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如果我們有幸到魚場去參觀的話,就會發現一個令我們很吃驚的現象:
那就是大部分魚場裡的過濾系統都是異常簡單,絕對不會有任何一位普通愛好者,他們家裡的過濾系統複雜,濾材也都是些極為普通的破爛材料,手裡的魚藥也沒有多少,人家的觀賞魚照樣都飼養的很好。
而這些觀賞魚一旦脫離了魚場,來到了我們手裡,整天好食好水侍候著,又是幾級過濾,又是各種濾材,又是水質檢測、又是牛心漢堡,天天盯著個魚缸大眼瞪小眼的,沒幾天功夫,這些魚反倒被我們給瞪死了,這不是很奇怪嗎?
很多魚友不是在玩魚,而是被自己的觀賞魚給玩了,確切的說是被逼瘋了
經常遇到某些魚友來訴苦:
老道,這個魚我是玩不轉了,被它們給煩死了,無論我怎麼精心照顧,它們到頭來還是一個死,反而我室外水缸裡飼養幾條破魚,半個月不管它們,它也沒事,一直活得很好,我都不知道該怎麼養魚了。
類似於上述的訴苦型評論,幾乎每天養魚老道都會收到,而且都是千篇一律,總結起來無外乎一句話:
我們不是在玩魚,而是徹徹底底的被自己的觀賞魚給玩了。
不是我在言過其詞,很多魚友已經到了精神崩潰的地步,你說這又是何苦呢?
到底是誰玩誰都搞不清楚,還怎麼飼養觀賞魚?今天給各位新魚友介紹一些,關於飼養觀賞魚心態上的問題,我們一定要想得開。
對於第一缸觀賞魚不必強求,全部死光屬正常,剩一條也是賺到,剩一半就是賺翻天了
因為很多的新魚友第一次飼養觀賞魚,要經驗沒經驗,要實踐沒實踐,無論從選魚、養水等步驟,我們都不可能一下子做到位,所以說:
死魚是常態,第一次養魚能夠做到不死魚,近乎於天方夜譚。
在這個心態上我們一定要拿穩了,看開了,應該如此去想:
如果第一缸觀賞魚在半個月之內全部死光光,那麼純屬正常現象,證明我的養魚水平還不錯,至少堅持了半個月,他們還有到家三天就全完蛋的呢。
哪怕是半個月以後,只剩下來一條,我們也是賺到了,如果剩下來一半以上,那麼我們就是賺大發了、賺翻天了,飼養水平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這樣子的心態是一定要有的,因為期望值越高,一定會失望越大。
第一次養魚,當我們賞魚的時候,心理應該有這樣一個念頭,不是說它怎麼能活下來?而是說:
它怎麼還不死呢?
哈哈,這樣去想就好了,這不是在開玩笑,事實就是如此。
別說是新手,即使現在我每次買魚回家,過個三五天之後,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
怎麼會沒有死的呢?然後再去想其他問題,這是我們飼養觀賞魚的常態。
對於第一窩繁殖的魚苗,有它無它皆可,不要去強求
很多魚友第一次繁殖觀賞魚,咱不管它是孔雀、迷你鸚鵡魚還是金魚、燕魚、七彩,一般的第一窩成活率為零,哪怕是小魚苗已經順利降生,我們也不要過於期望太高。
我們的觀賞魚能夠繁殖,至少證明大魚基本上是養住了,只要有魚在就不愁它不繁殖,早晚它們都會順利繁殖,只不過是時間問題,這樣去想就可以了。
甚至於對於一些產卵繁殖的觀賞魚來說,第一窩魚苗有它無它皆可,即使是順利繁殖了,也可以視而不見。
這也不是危言聳聽,這也是我們老魚友多年的經驗,因為別說我們沒有經驗,就算是第一窩繁殖的觀賞魚,它們也沒有經驗,人家自己的孩子沒有繁殖成功都沒上火,我們自己在那裡瞎操心個啥?
