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領我們穿越宇宙之後,天體物理學家、Space.com網站專欄作家保羅薩特(Paul Sutter)在本周結束了他的基礎天文學系列文章,通過觀察夸克恆星存在與否的爭論。科學家們還沒有觀測到夸克恆星,但這些星體可能存在。這樣的一顆恆星將會是爆炸後剩下的一顆恆星的殘骸,它的密度甚至會比中子星還要大,夸克恆星的引力非常大,核心中的基本粒子,如質子和中子,會分解成組成夸克的部分。
「在我們的宇宙中,是否有任何天體物理學的場景能讓它們(夸克恆星)出現?」薩特在新一集問道。一開始,他認為可能有一些東西我們將矮恆星歸類為比物理理論更緻密更重的恆星。所以,也許我們見過夸克恆星,但我們無法區分夸克恆星和中子星的區別——它們看起來太像了,薩特說。【超新星爆炸:巨大的瀕死恆星直接坍縮成黑洞】
或者夸克恆星「在那裡」,但是由於某種原因看不見,因為在我們看到的質量最大的中子星和我們觀察到的質量最小的黑洞之間似乎有一個缺口。(薩特說,夸克恆星存在的「最佳點」似乎是太陽質量的兩到三倍。)此外,他說,也許我們做望遠鏡天文學的時間還不夠長,不足以觀測夸克恆星,而夸克恆星可能極為罕見。
也很難預測如何把夸克星放在一起。正如薩特在第11集解釋的那樣,夸克有六種「口味」:上、下、上、下、奇怪和迷人。質子和中子是由上下夸克組成的,但是如果你要從這些夸克中造出一顆夸克星,那顆星是不穩定的。夸克恆星會隨著奇異夸克的加入而穩定下來,但是奇異夸克在宇宙中並不常見。
薩特說,目前還不清楚宇宙是否產生了足夠多的奇異夸克,使夸克恆星成為可能。薩特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宇宙學家,也是俄亥俄州哥倫布科學與工業中心的首席科學家。他對於夸克的探索還在繼續,相信終於一天我們會揭開夸克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