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麗君
日前,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公布,湖南炎陵縣中村瑤族鄉平樂村、麻陽苗族自治縣高村鎮等19個村鎮榜上有名。「一村一品」,其實質是找準「我村非彼村」的特色優勢,發展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和產業。當下,這樣的思路在湖湘大地正塑造農業發展新模式。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農業是地域特徵鮮明的產業,因地制宜才能走好差異化發展之路。「一村一品」的特色在於資源優勢,生命力也在於資源優勢。此次上榜的19個村鎮中,永順縣毛壩鄉以「黴茶」作為主導產業、臨澧縣巖龍村著重發展「臍橙」……各個村鎮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旅則旅,充分結合本地環境形成特色農業,才造就了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模式。
農業發展,能不能形成為市場所認可的良好口碑和響亮品牌,是決定產業能夠行穩致遠的重要因素。許多地方抓生產辦法多,路子熟,但在品牌推廣環節,還存在一些短板。近年來,我省湧現出平江豆乾、安化黑茶等「網紅」農產品,正是借力了網際網路的東風。由此而見,既要把特色農產品的規模做大,同樣要積極利用新技術對接大市場,促進市場與產品產銷的精準對接,培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農業品牌。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只盯著腳下的「一畝三分地」,而要「跳出農業看農業」,抬頭看市場,瞄準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打開新發展空間。南縣打造以稻蝦、稻龜共生為特色的現代農業體驗遊、安仁稻田公園讓鄉村既產糧食又產風景……這些符合當地發展實際又適應當前新消費需求的「金點子」,不但讓傳統農業煥發出生機活力,也打造了抗風險能力更強的全產業鏈。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擴大內需,同樣需要挖掘農村巨大市場潛力。我們期待,擦亮更多獨具特色的農產品品牌,讓希望的田野能長出更多富民產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更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