柳詠「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吟哦中,彼時的街市上「車馳過,香菸如雲,數裡不絕,塵土皆香」……
那個時代,每個鮮衣華服的人都像移動的花籃。《太平寰宇記》寫道:「凡鮮華之衣,以此水(指一種香水)灑之,則不黦而馥,鬱烈之香,連歲不歇。」
這段話放到現在完全可以登在時尚雜誌上,作為某個牌子香水的廣告,而在宋朝,從李師師到閻婆惜、從宋徽宗到浪子燕青的時尚男女們也都會因這段話而屏住呼吸,在他們的想像中:沉醉於華美衣袖袍襟上的鬱烈香氣,如薔薇花遍體開放。
所以說,香水的「革命」必然發生在宋代。
宋代此前的賞香之道主要在於焚香,後來引進古阿拉伯的蒸餾萃取技術,有了香水。
製作香水的主要原料以鮮花等芳香植物為主,「花露蒸沉」而成「液」,故時人又將香水稱為「花露」或「香露」。
今人流行的香水,在宋朝女子的妝奩中,亦是她們的心愛之物。
「美人曉鏡玉妝檯,仙掌承來傅粉腮。瑩徹琉璃瓶外影,聞香不待蠟封開。」廖廖幾筆,勾勒出了宋朝女子在打扮時嗅香水的嬌憨之態。
另一首宋詞寫道:「薔薇水蘸檀心紫,鬱金薰染濃香。萼綠輕移雲襪,華清低舞霓裳。」這裡的薔薇水,就是宋人最喜愛的一款香水,從薔薇花中提煉而來。
這款薔薇水進口自大食國(古阿拉伯地區),當地生產的香料、香水在當時都是世界頂級的,香氣彌久不息。
宋人蔡絛的《鐵圍山叢談》談到了進口薔薇水的過人之處:「異域薔薇花氣馨烈非常,故大食國薔薇水雖貯琉璃缶中,蠟密封其外,然香猶透徹聞數十步,灑著人衣袂,經十數日不歇也。」
《宋史·蔡卞傳》中,有這麼一個使用香水的細節:蔡卞是奸相蔡京的弟弟,但蔡卞與蔡京完全不同,是一個清廉的好官。當年,蔡卞來到進口貨很多的廣州時一無所取,可謂兩袖清風。後來他遷調越州,外商不好直接送他東西,便把薔薇露灑在衣服上送他。
從這個細節上可知,當時的進口香水很貴。宋詩人楊萬裡也認為薔薇水是「洋貨」,其在《和張功父送黃薔薇並酒之韻》詩中稱:「海外薔薇水,中州未得方。」
由於進口香水太貴,當時的廣州商人想到了自製香水,並在這裡發展出非常重要的本土香水製造業,還很快擴散到閩浙。
廣州(五羊)商人效仿進口香水,因為沒有薔薇花,便用同樣香氣濃鬱的茉莉花替代,製作出的香水「亦足襲人鼻觀」。
後宋人繼續改良製作香水的配方,用一種叫做「朱欒」的花,加上其他香料,高溫蒸餾,取其蒸餾液,品質不讓進口的薔薇水。
愛薰香的宋人也熱衷於在香爐中燻「花露」。如虞儔所作《廣東漕王僑卿寄薔薇露因用韻》詩,便寫到將香水滴入香爐之時:「薰爐鬥帳自溫溫,露挹薔薇嶺外村。氣韻更如沉水潤,風流不帶海嵐昏。」
那遠來自嶺南的芬芳四溢的薔薇露,在此,是被特意地置於床帳內的獅子或者鴨形的小燻爐裡,良宵由此而愈加的旖旎。
雖說宋時的花露與今日流行的香水不可同日而語,不過,卻是早在八個世紀之前,就以一縷縷不可複製的芬芳,讓中國的春光與熱帶的馨鬱在人們的生活當中,如水漫雲流般,交相低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