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飼養觀賞魚,我們應該這樣去想,它怎麼還不死呢?

2021-01-09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如果我們有幸到魚場去參觀的話,就會發現一個令我們很吃驚的現象:

那就是大部分魚場裡的過濾系統都是異常簡單,絕對不會有任何一位普通愛好者,他們家裡的過濾系統複雜,濾材也都是些極為普通的破爛材料,手裡的魚藥也沒有多少,人家的觀賞魚照樣都飼養的很好。

而這些觀賞魚一旦脫離了魚場,來到了我們手裡,整天好食好水侍候著,又是幾級過濾,又是各種濾材,又是水質檢測、又是牛心漢堡,天天盯著個魚缸大眼瞪小眼的,沒幾天功夫,這些魚反倒被我們給瞪死了,這不是很奇怪嗎?

很多魚友不是在玩魚,而是被自己的觀賞魚給玩了,確切的說是被逼瘋了

經常遇到某些魚友來訴苦:

老道,這個魚我是玩不轉了,被它們給煩死了,無論我怎麼精心照顧,它們到頭來還是一個死,反而我室外水缸裡飼養幾條破魚,半個月不管它們,它也沒事,一直活得很好,我都不知道該怎麼養魚了。

類似於上述的訴苦型評論,幾乎每天養魚老道都會收到,而且都是千篇一律,總結起來無外乎一句話:

我們不是在玩魚,而是徹徹底底的被自己的觀賞魚給玩了。

不是我在言過其詞,很多魚友已經到了精神崩潰的地步,你說這又是何苦呢?

到底是誰玩誰都搞不清楚,還怎麼飼養觀賞魚?今天給各位新魚友介紹一些,關於飼養觀賞魚心態上的問題,我們一定要想得開。

對於第一缸觀賞魚不必強求,全部死光屬正常,剩一條也是賺到,剩一半就是賺翻天了

因為很多的新魚友第一次飼養觀賞魚,要經驗沒經驗,要實踐沒實踐,無論從選魚、養水等步驟,我們都不可能一下子做到位,所以說:

死魚是常態,第一次養魚能夠做到不死魚,近乎於天方夜譚。

在這個心態上我們一定要拿穩了,看開了,應該如此去想:

如果第一缸觀賞魚在半個月之內全部死光光,那麼純屬正常現象,證明我的養魚水平還不錯,至少堅持了半個月,他們還有到家三天就全完蛋的呢。

哪怕是半個月以後,只剩下來一條,我們也是賺到了,如果剩下來一半以上,那麼我們就是賺大發了、賺翻天了,飼養水平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這樣子的心態是一定要有的,因為期望值越高,一定會失望越大。

第一次養魚,當我們賞魚的時候,心理應該有這樣一個念頭,不是說它怎麼能活下來?而是說:

它怎麼還不死呢?

哈哈,這樣去想就好了,這不是在開玩笑,事實就是如此。

別說是新手,即使現在我每次買魚回家,過個三五天之後,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

怎麼會沒有死的呢?然後再去想其他問題,這是我們飼養觀賞魚的常態。

對於第一窩繁殖的魚苗,有它無它皆可,不要去強求

很多魚友第一次繁殖觀賞魚,咱不管它是孔雀、迷你鸚鵡魚還是金魚、燕魚、七彩,一般的第一窩成活率為零,哪怕是小魚苗已經順利降生,我們也不要過於期望太高。

我們的觀賞魚能夠繁殖,至少證明大魚基本上是養住了,只要有魚在就不愁它不繁殖,早晚它們都會順利繁殖,只不過是時間問題,這樣去想就可以了。

甚至於對於一些產卵繁殖的觀賞魚來說,第一窩魚苗有它無它皆可,即使是順利繁殖了,也可以視而不見。

這也不是危言聳聽,這也是我們老魚友多年的經驗,因為別說我們沒有經驗,就算是第一窩繁殖的觀賞魚,它們也沒有經驗,人家自己的孩子沒有繁殖成功都沒上火,我們自己在那裡瞎操心個啥?

不聞不問不管,一切順其自然,這窩不成下窩繼續,總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多去往水質和投喂,以及觀賞魚的狀態觀察上下功夫,比起什麼都要好。

除非只剩一口氣需要特別搶救的,其他的魚兒入缸,三天之內一切隨它

這個問題我也說過很多次了,最怕的就是新魚友們穩不住架,在魚兒到家之後立刻大刑伺候,發現任何的問題就會去慌張調理水質或者下藥。

除了個別魚兒即將拜拜以外,但凡是剛到家的觀賞魚,都會有所不適,尤其是神經過於敏感的,必定需要一個休整期,這個時候,我們的想法和心態應該是,權當沒有這缸魚,或者是好像魚缸裡只有一缸水,這就ok啦。

如果水質過度渾濁,觀賞魚大量缺氧,或者已經出現了死魚,我們可以換換水把死魚撈出來,其他的也不必去管它,順其自然的安心靜養,比什麼都好,切記不要去下藥,只要是水質還看到過去,那就什麼也別動,注意水溫不要太低即可。

這就是觀賞魚到家三天之內,我們所能採取到的最好的方法,甚至於只有飼養觀賞魚的高手才會如此去做,也就是說,我們能夠做到這一步,那就已經是高手了。

很多魚友會說,哎呀,我沒困水怎麼辦,我沒過溫、過水怎麼辦?

