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地球軌道外側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自十九世紀天文學家洛厄爾通過望遠鏡觀測到其表面的峽谷、「運河」之後,人類就開始幻想那是一顆可供生命居住的行星,二十世紀初人們甚至猜測有火星人的存在。隨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的「海盜」號無人飛船登陸火星,人們對於火星人的幻想從此破滅。後續一系列對火星的探測結果表明,這個表面布滿了紅色鐵鏽的冷峻世界在過去的某個時期曾一度擁有豐富的水以及濃厚的大氣層,甚至有可能孕育出生命。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火星上的水消失了?
導致火星上的水失蹤的原因,科學界認為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隕石撞擊。火星一個半球布滿了隕石坑,這說明火星確實遭遇過大規模隕石撞擊。隕石撞擊能夠引發火星大規模的地質運動,同時導致地表溫度急劇升高到足以使地表水氣化,但這並不足以導致水分消失,此時的火星地表能夠保持液態水的存在,說明火星表面的大氣壓足夠高,自然也能夠保持水分以氣態的形式存在於大氣之中。
第二種,太陽風的長期侵蝕。由於火星磁場較弱,在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長期侵蝕作用下,火星大氣層被逐漸剝離,大量氣體分子逃逸到太空中。隨著大氣壓力的逐漸降低,地表水開始向空中蒸騰,最終蒸發殆盡。這個假設似乎能夠解釋火星水份消失的原因,但是無法解釋為什麼太陽系的其它行星大氣層沒有被太陽風剝離。金星受到的太陽輻射遠比火星高得多,而且幾乎沒有磁場保護,大氣壓力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比質量相近的地球高出數十倍!質量、密度、表面重力遠比火星小得多的土衛六大氣壓力竟然比地球大氣壓力還要高,而且土衛六還要遭受來自土星的各種輻射。這足以說明,行星的質量、密度與它周圍包裹的大氣層厚度並無直接關係。
第三種,火星遠古文明的大規模核戰爭。以今天人類的科技發展水平和人類文明所面臨的危險來看,大規模核戰爭的確有可能給一顆行星的生態環境帶來滅頂之災,然而究竟多大規模的核戰爭才能夠讓火星地表的海洋全部分解、大氣層中的氣體分子向太空中逃逸呢?目前暫無確切的實驗模型加以模擬分析。在村夫看來,如果是戰爭導致火星遠古文明的毀滅,那至少是一場行星級規模的戰爭,戰爭中所使用的武器也並非人類所熟知的核武器這麼簡單。
火星遠古核戰爭假說雖然看起來有些荒誕不經,也缺乏實據支持,但是這種假說也從另一個側面在警醒著當今的人類——珍愛和平,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
以上是當今主流、非主流科學界對火星地表水失蹤之謎的幾種假說。隨著人類對火星探索的不斷深入,會有越來越多的驚喜發現,相信有朝一日,火星過去演化歷程的真相終將呈現在人類的面前,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呢?