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車諾比,大家都不會陌生。
史無前例的毀滅性的核災難,及其背後交織的兩極格局下的強權鬥爭,足以載入歷史課本。
「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
「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倍以上」
「損失大概兩千億美元」
「車諾比淪為鬼城」
......
也因為這場災難之大,影響範圍之廣,蔓延時間之長,有不少影視作品、紀錄片都在關注。
這是在豆瓣中搜索「車諾比」的結果(僅展現一部分)。
而在豆瓣電影中,卻查不到最近的HBO迷你劇《車諾比》。
這部在IMBD上評分9.6的新劇,再次將人帶回1986年的事故現場,又是憑藉什麼引發人們對30多年前那場災難的熱議呢?
先看下親歷者對它的評價。
——「這部劇的創作者們抓住了精髓」。
《車諾比》不是紀錄片,細節上也沒有完全還原,甚至還加入了虛構的人物,卻有著超越紀錄片的真實,關鍵就在於視角的切入和焦點人物的把握。
車諾比核電站爆炸事件已經過去了30多年,迄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和爭議。事故發生的原因是什麼?過程是怎樣的?危害波及有多廣?眾說紛紜。
官方在1986年8月把事故的責任推卸給核電站操縱員,這一說法在之後被推翻。
1991年公布事故由RBMK反應堆設計的缺陷導致,特別是由於控制棒的缺陷。
而《車諾比》正是從這一點切入,面對如此可怕的事故,親歷者卻沒有權利了解真相,這也是為什麼本劇如此令人毛骨悚然。
劇情的展開頗像紀錄片的敘事方式,從時間和人物兩條線索展開,再加上細節上的求真求實,將整個事件呈現的完整而真實。
同時,調查事故的物理學家、蘇聯政治代表、消防員和普通民眾......這些人物身上交織的矛盾又帶來了無窮的張力。
物理學家的良心掙扎。
故事以男主Valeri Legasov為線索,他是調查核事故小組的核心成員,也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1988年,他不堪內心的折磨,留下一卷錄音帶後自殺,本身就頗具戲劇性。
一方面,Valeri要挖掘導致事故的真正原因並提出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政府有政治層面的施壓,人物的艱難抉擇也是本片的焦點。
蒙在鼓裡的消防員和民眾。
爆炸發生後,當地政府堅持認為只是普通火災,調動消防員放水救火。
在未告知核輻射的威脅下,消防員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受到嚴重的核輻射,甚至有人當場死亡。
而一旁圍觀救火的民眾,還以為是尋常的夜晚,卻沒想到是前所未有的災難。
孩子們依舊嬉笑玩耍,還不知道已經慢慢被輻射吞噬。
自欺欺人的蘇聯政府。
當地政府無知且懦弱,不願承認事故的嚴重性,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甚至在察覺到嚴重性之時,選擇封鎖消息和城市。
而上級政府,則是在考慮蘇聯在國際中的政治較量,想盡辦法壓制消息,阻止民眾撤離。
而隨著調查愈加深入,對核事故的危害更加了解,憑藉一國之力無法解決,數以萬計的民眾需要疏散,國際社會獲得消息......蘇聯又選擇怎樣向人民和世界交代呢?
那些經歷過災難的人,需要一個答案,一個不是謊言的真相。
而我們,也需要一個真相,讓人類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