別想那麼多了,已經這樣了,魚也早就入缸了,那就這樣吧,你以為還會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早幹嗎去了?

即使有,我們可能也沒有那個條件,就讓魚兒自己適應去吧,不用下藥,再提醒一遍,不用下藥,活多少算多少,這是最好的辦法。

一切等到三五天之後再說,穩住自己的身價,不要向觀賞魚低頭。

不吃就不喂,那是餓的輕,但是食物要對路

三天後我們是可以少量投喂,一般的觀賞魚都是可以攝食魚飼料的,不要再去糾結於魚飼料的質量問題了,現在的魚友都是在網上購買,也不會像我們在魚店裡購買散裝的便宜魚飼料,大部分魚友也不會選擇過於低檔的購買,因此百分之百的魚飼料,觀賞魚都應該攝食,也沒有任何質量問題。

之所以觀賞魚不吃,自有它不吃的道理,比如說食葷的觀賞魚可能不會吃,這個我們就要想辦法改善,但是食素的,已經適應魚飼料投餵的,如果不吃,不是處在極度的恐懼下,就是哪裡還沒有適應好,或者有點小病啥的。

極度恐懼的觀賞魚不會攝食的,不適應水質和水溫的觀賞魚攝食照樣會消化不良,有點小病我們又看不出來,所以索性就隨它去吧。

我們不要總去一驚一乍的,不吃就是不餓,那就繼續餓著,把剩餘的魚飼料撈出來,繼續不去管它,這樣子就可以了,這個做起來能有多難?改天再去投餵即可。

水質略微白濁點不是大病,沒困水沒養水純屬正常現象,等待就是了

再就是水質白濁的問題,我也是反覆強調,不用管、不用管,過上一周或者十來天自然就清了,至於程度得靠自己判斷,這裡不再廢話了,魚都快死了,缺氧浮頭了,我們再看不出來,那等同於傻子了。

只要是沒有那些嚴重情況,啥也不必做,等待即可,難道這還不簡單?儘量不要去換水,也不用勤快的像個保姆,天天在那裡清洗濾棉,累死你。

遵循自然淘汰法則,水質不穩定、魚兒不健康,有幾條養幾條就是了

對於已經出現嚴重疾病或者半死不活的觀賞魚,如何進行區分和淘汰,我的其他文章都有,在此不囉嗦。

三五天以後,剩下來的有明顯疾病症狀的觀賞魚,我們才可以隔離或者進行治療,這個時候才有可能需要我們去下藥,治活了那是萬幸,治死了那是它短命,然後一切休整完畢,水質也差不多了,按部就班的飼養和投餵即可。

能夠幸運活下來的觀賞魚,只要不達到正常的巡遊和索食狀態,或者一缸病魚沒有全部拜拜,我們就不要再去買魚了。

遵從這個操作原則,仔細觀察我們剩下來的觀賞魚,它們的狀態和攝食情況,記住它們良好狀態下的模樣,穩定半個月、一個月以後,再去參照它們的狀態買魚,我們在選魚水平上就會有所提高。

不要去買自己不熟悉的觀賞魚,死了什麼魚,或者說魚缸裡還剩下什麼魚,就去購買什麼魚,其實這種方法也是最好的,畢竟這種觀賞魚我們還見過,還有過一些接觸,聽再多的理論,不如觀察一天的魚,什麼理論都懂了。