不聞不問不管,一切順其自然,這窩不成下窩繼續,總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多去往水質和投喂,以及觀賞魚的狀態觀察上下功夫,比起什麼都要好。
除非只剩一口氣需要特別搶救的,其他的魚兒入缸,三天之內一切隨它
這個問題我也說過很多次了,最怕的就是新魚友們穩不住架,在魚兒到家之後立刻大刑伺候,發現任何的問題就會去慌張調理水質或者下藥。
除了個別魚兒即將拜拜以外,但凡是剛到家的觀賞魚,都會有所不適,尤其是神經過於敏感的,必定需要一個休整期,這個時候,我們的想法和心態應該是,權當沒有這缸魚,或者是好像魚缸裡只有一缸水,這就ok啦。
如果水質過度渾濁,觀賞魚大量缺氧,或者已經出現了死魚,我們可以換換水把死魚撈出來,其他的也不必去管它,順其自然的安心靜養,比什麼都好,切記不要去下藥,只要是水質還看到過去,那就什麼也別動,注意水溫不要太低即可。
這就是觀賞魚到家三天之內,我們所能採取到的最好的方法,甚至於只有飼養觀賞魚的高手才會如此去做,也就是說,我們能夠做到這一步,那就已經是高手了。
很多魚友會說,哎呀,我沒困水怎麼辦,我沒過溫、過水怎麼辦?
別想那麼多了,已經這樣了,魚也早就入缸了,那就這樣吧,你以為還會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早幹嗎去了?
即使有,我們可能也沒有那個條件,就讓魚兒自己適應去吧,不用下藥,再提醒一遍,不用下藥,活多少算多少,這是最好的辦法。
一切等到三五天之後再說,穩住自己的身價,不要向觀賞魚低頭。
不吃就不喂,那是餓的輕,但是食物要對路
三天後我們是可以少量投喂,一般的觀賞魚都是可以攝食魚飼料的,不要再去糾結於魚飼料的質量問題了,現在的魚友都是在網上購買,也不會像我們在魚店裡購買散裝的便宜魚飼料,大部分魚友也不會選擇過於低檔的購買,因此百分之百的魚飼料,觀賞魚都應該攝食,也沒有任何質量問題。
之所以觀賞魚不吃,自有它不吃的道理,比如說食葷的觀賞魚可能不會吃,這個我們就要想辦法改善,但是食素的,已經適應魚飼料投餵的,如果不吃,不是處在極度的恐懼下,就是哪裡還沒有適應好,或者有點小病啥的。
極度恐懼的觀賞魚不會攝食的,不適應水質和水溫的觀賞魚攝食照樣會消化不良,有點小病我們又看不出來,所以索性就隨它去吧。
我們不要總去一驚一乍的,不吃就是不餓,那就繼續餓著,把剩餘的魚飼料撈出來,繼續不去管它,這樣子就可以了,這個做起來能有多難?改天再去投餵即可。
水質略微白濁點不是大病,沒困水沒養水純屬正常現象,等待就是了
再就是水質白濁的問題,我也是反覆強調,不用管、不用管,過上一周或者十來天自然就清了,至於程度得靠自己判斷,這裡不再廢話了,魚都快死了,缺氧浮頭了,我們再看不出來,那等同於傻子了。
只要是沒有那些嚴重情況,啥也不必做,等待即可,難道這還不簡單?儘量不要去換水,也不用勤快的像個保姆,天天在那裡清洗濾棉,累死你。
遵循自然淘汰法則,水質不穩定、魚兒不健康,有幾條養幾條就是了
對於已經出現嚴重疾病或者半死不活的觀賞魚,如何進行區分和淘汰,我的其他文章都有,在此不囉嗦。
三五天以後,剩下來的有明顯疾病症狀的觀賞魚,我們才可以隔離或者進行治療,這個時候才有可能需要我們去下藥,治活了那是萬幸,治死了那是它短命,然後一切休整完畢,水質也差不多了,按部就班的飼養和投餵即可。
能夠幸運活下來的觀賞魚,只要不達到正常的巡遊和索食狀態,或者一缸病魚沒有全部拜拜,我們就不要再去買魚了。
遵從這個操作原則,仔細觀察我們剩下來的觀賞魚,它們的狀態和攝食情況,記住它們良好狀態下的模樣,穩定半個月、一個月以後,再去參照它們的狀態買魚,我們在選魚水平上就會有所提高。
不要去買自己不熟悉的觀賞魚,死了什麼魚,或者說魚缸裡還剩下什麼魚,就去購買什麼魚,其實這種方法也是最好的,畢竟這種觀賞魚我們還見過,還有過一些接觸,聽再多的理論,不如觀察一天的魚,什麼理論都懂了。
只要有了這樣的心態調整,用了這樣的飼養方式,我們養起觀賞魚來才能不上火、不焦躁,自己的水平也會越來越高。
關心則亂,這是錯不了的,魚場裡的魚為什麼不用太費勁飼養,不用我們那麼精緻的侍候和過濾系統,也能養的很好?就是因為魚太多了,根本看不過來,死傷根本不去在乎,所以它們也就不死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