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X大概是所有影迷第一個接觸的「高階」版本影院格式,但最近兩年,隨著一眾其他版本影廳的崛起,IMAX的優勢正在被蠶食殆盡。
不過IMAX真就如此不堪嗎?它的競爭對手又是在哪些方面做出升級,來說服我們走出IMAX轉投它人懷抱呢?為了能夠體驗到更為直觀的對比效果,趁著《侏羅紀世界2》熱映的當下,愛活小編在IMAX、杜比影院、LUXE影廳刷完了三場電影,終於得到了理想的答案。
觀影地點
我們大多數時候去刷一部電影都不過是想要放鬆一下自己在工作日中過分緊張的心態,所以看電影的地點就變得尤為重要。從這點來說,在影院市場領域鋪建已久的IMAX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你幾乎可以在任何一個主流城市的市中心找到IMAX影廳。我們此番選擇的IMAX影廳位於上海市楊浦區五角場的萬達電影城,就位置來看不僅距離市中心較近,且毗鄰一眾知名高級學府,無論是對於上海當地居民、遊客還是學生而言,這家影院都可以說是不二之選。
而在LUXE影廳方面,我們選擇了位於長寧來福士的百麗宮影城,就位置而言也可以算得上黃金位置,不過與遍地可見的IMAX不同的是,LUXE目前在上海只有兩家影廳可以放映,而全國也只有22家LUXE影廳落成,所以挑選的餘地並不算大,很多非一線城市可能無法享受到這一影廳帶來的體驗。
至於杜比影院,在此之前我們已經體驗過數次,而大多數時候阻止我前往杜比影院刷片的,便是它略為坑爹的地理位置。目前上海市擁有兩家杜比影院,分別位於閔行區的紅星電影世界和閔行區的顓橋萬達廣場,從市中心搭乘地鐵前往均需要耗時一個小時以上,即使開車自駕也不會省下多少時間。不過目前國內已經擁有多達35家杜比影院,整體鋪建程度還是要比LUXE稍多一些,而在其他省會以及一、二線城市中,杜比影院的位置大多都要比上海杜比影院靠譜得多。
所以就觀影位置而言,IMAX影廳無疑勝出不少,絕大多數主流影廳都擁有IMAX巨幕影廳,在兩三好友共同出遊逛街之時,幾乎隨便就能在身邊找到一座IMAX影廳觀影,在這方面LUXE和杜比影院就要略遜一籌。
熒幕亮度
最近幾年的觀影體驗中,被吃瓜群眾們吐槽最多的便是熒幕亮度問題,我們搜集了一下三家影廳的亮度標準,其中數字IMAX亮度為15FL(2D)/5.5FL,LUXE亮度為14FL(2D)/6FL(3D),杜比影院為31FL(2D)/14FL(3D)。從紙面數據來看,IMAX與LUXE相差並不大,而杜比影院有著極為明顯的優勢,但在觀影體驗中,我們卻發現三家影廳的亮度表現與紙面數據表達出的差距卻並不盡相同。
在開篇第一幕的水下潛艇場景中,IMAX熒幕下潛艇中的各種裝置和部件都略顯模糊,兩名駕駛員的面部細節也只能勉強進行辨認,而在杜比影院中,無論是潛艇的細節還是人物面部表情都能分辨的一清二楚,所以毫無疑問杜比影院在這一環節中勝出IMAX一籌。但令人意外的是,LUXE的觀感亮度甚至超出了杜比影院一籌,這與數據上的表現截然不同,在LUXE影廳中,就連潛艇周圍的暗部細節都可以清晰的得以分辨。
也許單一場景不能做太多考據,我們接下來又對比了Owen與Claire會面的小酒館場景,實際上在如此昏暗的場景下,三家影廳的具體表現差距並不算大,就連IMAX也能清晰的分辨出後景中路人甲的衣著紋路和花色。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主角團在霸王龍車廂中取血的場景,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在杜比影院中,可以看得到IMAX熒幕下無法觀察到的暗影中的雜草,而LUXE熒幕下也同樣可以看得出暗部的種種細節。
所以從亮度表現來看,IMAX無疑是碰到了自己的短板,而多少有些令人意外的是,LUXE和杜比影院居然可以打得有來有回,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超出杜比影院的觀感表現。而回顧整部影片後我大概得出了答案,在某些陰暗的場景下,Dolby Vision的超高對比度起到了些許反作用,它讓一部分暗部場景出現了「死黑」的現象,而LUXE表現的就更為均衡,同時RealD表示他們在LUXE影廳中布置的是一塊名為Ultimate Screen的終極屏幕,通過150微米的納米微孔技術,可以實現高達92%的反射率,所以相對於傳統金屬幕布可以提升1.85倍的光反射量,同時亮度也能均勻的反射在銀幕的每一處。但不可否認的是,Dolby Vision的高對比度讓恐龍的皮膚紋路和人物造型都顯得更為立體和更具質感,所以如何從中取捨,還是要看觀影者的偏好了,就觀看大片來說,杜比影院這樣高對比度的畫質表現還是非常討喜的。
聲音
自古音畫不分家,特別是在電影院中,沒有良好的聲音表現,再大的銀幕也無法帶來優秀的沉浸感體驗。在觀看電影之前,我就已經預料到杜比影院會在這一環節的對比中立於不敗,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曾經IMAX影廳採用的是一種6聲道系統,不同於傳統的5.1,這套6聲道系統是由前左、前右、中置、左環繞、右環繞以及一枚位於IMAX銀幕頂端的Over-head音響構成,後來似乎升級為了12.1聲道環繞聲。我從官方未能獲知五角場IMAX影廳使用的是何種聲道配置,不過就體驗而言它很有可能是採用的6聲道或者傳統的5.1聲道配置,因為在多個場景下,我們能感受到聲音的來源大多數時候都位於身體左右兩側,頭頂的聲音表現略顯單薄,並且同樣是從兩側傳來。