只要有了這樣的心態調整,用了這樣的飼養方式,我們養起觀賞魚來才能不上火、不焦躁,自己的水平也會越來越高。

關心則亂,這是錯不了的,魚場裡的魚為什麼不用太費勁飼養,不用我們那麼精緻的侍候和過濾系統,也能養的很好?就是因為魚太多了,根本看不過來,死傷根本不去在乎,所以它們也就不死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不要總問別人觀賞魚怎麼死的,一條觀賞魚死亡,會有上百條原因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發現很多新魚友非常有意思啊,隨便發個死魚圖片,啥也不說,就可以直接詢問老魚友,這個魚它到底是怎麼死的呢?這樣別人就能猜出來,這條觀賞魚是怎麼死的啦?
  • 下列觀賞魚都比較容易飼養,為什麼很多魚友不願意飼養它們呢?
    ,再者這些觀賞魚的價格都不會太低,至少不是新魚友們心中所想的,我們只要一塊、兩塊錢就能夠買來的,比如說草金魚和孔雀魚。所以說,首先作為新魚友來講,對於這些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價格又稍貴的觀賞魚,並不是敢於去飼養,再者這些中大型觀賞魚大部分都是熱帶魚,需要加溫飼養,而且因為個體巨大,也需要一定水體的大魚缸,很多新魚友的想法就是剛開始要飼養小型魚,使用小魚缸,這樣一步步慢慢積累經驗。
  • 飼養觀賞魚,就沒有不開心的事,為什麼很多魚友愁眉苦臉?
    但是我發現,很多新魚友,只要一養上觀賞魚,這個心情竟然瞬間跌落到了谷底,天天愁眉苦臉的,這樣下去,我估計這個觀賞魚永遠也養不好。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飼養觀賞魚會有哪些開心時刻,再去想想,是不是養魚就沒有什麼值得煩惱的事情呢?
  • 新魚友養魚,最好是選好了想要飼養的觀賞魚品種,再去購買魚缸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前幾天有一位魚友問養魚老道,如果是我的話,想要購買新魚缸,是隨意看好一個魚缸就買,還是首先定好自己想要飼養什麼觀賞魚以後,再去根據觀賞魚的習性和大小,來選擇魚缸呢?
  • 小型觀賞魚飼養的要點,其實也就這麼幾點!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小型觀賞魚在整個觀賞魚的大家庭中佔的比重可比不小,主要的還是熱帶魚佔了大多數,通常情況下成魚體長小於十二公分以下的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小型觀賞魚啦。第五點、換水餵食都要有規律,力求定時定量大自然賦予了魚兒有規律的生活方式,我們也要遵循這一原則去精心飼養。第六點、隨著魚兒的長大和氣候的更替合理的安排飼養密度這是新魚友們經常會忽視掉的一個問題,好好的一缸魚本來挺好的,怎麼氣溫一高就死了?
  • 小魚缸飼養觀賞魚,應該選擇什麼品種,何種過濾形式為好?
    如果我告訴大家,小魚缸就應該飼養點小型觀賞魚,很多魚友其實是很不樂意的。但是沒辦法,事實就是如此,很多的四零六零缸,根本不適合用來飼養諸如:地圖魚、鸚鵡魚、紅尾皇冠、金魚、錦鯉等中大型觀賞魚。當然,這其中也會有例外,那就是魚缸的寬度和高度還不一樣,觀賞魚的飼養密度和大小,它也不一樣,另外,過濾形式也會有所不同。
  • 如何讓觀賞魚延長壽命還不得病,怎麼知道觀賞魚攝食七八分飽?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很多魚友一直在問關於觀賞魚的投餵原則,為什麼觀賞魚要投餵七八分飽,不是說吃的越多長得越快嗎?不是又說餵多了,觀賞魚就會患上腸炎嗎,再說了,我又怎麼知道自己的觀賞魚是攝食了七八分飽呢?
  • 開缸養水觀賞魚入缸後,第一次換水,在什麼時候比較好呢?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觀賞魚的換水問題看似簡單,就是一個把水抽出來再放進去的事,事實上我們要結合很多的要素去看,特別是觀賞魚剛剛進入魚缸的初期,假設觀賞魚的狀態完好,水質完好的話,魚缸的水質我們是不需要經常變動的,這樣反而會對於觀賞魚的狀態不利。
  • 影響觀賞魚飼養密度的幾大因素,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觀賞魚的打鬥性,絕對影響到觀賞魚的飼養密度打鬥比較兇狠的觀賞魚,可能飼養密度就要稍大些,這樣它們才有可能打不起來,或者互相壓制。但是,這樣的話,我們更要考慮水質和過濾問題,這其中還會牽扯到部分觀賞魚的魚缸造景等。
  • 只要觀賞魚不死,硝化細菌就會永存,這句話是不是有點過?
    ,誰也沒說飼養觀賞魚不需要一個比較完備的菌群平衡,這些理論也好,教條也罷,當然我們也該重視,但是不能太過啊。 教條主義和高檔設備,以及各種指標,不代表我們飼養觀賞魚的養功 教條主義、高檔設備、各種指標等等這些問題,僅僅是給我們提供一個側面的參考值而已,它們絕對對對不會代表著,我們飼養觀賞魚的養功。
  • 到底是魚好水就好,還是水好魚就好,飼養觀賞魚的重點在哪裡?
    在此之前我們根本不知道飼養觀賞魚還要什麼硝化細菌理論,我們也照樣飼養了一千年的金魚,還是世界觀賞魚的鼻祖,我們也不知道飼養觀賞魚還要用到什麼酵素、牛心漢堡,我們的魚蟲、紅蟲,甚至於生小米投餵金魚,也照樣培養了諸多的舉世聞名的金魚品種。
  • 喜歡弱酸性的觀賞魚,和喜歡弱鹼性的魚一起飼養,到底可不可以?
    所以說,這其中就牽扯到了我們飼養觀賞魚的一個側重點了,比如說一個魚缸裡,我們是以飼養喜歡弱酸性的觀賞魚為主,那麼我們肯定要整體打造弱酸性水質的風格,偶爾混養幾條喜歡弱鹼性的觀賞魚,也並無大礙,但是最好冷水魚和熱帶魚不要去混養。
  • 把地圖魚等中型觀賞魚,飼養在小於60釐米的魚缸裡,一定矛盾重重
    本來小魚缸就是不能飼養大魚的,如果一開始我們飼養的小型觀賞魚,飼養的比較到位,魚兒一直很好,估計可能魚缸早就換掉了,或者添置了新魚缸。正因為我們總是在不斷地死魚,所以也不敢輕易的更換魚缸,最後就想到了使用小魚缸來養大魚了,其實假如我們換個大魚缸的話,或許這些魚兒它也死不了了。
  • 小於60釐米的魚缸裡少量飼養些中型觀賞魚,這種飼養方法可行嗎?
    我們就以60釐米以下的為限,80釐米以上的勉強算是大魚缸了,一般的70釐米的魚缸市面上並不常見。也就是說只要是60釐米及以下的魚缸,至少中大型熱帶慈鯛科的大部分觀賞魚,我們都不要去飼養,很小的小魚苗例外。
  • 銀龍、地圖、巴西亞等觀賞魚,水溫最低在22度,需要加溫飼養嗎?
    那麼,對於這些相對皮實型的中大型熱帶魚,它們的最低溫度到底應該是多少,假設我們不加溫會怎樣,加溫的話又會怎樣呢?再者就是,如果這缸觀賞魚已經是經歷過了各種的風風雨雨,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同伴,魚缸裡該死的早就拜拜了,剩下來的當然都是精英了,那麼我們低溫飼養它們的問題也不是很大。
  • 飼養觀賞魚交友需謹慎,有些性格的人不適合養魚,更不值得交往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飼養觀賞魚的愛好者,大部分都是愛心泛濫,友善親和之人,自己安靜的賞魚,雖然也是人生一大樂事,但如果能廣交天下魚友,及時分享自己養魚的喜悅和經驗,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 觀賞魚中的終極殺手,黑食水虎魚,應該如何飼養為好?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因為購買的馬克吐司數量太少,不夠一缸養的,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養魚老道準備飼養一條小黑食,這樣的話馬克土司立刻就會變成了配魚,如果它們之間出現了打鬥現象,就要及時分缸了,這個有待於以後持續觀察。
  • 「小毳談」明白了觀賞魚的十種死法,我們就可以輕鬆養魚啦!
    第一個種就是撐死的,這個大家有誤解,以為魚沒飢沒飽,給多少吃多少,其實不是,什麼動物都會有條件反射的,當它吃飽了神經元就會把信息傳遞給大腦,讓它有吃飽了的感覺,然後就不再進食了,之所以能撐死是觀賞魚吃剩下的飼料把水汙染了,水一壞掉直接就造成了魚的死亡,所以我們都建議觀賞魚在兩分鐘之內把魚糧吃完,避免剩餘;第二種就是餓死的,很多人以為魚是餓不死的,也有人問我魚不餵行不
  • 為什麼我們要研究魚缸應該養幾條魚,還有清道夫吃不吃屎的問題?
    魚友的這個問題確實問得很有意思,問養魚老道說是我們飼養觀賞魚是要講究條數的,既然說講究條數的話,那麼究竟魚缸裡飼養多少條觀賞魚為好?而且更為關鍵的問題是,在這些觀賞魚當中,清道夫到底算不算數呢?哈哈,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清道夫當然算魚了,怎麼說它也不算是鳥吧?關於我們飼養觀賞魚的條數問題,實際上就是我們人類自己的一個美好的嚮往和憧憬罷了,至於風水上所說的什麼人是什麼命,命裡缺水缺火的,到底應該飼養幾條觀賞魚為好?
  • 告訴我們飼養水位是否合適的,不是別人,是魚缸裡飼養的那群魚
    是不是小魚苗如果水位過深的話,水壓會對其身形造成影響,不同品種觀賞魚的亞成魚和成年魚,飼養水位我們又該如何去判斷呢?比如說我的魚缸,都是80釐米長、40釐米寬、40釐米高的,這樣的魚缸其實是屬於中小型魚缸,並不能算是中大型魚缸,因此比較適合的觀賞魚,應該是些中小型觀賞魚,由於魚缸的過濾也不是很強大,本身也不適合飼養比較兇猛的一些中大型慈鯛科觀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