而本次體驗最大的心理落差來自於LUXE,一整部電影下來,LUXE的音效表現只能用一個「平」字來概括,所有聲音的聲源幾乎全部來自於體驗者的正前方,甚至很多時候讓我感覺正在看一臺沒有加裝音箱的液晶電視一般單薄。從官方的介紹中,LUXE應該至少配備7.1聲道的環繞立體聲音響,雖然配置也不算豐富,但總給人一種「不至於這麼差」的感覺,不知道是否是片源或者放映出了什麼偏差。
而真正的贏家毫無疑問是杜比影院,在杜比親手搭建設計的影廳中,藏納著至少40處物理聲道,並且杜比將它們全部做了隱藏式設計,從而可以讓聲音如同真的是由周圍環境傳播而來一般。比如在火山奔襲的場景中,主角身邊恐龍狂奔的腳步聲以及不停砸擊地面的火山噴發巖石聲,都帶來了極為逼真的臨場感和緊張感。而在主角團陀螺球沉入水底時,也可以明顯的聽到頭頂傳來的巖石敲擊的聲音和玻璃碎裂的聲音,杜比影院對於聲音包裹感的營造可以說完全勝過IMAX和LUXE數個層級。
畫面尺寸
就銀幕尺寸而言,IMAX自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即使我選擇觀影的五角場萬達影城中,這塊IMAX銀幕高度雖然只有12.5米,位於IMAX家族中下遊標準,但依然要高過杜比影院和LUXE的11米熒幕高度。
可是還是會有黑邊。
是的,《侏羅紀世界2》是由一臺Arri Alexa 65攝像機作為主力進行拍攝,影片的縱橫比達到了2.39:1,也就是說在面對1.90:1的IMAX熒幕時,《侏羅紀公園2》並不能滿屏播放,熒幕的上下難免會出現黑邊,這讓多出的1米多熒幕高度沒有了用武之地。
當然既然有更大的熒幕自然也有好處,比如之前的《復仇者聯盟3》便是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進行拍攝,這也導致在IMAX之外的影院中觀看電影時,畫面的上下均不可避免的需要進行些許裁切,只有在IMAX影廳中才能獲得完整的畫面。不過由於IMAX攝影機的租金過分昂貴,所以我們在平時也很難見到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
3D眼鏡
作為一名摘下眼鏡便無法分辨美國隊長和蠟筆小新的重度近視用戶,3D眼鏡的佩戴體驗直接決定了我是否能夠舒爽的看完一部電影。從這點來看,最讓我滿意的居然是LUXE影廳的眼鏡。
LUXE影廳提供的3D眼鏡相比其它兩家而言更為輕便,就大小來說與我們日常佩戴的眼鏡沒有太大差別,強行掛在自己佩戴的眼鏡前方也不會帶來太大的障礙,看完一部長達兩小時的電影後,耳部和鼻梁處也不會感到不適。
▲影廳太暗拍糊掉了···
相比而言,杜比影院提供的3D眼鏡就要厚重很多,不過還好眼鏡支腳和眼鏡框都足夠寬大,可以完整的包裹下我們日常佩戴的眼鏡,但即使如此,長時間佩戴後還是會感到些許疲勞感,並且每隔一段時間便需要扶正一下。
作為接觸次數最多的3D眼鏡,IMAX一直都沒能給我太好的體驗,雖然從輕便的角度來看它與LUXE影廳提供的眼鏡相差無幾,但鼻梁處的松垮設計讓它時常不能處於正確的佩戴位置上,過分扁平的鏡框也很難與眼睛契合,而稍有偏移便會讓電影中的字幕出現明顯的紫邊,不知道IMAX何時能夠升級一下自己的3D眼鏡配置呢?
▲不戴眼鏡的吃瓜群眾請忽略。
總結
在看完三部電影之後,杜比影院無疑還是我們最推介的那一處觀影場所。無論是畫面、聲音還是舒適度而言,杜比影院都沒有表現出任何短板。擺在我面前的唯一問題,大概就是他們仍未把影院開進上海市中心,如果能夠離我們更近一點,也許在今後的電影票購買時我們很難找到理由再去選擇其他影院。
如果說到那些就在我們身邊的影院,LUXE自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雖然我對它的音質實在有些不能忍,但至少在其它方面,LUXE還是帶來了不錯的觀影感受。據說上海已經落成了一家LUXE 2.0影廳,並且使用了杜比提供的12.1聲道全景聲技術,看來下次也有必要前去體驗一番。而雖然在那個懵懂的年紀裡,IMAX給我搭好了從一般影廳進階高端觀影體驗的階梯,但不得不說,如今幾年過去,它竟然沒有任何升級。特別是在這個雷射IMAX還沒大規模普及的當下,IMAX僅憑一塊大熒幕已經很難再招架像杜比影院以及LUXE影廳這些新興力量的衝擊。
▲結尾曬影票
在本次評比中,由於很難像電視之類產品那樣將熒幕放在一起,或者隨時串場進行對比,所以觀影體驗中難免摻雜一些個人主觀感受。但結合小編之前數次在其他IMAX影院、杜比影院以及LUXE影廳中的體驗來看,本次評比的結果也沒有太多出乎意料。所以在本次角鬥場評比結束後,想必大家也對各家影院的觀影體驗,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和心理預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